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宰相李纲墓-荆山胜迹-徐家村---港头村-凤山书院随拍(2021年10月5日)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本帖最后由 云随风飘308 于 2021-10-9 09:19 编辑

宋宰相李纲墓---荆山胜迹---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港头村---凤山书院随拍(2021年10月5日)

宋宰相李纲墓
李纲为南宋抗金名将,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生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官至尚书仆射,为宋代抗金名臣。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终年58,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墓在闽侯县荆溪镇大嘉山南麓,砖石结构,三面围以短垣,下宽上窄,呈喇叭形,造型古朴、尊严。坟砖砌,圆形,隆高,宝顶,具有宋制风格。坟前墓碑“故忠定公后宋开国丞相李公之茔”。墓前石阶十三级。祭坛旁有碑,高一丈,宽三尺,碑记载李纲生平事迹,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立。墓道两旁分立翁仲、石兽及华表。

墓道前有石牌坊,上饰泻水檐,正中额“奉旨重建”,背书“恩荣”,额下横幅“古社稷臣”四字,旁题刻“大清乾隆丁卯建,嘉庆庚午重修”。1961年5月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墓在闽侯县中房云湖里村大嘉山南麓,距福州市区30公里。李纲墓分为墓道、墓庭、墓坟三部分。墓为砖石结构,高约3米多,围长20米,圆顶隆起,三面围有短墙,入口有砌门坊,额题“古社稷臣”。背面上方镌“恩荣”2字。坟正面嵌着一块青石碣,


题“故忠定公后宋开国丞相李公墓”。前面另一块石碑上书“宋丞相李忠定公之墓”。门坊与另一块石碑皆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福建巡抚张师诚重修陵墓时所立。墓后围有砖砌的护坡。墓埕三层,阶座井然,外向宽广。墓道在前左,离墓园百余步,曲径而入,旁列石翁仲文武各一个,还有石虎、石马、石羊、望柱、旗杆石各两个,颇为壮观。


荆山胜迹
荆溪镇境内古有荆山境、龙溪境,后各取一字而名荆溪。
荆山境,闽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荆山南麓,始建于南宋年间。荆山境依山而建,由门楼、戏台、天井、拜亭、大殿等组成,建筑布局严谨,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戏台藻井、拜亭等精雕细刻人物、杂宝、花卉等图案。殿中主祀龙岭王,左右配祀福善王、苏学士、临水夫人等当地的保护神。
荆山境建筑立于荆溪镇徐家村甘洪路旁,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外墙门楼,门楼上有“荆山胜迹”的横匾。入门楼,迎面墙上有“荆山境”三个大字,


左右有一对精美的三国故事《空城计》和《长阪坡》镏金浮雕。主建筑依山而建,由戏台、天井、拜亭、大殿等组成,建筑布局严谨,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进大门有一座正对着供奉大神大殿的戏台,戏台上有精美无比藻井。戏台前的拜亭也有精美无比的藻井,精雕细刻的人物、花卉等图案。大殿后是新建的观音阁。
境,在地理概念上,意为土地、疆界,在福州及其周边地区,还有宗教信仰或民俗迷信方面的特定含义,是一定区域内乡亲族群精神寄托之所在。它既指地域范围,又指某种神祇所在的庙堂建筑和这些神灵的管辖范围,是当地人民在春节、端午、七月普渡等重大、特殊节庆日举行祭祀、游神、龙舟会等种种乡间族群民俗活动的组织单位。福州的许多老社区,也就都以“境”相称,如“状元境”、“金汤境”、“竹林境”等等。


荆山境,原为南宋时居住在荆山北麓的苏姓为纪念先祖苏东坡而建的庙宇,因年久失修,几近废墟。现今称“徐家村”的地方原先住的是苏姓人家,奉苏东坡为祖先;闽江流域至洽浦村鲤鱼山(俗称西山)与港头村之凤山(俗称白头山)狭长峡谷支分,每当洪患,殃及关口、江坂、溪头等村,

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徐廷(木或)、徐师乔、徐音轩筑坎坝防洪。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坎坝屡被洪水冲毁。徐可元、徐可含率族众在鲤鱼山凤山西麓培土,拓宽加固大坝,横贯于两山麓间,称罗山大坝。有了罗山大坝,荆溪一带变成千亩良田。当地人将原先供奉苏东坡的小庙翻建成以供奉龙岭尊王为主的荆山境。

荆山境治水的龙岭尊王传说来自龙迹山龙岭王庙,是古时为闽侯当地筑坝治水的官员,为闽江流域的福建版大禹。荆山境徐家先祖才有“慕龙迹山龙文王治水神兵”而“壮胆鼓力”筑成罗山坝的史迹。同时左右配祀福善王、苏学士、临水夫人等当地保护神,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殿里的重修殿宇有关先祖开疆拓土功绩的碑刻,成为探究传说的源头。


