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太谷城,三晋小北京——行走山西之二十六,太谷三老街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北海龙吟
2022-1-1 10:26
倒序浏览
25786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北海
龙吟 于 2022-1-4 13:58 编辑
太谷县城真有名,鼓楼盖在城当中,
白塔建在无边寺,四街八井盛兴隆,
东寺园里游九曲,田家后头绞活龙,
连台好戏风搅雪,正月十五闹花灯,
金字牌匾耀眼明,金山银山堆满城。
太谷
位于
山西
省中部,
现为
晋中
市太谷区,
下辖3镇6乡,总面积1033.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2011)。
太谷地处汾河流域,晋中盆地东南,这里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9摄氏度,无霜期176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500立方米,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条件好,
现为山西省主要
商品粮基地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国的瘦肉型猪基地,是全国八个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
太谷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人类居住。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胥余,就被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因此人称箕子。
箕子
学问高深,与微子、子比干齐名,
有“中华第一哲人”之称,又
被孔子并称为"殷末三仁",孔子在《论语·微子》中写道:“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春秋时太谷属晋地,周襄王时,晋侯以阳地赐大夫处父
(?
~前621年)
为食邑,从此
处父则以阳为姓,始称
阳处父,。
而
这片
封地则
称为阳邑
。西汉时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阳邑县
更
名为太谷县
。
明清以前及民国时期,太谷一直属
太原
郡(
府),建国前成立榆次专区
(即现晋中市)
,太谷改隶榆次专区
至今
。
太谷
物产丰饶,
自古为山西的鱼米之乡,
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
又有闻名全国的
壶瓶枣
,
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太谷饼更是享誉全国的美食
。
创办于
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41年)的
广誉远药厂
与
与
北京
的同仁堂、
杭州
的胡庆余堂、
广州
的陈李济并誉为"清代四大药店",但其历史比其他三家要早上百年。
生产的宫廷圣药“龟龄集”
素有"补王"之美誉,
1957年即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中药一级保密处方(为中国中药四大秘方之首),2000年再次被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定坤丹”也是不可多得的名贵传统中医药。
太谷与祁县、平遥同称晋商故里,但其历史地位又高于上述两县,那时的太谷
富商巨贾云集,文化商贸发达,
堪称
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也是全国的
首富之地
。
不仅有“小北京”、“旱码头”之称,还被
美国
人称作“中国的华尔街”。民间
更有
“金太谷、银祁县,榆次城吃不完的米和面,平遥城里的小买卖店。”一说。民国十五年,由当时的山西教育厅发行的《商业课本》第一册第二十三课这样介绍太谷:“太谷是山西全省的第一个商区。在商业界的势力,可以左右全省金融,城内商号栉比,又
多为
批发庄,他的支庄,遍满于全国。山西中部的商业,首推祁、太、平、榆,但祁、平、榆三处,固然各有所长,如祁县的茶庄、平遥的票庄,尤其轰动一时。不过要总括起来,还不能与太谷等量齐观,他们的历史,也不能与太谷同日而语。”
回复
北海龙吟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1-10 21:14 编辑
西汉时的阳邑县,县治在今太谷城东18里的阳邑村。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阳邑县移治于白塔村,即今山西太谷县城的位置,但当时仍称为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阳邑县更名为太谷县,自此才有了太谷城这个名称。故民间有“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一说。
太谷一名源于太谷城西南一山谷名。《元和郡县志》载:“以县西南有太谷,故名”。古人“太”“大”同意,太谷即大谷,这条大谷即今祁县子洪镇通往沁县西汤的长达60公里的子洪口谷。此谷历为太原通往晋东南的战略要道,宋代称为“隆舟谷”,金元时期讹为“龙州谷”、“龙猪谷”。清代因谷口有紫红镇,故称“紫红口谷”。后简写为子洪口谷。
太谷老城的位置
回复
北海龙吟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1-4 14:54 编辑
太谷古城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县城所在地,原为白塔村。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县治从旧阳邑城(现阳邑村,太谷城东18里处)始迁于此,之后筑土为城,周围5公里,高6米,四周掘护城池。如果从那时算,已有1444年历史了 。
最初的太谷城只是土城。明正德九年(1514),太谷城墙增高到8.3米,以砖砌门,上建重楼,城墙四角建角楼。明万历四年(1576),太谷古城改砌砖城。城基垒石1.67米,自基至堞砌砖,基宽14米,高12.5米,东、北、南为瓮城,西门为重门,瓮城上各建楼3间,角楼重加修饰,周围建警铺56座,以砖砌堞道,里侧加回垣。清代,古城虽时有修缮,但其规模是明代城墙的基础。直到1930年,太谷城墙、瓮城完好,西、南、北护城河依旧。
