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路骑行记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从黄冈山庄到庙湾的正山堂,溪水潺潺,茶园碧绿,偶有早起的茶农已经在山坡的茶场采茶。跟茶农攀谈,庙湾的茶青 ,因为市场需求旺盛,行情年年看涨,茶农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不大一会儿,就来到江元勋的正山茶厂,老江受元泰茶业魏文生先生的叮嘱,正在楼上等待我的到来。昨晚接我上山的江浩正好也在,带我一一参观这个忙碌的茶厂,坐下细品正山好茶,确实名副其实。老江平易近人,很和气地招呼我。
江元勋评价元泰茶业的魏文生先生是"传播健康,传播中国红茶的使者”。而魏文生则谦虚地说:"要为这个(红茶)行业做一点事情","希望为复兴中国红茶尽一点力".岂止是"一点",他以常人难以理解的执著和坚持,几乎倾注了全部身心于红茶事业之中.

2004年当魏文生以扶贫的名义走进福安茶区的时候,江元勋正在用正山小种的芽头尝试制作龙井绿茶,因为当时明前绿茶的价格在每斤1000块左右,而特级正山小种才不到100块钱一斤,连工钱都不够;就在这样的红茶窘境中,同年7月,魏文生在福安坦洋茶场设立了"光彩事业茶叶基地".

当一年过后的2005年7月江元勋用2斤4两芽头试制出第一批金骏眉的时候,魏文生已经在福安承包当地濒临倒闭的茶厂生产推广坦洋工夫红茶正好一年时间了.当时的中国茶界,品饮红茶者寥寥,魏文生在福州设立坦洋工夫红茶专柜,因为销售不佳,居然送茶长达一年.

2006年9月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两个月后,魏文生率领全体员工考察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两个执著于中国红茶生产推广的重要人物坐到了一起.一个是正山茶业董事长江元勋,正山小种的第24代传人,他的父亲江素生、爷爷江润梅,都是有据可查的、为正山小种做出过贡献的桐木关老茶人;一个是著名爱国华侨魏可英之子,从炙手可热的房地产业误打误撞刚刚走入闽红茶领域的魏文生.谁也想不到,几年之后,后者精挑细选把中国最著名的18种传统工夫红茶汇聚成"红茶世界",无须东奔西走,只要坐在元泰红茶屋里,就能品尝到全中国最好的工夫红茶.这两人坐在一起,注定了中国红茶要发生惊天大事件的命运.

果不其然,2007年,魏文生携带着江元勋生产的金骏眉在香港慈善拍卖会上拍出了红茶诞生以来的天价,也拍响了中国红茶重新崛起的第一个响亮的巴掌.掌声首先在闽茶界得到积极的响应.

福建红茶在经历了2005年最低谷后开始曲线上扬,在2009年翘头上窜,领军于国内红茶市场;红茶市场升温后,国内其他茶产区纷纷效仿,著名的信阳红从2010年"见红",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下,短短几年时间便名声大噪,堪称另一个奇迹;甚至连赫赫有名的杭州龙井都不甘寂寞地凑着热闹开始生产龙井红茶了.

历史竟如此巧合,400多年前,自正山小种红茶在武夷山诞生开始出口起,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聪明的中国茶商、茶人分赴中国各地,找寻适制红茶的茶区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几乎大半个中国都曾出现过工夫红茶的制作热潮.400多年后的今天,还是在福建,一股红茶风暴几经酝酿,席卷全国,这次的风暴眼依然起始于武夷山.不同的是,这次红茶潮并非专门为国际市场而来,她为了中国百姓一种全新的品饮理念而来,也为了中国人品饮选择与国际接轨而来.

这次的红茶并非像上次大兵过境睡压茶青的无意之果,而是经过几十代中国茶人400多年制茶经验积累,以及立志复兴中国红茶的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的加入,让现如今的中国红茶包含了更多科技智慧和时尚元素;这是中国茶友,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好口福.正如江元勋在片中总结的:"红茶有今天,和张老(天福),和魏文生,和很多茶界的同仁朋友密不可分."


