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帮&驴行天下 拒绝平庸 ┊ 幕着雾与雨、在荒野山路间感受别样鸡罩山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鸡罩山、鸡叫山,都是那座山
鸡罩山位于泸州市叙永县北部龙凤、天池和水尾交界,距叙永县城42公里,最高海拔1537米,是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
关于山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站在天池镇远眺,山体象一只巨大而雄奇的鸡笼,天池人便把它称为鸡罩山;站在水尾镇远眺,山体象一只振翅引颈长鸣的雄鸡,白马崖和梁子上分布在两旁像鸡脚,水尾人又叫它鸡叫山。鸡罩山也好,鸡叫山也罢,反正都是那座山。
鸡罩山是画稿溪自然保护区整片山岭最北端的至高点,站在海拔1537米的山顶向北眺望,脚下一望无尽的低矮丘陵能让你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是泸州境内为数不多赏云海日出的绝佳观景点。
登鸡罩山的传统线路有两条,一是从天池镇的甲寨村出发,经白马崖和两道山门上山的一条古焚香路,全长约6公里,途中可以欣赏小东沟瀑布的飞泉,陡峭的白马崖以及古朴凝重的两道山门。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发达,这条线现在可以直接坐车到白马崖下的石堰沟出发,两个多小时就可到达山顶。
第二条是从水尾镇的白水洞出发,经石龙田知青屋旧址上山,全长约8公里。沿途有无数葱翠欲滴的桫椤古树,数不胜数的瀑布清泉,以及珍稀的金花茶、红豆杉和不知名的古树争奇斗艳,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绿色的海洋,让你心旷神怡。
鸡罩山顶有两大美景值得期待,一是日出,山腰云海方兴未艾,太阳渴望从天空中爆发出来,在云海上洒下金色的光芒。二是云海,在晴朗的早晨,云雾从山脚慢慢升起,到达半山腰时远处的山丘要么被淹没,要么露出小小的尖顶,就像一座座岛屿,在浓密的云雾中描绘出一幅山川图画;当云海升到山顶时脚下白茫茫的一片,犹如波涛滚滚的大海,此时傲立山顶如坐云端,远处的水尾、天池、马岭、江门等古镇都尽收眼底。
要想欣赏此等美景,除了必不可少的运气外,背着帐篷到山顶露营也是必须。白马崖--鸡罩山--石龙田这条传统登山线路,在2019年就与环哥、漫游一起走过,那是条只需一天就可轻松完成的线路,走这条线路想要在山顶露营会显得太过于轻松。能否设计出一条难度稍大、路程稍长的穿越登山线,正好卡着时间在山顶露营,趁着运气好欣赏到传说中美丽壮观的日出与云海,这想法一直盘旋在我心中。
前两次在画稿溪穿越走线时刻意询问过当地村民,打听到从灵官梯经三十三条弯有路从鸡罩山南坡登顶;又探听到从画稿溪经桃子坪、杉帽山、石夹沟也有路经石龙田从鸡罩山东坡登顶。于是就谋划出画稿溪--猫鼻梁--三十三条弯--鸡罩山--石龙田--石夹沟--桃子坪--画稿溪的登山线,鸡罩山正好处在这条环线中间,在山顶露营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至于日出与云海就交给天意吧。
线路规划好确定出行时间后,好多伙伴都群起附和,大家都想走这条不同寻常的线路登上鸡罩山,体会孔老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更幻想着有好运气目睹到传说中壮观绚丽的日出与云海。临近出发时却天不遂人愿,贵如油的春雨居然整天天下个不停,而天气预报也显示这雨三五天内不会停歇,如果不改变行程,极大概率会在雨中出战。面对如此情况好多伙伴都选择退出,最后只剩下7人坚持与我同行。
出发头晚窗外的雨仍然滴滴答答无休止地下着,“如此恶劣的天气,还是选条轻松点的线路吧”,我在活动群里对大家如是说,“不走猫鼻梁、三十三条弯,直接从桃子坪、石夹沟、青龙田上山,然后从青龙田、梁子上回画稿溪”,环哥也赞同我的建议。
然而,就是这条“轻松的线路”却依然让大家吃尽苦头,个中原由且听我慢慢说来。

雨天大雾、感受别样登山路
户外人家当然不能被区区小雨所羁绊。清晨6点过起床,整宿滴答的春雨居然停歇,窗外甚至传来鸟儿啾啾的鸣叫,难道是老天爷开眼啦,赶紧洗漱早餐后出发。
沿G76厦蓉高速在黄桷坪下道,经叙合快速通道在水尾分路,一个半小时后到达画稿溪。

