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西市境内属契丹国辖下的建州辖地。907年(唐天祐四年),契丹八部选耶律阿保机为契丹族的领袖。916年(后梁贞明二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建都临潢(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926年,契丹灭渤海,改称东丹国,对渤海遗民进行大规模南迁。947年契丹改称辽,983年重称契丹国,改皇都为上京,与北宋对峙。鸡西地区隶属于契丹国辖下的建州女真(靺鞨)。鸡西市境内属上京路速频踟管辖。
1113年(天庆三年),女真部落联盟长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族各部落开始向辽进攻,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奴隶制大金国,建都会宁府(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对峙。建五京、置十四总督府、十九路。鸡西地区属上京路速频踟管辖(治所在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斯克)。
元代时,隶属辽阳行省胡里改路万户府和开元路万户府分辖。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元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疆域扩展到黄河流域。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陆续攻灭西辽、西夏、金国等。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攻灭南宋,统一中国,定都大都(北京市),东北地区设置诸王封地。鸡西地区属辽阳行省开元路万户府(治所在东宁县三岔口附近)和胡里改路万户府(治所在依兰县)分辖。
明代时,隶属奴尔干都司海西女真部麦兰河卫。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定都金陵(南京市)。1421年(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409年,在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鸡西地区属奴尔干都司海西女真部麦兰河卫所辖。
清代时,隶属吉林将军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644年(顺治元年),清世祖率领东北大部分满族人武装入关灭明,定都北京,统一全国。对东北地区封禁政策。1653年(顺治十年)设昂邦章京驻防宁古塔。1662年(康熙元年)设宁古塔将军,辖牡丹江及其以广大厦地区。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治所移驻吉林乌拉,改称吉林将军,辖东北地区东部。宁古塔将军改为宁古塔副都统,鸡西地区属吉林将军宁古塔副都统管辖。
清代末期,隶属于吉林省。1882年(清光绪八年),清政府设穆棱招垦分局。1899年,设蜂蜜山招垦局,且在宁古塔、蜂蜜山、三姓(依兰县一带)设驿站。其中,宁古塔至蜂蜜山驿道,在鸡西地区境内设青沟岭驿站(梨树乡猴石沟)、黄泥河子驿站(恒山区)。
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三省将军制改为行省制。1908年,清政府于蜂蜜山设蜜山府。鸡西地区的张家街、鸡冠山子屯(鸡冠区)、黄泥河子(恒山区)、黄家店、四海店、平阳镇、滴答河(滴道区)等村屯,均属蜜山府管辖。1909年,穆棱设县治,鸡西市境内的梨树区、柳毛乡、兰岭乡及麻山乡的土顶子村、吉祥村隶属于穆棱县管辖。
1912年1月(民国元年),北京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东北3省及内蒙古4盟地区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县行政长官称县知事,其行政机关一律称县知事公署。吉林省蜜山府改称蜜山县。1919年,勃利设县治。鸡西市鸡东县的城子河区、滴道区、鸡东县的大部区域隶属于吉林省蜜山县;鸡西市梨树区的全部区域和麻山区的土顶子村、共荣村、吉祥村隶属于穆棱县。鸡西市境域隶属于蜜山、穆棱、林口、勃利县分管。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3月1日,日本关东军炮制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1934年12月1日,由原黑龙江省呼兰等15县、1旗与原吉林省阿城等12县合并,成立伪滨江省。鸡西市境域由原吉林省改属滨江省密山县、穆棱县管辖。
1937年7月1日,伪满洲国新设通化(吉林省境内)、牡丹江2省。鸡西市境域隶属牡丹江省。1939年6月1日,日本侵略者为强化过境“防备”,提出“北边振兴”计划,设立“国防省”。从牡丹江、三江、滨江、龙江、4省中,划出一些县设立北安、东安2省。东安省会设在东安街(密山县)。辖密山、虎林、宝清、饶河、林口县。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麻山区全部与城子河区的一部分隶属于东安省蜜山、林口县;梨树区隶属于牡丹江省穆棱县,城子河区的一部分、鸡东县兴农乡隶属于三江勃县。
1941年9月1日,伪东安省在鸡西街设置鸡宁县,辖鸡宁、滴道、恒山3街和鸡宁、恒山、滴道、平阳镇、哈达岗、劝农、新平、曲河9村,总户数23 262户,人口150 524人。梨树镇、平岗、吉祥、土顶子属穆棱县治;小五站属勃利县治。
1943年10月1日,日本关东军为使国境地带的军事管辖区域和行政管辖区域一致,以加强其“国防建设”,设立东满总省。鸡西市境内为东满总省鸡宁县,部分地域由蜜山县、林口县和牡丹江省穆棱县、三江省勃利县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