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上):唐风悠悠吹不尽,凿岩建寺已千年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大殿历史



关于现存佛光寺东大殿的建造年代,普遍认为是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 年)。

断代的关键:唐大中十一年的经幢


随着近年研究者对大殿各处进行碳十四测年,发现了一些年代更为久远的构件(包括木构、斗栱以及泥塑中的秸秆),这些构件将东大殿的重建年代推向了更早的 8 世纪,比现在的断代早了一百来年。当然,最终的准确断代还有赖于更多证据来确认。

佛光寺相传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一直带有官方色彩,最早便有「帝见佛光之瑞,因为名」的记载。东大殿旁的祖师塔可能就是北魏时期的遗物,当时的许多木构毁于北周武帝的灭法。隋唐时期有许多禅师驻锡佛光寺的记载。后来唐代僧人释法兴对佛光寺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包括一座巨大的弥勒大阁,而后又毁于唐武宗的会昌法难。到了唐宣宗时期,开始重建各地寺院。而佛光寺的重建,据记载,是宣宗让僧人释愿诚号召僧众,「特许修营佛光寺」。我们所见的东大殿,便来自于此次重建。




??

建寺的资金则来自一名姓王的右军中尉,即东大殿北次间梁底所书的「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梁思成当时认为是权倾朝野的王守澄,根据后来的研究,此功德主更可能为王元宥。而同一梁上「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则很可能是王元宥的妻子。



藏在角落里的宁公遇


「送供」通常指专程赴寺院施送钱物,供养佛法僧「三宝」或支持寺院修建、佛像塑绘的施助行为。可能在王元宥过世之后,宁公遇带着亡夫与其他官员的钱财来资助佛光寺的重建。而宁公遇也就此成为佛光寺的佛殿主,留在了寺内。所谓佛殿主,就是在寺院内具体掌管某一佛殿勤杂事务的管理人员。根据大中十一年经幢上的刻字,释愿诚和宁公遇同为东大殿的佛殿主。

这便是东大殿之始。


??


2

环境与外观


东大殿全貌


??

东大殿坐东朝西,位于佛光寺的最东头,背后是岩壁,前面是高台,站在殿前可俯瞰全寺,进而遥看西边的宽阔谷地。东大殿所处的空间实际上是将山体部分凿开而成,凿出这块高台之后,再建大殿。原来的山岩离大殿后檐非常近,下方几乎紧贴着台基,由于 1950 年代初一次山洪对大殿后墙的破坏,人们便将山岩向后又凿去数米至今日所见的位置。


佛光寺的垂直布局


??


东大殿周围的地质环境


??

这种独特的环境大有一种奇妙的时间感。殿后的山岩中有一种五台山绿岩,约有将近30亿年的历史,是最早的陆地岩石之一。与这些岩石的年岁相比,边上东大殿的历史也就是倏忽一瞬。但这「倏忽一瞬」的千年岁月,对人间来说,又早已是沧海桑田。


东大殿后方的岩壁

??


古老的五台山绿岩


??

另一处有意思的是,东大殿的佛坛并不是在平整的地基上用砖石砌成,而是直接利用山岩修凿而成,表层的砖下便是山岩。这种做法,有可能是为了节省用料,但考虑到东大殿的形制,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石窟寺的变体。唐初的石窟便有在山岩母体之中凿出中央佛坛的做法。而当时的石窟寺,又有不少在洞窟外加木构屋檐。东大殿所处的环境,就是在山岩的环绕之中,而后檐与山岩的距离最初又极近,再加上唐代前廊的设计(后文详述),整个东大殿的空间就颇有石窟寺的感觉。这可能是佛寺在汉化过程中的一种历史形态。


东大殿的岩石佛坛


??

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架(四间),单檐庑殿顶,正面五扇板门皆为唐代原物,两尽间安直棂窗。出檐平缓深远,斗栱硕大,气势恢宏,是国内唯一一座可呈现原汁原味大唐气度的木构(其他几座唐构,皆为等级不高的小庙),乃必看的古建国宝。梁思成谓之:「殿斗栱雄大,屋顶坡度缓和,广檐翼出,全部庞大豪迈之象,与敦煌壁画净土变相中殿宇极为相似,一望而知为唐末五代时物也。


门上「佛光真容禅寺」匾额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屋顶琉璃构件与脊兽也为明清遗物。


唐代板门,明代匾额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