连续两三天的潇潇春雨后,山沟中汨汨流动的溪水愈发湍急秀丽了,绵绵的春雨染绿了大地,软软的春风熨暖了河水。在春雨的滋润下,山野的树木都抽出嫩绿的新芽,整个山林就象一望无际的海洋。

雨,牛毛一般时断时续,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也感觉不到浇头的淋漓,只觉得好像这是种湿漉漉的烟雾,轻轻滋润着大地和人心。
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又是雨后的清晨,略带寒意的山村寂静无人。正当我们准备合影出发时一位小哥骑着摩托车经过,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赶紧上前打听桃子坪去石龙田的山路。也许是小哥太年轻,也许是这路确实荒废太久,从他口中没能打听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在经历去与不去的几番思想斗争后,最终成行的8位伙伴,左起:环哥、静水谣、健忘的鱼、弱水三千、放牛姥姥、唯懿、乞丐、BOBO。

合影后9点半出发,一切都在计划掌控之中。
从水尾镇方向进来的公路,山区公路坡陡弯多但还算好走。这里是画稿溪自然保护区入口,也是广木坝村委会所在地,进入保护区自然要扫码登记,一是防疫、二是防火,这是村委会当前最重要的两项目工作。

这牌坊虽然有些简陋,但也算是四川省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入口。沥青公路通往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西溪村,那里有条件较好的农家客栈与露营基地,是夏日避暑戏水的理想场所。
我们将要前往的桃子坪在牌坊后面不远处分路。

沿沥青公路继续往前去西溪村,右转水泥道去往猫鼻梁、桃子坪、杉帽山。
前方只有一小段水泥路。水泥路直接走不远就是尽头,是广木坝村在长岩腔的饮用水取水点;右转往上不远就是桃子坪、杉帽山步行栈道起点。

沿着水泥路上行约五百米的半坡上有户农家,老两口正在打扫院坝,见到背着大包小包的我们略显有些意外。
路上只要遇着人当然不放过打听消息的机会,交谈中老大姐告诉我们,桃子坪去石龙田确实有路,但近年来走的人很少,基本上处于荒废状态,劝我们还是改走对面梁子上去鸡罩山。

谢别老两口的好意后,我们决定还是先去桃子坪、杉帽山看看,上去再打听一下消息,实在不行逛逛桃子坪、杉帽山后再返回来走梁子上去鸡罩山。如果上面的风景值得多徘徊,也可以就在桃子坪露营后明天直接下山回家,反正出来也就是闲逛,随遇而安最好不过。

通往桃子坪的步道是在以前老石梯路的基础上新建,半米长的条石由机器切割打磨的光光滑滑,天梯般砌筑的整整齐齐,犹如一条红色长龙隐没在青翠的楠竹林。
山壁上孤零零的一株桫椤树,在画稿溪保护区它就是主角,整个保护区内无论是山沟、溪畔还岩壁,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让人感觉万亿年来这片山林就是专门为它而存在。
半坡上突兀着一块巨大的丹霞岩石,红红润润的颜色、圆圆滑滑的外形,好象是猴子大闹天宫打翻王母筵席时掉落下来的蟠桃。

桃子坪的山门,斑驳的门楣上依稀可辨的好象是“天星岩”三字。冷兵器时代据此险关建上寨门,夜里将门一关,任凭本领高强的盗人也插翅难进,足以保证山上整个村子的安宁。

我们爬到天星岩时牛毛般若有若无的细雨已完全停歇,俯瞰脚下幽深的峡谷之中,升腾着阵阵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如一幅神奇的轻纱帷幔,精致而婉约地绘出一幅山水画卷,令人想起东坡先生的“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一停,雾就从藏匿的山谷中汹涌而起,既象薄纱又似炊烟,袅袅绕绕向空中升腾,闻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眺望谷底敦厚的公路,眼里尽是别样的情趣、万般的风情。

天星岩山门再往上是长串古老的石梯,那一级级石梯早已被时光磨砺的油光水滑,一看就是经历过时间的累积,记录着桃子坪山村的点点滴滴。据说这古老的石梯从山脚到山顶共有6200级,山顶生活着的36户村民最早就是靠这6200级石梯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
附近也没有人家,却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只黄狗,好奇地打量着这群陌生人,或许它很久都未曾见过有外乡人的到来,又或许这是好客的村民派出的“领路犬”。
昔日的古老石梯之外,现在通往桃子坪还有条新修的便道,一米见方的简易便道不但能容下两轮摩托,还能容下小型履带拖拉机,山上的笋干等山货全靠这条简易便道运输,也算是海拔近1000米的桃子坪村民如今的交通要道。

