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花鞋去鳌太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驴界素有“南武功,北鳌太”之说。意为没有走过南向的武功山,北向的鳌太线,就还算不上真正的“驴”。虽然此话的权威性无从考证,但可见鳌太在驴界的地位。鳌太线真正火起来应该与2017年“五一”那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导致云南队三死两伤的事故有关。那一次死亡事件,央视一套午间新闻跟踪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次鳌太行程时间,正是2017年五一事件之后的两个月。
弹指一挥,五年光阴飞逝,而今疫情之下,彭城被困,户外变得遥不可及。故旧梦重温,望“鳌”止渴,以解户外相思之苦——特记此文,聊以自慰!
五一之后,因央视的报道,坊间谈鳌色变。国人的事往往就是这样:未雨绸缪的不多,一旦出事,则到处风声鹤唳。所以七月的鳌太能顺利出行,特别要感谢家人的理解,还有组队的金华户外人:上下、果巴、素素、汉冉、嘉和、马卡鲁,以及同行队员台州三兄弟,湖南汤司令、山东的迈、新疆的心飞扬、安徽的狮子。

徐州站——终于踏上了鳌太的征程!虽然五一事件历历在目,但真到出发的时候,内心的恐惧竟然少了许多,更多的是对未知旅途的兴奋,还有一群未曾谋面的驴友的期盼。

五年前的打包水平——实在是低。不过,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对于没怎么长线重装的新驴而言,哪有那么多的耐心,更何况根本也不懂打包技术,东西能放进去就是万事大吉。后来证明,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而且这样的打包,在行程中是多么的危险。哎!在过悬崖绝壁时,差一点挂到石头上,那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狮子——遇见的第一个队友。感觉很温和,很儒雅,完全看不出狮子的狂野,咋叫这个名字呢?哎,百思不得其解。

去往塘口的秀才家的路,不知烙下多少驴友的脚印?祈祷每一双脚印都可以平安归来!阿门!

秀才家——驴友们的最爱!比想象中干净整齐。这两位早到的驴友,竟然毫无顾忌的光着膀子。难怪!在我到达这里之前,今天的秀才家,还没有一个女性,走鳌太的女人实在是太少。
其实这里海拔已经1700多,比起西安的四十度高温已经颇为凉爽。不知为何两位大哥如此赤膊上阵,你们是要跟谁大战一场呢?

臭美永远是女人的天性——裙装换上身,塘口小径留个影,美美哒。


你能认出这是谁的脚丫吗?绣花鞋——我的鳌太的标配!既然来了,就要走出个女人世界的鳌太!

队友们陆陆续续的到了,来一张全家福吧。十四人的队伍,两个女伴——我和素素!

特别推出我们的光头大领队——来自浙江金华的上下。一想起这名字,我总是憋不住的想笑。你上下,我们是不是该左右呢? 对于我而言,户外的魅力之一,就是驴友们五花八门的名字。当你和他们在同行的那一段时光里,感受着各色各样的名字背后的每一个人,他们即是一本书,又是一座迷宫,它会引领着你去解读——或许你钟情于书的封皮,或许你想翻看内页去深入领略,或许你一带而过,直奔结尾。不同的人,不一样的书,人生的五彩缤纷,就这样呈现在每一次行程里。或许这就是户外的魅力之一吧。

再看看这,金华的四个爷们三个光头,如此装扮,难道是金华男人的特色吗?

鳌太第一天:营地盆景园
为了节省时间,从秀才家到鳌太登山口我们选择了拖拉机,好拉风,感觉跟f1似的。崎岖的山路,颠簸而行的拖拉机,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沸腾的心,静静的鳌山似乎也随着我们荡漾起来。鳌太,我们真真的来了!

入登山口后,树木丛生植被茂密,上山的路在密林中蜿蜒,时而平缓时而陡峭。阳光透过枝桠,静静的撒在小径上、草丛里、树叶间,斑驳着这盛夏的时光。海拔一直在攀升,虽然重装包沉沉的压在腰间、跨上,每挪一步都气喘吁吁,可是我竟然忘了这是鳌太,此时的一切和小五台的东沟穿越、武功山的密林跋涉何其的相似!累,但毫无危险!
中午时分,就地午餐。提一壶泉水,在几位帅哥的合力下,转眼山泉汤就出锅。就一口馕,押一口山泉汤,山风徐徐吹来,朵朵白云在山间游荡,好一副云淡风轻的景象!惬意如斯,人生何不快哉?
更幸运的是突然发现了一颗太白人参。白色的碎花立与长长的茎干之上,根扎在腐叶之中,轻轻剥开,一点点向下,终于一人字形根茎出现了,又白又水灵,与萝卜颇为相似。只是形态不同而已!
自那之后,我完全进入寻宝状态。包的重量在寻宝的刺激下已经丝毫感觉不到,人的潜能看来真是大呀!一路颇有收获:七根小人参,冲去了我所有的疲惫!

同伴们就没有我的幸运,或者是他们根本不屑于这样的寻宝。看看他们的惨状吧。哈哈哈!

还有这一位,马卡鲁,曾经徒步过珠峰东坡的大神,此刻也横卧着,没了斯文。

这一位,湖南的汤司令,杵着登山杖,撩作轻松状——有你惨的时候,九重石海,你的备用鞋减重扔了。哈哈哈

小汉冉,毕竟年轻,悠哉悠哉的乘着凉。

还有俺这个小女子,挖到了太白参,当然耶了!

看不过他们的惨状,拿出美容院偷学的技术,现场按摩,下山收费,可不许赖账吆


这就是传说中的2900营地,视野开阔,地势平坦,景色迷人,堪为四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