太谷古城的第二大特点是街巷整齐,宅院讲究。太谷旧城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街巷中最重要的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鼓楼作为太谷古城的标致性建筑,雄距古城中心,以鼓楼为原点,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直通东、南、西城门。楼北为旧县衙。北城门偏西,北大街与西大街中段相交。在四条大街的基础上,多数街巷横平竖直,把全城住宅划分为若干方块。旧时的太谷城分为四维五坊(正中坊、正东坊、正南坊、正西坊、正北坊、东北信、东南维、西南维等,大致
相当于今天的社区
)共9个区块,使得整座古城建筑规范,街道齐整,管理有据,进退有节。
太谷老城旧地图
回复
北海龙吟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1-4 17:20 编辑
据说是上世记60年代的太谷老城卫星图
回复
北海龙吟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1-10 18:26 编辑
说起山西的古城,今天无人不知的是平遥古城。然而百年八十年前,作为
山西的首富之地,
有着小北京、金太谷之称的太谷城远比平遥城更有特色,也更为出名。然而时间进入21世记时,平遥 城作为山西古城的代表脱颖而出,太谷城却默默无闻,几乎完全被埋没,说起来令人心痛。这一切还要从上世记5、60年代说起。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站了起来,国家脱离了过去的动荡和连年战乱,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这时候,在战乱年代为保障民众安全发挥了极大作用的城墙就成了负担,很多地方都开始拆城墙,平遥和太谷也不例外。当时的平遥城墙也开始被扒,计划先扒8个口子修建马路,这个口一开,后边的拿去无法想象 。就在这时候,箸名的古城保护专家,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来到平遥,提出完整保留平遥古城,在古城外边再建新平遥城的建议。有幸的是,平遥领导完全接受了阮仪三的建议,于是平遥古城幸运的保留了下来。反观太谷古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太谷人也想发展,太想发展了,修路缺乏材料,他们就拆城墙,“废物利用”。建房屋缺乏材料,他们也拆城墙,还是“废物利用”,于是保存了1380多年的太谷城墙一次次被拆,最终被拆的一干二净,古城墙旧址被 修成了宽阔的环城路。到后来悔之晚矣。
太谷城墙虽然被拆,好在老城内的建筑保存下来不少,到今天还较完整的保留有160多座四合院,8000余间老房子,尤其是东、
西、
南、北四条大街,除北大街破坏严重外,其它三条老街基本完好的保留了下来。虽然沿街的建筑大多已经残破,有些店铺已被 一些现代化招牌所遮档,我们从中还是能一窥太谷古城的原貌。
我今天转的就是这三条老街,先去的是南大街。
近南大街街口(原南门)的第一栋老建筑
回复
北海龙吟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1-10 18:31 编辑
中国的很多古城里都有南大街。它是中国城市常见的街道名称,
基于中国古代
的
城市格局而生,
多位于旧城区中心,是原来的城市交通
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到今天,很多由古城发展而成的现代
城市里依然保留着这一街道称谓。
山西省南北长、东西窄,山西地形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中间是汾河河谷,这条河谷即是山西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贯通三晋南北的天然交通孔道
,又是古代京畿地区连通川陕等地的最佳路线
。太谷县位于太原之南,汾河河谷的晋中盆地上,
自古就是省城太原通往晋南、晋东南的必由之处。
太谷的南大街,位于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它与北大街和东、西大街共同组成太谷老城的主要
交通
骨架,
又
担任着古代的南北通衢大道的作用
。
是太谷城最重要的南北向街道
。
太谷南大街
回复
北海龙吟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1-10 18:30 编辑
南大街上的一座较宏大的老建筑
回复
北海龙吟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1-5 19:04 编辑
太谷
南大街南起
原来的南城门
(即现在的
箕城大街路口处
),北至古城中心的鼓楼,全长约650米。在有的地图上,将鼓楼到老县衙间的南北街也标为南大街,如果那样算的话南大街长715米,但个人认为鼓楼以北的
那段路
不能算是南大街,应该算是县衙街比较合适。
由南大街南口北行百多米是个十字街口,向东的横街是小南街,向西的街是南寺街,
这两条街共同组成
一条东西向街道
, 其地位
仅次于古城的东、西大街。
小南街上原有县学和孔庙,南寺街上有无边寺和山西总商会,都是太谷城名声显赫之处。时至今日,县学与孔庙早已不存,原址是山西 省重点高中——
太谷中学,无边寺则是游客必去的打卡之地。
南大街-小南街(南寺街)路口东北角的街角小厨,感觉是改建过的建筑
回复
北海龙吟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1-4 19:00 编辑
南大街-南寺街
(
小南街
)路口看无边寺白塔
回复
北海龙吟
1月1日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1-17 22:17 编辑
作为晋商首富之地的太谷城,其金太谷、小北京之称不是吹的,太谷城内原有各种商号、票庄700多家,这些店铺主要集中在东、南、西三条大街上。那时的南大街不仅是一条通衢大街,更是一条重要的商业街,可谓之买卖众多、店铺林立,时至今天,太谷城里虽然建设了不少现代化的大商厦,南大街上仍不失为一条传统商业街,两边仍是一家挨一家的各种店铺。虽然受现代商业的冲击,那些传统店铺明显有些人只影单,走在街上仍可想象当年的南大街车水马龙、客流密集的繁荣景象。
回复
精选推荐
折叠车骑行山西古建筑之旅
徒步腾格里沙漠竟然失败
穿越羌塘十周年启示
女子徒步剑昭古道
河南四城记用七天读懂中原
走进一千年前的吴哥王国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