继续向上,途中又遇一位下山的大姐,少不得向她也打听去石龙田的山路信息。大姐闻言有些吃惊,一个劲表示这条路早已荒废,如今已经走不通,再三劝我们还是改走梁子上或白水洞。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也吸取以往钻山沟时“小马过河”的经验,我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决定行爬上山去再说。

随着海拔升高林间的雾气也越来越浓,雨后的空气带着丝丝青草气息,竹叶尖尖上挂满一颗颗珍珠般晶莹的露珠,时不时滴答着掉落下来,打在发梢、落在衣上、湿润脸庞。

快到山顶时雾气更加浓密,四五十米开外同伴们的身影在林中的雾气里影影绰绰,一时间仿佛置身梦幻仙境,分不清是人在走还是景在流。
10点半,从画稿溪出发1个小时走1.5公里,爬升450米,到达海拔800米的桃子坪。这是一段非常不错的山路,墙裂推荐到画稿溪游玩的你上来走走逛逛。
在村口遇见一位提着柴刀闲逛的大哥,当然少不得又与他攀谈打听消息。一听语气就知道大哥常年混迹在这片山林中,虽然也说去石龙田的山路很荒很难行,但却并没说不能走,他口中得知路迹依稀还在。
大哥手中的柴刀让我们后悔不已,此次出行最大失误就是忘带柴刀,以至妻反复在我面前念叨,“当时应该把那位大哥的刀买下来。”
是啊,如今想来也是感慨万千。
曾经有把柴刀出现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要用时才后悔莫及,钻荒荒最痛苦的事莫过没刀。如果老天可以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大哥说,刀卖我。如果非要在这三个字上加个数量,我希望是两把!我一把砍左!!BOBO一把砍右!!!”

告别村口的带刀大哥继续向上,进入桃子坪后山路平缓好多,路也在不知不觉间由很陡的石梯变为平缓的水泥便道。

坪上四处都栽种着楠竹、大竹与箭竹,这是保护区内退耕还林政策的结果,想来以前这坪上应该是连片的梯田。不过路边四处歪倒着这棵棵环抱的大树是什么意思呢,在保护区内照例是不允许随意砍伐,这样的大树被无端砍掉让人看了好生心痛。
村口的带刀大哥说这个岔路口直走去杉帽山,右转是通往石夹沟去石龙田的山路。


11点,1个半小时2.8公里,到达海拔980米的杉帽山脚下。这里是游人能到达的最高位置,距离海拔1200米的杉帽山顶还有200多米垂直高差。
杉帽山还是纱帽山?在网上已经很难寻找到确切答案,从浓雾中若隐若现的山包形状和字面意思分析,个人觉得应该是“纱帽山”吧,这山恰似一顶纱帽。
爬上海拔近1000米的山村后大家都有些小饿小累,决定先休息用餐,然后再四处闲逛,看看能否再找着村民问问路。 冲开着门的屋里喊半天也没人答理,正以为主人有事外出没在家时,却从里屋走出一位老婆婆。婆婆的耳朵有些背,和她很大声说话也听不太清楚,费着劲半天才向她说明白来意,热情的婆婆又是端板凳又是让我们进屋。
交谈中很意外得知,眼前这位身手灵活、思维清晰的婆婆竟然是百岁老人,这让大家颇感意外,惊叹之余竟然都有些不太相信,反复询问两遍后依然是肯定的答复。

百岁婆婆屋后还有户人家,走过去向屋内高声呼喊几声后,才从里屋走出一位老大姐。大姐正在里屋准备午饭,她的耳朵也不太,知道来意后也是热情地叫我们进屋坐,婉拒后就站在门口与她交谈。
大姐说从桃子坪到鸡罩山有两条路,一是经杉帽山南坡的长腔岩与通往四季村的路会合后,从三十三条弯上山;二是经杉帽山北坡的石夹沟与通往石龙田路会合后上山。第一条路比较好走,现在仍然有人经这条路去四季村、灵官梯;第二条路已经很长时间没人走过,现在非常荒,不知道还能不能走通。
谢别大姐之余,不忘带着心中疑虑再次求证前面婆婆的真实年龄,得到非常肯定的答复后,大家不免又是唏嘘不已--这山真是养人啊!
路边的这是什么花,环哥说是灯笼花,因为它长的象灯笼么。
不远处另外一户人家院坝前荒废的水田,一片沼泽地里生长着茂盛的水生植物,开满红红绿绿各色小花,在退耕还林之前从这里往下,肯定是一望无垠的连片梯田,这个时候正好是欣赏梯田的最佳季节。