好山出好茶。武夷山茶,源远流长。她起源于商周时的贡茶.当代茶圣吴觉农教授认为"茶有药用时期发展为饮用时期,是在战国周武王伐纣之时".当周武王伐纣时,有许多友邦和包括濮在内的八个南方小国率兵会盟,把自产自用的荼,作为礼品献于武王"以茶代酒".当时,商纣以酗酒著名,"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腥秽上冲,连天都发怒了."而周则相反,周的建国方针是勤俭节约,严禁饮酒.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几个南方小国把他们以作为药用或饮用的茶,献给周武王,合情合理.

商周时,活动在"八闽大地"的少数民族是濮族.濮,亦称"百濮",武夷的族属是濮闽族,或闽濮族.民濮族比闽越王无诸(前340-110)统治早800多年.

闽濮族是早期活动在闽北山区的福建土著,过着氏族社会生活.而向周武王献茶的就是汉祀者武夷山神,也就是闽濮族君长.

中国历史名茶大多是来自贡茶.贡茶的出现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又是中国文明史社会礼制的一部分,茶叶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张天福教授在《中国贡茶序》开篇说的"中国茶史与中国文明史几乎同步".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传说昔时有神仙驾紫云,降临武夷山,曰"吾武夷君也,奉上帝命,统录群仙,罗绾于此".武夷君者,乃汉以乾鱼祭祀的武夷山神也.彭祖钱铿子武夷,不为始皇作仙媒,走避亲政自放,遁两湖青山徘徊.传说中的彭祖钱铿乃夏商周三朝重臣,受封于彭城,以茶驯气,以茶养生,活了八百岁,世称彭祖,中国人尊他为长寿的象征.

秦时,彭祖有子名武夷君避秦乱,率领族人千余口来到南蛮之地,与当地土著(濮族)结合.开山种茶,教民耕种,以茶治病,以茶驯气,隐居武夷修炼,教化百姓达百年之久.在他升天之日,在武夷山大王峰麓铁佛岩,架布幔为亭,大设茶宴,告别乡亲.百姓尊他为武夷真君,汉祀以乾鱼和茶的神人.后人改铁佛岩为幔亭.这就是武夷君幔亭宴别乡人的故事.

汉高祖六年(前202)闽越王无诸治闽,闽越王世少数民族的部落酋长,茶生长在少数民族,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无诸爱茶而崇尚及祭天祀神,祭品中缺不了茶,因茶是神所赐,用茶祭祖,表示虔诚.闽越勇士出征,族民以茶代酒壮行.

汉代道教初形成,道人喜云游名山,发现茶给人民生活带来利益,道士们以茶贵为仙品,为道人所利用.所以有宋诗"倚栏眺茶圃,昔有汉道人,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

武夷茶的入贡,给武夷山的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统治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苛索不止,贡额逐年增加.苦于被追索的茶农,只好被迫砍掉茶树,而后背井离乡,四处逃亡.

唐朝常衮曾任福建观察使,关注建茶的发展,决心改制建茶.后来,宋代北苑龙凤团饼,名冠天下,实则是常衮改制为研膏发展成腊面茶.常衮是建茶改制第一任,开创了建茶的新纪元.

宋代斗茶自上而下风风火火,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年年唇紫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先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醒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莅,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咸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赵佶《大观茶论》赞武夷茶曰:"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

名山自然条件优越,降水量充沛,森林茂密,树木蓊郁,土壤肥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应茶树生长,这就是"高山育灵草,名山出名茶"的缘故.

武夷茶衍生的正山小种(红茶)、武夷岩茶(乌龙茶)、白毫银针(白茶)等名茶是绝无仅有的.乌龙茶、红茶、白茶三大茶类,就产在名闻天下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武夷山.

武夷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徐勃《茶考》)

品武夷茶确是一种享受.当代茶学家张天福赞曰:"武夷品俊,环宇同珍."




本帖最后由 心灵一点苟子 于 2022-3-15 03:44 编辑

有必要插播一下正山小种是何方神圣:
正山小种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红茶鼻祖,为福建省特有红茶品种,产于武夷山桐木关一带,以独特的松烟香和桂圆汤味而著称."正山"是正宗之意,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之意,《中国茶经》记载,"正山",特指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小种"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即武夷菜茶.因产地及产量受地域小气候限制,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现今大名鼎鼎的金骏眉和银骏眉是正山小种中的优质高端产品.