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
徐家村(今闽侯县荆溪镇荆溪村)始名荆山,位于福州西门外,由于此地江屿山荆花错落而得名,繁衍至今已将千载。因全村都是徐姓故改名为徐厝垱,文革时曾改名红旗大队。徐家村距市中心东街口16公里,东连溪头村,西邻西山村,南依顶长溪与连头村相望,北与关口、江坂村毗连。
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位于荆溪镇甘洪路以南片区,启动区规划占地面积约72亩,保留与迁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共17栋,并按照传统工艺对老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整个古村落风貌区围绕田园、池塘、林、屋、街等核心要素,设有文化休闲区、文化商业街、市井生活区、田园生活展示区等。
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已启动老建筑业态招商储备工作,拟引入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展陈、住宿、文创等业态。不久的将来,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将开启生活与自然交融、文化与历史交汇、乡愁与活力并存的篇章。
“我们将通过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整体提升村落品质,集中展示徐家村古村落历史文化,构建‘城-乡-山-田-水’相融合的新空间,将这里打造成既保留古村风貌,又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品鉴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该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说。

港头村
港头村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南部,闽江北岸。东与荆溪村溪头自然村隔溪相对,西与甘蔗镇洽浦村接壤,南临闽江与上街镇侯官村、竹岐乡白龙村隔江相望,北与徐家村一溪之隔。
港头村前有闽江潆洄,后有山峰屏嶂,山清水秀,平畴千亩。村北山则安之颠峰有奇石突兀,状若凤髻,两侧冈峦旋递,势如启屏,似凤展翅腾飞,故名凤山。凤喻吉祥,有人说凤山的灵气孕育了港头的人杰。早在宋朝村先贤择凤山建书院,延师设教,学风日炽,斯文丕振,英才辈出。在宋明元清历代科举中,仅叶、林、程三氏就有进士11人、举人10人、优贡生1人,有的官拜都府军将、知府、知州、运使、知县,有的是枢密院编修、太常博士、国学上舍、府学正堂。时至近代,方兴未艾。有厅级干部5人,处级干部18人,研究员2人,博士3人,教授5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数以百计,大学文化程度数百人。
港头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其中有建于宋朝的凤山书院,院内尚存清代名人叶观国1792年撰写的《凤山书院碑记》。有六朝古刹佛顶寺、文昌阁、玄帝庙、泰山府、各境大王庙。有宋儒六子祠、朱文公祠以及叶氏、林氏、程氏宗祠。还有风光旖旎的荔园度假村,园中有2000株百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树,荔枝最高者达20米,为闽中所罕见。
凤髻山山脚是道教九仙岩,山腰是佛教佛顶寺,山顶是儒教凤山书院,三教并存一山,也真是罕见。
据《闽侯县志》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白头山几天息繁衍。自唐朝至明朝,陆续有叶、林、程、杨、潘、洪、詹、王、徐、郑诸姓先祖迁徙到此择地定居。旧时村中有白石境、登瀛上境、登瀛正境、龙头境、龙南境、忠顺境、贤兴境、魁峰境和兴隆境而称“九境”。1950年民主建政时,取名“港头”,
港头村附近有三叠井森林公园、龙山会议纪念馆、云林院八角井、李纲墓、桐口灵光桥、荆山境等旅游景。

凤山书院
凤山书院俗称文昌阁,位于荆溪港头村凤山凤髻峰头,坐北朝南,面向岊江,相传始建于宋代。据清《凤山书院碑记》载,书院圮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建。清道光年间续修。1958年遭台风而倒塌。1993年在原址复建。首进为六子祠,供祀宋先儒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六人。二进为朱文公祠。两祠内祠楹联遍布,文藻菁华,多出名家之手,四周石刻许多唐诗、宋祠和元曲。第二进与第三进之间有著名的《凤山书院碑记》石碑。三进为奎光阁,一楼有孔子塑像,两旁墙上有孟子、荀子、文天祥、林则徐画像和语录,还有兰亭序和岳阳楼记石刻。二楼供奉文昌帝君。
据清《凤山书院碑记》载,书院圮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建六子祠,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建奎光阁。清道光年间里人叶家哲、林建浦、林昌庚等人均捐资续修。之后,店头优贡生叶春华、连头程逢申等先后设教其中,授徒数十人,名噪一时。清代里人潘传隆诗作《凤岭书声》记录了当年书院的盛况:“凤山奎阁敞巍峨,夜夜书声不厌多。沙鸟崖松供啸傲,汉文唐句足观摩。斗牛远射灯光照,风雨时闻剑气磨。鹿洞鹅湖香满地,春弦夏诵乐如何。”清戊戌变法后,因科举制度废止,书院停办。民国年间,文人墨客设凤山诗社,会聚于此吟诗作赋,谈笑风生,文化气氛尤浓。据传,海军宿将萨镇冰曾慕名前来观阁,感此地人文荟萃而秉烛夜吟,一时成为乡间美谈。1958年,书院遭台风再次倒塌。
如今的凤山书院,1993年后在原址上陆续重建,四围方整,画栋飞檐,如振翅欲飞的凤凰雄踞山巅。书院外围琉璃花格墙,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分三进,首进为六子祠,供祀宋先儒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六人。由乡贤企业家叶延青捐资于1997年重建,宽15.8米,深9米,单层砖混合结构,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祠正中立着铭刻“六子”姓名的石碑,左右两边壁上各绘有“六子”的图像。二进为朱文公祠,由旅居澳大利亚的华侨程辉华、叶芳伉俪捐资重建,供祀理学宗师朱熹。六子祠和朱文公祠楹联遍布,文藻菁华,有出自著名书法家郑乃珖、虞孝龙、郭勋安、林本俊、曾江之笔。以上文字部分摘录于网上。


本帖最后由 云随风飘308 于 2021-10-9 08:48 编辑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