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发个倡议、倡议、倡议:非必要不带套,摘掉“背包罩”!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空格sPace 于 2022-1-23 17:56 编辑
如今所谓“精致”的复杂露营搞的风生水起,功能服装转型城市机能,TNF联名GUCCi,TFS联名Burberry...行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们是不是也应该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丈量的脚步不能停,苦中作乐的精神长存,但我们作为一个积极、乐观、正能量的群体,是不是也应该走近大众,走出风格,走入时尚?
衣着靠审美,气质靠修养,我们的背包文化虽然路漫漫。但,希望可以从一件最简单的小事儿开始 ——
【非必要不带套,摘掉"背包罩"!】
精心挑选了撞色、无秩序、风格化的背囊,何必非得套上千篇一律的红、绿、黄。。。
见过哪座山、哪片海是一个颜色的么?大自然那么五彩斑斓,找规律,不会么?
引用29/30楼
//所以,我也只是一个倡议,提醒大家背包罩不是必要的,不要形成惯性思维,对此已经有答案的老驴们也没必要在这讨论了。
很多背包为什么不配背包罩,考杜拉面料、大力马混纺+涂层、粗苯,防水在现在的背包设计中已经不是主要因素,因为很多年前就解决了,新面料层出不穷的应用于背包设计,为什么要不断创新,很大原因是因为物质水平提高了,商业化成熟了,需要追求美了。如果坚守耐用,不想脏。那完全可以“无可厚非”,也可以“因人而异”。
不是必须,是倡议
//衍生来讲,背包罩也应该保持清洁,背包罩是易耗品,请不要说什么洗了就不防水了云云...,或者在公共场合背着干净的背包,进入山林后再套上背包罩。背包客是一个群体,每个人代表着这个集体的形象,体面的走在街上,不是对别人和自己的尊重么?
背包客们现在山野不留痕LNT,清野,已经有了一种绿色、健康的精神符号,为什么我们出了山在公路或者景区搭不到车?为什么高铁站安检员、航空地服总是对驴友“特殊关照”?央视新闻为什么总是报道驴友“非法穿越”遇险?——因为,固有的装扮就是让一部分驴友看起来像乞丐,像“边缘人”,像“社会闲杂人等”,作为个体,我们不应该思考么?
就像波西米亚风在没有时尚化之前,吉普赛人就是让人觉得很“毒”。现在老美或网红们穿着Free people披肩,扎着“小脏辫”,喷上古龙水,喝着Mojito,还会产生不适感吗?So...

一个包用了7-8年了,高低海拔,日晒雨淋,大小长短线走了不少,除了表面划痕,轻微磨损,其他什么问题都没有,唯一一处底部硬伤是航空托运磕的。一个包,真的有必要用5年么?现在圈里多少人,车都开不到5年。
与主流文化接轨不是崇洋媚外,试问见过来中国徒步的外国友人,大晴天套着背包罩徒步吗?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游记中的照片都没有背包罩,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本帖最后由 路边闲人 于 2022-1-20 11:30 编辑
每当看到这样的帖子, 我总是反复对自己说:回复帖子,千万不要在文字中带有看法,不然可能会带来想象中的麻烦。
本帖最后由 空格sPace 于 2022-1-20 11:43 编辑
哈哈,你说的对。疫情憋得,挑个事儿。
好看不好看这是感性的认识,再说有些人包上外挂的零碎物件太多还真不如套上好看
1、中国很多地方雨季降水多,比欧美夏季要频繁,很多人重装徒步经常需要防水。所以形成了一种风气,好像把防雨罩套上才显得专业,整天都是大晴天也套上。有点像几十年前不分场合戴个墨镜装酷。
2、很多人钱袋不是很鼓,很珍惜背包,生怕划伤了甚至弄脏了。有点像几十年前电视机上套个罩子。
3、看来重装徒步的人携带的需要外挂的东西比较少,防雨罩还能套得上去。
4、不下雨的时候背包套个防雨罩确实难看,感觉不是来休闲的,而是送快递的,或者背夫。
来点看法:能用10年为啥让人用5年呢?
带套好处:保护背包,减缓老化;抵消外挂风险,保护行山安全;转车托运,减小丢失概率;偶尔可以塞个换下来的衣服,甚至兜过高山罐子。
完全没必要在不下雨的时候带防水罩。你花心思挑了个好看的款式和颜色,结果你天天给它戴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