正山小种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并无文字记载,但一个为当地人普遍认同的传说故事,赋予了正山小种某些传奇色彩:明末清初战乱期间,有一支军队从江西过境桐木关进入福建,恰逢武夷岩茶制作季节,茶农慌乱逃命中,无暇顾及正在加工制作的茶包,抛置一边;簇拥而至的军队入住茶场,把茶农丢弃的茶包当床垫宿营一夜后离开,包中茶叶出现发酵现象,致使待制茶叶无法按传统工序及时加工而变红.因弃之可惜,茶农取松木熏焙烘干,形成了与绿茶色、香、味大不同的红茶.因烟熏火燎,茶条发黑,当地人称这种茶为乌茶.

我个人认为,这个传说故事若能结合小种河红的历史记载进行演绎,就会更加合理和完美.据《铅山县志》记载,明代宣德、正德年间(公元1426-1521年),产于河口的小种河红茶就已经和当地的其他名茶一起行销市场了.而且当时桐木关茶场的制茶师也大都来自于河口一带.这至少说明在正山小种出现前,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红茶已为人掌握和运用.

只不过正山小种的诞生,更加迎合和满足了欧洲人的口味需要,从而借机打开了欧洲的茶叶市场,扬名海外的同时又反过来刺激了生产,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正山小种,以致后来福建省内外陆续出现的工夫红茶,都是步正山小种的后尘,为满足出口需要而生产和发展的.

十七世纪初叶,欧洲人进口中国的第一批茶叶并非红茶,而是武夷岩茶,英国人将之翻译为BOHEA,也是"武夷"的音译.可能因为海运时间长达一年的缘故,等武夷岩茶到达欧洲港口时,因为氧化发酵大都变成了红茶,所以最初红茶的英文就是BOHEA.梁实秋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对BOHEA的解释是:红茶(原指中国武夷产之上品,后指一般红茶).

正山小种在欧洲繁荣了一百年左右,大批的欧洲传教士和贸易商来到武夷山桐木进行考察及传教,并根据桐木原住民方言称"正山小种"为乌茶这一语言情况,将代表红茶的BOHEA改为BLACK TEA,取乌者黑色之意.现代"正山小种"的英文公认为: LAPSANG SOUCHONG, LA指的是用来熏茶的松明,特指重烟型的烟正山小种,专为迎合欧洲消费者的口味偏向.现在国内销售的正山小种,有时候会根据客户要求,省去烟熏工序.

顶级正山小种红茶采用芽尖制作,根据茶叶的品质和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小赤甘为一芽两叶,叶未张开的茶青所制,而叶张开所制的则是大赤甘.银骏眉是一芽一叶制作的正山小种红茶,而金骏眉则是全部由芽尖制作而成.

正山小种产地以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赣闽交界的桐木境内为中心,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园均有生产.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117°44'30",北纬27°41'35"-27°49'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产区四面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000多米,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年平均湿度86%,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仅为0.026%,空气新鲜,具有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雾日长等气候特点.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缭绕,年均气温18°C,日照较短,霜期长达180天,漫射光充足,紫外线丰富,有益于茶叶内含物质氨基酸等的形成.土壤水分充足,肥沃松疏,有机物质含量高,茶树生长繁茂,茶芽粗纤维少.

正山小种一年只采春夏两季:春茶在立夏开采,时间约20天;夏茶在小暑采摘,茶量少,仅为春茶量的十分之一.采摘标准为半开面二三叶,高山茶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有效成分的积累,碳代谢速度减缓,纤维素不易形成,芽叶持嫩性好,对茶汤浓涩味起主要作用的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相对减少,对茶汤鲜爽味起主要作用的氨基酸含量相对增加,为正山小种滋味鲜醇甘爽提供了物质基础.

正山小种最主要原料为武夷菜茶,是小叶种的有性群体,属于灌木型.早芽种一般在三月底开展,四月下旬开采;迟芽种通常在四月里开展,五月下旬开采.这种菜茶品种抗灾、抗病虫害能力很强,亩产干毛茶100斤以上,产量比较稳定.用武夷菜茶做出来的正山小种,条索肥壮,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金黄透底,滋味醇厚,经久耐泡,叶底厚实光滑,呈古铜色,这是其他红茶所不具备的.