来到另外一户人家屋前,见到门口停放的摩托车就知道有年青人在家。果不其然,随着我们高声呼喊从屋里出来一位30开外的年青小媳妇。上次在画稿溪包车的年青师傅就住桃子坪,我问小媳妇是否认识佘仕先,小媳妇听后诧异地望着我说,就是这家的。
“哦,那他是你老公咯。”我随口这一问,小媳妇却羞涩的有些脸红,说就是她家老公。我赶紧问她,行前给他打半天电话想问问路,为何一个也没接通。她说平时都是住画稿溪,这段时间回来挖笋烤笋,山上信号不好很难接通,这会子他也正在山上忙着呢。
与小媳妇摆谈半天,她也不太清楚石夹沟到石龙田的路况,据说是有路的,不过她也从没走过。

告别佘仕先媳妇,回到百岁婆婆家门口又休息会儿,快12点才谢别婆婆重新上路。
回到刚才岔路口继续向杉帽山北坡走,仍然是平缓的水泥便道,沿途遇着两位端着豆花的农妇,BOBO说人家手里端的豆花怕是走到画稿溪都不会散掉。
简单地与农妇交谈几句问问路,两人却异口同声又是摇头又是惊叹,“那条路太荒啦,你们走不通的,还是回去走梁子上或白水洞吧。”

绕过一道弯来到杉帽山北坡,水泥便道已经悄然变成泥泞小路,远处几栋房舍依坡而建,安祥地躺在竹林掩映的山坡上,坡下就是云蒸雾绕的石夹沟,好一幅安宁祥和的田园山水画。
远处云雾缭绕的地方,就是与杉帽山隔着石夹沟相望的梁子上,其实两道山坡上的人家直线距离不过五六百米。行前对照卫星地图百般研究,一直以为如此近的两座山村,应该有通过沟底相通的捷径,然而到了才知道山谷两侧刀削般的悬崖根本无法逾越。

杉帽山北坡非常隐秘,比前山更加原生态,房屋要么是泥坯、要么是木板。不过家家户户都是大门紧闭,挖笋的季节在家的人还稍微多些,平常时间更没几个人有家,村民们要么在画稿溪建房,要么去水尾买房,山里的老房子都变成避暑消遣的别墅。

到桃子坪、杉帽山游玩一定要来北坡逛逛,这里能让你体会到什么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体验一把陶翁笔下渔人意外的惊喜。
幸好在这里遇着位大姐,这是上山以来遇着思路最清晰,对周围最了解的农家大姐。她详细描述了石夹沟去石龙田的路:沿着屋前的竹林小路一直向沟尾走,中途不要下沟,走到沟尾自然就到沟底,过河就是石龙田;路确实很少有人走,确实也非常荒,但沿途都还有路迹可辨。
千恩万谢告别大姐,也许是探听到确切路况后过于兴奋,刚刚迈下屋前的石头台阶就脚下打滑坐了个“屁墩”。同伴们都说这下就对啦,帮主出行不摔个跤太不正常。

起初的路很好走,高大的楠竹林中一条铺满竹叶的横切小路,这样的林荫小道纵然是炎炎夏季,也值得来走上一走。

呼吸着山野雨后清新的空气,耳边是深谷巨大的水流轰鸣,眼前是高大稀疏的楠竹倩影,脚踏着松软平缓的林间小道,这样的线路上徒步简直就是享受。如此路况让我一度曾以为又将重演“小马过河”的故事。

透过悬崖边稀疏的竹木空隙,可以远眺对面云蒸霞蔚的苍翠群山,还有挂在山崖上的条条白练。难怪这直线距离五六百米的山谷没有直通捷径,非得走到沟尾才能过去,山谷两侧悬崖可都是刀削的绝壁,根本就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2公里林间小道后山坡上的楠竹林渐渐少了,路旁的杂草也逐渐多起来,只要有楠竹生长的地方自然会有挖笋人维护,随着楠竹林消失进来的人当然也就少了。
唉......正所谓,世上原本是有路的,走的人少了自然也就荒废啦;正如人情与友谊,联系少了自然也就淡啦!

