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上最后的绿皮车,追寻那曾经辉煌却即将逝去的老时光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文|  小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自清朝起,火车就代表了富足,改变和更好的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要运行火车,就必须先修建铁路。


那么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哪里呢?


是成渝线。


成渝线,西北起成都市,东南到重庆市。线路全长504公里。


很奇怪是不是?


而且1949—1950年有两条重要的铁路都在申请建设,一条是宝鸡经兰州到乌鲁木齐,这条线为了备战老毛子。一条是山东蓝村经烟台浙江萧山,这条线为了备战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战争尚未完全平息,社会秩序还没安定,为什么独独选了仅仅只有五百公里的成渝线?


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爷爷据理力争:

1:  另两条铁路是极其消耗资源的工程,国家无法在短期内完成。西方只知道中国被一帮光脚农民夺了政权,过着石器时代的日子。新中国需要尽快用“超级工程”向世界发声。

2: 内地多年战乱,需要物资补充。四川,虽然也经过战乱,但物资仍然是富足的,可以向外运(当时成都平原有足够的可以富裕出来接济其它地区的优质的肉蛋白和大米)。

3: 物资只要从成都到了重庆就可以顺江而下,送达武汉南京上海等沿海重要城市,而且铁路有前期基础,加上公里数较之新疆等地区不算多,可以用最短时间向世界发出声音。


好吧。其实以上三条是我总结的,并不是邓爷爷的原话,但他的确洋洋洒洒真知灼见地提交了一份修建成渝铁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的报告给中央。

想来差不多也就主要是这几点了吧。



清王朝和民国政府前前后后用了40年时间筹备川汉线。

到1937年7月,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仅完成工程量的14%,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借修铁路实际搜刮民脂民膏,成渝线仍然处于钢轨未铺,在地图上画虚线的程度,但工程基础(勘线)肯定是有的,这样便比生生从零造一条铁路快得多。


但是,修建成渝铁路需要大量资金,折合2.5亿公斤大米,而当时西南全年收入为40亿公斤大米。

于是,毛主席批给邓爷爷两千斤万小米,这就是成渝线建设的启动经费了。


一直没找到到底是小米还是大米作为当时国家的物价指标的历史信息,如果是北方用小米,南方用大米,这就太不靠谱了。

不管小米还是大米,当时都用粮食来衡量工价。

大米还是小米理应有个标准,不能不统一度量衡,否则如何走天下?

个人推测肯定是小米为标准,大米和小米的亩产应该差不多,但是小米的种植要比大米容易。后来是因为袁隆平,大米的产量才上去的。

想找度娘了解一下以前小米是怎么衡量社会体系的,结果搜出来一堆小米手机



那会西南刚解放,国家财政非常困难,为了修这条铁路,整个工程完全靠就地取材,号召军民共建。筑路大军投入15万人。


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成渝地界有一百多万土匪四处袭扰,还有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到处流窜。


于是解放军西南军区组成军工筑路第一总队,后又从川东军区、川南军区、川北军区、川西军区和西康军区各部队总共抽调了3万多人。他们既是修建成渝线的主力,又是护路武装力量,在工程沿线打击特务、土匪,防止破坏,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和进度。


科研工程人员中值得说道的是著名铁道选线专家蓝田,四川郫县人,当年“保路运动”的参加者的后代。

年过花甲的他为了精测线路,从重庆徒步走到朱杨溪,又从内江走到金堂,修改方案,缩短线路里程23.8公里。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现立存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内。


铁路建设需要100多万根枕木,除了正常伐木,四川人民热情高涨地掀起了献枕木运动,什么做床的,做寿棺的,收藏级的樟木楠木,共献出枕木129万根。


就这样,在缺乏机械设备的困难条件下,筑路军民用铁锤、钢钎、炸药、扁担、竹筐、火把等简陋工具,使工程以每日铺筑5公里的进度推进。


1952年7月1日,两列彩车分别由成都车站、重庆车站开出,并在内江车站交会。


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成渝线胜利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部件全为国产的铁路,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


毛主席为此亲笔题写“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就是后来的宝成铁路)。


成渝线是新中国铁路建设者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名字,它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成渝线建成后,举世震惊。日本刚退去,内战打了很多年,那么多人吃不饱,一个被西方看不起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穷二白的国家,竟然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干出个“超级工程”!