正山小种便于贮藏,通常存放一两年后松烟香会进一步转化为干果香,滋味变得更加醇厚而甘甜;由于其产于原始森林内,野生采集,传统工艺制作(与其它工夫红茶不同的是,正山小种的加工多出一道过红锅的工序),茶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长期饮用保健养身.即使加入牛奶调饮,做成奶茶,茶香仍持久不减,相当长一段时间它是英国皇家及欧洲王室贵族享用的特种茶.即便现在它在外国的价格与普通红茶相比较也是很昂贵的.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经常把它与印度红茶或锡兰红茶拼配冲饮.掺入少量白兰地的正山小种,风味更为别致,香美可口,是提神的佳饮.

所以正山小种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推崇,被誉为"健康之饮,灵魂之饮,快乐之饮,茶中皇后".英国茶师诺顿夸奖此茶为:"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也在《唐璜》一诗中写道:"我觉得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样地有害,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

诗中提到的"武夷的红茶"便是正山小种,诗人的赞美象催化剂般加速了正山小种在欧洲的蔓延.如此看来,当时从中国到欧洲各港口长达一年的海运时间跨度,无意间正好给了正山小种一个酝酿转化并进一步提升口味的有利时机.从英国人发明使用快速帆船专运红茶能够看出,当时欧洲人对红茶的急切需求.

2002年,正山小种获原产地标志注册证书;2004年8月,福建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山茶叶有限公司发布了小种红茶企业标准,其根据不同的产地、鲜叶原料品种和加工工艺,分为正山小种红茶和烟小种红茶两个产品标准;正山茶叶公司的产品还相继通过了美国(OCIA)、日本(JONA)、德国(BCS)有机产品认证,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了质量保障.

2005年,随着正山小种高端产品金骏眉的问世,让本来只供出口市场的正山小种无意间得到国内消费者的垂青,也引燃了国内茶叶市场前所未有的红茶热潮.

如今的中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强调回归自然,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饮茶成为了一种时尚,正山小种这样的茶品正好满足了这些人的愿望.

正山小种内销市场的火爆,也引来了不良商贩的目光,假冒正山小种之名的低级工夫红茶趁机混水摸鱼,让不明真相的红茶爱好者不知就里.其实即使假正山小种,我个人感觉也无伤大雅,毕竟都是按照差不多的工艺制作出来的红茶,只是色、香、味上有一点差别,只是假的假借真的正山小种的名义抬高一下价格,多赚一点昧心钱而已.要想辨别其真假,没有多深的道号,只要稍微学习一点正山小种的知识,即使外行也能根据色、形、味轻松地一辨真假.

简单地说,一看二闻三尝即可:真的正山小种外形黑亮紧凑、乌润有光,干闻烟味顺和,汤色金黄透亮,桂圆味明显;而假的或次的正山小种,条索松大枯暗,汤色暗浊,地瓜味明显.

现在,您是否有了一试身手泡一盅正山小种的想法了呢.




无奈只好求助于正山堂堂主金骏眉的发明人之一即武夷山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元勋先生,他闻听我被堵在皮坑检查站,遂吩咐江浩先生立马驱车前往接应我,直接把我拉到黄冈山庄,安排住下。
我就睡在正山小种的发源地呐。

本以为天黑夜深,可以浑水摸鱼,伺机冲上武夷山,奈何这武夷山是世界级自然保护区,看护严格,我在皮坑检查站被拦下,任凭我怎么解释,就是不让我骑车上山。
喝爽了,劲头更足了,尽管下午稍晚时分,我还是决定连夜骑上武夷山的金骏眉茶厂。


走进这家金骏眉专卖店,满店的美女茶艺师齐奏茶曲,给我泡了一壶又一壶,这可是正宗金骏眉呐。




很快骑至武夷山市,市区新修的自行车道在国内应该数一数二吧。

路过建阳,被当地精湛的木制品制作工艺惊呆了。


一大早上山找寻茶神庙,未果,但见茶园青青,绿色茵茵。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