再往前的路满是灌木与杂草横生,正如大家所说,“我们的好日子已经到头。”游人走到这里就可以打道回府,再往前是足以令你生无可恋的荒山野路。

说实话,走到这里如果完全找不着路的痕迹,我们肯定会立马调头回去,毕竟雨兮兮的天气,又拖着四五个妹纸。然而当我拨开横生的灌木与杂草时,却又发出隐藏在下面的清晰路迹,这分明是以前村民往来的大路,只是长时间没人走长满杂草而已。

越往前走挡道的杂草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密,用登山杖连拔带打后,仍然能寻出一条不大不小的山路。

最讨厌的莫过于齐胸的蕨基草,密密匝匝一大片,长长的茎须匍地生长,有的坚硬如铁丝,有的柔软如胶线,打不断挑不开,绊住脚挂着包,让人挣扎的手足酸软、精疲力尽。

好多地方还遇着小塌方,从山坡滑下来的泥土堆满原本就不宽的山路,右侧是望不到底的悬崖,只好爬上左侧山坡绕行,在松软的山坡忽上忽下好消耗体能。

幸好沿途还有美景聊以慰藉,视野开阔的地方停下脚步,边喘气边欣赏对面美景,也算是对此行艰辛的最大补偿。

山坡并非常平顺的一片,而是好多起起伏伏如波浪一般的褶皱。我们在丛林中沿着山形的褶皱,就象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行船,上去了又下来,下来了又上去,反反复复不断折腾。

走过几片令人诅咒的蕨基草丛后,突然发现前面有片大竹林,我不禁有些高兴,回头对环哥说前面好大一片竹林,终于可以摆脱可恶的蕨基草了。
然而钻进竹林后才发现蕨基草固然可恶,这大竹林也绝非善类。起初竹子稀疏还比较好走,但越往里林子越密,最后到了几乎无法通行的地步。韧性十足的竹子掰不断又踩不弯,只好一根接着一根掰出能通过的空隙,此时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好后悔没带把柴刀出来,更后悔没将桃子坪带刀大哥的柴刀买下来。

好不容易才走出那片连BOBO大神都觉得“令人生无可恋”的大竹林,喘息之余抬头望着对面飞瀑,备受打击的心灵好歹得到一丝宽慰。

我在前面开路,环哥在中间协助妹纸们通过危险路段,BOBO在最后压阵收尾。虽然一路艰辛,但大家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尽管进度缓慢,但还是有条不紊地向前挺进。

到达峡谷大拐弯处,透过茂密的树林总算一睹了石夹沟的真容,瞧瞧这条只有四五百米宽的深沟,两侧悬崖都被浓密的植被覆盖,远远望去很难想象这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跟着若有若无的路径走到悬崖半腰时,连那点可怜的路印迹也被一条水沟冲的干干净净。是继续在悬崖半腰横切,还是顺着水沟往下,一时拿不定主意。四处观察时,发现水沟对面有被刀砍断的树枝,赶紧跨过水沟向前寻找,走出去五六百米后却没发现有路的影子。
没办法只好返回来,这时已经是下午3点半,阴郁天气下的山区夜幕本就来的早,原本阴沉的天空就更加暗淡。回头看着在身后等待的妹纸们一双双焦虑的眼神,心里不禁也有些着急。

让BOBO继续在半坡往前折腾着寻找,我顺着水沟径直向沟底冲,刚才在悬崖上看对面已经是一片竹林,如果下到沟底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过河,那怕是采取“漫游简单粗暴式”的方法,也可以冲上竹林找到对面轨迹上的公路。

下到沟底后发现溪流好窄好浅,很容易就找到合适的过河地点,扯着嗓子招呼大家跟着我的足迹下来。

下到沟底,大家很轻易都过到河这边。
在过河点对面的树林中有条明显的小路,看来这里正是石夹沟的过河点。山路沿着悬崖横切到沟尾后下到沟底,在这里两侧山坡都已经很平缓,溪沟水势也很小,正是很多跨越山谷路的常用走法。

平缓的山坡上是一大片楠竹林,竹林中纵横交错着好多挖笋小路。虽然在竹林中不需要路也可以往上爬,但我们还是选了一条路面宽点、路迹明显的顺路而上。
越往上走路面越来越宽、越来越平缓,竹林中很多小路都汇集过来,看来我们找对了出口。终于在竹林尽头开阔的亮光里出现一堵红色石墙,这就是熟悉的石龙田知青屋,情不自禁雀跃着欢呼起来。
16点30分,终于到达石龙田知青屋。
从杉帽山北坡楠竹林尽头以后就是荒废的山路,一直到石龙田知青屋不过2.5公里路程,我们足足耗费3.5小时,这条路是多么难走。这段让大家都唏嘘不已的难忘经历,要知道可是让静水谣妹纸回家后,连着做两晚恶梦哦。
原本打算过石夹沟后有合适的地方就扎营,过来一看是知青屋当然再好不过。只要是采笋季节这里都住着人,不但有干爽的屋子,还有清洁的水源,甚至还可以和他们搭伙喝点小酒。
当知青屋的采笋人说到鸡罩山顶也就四五十分钟路程时,连姥姥这样的困难户,也主动要求按计划上山扎营。
这还有啥好说的呢,我毫不犹豫就决定继续前进,按计划上山扎营,或许老天爷看在今天大家如此辛苦的份上,明早特地拔开乌云给我们日出呢。

