本帖最后由 麻城列子 于 2021-1-14 12:55 编辑
三、向鳌太进军
15日,河沟营地。
下午2点,18人在西安集结,他们分别来自山东临沂5人、济南1人、单县1人、太原2人、河南商丘3人、天津蓟县2人、北京昌平1人、重庆1人、麻城2人,谈笑风生中也看到了蛇哥和狼哥,说说话,等时间出发。
穿越活动领队、收队和14位队员体能等状况一览(按年龄和地域排列,导航架下撤4人暂不表)
领队雪碧:自称圆梦大使,带领全国一大部分驴友走过26次鳌太,各种季节和气候的鳌太都尝试过。
收队狼哥:戌边新疆的退伍老兵,多次协助团队穿越鳌太的常胜将军。
1、64年太原高山流水,运动达人,户外7年,每周户外1-2次,去鳌太前重装4次,每日两万步左右练腿,常年俯卧撑、健腹轮锻炼,健壮如牛,拔仙台上赤膊上阵打卡。
2、71年太原仰天长啸,运动达人,浓眉国字脸,北方人面相,每周:4-5次晨跑,每次5公里,1次户外,2-3次游泳。
3、66年济南老张:去鳌太前,一年爬泰山30多次,去过泰山的人,想想泰山的七千级台阶都会想而生畏。
4、74年山东临沂美女李大妹子,临沂地区女子全马爱好者,多次获得好成绩,体能异于常人,多数时候走在队伍前列,之前就来秦岭搞过南南穿越热身,在同乡4人下撤的情况下,仍选择继续前行。
5、70年天津韩老弟,运动达人,历史和文学爱好者,因疫情未能前往新疆完成狼塔之旅,户外装备充分,如始祖鸟冲锋衣防雨性能超好,打火石等细节到位,所以本次鳌太之行比我们轻松多了。
6、天津78年原味,足球爱好者,体能超好,仅凭不入门的装备,背着4、50斤重的大旅行包,无攻略、无经验、无技巧,淋雨后,穿着湿衣服硬扛下来,所以我确信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耐寒。
7-9、河南商丘户外“三剑客”,68年的忆江南,爱健身,68年红星,爱好羽毛球,70年的过客,爱好徒步。从2013年开始,商丘户外三剑客累计重装出行几十次了,加上这次鳌太,秦岭重装四次。
10、89年山东单县美女山野,2.5年驴友,爱好健身、登山、攀岩、徒步。
11、麻城67年列子,业余诗人,五年驴友,每天万步以上练腿,两次重装,户外足迹遍布大别山、南太行、武功山、箭扣、新安江、清凉峰、婺源等地。
12、麻城69年胜哥,越战老兵,四年驴友,每天万步以上练腿,两次重装,户外足迹遍布大别山、南太行、武功山、清凉峰、新疆、东北等地。
13、北京昌平83年小候,户外装备充分,冲锋衣过硬,无惧鳌太风雨,半年内坚持每天8公里跑,多数走在队伍前列。从我们这些队员年龄来看,就80后2人是孤军参战,让我们也看到80后的彪悍。
14、重庆83年蔡蔡,登过2座雪山,在南天门因身体原因,由收队58岁狼哥专门带领,一老一少走出鳌太,若不是狼哥有经验,可能成为遇难山友中的一员,此例也可作为教科书式的案例,殊为不易。
3点上车出发,出西安穿眉县进太白县,5.30到达鹰鸽镇,下车吃了一碗油泼面,6.30上车继续前进,约7点,天突然下起了中雨,心中突然便有一些不好的预感,大伙把背包拿到车上背起,穿戴好雨衣下车,踏着一条泥泞小路进山,小路中间是一条流淌的沟,在朦胧的夜色中大约前行了5公里左右,右拐进山,天越来越黑,有一条山溪汇成的河沟拦住去路,大约8米宽,水流很急,大伙一个个先后过河,此时,我脑海里想起一个视频画面,几个人站在山巅的洪水中观望,不一会洪水暴涨,将几个人给冲下了山崖。看着前面过河的几个同伴,我拔脚就下水,冰冷刺骨的水迅速灌入我的战靴,河流很急,河沟里的石头也多,冲得人站立不稳,胜哥的登山杖绑在背包上,不方便取下来,我给了一根他,自己单杖过河,前面不知是谁,在石头河里有些站立不稳,我赶紧将其背包扶了几下,等他上岸,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脚下晃动了,湍急的水流将我冲得站立不住,领队雪碧夹杂着陕西口音的普通话我一时也没听明白,隔着一步之遥,一个踉跄,把我轻轻地摔在了岸边,右膝盖磕了一下,心里不免又咯噔了,右脚掌背的蜂毒未完全消退,这会又把右膝给磕了,鳌太路上的艰辛一点点、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全队过河后,约100米处,领队雪碧迅速让大伙就地雨中扎营,我听到有人说没在雨水中扎过营,领队说,没扎也得扎。但见胜哥身手敏捷,找了一个略带斜坡的地方把营帐扎好,帐底是水草地,两个人迅速钻进帐篷,袜子、鞋子都是湿的,倒掉鞋子里的水,拧干袜子里的水,抹干脚上的水,钻进睡袋,心中一直忐忑不宁,不远处的山洪一夜轰鸣到天亮,在这样的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非常担心我们的帐篷在半夜给山洪冲走,一夜无多话,但也没睡好,有点捉急自己磕碰了的膝盖在第二天肿起,影响后面的行程,可喜的是被马蜂蜇过的脚掌经过冰冷的山洪浸泡之后,肿消退了一些。
塘口村上山途中过小河沟
急雨淋漓夜色昏,深林小径踏泥痕。
轰鸣声里驴军趟,刺骨湍流堪夺魂。
过河沟后雨中扎营
狼狈何堪风雨淋,数平草地梦难禁。
洪流若在帐边泄,听取湍鸣曙色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