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道的名称受古代都城建设的影响很明显,称居住区为胡同,其源于元朝大都城“胡同”一词,一般解释为蒙古语“水井”的意思。“胡同文化,是集建筑文化、历史文化、语言文化、习俗文化、文学艺术、市井文化、饮食文化、娱乐文化于一身的文化现象。自二月十二日徒步老北京某胡同后,一直在考虑继续寻找相对完整无商业化的老胡同转转。二月十八日朋友们在通州南街附近撸串,我去的稍早些,仅凭记忆走了十八个半截胡同部分路段,回来后开始设计完整徒步线路。
中街清真寺东门~女寺门。
胡同儿内现在也有了“墙上博物馆”的熊家胡同儿,这里是网红打卡地,更是当年北京评选的十条最美街巷,在这里就能看出胡同中百姓生活的变迁,胡同的历史和味道。
通州城的老人们常常津津乐道“十八个半截”,这说的是回民聚居的十八个半截胡同,横平竖直,相互交叉,曾是通州旧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个半截胡同?怎么就成了半截呢?有三个传说,传说之一:这里原本是九条胡同,虽然不像北京城里那些胡同有什么大富大贵人家,却也生活无忧,回民相互帮衬,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有一年,一个相士来到通县城里,转到回民生活的九条胡同,左相右看,似乎有了什么大发现。立刻奔赴北京城,向某大臣告密:通州城里回民区的九条胡同,像九条龙仰望朝廷。那里将出现大人物,恐于朝廷不利。某大臣不敢怠慢,立即向皇帝奏上一本,说明此事。皇帝最怕哪里出现反叛的迹象,当机立断命令大臣,将那恐于朝廷不利的九条胡同拦腰斩断。破了它的刚气。从此,这九条胡同就被拦腰斩成十八个半截了。
设计完成,连续发了两次十八个半截儿胡同游加品尝美食活动(上午和下午各走一次)
北京街道门牌号码的排列规律。北京城街道的走向绝大部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斜街比较少。 1.东西向的街道,门牌号码从街道的东口向西排列,越往西门牌号码的数字越大,同时把单号安排在路的北侧,双号安排在路的南侧。 2.南北向的街道,门牌号码从北向南排列,同时单号在路的西侧,双号在路的东侧。 3.歪街斜路,根据其实际状况,或并入东西,或并入南北方向。 4.北京街道路牌的颜色也是有规律的, 如:东西向街道的路牌颜色为“白底红字”,南北走向街道的路牌颜色是“绿底白字”或“蓝底白字”。 这种排列规律既科学又合理,在生活中使用方便,同时也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传。掌握了北京城街道门牌号码的排列规律,有利于辨认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判断某个生疏单位地址的大致方位,从而减少人们走路的盲目性。
十八个半截胡同全部是东西走向,因被中街拦腰斩断得名,最佳徒步南向北,从东顺城街进入下列序号9~1开始徒步。①回民胡同(回民胡同在清真寺北面,不是“半截”胡同)将中街东侧的安家大院和北二条合并到回民胡同~②马家胡同~③熊家胡同合并半截胡同~④紫竹庵~⑤蔡老胡同~⑥白将军胡同~⑦南头条~⑧南二条~⑨南三条(西半部尚存十几米需要走拉抽屉)。南街南北长约550米,中街南北长约560米。
一位美国记者曾经写道:漫步走进北京的胡同,就像钻进一个时代文物的仓库,既看到了北京的过去,同时也看到了现代文明对这个城市的渗透。
清代嘉道年间的名臣白镕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通州南街人。白镕自幼聪颖好学,乡人赞称神童。入朝为官后,白镕清廉、公正不阿,选贤任能,颇有成就和口碑。在任期间,他当过武士主考官,人称“白将军”。由此,他出生的那条胡同便得名“白将军胡同”。后来,白镕以年老且家有父母之由谢辞,告老还乡。在家居期间,他集中家诫名箴书写在屏风上,时时警诫自己和教诲子孙及来客。