一直都走在前面打草探路,超市送我的据说能和熊搏斗的BD合金杖也打断一根,16年的冈仁波齐终于没能顶住3个半小时露水的浸泡,到后来每踏出一步都会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浑身上下被灌木丛中的雨水浸了个透,连裤裆都是湿漉漉的冷、冰浸浸的凉。
知青屋到山顶全程都是成熟步道,加上有环哥一起不用担心大家会迷路,便独自放心大胆地快步向前,10分钟后到达公路尽头的鸡罩山脚下,没作片刻停留继续向上爬,只想快点爬到山顶换上干爽衣物。

从山脚到山顶不到两公路,不是林间的泥泞小道就是石板铺就的台阶,若非想和自己过意不去,想要迷路都难。
快到山顶啦,明朗的日子这里原本也是一览众山小的地方,然而今天却雾蒙蒙一片。
穿过这片大竹林离山顶就不远啦。
终于见到熟悉告示牌。快到山顶的三岔路口,对面是从石堰沟经白马崖上来的焚香古道,沿着石梯往上不足百米就是山顶大庙。
台阶尽头密林开处透进来一束雾气蒙蒙的光亮,那就是希望之光。

终于,熟悉的山顶客舍出现在眼前,鸡罩山大庙还在客舍后面山顶上。
17点30分,1个小时2.5公里,爬升460米到达鸡罩山顶。
三步并着两步冲到房门紧闭的客舍前一边敲门一边呼喊,庙祝是位姓潘的大姐(15775256457),正在屋里吃晚饭,也许是没想到这样的天气这样时间还会有人上来,当她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打开房门时,用异常惊讶的目光看着我。
“好冷好冷!”我忙不迭地一边嚷着一边闪身进屋。简单交谈后提出打算在屋里搭几顶帐篷的想法,潘大姐爽快地答应下来,当询问该收多少费用时,她这是佛门方便地,你们看着给菩萨添些灯油香火就好。


两步路统计的全天技术数据,上午9点半从画稿溪出发,下午17点半到达鸡罩山顶,8小时走12公里,累计爬升1300米,下降177米,最高海拔1487米。
山顶的特色厕所,用石板铺出500公分的传统蹲位,相邻两人蹲着可以一览无余,幸好还分男女,分别用纸条贴着“男茅房”与“女茅房”的字样。
我正在哆哆嗦嗦搭建帐篷时,伙伴们夹着屋外的寒风鱼灌而入。客舍堂屋的底楼那里能容下这样多人,还是曾经来住过的鱼儿老马识途,径直攀着屋角楼梯爬往楼上的夹层,原来上面别有洞天。
搭好帐篷换身干爽衣物,又提着潘大姐的“火笼儿”烤着,这下才渐渐缓过神。
晚餐依然是分组进行,我和姥姥、唯懿一组,其他5人一组。我们的晚餐是跷脚牛肉汤煮牛肉丸子、酥肉排骨;另一组是BOBO大厨的酸菜白肉一锅煮,与漫游哥哥混几次后,这位好学的体育老师俨然已经荣升丐帮大厨级别,看来以后没有漫游哥哥同行的日子就得拉上BOBO大厨。
饭菜上桌摆好,潘大姐说要先敬敬菩萨,还特意叫我们倒些酒水。
这......菩萨到底吃肉喝酒不!如果菩萨都能吃肉喝酒,那出家弟子们戒的是个啥?难道是因为菩萨已经修成正果能抵挡住凡尘诱惑,还是因为弟子们道行太浅需要刻意斋戒修行?
看来还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啦!其实只要心中有爱,有何必计较这酒肉之戒!!