成渝线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奇迹,是新中国第一个“超级工程”,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


诚如邓爷爷所规划的那样,成渝铁路横穿四川盆地中心,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物资交流,并且源源不断地将农产品运往西南以外的地区。


自此成渝线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序幕,改变了四川交通的格局,对整个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去不复返。


有了成渝线,另外两条铁路的修建自然也不再是问题。


不得不佩服邓爷爷的高瞻远瞩,和毛主席的英明决策。


  时  过  境  迁  

  

时过境迁,随着高铁的发展,现在的成渝线,只剩下了5611次这唯一一列普快绿皮列车,内江到重庆,全长285公里,沿途26个车站。


K字头的快车还是有的,全都是新型空调车。

只有5611是成渝铁路目前仅存的唯一一辆没有字母打头的开窗户的普通列车。



  坐 上 了 这 趟 车  

  

时日,我踏上了这最后一列没有字母打头且是老型机车的成渝线绿皮车,也只有它能追寻到往日的时光了。


先从成都乘车到内江。


从内江上车,很有意义。


为了纪念修建成渝铁路10万民工的功绩,缅怀在筑路中献身的民工英雄,中央政府在内江修建了一座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这是迄今我国唯一一座纪念民工的建筑)和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这些纪念场地,是为了让人们永远铭记住那段重要历史。

在纪念堂可以了解到最为完备的成渝铁路建设史料


顺便说一句,内江也是张大千的故居。

在故居区域内设有张大千博物馆,张大千作品展馆,和内江书画院。

内江师范的书画专业实力很强。



从内江登上5611次列车,很兴奋,很久没有坐过全靠风扇和开窗散热的列车了。


列车一共11节车厢,没有餐车没有卧铺,全是硬座。列车属于成都铁路局重段管理。


很多人看见绿色的车身就以为是“绿皮火车”,其实要看车底,那种25G型车底是空调车,并非传统意义的“绿皮车”。

而和5611次列车一样采用25B型非空调车底才是真正的绿皮车。

目前我国还在服役的老型车底还有一种型号叫22型。


平常人很少,除了往来各个小站走亲访友或者赶场的老乡,几乎没什么人来乘坐这趟列车,都去坐高铁了。


座位全是灰,擦了一张纸,放弃了,怎么擦都擦不干净。只能去寻别人坐过的位置,还能稍微干净点。


我的车票号码好,01车厢01号。以为是车头,结果是车尾。不过也没什么关系,每一节车厢都很空,随便走动随便乱坐。


这车平常会有很多背着画板的书画院学生出去采风,我心想要是遇到了得去问问这沿途哪里风景好,可惜可能是因为放假,一个都没遇到。


绿皮火车奔跑在四川的山地和平原中,我开窗吹着风,闲来无事看看车上的众生,很有意思也很惬意。

不要影响人家的职业生涯

一路上都有听到旅客彼此聊天在说现在已经很少人坐这趟车了。

人越下越少-1(同一节车厢)

人越下越少-2(同一节车厢)


中途,我要在大足下站。


到站的时候问列车员是到大足了么,列车员大姐一惊,推着我急急地往前跑:“你咋不早说要下车,这每个站就停两分钟,没人下连门都不开,你错过了可怎么办!”


她絮(骂)絮(骂)叨(咧)叨(咧)地快速掏钥匙开车门,我也被她说得心慌,生怕火车开跑了,门一开我看也没多高,就准备跳下去,列车员大姐一胳膊挡住我,冲击得我肋骨疼,“放了台阶再下去!”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