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包比 于 2022-7-7 12:38 编辑
面基,晒太阳
,拍写真,喝酒,转寺庙,奔波前的两日闲暇时光
在拉萨,见网友,“面基”成功。大多是混迹户外多年的老驴了,“见网友”这件事提起来时有那么点小激动,但真正见面时却又个个表现得相当自然,好像认识好久一样。也是,毕竟在出发前我们已经在群里天侃地侃地聊了不短时间。
老大最早到,S和Abby第二批,他们仨最快实现“面基”。老大作为半个土著,有朋友到机场接。S最幸运,出机场就遇到一位民工邀请她搭车,把她送到市区。她当时拖着一个红白蓝呢,笑说:“可能是我红白蓝的气质吸引了民工大哥。”

我跟媛媛在拉萨机场汇合,我的航班比她早一小时,在机场等她一起拼车到宾馆。
写到这事,就想起我做的一件蠢事:当时,我原计划是广州中转重庆,重庆飞拉萨,机票价格不贵,也就一千出头。当天下班吃个饭洗个澡出发,在重庆住一晚,第二天一早飞拉萨。时间、费用算得妥妥的。
为了陪媛媛在成都“睡一晚”,某天我鬼使神差、兴致冲冲地买了和她同一班航班由成都天府飞拉萨,买完我才发现,无论从广州还是深圳还是珠海,加起来也不过三四个航班到天府机场,最重要的是,唯一符合我出行时间、到达机场需求的深圳飞的航班要全价,1600元。
一直狠不下心买,又舍不得六七百的退票费。怎么办?先到双流机场,再转地铁或打的去天府机场,太折腾,不想。直接买深圳的航班,太贵,还是狠不下心。提前走,先到成都市区吃个火锅再去天府机场,不行,还有工作没做完。......纠结了好久,一直没做决定,也不买第一程票,也不退第二程票。
又是某天,我又在算机票的事,突然发现,我如果买深圳飞的全价票,还不如退了成都飞拉萨的票,重新买中转重庆的,加起来的费用还没有买全价票贵。这时,我果断退票了。虽然最后也是亏了700块,但心里安慰自己也算赚了。不怪我抠门啊,毕竟为了这一趟买了近万元装备,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再说回我们面基的事。我跟媛媛到宾馆的时候,老大在门口接我们,帮搬行李。媛媛跟老大是老队友了,2019年就一起走过这条线路。雷神和Kaka同一天到,他们也是先在拉萨机场汇合,再一起坐大巴到市区。到客运站之后,雷神说自己今天还没有锻炼,难受,决定走到宾馆,前后背着一个大包,还没开始就找虐,他可能是忘记了接下来会有多虐。
姗姗来迟的蜗牛在9月30日晚上终于见到了。人齐的当晚,也是出发前的一晚,老大在布达拉宫对面的某高档餐馆请我们吃了一顿大餐。接下来的行程,很多时候吃住都很差(为什么住在亚宾馆,也是不想住太好,以免后面心里落差太大),这一顿就算是先慰藉一下大家吧。

拉萨是我们此行的起点,集结地,可以说在这里没有明确的目的,要去哪里,要吃什么,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自由安排。
老大在宾馆远程OA工作,S和Abby去大昭寺拍藏服写真,我和媛媛结伴在拉萨街头到处转转。去小昭寺转了一圈,拍了几张打卡照,就走了。布达拉宫要提前预约,没进去,我们就绕着它的外围转。不想走时,就在路边的长椅上坐一坐,晒太阳、发呆、看人来人往。这里是日光之城,太阳很热烈,带点风,很舒服。

看,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打扮时尚,或换上藏服,纷纷来与布达拉宫合影;看,或转着经筒,或捻着佛珠,轻声呢喃走过的朴实的藏民;看,一步一叩首,不管有沙石或有积水,毅然虔诚地磕下长头的信徒。

如果说西藏是一本“巨著”,布达拉宫无疑是她最精美的“封面”。承载着西藏历史上伟大君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传奇故事,这座宫殿在不同的年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徒步进藏的,骑单车进藏的,乘坐青藏铁路进藏的,还有那些间隔年的背包客,一路搭车进藏的。

在很多人心中,西藏是永远的“白月光”。
老大这个半土著居民,朋友满天飞,除了能订到餐厅最好的观景位置,也能订到朗玛厅最好的位置。
朗玛厅是拉萨当地一种很有民族特色的夜店,有民族歌舞表演,集体参与的锅庄,当然少不了青稞酒和拉萨啤酒,整体来说感觉类似于酒吧,其实也就是酒吧。据说蒲巴甲之类的藏族歌手,大多是先从朗玛厅演唱出道的。
我们去的朗玛厅叫金马演艺中心。还没进门就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列队欢迎,掀开门帘子就能听到高分贝的音响,歌舞已经唱跳起来了。这里不用门票,靠的是卖酒,我们女生多,又刚到拉萨,都在适应高反的初期,不敢点太多酒。要了一打西藏青稞啤酒一打柠檬味的低醇啤酒,度数都很低,尤其喝那个柠檬味的,绝对相当于在喝果汁。