待菩萨用过后我们方才登场用餐。几碗汤肉下肚后很快就摆脱饥饿与寒意,这才慢慢品尝起三千老师和唯懿带上山的酱香老酒与梅子佳酿。
也许是确实累了想解解乏,又或许是唯懿的梅子佳酿太好喝,连平时从不喝酒的姥姥、三千几个妹纸都举杯嗨了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趁着微醺的劲头,大家围坐在潘大姐的“八仙桌”前,不免又开始聊起户外,摆谈起人生。没有漫游哥哥的喝茶歌,我们还有环哥的野游趣闻,要知道泸州通的环哥可是把古蔺叙永的山山水水都踏了个遍,这山野趣闻自是不少。
就着三千老师百年差89年的酱香阵酿,听着环哥的趣闻杂谈,今晚我们就是鸡罩山顶的八位逍遥神仙。
户外,让生活更美好!

梁子上、樱桃和石梯同样酸爽
昨晚是我和环哥两人将满满1斤酱香阵酿给吹完的,那高度酱酒后劲颇大,居然有些上头。加上一天劳累,自然倒头就到天明。同伴们都说我整宿鼾声吵的大家不得安宁,然而我却浑然不知。
清晨起来老天爷并没可怜我们昨日的辛劳。雨,仍然是那雨;雾,也依然是那雾。全然不顾及我们的感受,看来是真没给面子。

两组的早餐都是面条,不同的是BOBO大厨煮的西红柿蛋汤面,而我们却是辣子鸡拌面。
反正又是雨又是雾早迟下山都一样,也就一点不心急,慢腾腾用过早餐后收拾行囊。9点过整装待发,合影留记号后开始下山。

大家冒着雨雾急急地往山下冲,妻说来都来了还是上山顶大庙看看吧。
大庙位于鸡罩山至高点,唤作“鸡叫山大庙”,在旁边的天峰亭挂着一口巨大铜钟。这是我第二次上来,却从未进去看过,也不知道里面供奉着那尊菩萨。
雨与雾的下山路,除了白茫茫的一片我们就是最靓丽的风景,大家踩着湿滑的山路专心致志地走着,因为没啥可看也就无暇四顾。

土公路和对面山路都是沿着山沟的悬崖边蜿蜒前行,林木稀疏的开阔处可以眺望对面云雾缭绕的杉帽山。昨日我们曾经在那密林掩盖的山坡上苦苦挣扎,如今回头再看,唏嘘之余未免又有些难以置信。

来到上次鸡罩山穿越时的露营人家,大清早主人就锁门外出,只有一只看家狗夹着尾巴露出极其害怕的表情,但又不得不尽职尽责地冲着我们汪汪叫着。
这,是不是象极职场中的你我。

雨似乎小了些,雾也似乎开了点,远处的群山也渐渐露出些许轮廓。回望那只忠狗守护的农家,青砖碧瓦的房舍在绿色海洋中露出尖尖一角,如此环境是不是让你有点心动,但小住尚可怡情,长居恐怕还是诸多不便。
11点,下山两小时走了6.5公里,来到土公路的岔路口,往左经白水洞到安全村、水尾镇;往右经梁子上到画稿溪。
经白水洞到安全村全程土公路+水泥公路,上次鸡罩山穿越就是走这条线,水泥公路的陡坡让我印象深刻,到安全村后还有五六公里才能回到画稿溪,我们决定走梁子上找小路回画稿溪。
环哥说从梁子上回画稿溪的小路多年前曾走过,已经记不太清楚,经白水洞去安全村倒是只有两三公里里的公路。听环哥这样说,昨天受够荒山野路的姥姥和静水谣立即就决定沿着公路走去安全村等我们。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环哥印象中去梁子上的小路已经被土公路向前推进好多,沿着土公路走1.5公里后,才走上小路遇着第一户人家。
这户农家围绕着房前屋后栽种了七八棵樱桃树,全都是20年以上树龄的老树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高大樱桃树上,稀疏的叶子遮挡着一个个黄中带红的樱桃,樱桃胀鼓鼓、圆溜溜,像一颗颗又大又圆的金色珍珠,让人看了就会忍不住流口水。
依然只有两位老人在家,见了我们非常热情地迎出门来,我们垂涎着称赞他家樱桃结的一树好果子,老人说喜欢就尽管摘,反正不摘也会掉在地上烂掉,我们低头一看地上果然铺满了一层红樱桃。