草原味道火锅店门外,每天上午马记卷果出摊。
小楼饭店坐落在通州南大街12号、通州清真寺(朝真寺)西侧。小楼饭店原名“义和轩”,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据史料记载,这义和轩原来门脸较小,北邻庆安楼饭店,这庆安楼饭店是自明朝就有的老字号,明宰相严嵩曾为其题匾“南楼”二字。义和轩较安庆楼小,人们习惯称之为“小楼”,而其本名“义和轩”,时间一长,倒没人叫了。
十八个半截儿胡同的由来三个传说。
北京地区现存71座也有说82座清真寺,通州清真寺:北京地区四大清真寺之一(牛街、东四、花市)
通州清真寺,位于通州南街回民胡同东口,建于元延佑年间,距今已七百多年。明正德十一年(1516)修缮并更名为“朝真寺”,万历二十一年(1593)扩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增建配殿袖亭。乾隆年间再次增修。道光年间盖经学学舍16间,与北侧大门相通。同治年间修缮,将原寺院东扩展,扩大前院,在中轴线上建通天阁楼。1933年部分建筑被日军炸毁,古刹面目全非,直至20世纪70年代重建。1996年重新开寺。
通州清真寺原名通州礼拜寺、朝真寺。
右侧绿顶的是清真寺宣礼楼,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角度拍摄,第三次准备从小楼饭店二楼内拍摄,后服务员说有段楼梯太危险,就没让我上去。
上一张老照片。
清真寺航拍照片。
清真寺全景模型。
大殿勾连搭四卷,明三暗五,形制恢宏,顶式多样,集中国左建殿宇之大成,为城郊罕有,窑殿后还有砖砌望月台。
没有不透风的墙😃,砖木建筑,下方透气孔。
小楼烧鲇鱼、大顺斋糖火烧、万通酱豆腐(仙源腐乳)
全程徒步结束,在南街小馆子午餐。
二月二龙抬头第二季十八个半截儿胡同深度游。
数一下电表,就晓得小院有多少住户。
最近几年一直在征求腾退意见。
转回南大街继续向北。
清真寺纪事碑。
六位阿訇住宿的小院和阿訇厨房。
半截胡同我也走的拉抽屉。
全程徒步结束,南大街某院晚餐炙子烤肉。
2022年3月5日第三次徒步十八个半截儿胡同~品尝小楼饭店三焦。
南三条胡同西侧,这是一条死胡同,需要拉抽屉走。
清真寺最高建筑宣礼楼。
邦克楼 ,明正德十一年(1516)该寺修缮并更名为朝真寺。“朝真寺”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为礼拜殿,此外,还存有主院北讲堂、水房,碑记5块。1945年曾为大学校址。1966年后山门、影壁、南井亭、窑殿均被毁。20世纪70年代重建。1996年重新开寺。
朝真寺的主体建筑为礼拜殿,建筑形式为勾连搭四卷,明三暗五开间。一、二卷均为3间,其前部为敞厅,卷棚式瓦屋顶,其后部为过厅,做法为硬山脊;三、四卷皆为5开间,前为调大脊,后为歇山脊;四卷明间后为望月楼,四角攒尖脊带琉璃宝瓶。殿内设井口天花,写意牡丹图案;四周梁枋满饰重彩博古图。第二卷两山之侧,各建六角攒尖顶过门亭1座,各与第三卷稍间相通。大殿面积670余平方米,分男女礼拜殿。
顺利转完十八个半截儿胡同,返回南街向北走,计划小楼饭店晚餐。
魁特饭庄。
小门脸的牛羊肉很新鲜,想吃爆肚可以在这里买,回家自己加工。
通州小楼饭店三焦~焦溜肉片 、 焦溜鲇鱼(烧鲇鱼)、焦炒咯吱。
卤拼盘。
辣肚叶。
蒜黄炒羊肝。
扒肉条。
醋木。
溜咯吱。
卷果。
小楼饭店主打菜~烧鲇鱼。
松肉。
麻豆腐。
攀登哈巴雪山失败
12小时55公里八塘之心徒步
阿布吉措与九子海徒步攻略
78岁老爷子游玩天界山
川滇路上几处风(红)景
五一子龙秘境太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