酒开了,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了,大家轮流着敬酒。这一Part简直是雷神的主场,一个接着一个去敬。他不是一杯一杯喝的,而是一瓶一瓶地来,兴致特别高。在场的,老大、S、暖暖都是很能喝的,只有Abby酒精过敏,只能以果汁碰杯了。
音乐太吵了,说话都靠吼,就只有喝酒了。没想到,我人生中第一次到拉萨,喝的第一杯居然不是地道的甜茶,而是酒。
在这里,如果对表演者感兴趣,或者觉得他唱得好,都可以献哈达表示支持。当地藏民还是挺热情的,送哈达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表演者一首歌一支舞唱跳下来,能收到十几二十条。
每晚主要节目表演结束后,就该轮到现场的观众表演了,大家都纷纷上台,跟着一起跳欢快的锅庄,我们也凑了个热闹。虽然四肢僵硬不协调,转转身跺跺脚还是能跟上的,反正大家都跳得不怎么样,不用不好意思。
如果你想要感受属于拉萨的地道夜生活,朗玛厅绝对是一个好去处。

第二天,我们去转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中心,是西藏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据说如果打车说去拉萨古城,一定会把你送到大昭寺。比起布达拉宫,大昭寺在西藏人心中似乎更具有地位。一大早,前来朝拜的人就络绎不绝,密密麻麻,赶集一样。
我们背上所有的经幡,到大昭寺沾些灵气。同样在半个土著——老大的带领下,我们成功地走了个“侧门”,免门票,插队式进入到寺庙里。

人太多了,你不走,人潮都在推着你走。来之前,老大就提醒我们,要跟紧一点,不然很容易冲散的。果然,没多久,我们原本排成一排的队伍,陆续被人挤断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壮观的转经,拄着拐杖蹒跚的老人,裹在背上的稚气幼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本地的,外地的,每个人都贴得紧紧的,沉默地随着人潮往前挪动。每当转入狭窄的房间里,都得停下来等候一会。
在西藏转经是有讲究的,藏传佛教顺时针转的,苯教逆时针转。除老大外,我们估计都是不懂的,但跟着人潮走一定没有错。我们每人也跟着兑换了一两百的一元纸币,见人朝拜就朝拜,见人捐供养捐供养。
其实很好奇,大家在转经时都在想什么呢?那我又在想什么?好像什么也没想,就是不管走到哪个神面前(因为也分不清到底是什么神),心里想的都是祈求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最重要是多赚点钱。
即便我对信仰的理解尚浅,但我依然尊重、尊敬那些虔诚的信徒,哪怕是尊敬那一股坚强的、坚毅的、执着的信念力量。
雷神没一起去,他自己一个人花了两三小时,把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药王山都打了个卡。都没进去,就在外面拍个照,用他的话说就是“省钱省时间”。
拉萨是个举手抬眼就能与佛陀相遇的地方,除了大昭寺、小昭寺这些著名的寺庙,还有一座小寺庙——扎基寺。寺庙小,香火却特别旺盛。尤其是周三,正是在扎基寺敬神的时间,这里总是人山人海,来朝拜的人流蜿蜒曲折。
扎基寺供奉的是财神,还是个女财神,据说特别灵验。“别的(寺庙)去不去无所谓,财神一定要见的。”还没出发前,说到扎基寺,Abby就期待已久。当然啦,你说时间哪个人能不爱财,哪个人能缺得了财,无财寸步难行。

扎基寺不需要门票,不需要还愿,只需要带酒。我们赶在寺庙关门前去的,门口就能买到供奉套餐:一瓶酒、一束香、一条哈达,20元。在主殿前的香炉里献香,然后顺时针走,进到主殿里献酒、献哈达。酒献出去之后,就有僧人直接敲碎酒瓶,倒进缸里,估计就算财神爷完成了喝酒仪式吧。别说,每天这么多人供奉,这位女财神还挺能喝的。
我们去的时候已经临近关门,所以人很少。等我们出来的时候,寺庙大门已经关闭了。我愕然了,这难道,不应该清场之后再关门的吗?这是个什么操作?不止我们在门口等,就连寺庙的僧人和工作人员开车出来时也要等,大概等了有十多分钟吧,才有人拿着钥匙来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