听闻此言我迫不急待拉下最低矮的枝丫,摘下一颗放入口中,一股甜甜的、酸酸的、带着清香的汁水沁入咽喉,直接流进心田,那酸甜清爽的味道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样的果子吃一颗根本不能解谗,大家越吃越想吃,拉下可以够及到的树枝摘了一颗又一颗,直到将低矮处的樱桃全部摘完,才恋恋不舍地谢别二老。
二位老人不但招待我们可口的樱桃,还详细向介绍了去画稿溪的路:沿着林中小路直接下到土公路,土公路向右一直到尽头有栋大房子,大房子后面有条石板路,沿着石板路一直向下走到底就是画稿溪。
听起来挺简单的一条线路,但中途还是走错,而且还是在又问一户农家的情况下走错,真是不应该。
12点半走到土公路尽头,终于在浓雾中找到这栋很大的房子。这排房舍住着三户人家,却只有一位大哥在家。

和梁子上两位老人所描述的完全一致,这排房舍之后全程都是清一色石板路,望不到尽头的石梯一级一级向山下延伸。

这路起初还算好走,虽然也湿滑但坡度好歹不算太大,小心点也不算太困难。


然而越往下走石梯的坡度也渐渐地陡起来,有处甚至达到五六十度的陡峭,再加上光滑的石板上不但长着青苔,更是被连日降雨浸泡的透湿,特别是有些向外倾斜的石板,踩上去直往下滑让人根本无法把持。

大家嘴上开着玩笑,相互提醒着鼓励着,生怕有个闪失出点意外。从坡上摔倒后虽然不至少直接到山底,但把持不住翻滚几段还是非常危险。纵然如此小心,BOBO大神还是追随我摔了一跤,用他的话说“每次出来不摔一跤都算白走一趟。”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在这厢享受着樱桃和石梯的酸爽时,姥姥与静水谣她俩“两三公里公路到安全村”的路程也不轻松。据事后描述,她们经历的不管是土公路还是水泥路都好陡好陡,土公路更是被连日降雨冲刷出裸露的片石,水泥公路也是又陡又滑,环哥说好的两三公里怕是直线距离吧。

从鸡罩山下来全程都很轻松,即使穿着雨衣也没出一点汗,倒是这酸爽的石梯让人走的冷汗直冒,在大汗淋漓之际终于看见山下的小溪和公路。

终点似乎近在咫尺,陡峭的山路却一弯一弯无休无止,面对这样的局面也只能耐着性子,凝神聚力坚持着。

进入一段最陡的坡,已经听到山脚下竹林深处汽车的声音,瞧瞧这串石梯象不象条盘旋在林间的青龙,这是条见首不见尾让人捉摸不透的神龙。

已经看见竹林尽头的公路与溪流,然而仍然望不见石梯的尽头。

终于胜利出山,跳下公路一连三声:“卧槽!卧槽!!卧槽!!!”
这段1.5公里连续长下坡的石梯子真特么酸爽,不但走的我大汗淋漓,连两只膝盖也开始隐隐作痛。
梁子上出山口到画稿溪停车处还有1公里沥青公路。
13点40分,4.5小时12公里,从鸡罩山顶经梁子上顺利回到画稿溪,终点又回到起点,虽然不太圆满但也是顺利完成此次行程。

两步路统计的第二天技术数据,从鸡罩山顶经梁子上到画稿溪,全程12.4公里,用时4.5小时,累计爬升105米,下降1188米,最高海拔1508米为鸡罩山大庙,最低海拔358米为画稿溪。


两步路统计的全程技术数据,画稿溪--桃子坪--石夹沟--石龙田--鸡罩山--石龙田--梁子上--画稿溪,全程24.5公里,累计爬升1461米,下降1385米。
这是条非常规的上山路线,若非想虐不建议前往,不过桃子坪与杉帽山还是值得一游。

后记
收拾妥当驱车返程,虽然午饭已过晚饭尚早,大家仍然一致决定去江门荤豆花。原以为这倒早不迟的时间店里不会有人,谁知推门进去仍然是食管盈门。
8个人一餐下来才260大洋,顿时感觉好划算。漫游哥哥,以后去不要再点黄腊丁啦,那70大洋一斤的玩艺儿好贵。伙伴们都说以后去叙永古蔺就把这里当作定点餐厅,一直吃到变成老板娘的熟客为止。
此行由于天气原因,未能按计划走通猫鼻梁--三十三条弯--鸡罩山这条线,原意是想选条简单点的线路,那曾想到事与愿违,真是对不住同行的妹纸们,真不是有心想虐你们。
山就在那里,鸡罩山的云海、日出仍然要去期待的,假以时日精心挑选一个天气好的日子,一定要将画稿溪--猫鼻梁--三十三条弯--鸡罩山--石龙田--桃子坪--画稿溪这个圈画圆才好。
贴子最后再次感谢伙伴们在如此恶劣天气中的陪伴,期待着再次与大家出行的日子。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