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枢纽、江淮名城淮安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我爷爷奶奶都是淮安市淮阴区人,我的家族从明朝洪武年间从苏州王天井巷迁来淮安,直到爷爷奶奶先后参加共产党离开,在这里居住了500多年。2014年奶奶已经去世,爷爷都80多岁了,他们希望我们下一代能继续与淮安的远亲保持联系,我从小就由爷爷奶奶带大,也想了解下淮安的地域文化,当然乐意。所以2012年国庆期间,爷爷、小叔、我哥还有我一起来到了淮安。我见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亲戚,到了爷爷奶奶出生的两个村庄,品尝了淮扬菜,到了一些景点。我来到爷爷奶奶曾经居住的两个村庄,我在想,如果当初爷爷奶奶解放前不跟着共产党出去革命,而是在这里安心做地主少爷、小姐的话,我们家今天很可能还在农村务农或当农民工,不会有我们第三代这几个人,也就不会有我们家今天美好的生活。

还是按照我一个历史爱好者的习惯,介绍下淮安的历史。


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始于春秋末期。大约有2500年历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修建沟通长江淮河的运河邗沟,淮安正是邗沟与淮河的交汇处,吴王夫差在这里筑城。当时称为末口。秦朝时这里设立淮阴县。秦汉时代,淮安一带先后属于东海郡和广陵郡。西汉开国三杰之一的韩信就是淮阴人,被封为淮阴侯。东晋在这里设立山阳县。在东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因为地处南北政权的分界线和邗沟沟通江淮的北面入口。成为南北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发生了多次战争。隋唐时期这里叫楚州,隋炀帝时,因为大运河的建成,作为运河交通枢纽的淮安迅速发展为大城市。南宋时南北分裂,淮安做为南宋抗金前线重镇,受到战乱严重破坏,1194年黄河改道,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造成了以后想当长一段时期包括淮安地区的淮河流域水患频繁,鱼米之乡盛景不再。元代南北统一,取直后京杭大运河经过淮安,淮安工商业复兴。明清时这里是淮安府的所在地。到了明代淮安进一步繁荣,永乐时重臣姚广孝曾有诗。称淮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淮安在明正德时城市人口达到8万,与当时西南最大城市成都的城市人口相当。明清时期为了维护漕运畅通,在运河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淮安设立漕运总督府(因为淮安段的黄河故道严重威胁漕运)管理漕运。当时淮安附近的出产淮盐盐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盐商居住于淮安。漕运和盐商带动了消费的繁荣,催生了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拉动了工商业繁盛。随着晚清漕运衰落、太平天国引发的连带效应和民国初年津浦铁路的通车,淮安衰落。抗战时这里是新四军在江北的根据地。今天的淮安是苏北的一座小城。淮安和合肥一样,也名人辈出,影响力大的主要有西汉开国名将,战神韩信、三国名人陈登、步陟、南朝文学家鲍照、南宋女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甲午战争中抗日名将左宝贵、开国总理周恩来。淮安除淮扬菜外,特产茶馓、捆蹄。因为家庭的关系,个人经常吃。淮安名菜有软兜长鱼、平桥豆腐、狮子头、大煮干丝、蟹粉烧海参,、高沟捆蹄、鸡糕。小吃有文楼汤包、淮安茶馓。


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

江苏境内的主要旅游资源
南京 :总统府、明孝陵、美龄宫、 中山 陵、明城墙、 南京 博物院(这6个值得去第二次)其次有 栖霞 山、玄武湖、夫子庙、淳溪老街、瞻园、愚园、甘熙宅第、老门东,再其次有阅江楼、梅园新村、莫愁湖、牛首山、燕子矶、灵谷寺等

苏州 :留园、拙政园、网师园、 狮子 林、山塘街、虎丘、 平江 路(耦园)、 周庄 古镇(双桥、张厅、沈厅)、 同里 古镇(退思园和耕乐堂)、 甪直 古镇(保圣寺唐代泥塑),其次有环 秀山 庄、艺圃、沧浪亭、 苏州 博物馆、盘门景区、北寺塔、罗汉院双塔、 锦溪 古镇、 木渎 古镇、光福古镇、 千灯 镇、震泽镇、黎里镇、恬庄镇、东山(春在楼雕花楼、启园、 紫金 庵、陆巷村、三山岛、莫厘峰)、西山(石公山、林屋洞、缥缈峰、西山雕花楼、明月湾古村)、旺山景区、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这些 苏州 次要景点个人认为是列举的 江苏 次要景点里值得去的,超过 江苏 一些地方的主要景点。此外有沙家浜、虞山、尚湖。

无锡 :鼋头渚、灵山、惠山景区(寄畅园、二泉)和惠山古镇、其次有南长街、清明桥、荡口古镇、蠡园、锡惠公园、拈花湾、三国城和水浒城、 宜兴 三洞

常州 :恐龙园,春秋淹城,其次有天宁寺、青果巷、天目湖

镇江 :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 镇江 博物馆、茅山、西津渡

扬州 :个园、何园、瘦西湖、小盘谷、 扬州 博物馆、其次有双东历史街区(东关街和东圈门街)、汉广陵王墓、大明寺、吴道台宅第、汪氏小苑、卢宅、 高邮 盂城驿

泰州 :溱潼古镇、黄桥古镇、口岸雕花楼,其次有 泰州 老街、 兴化 老街、千垛油菜花、溱湖湿地

南通 :濠河、狼山、 如皋 水绘园

盐城 : 大丰 中华麋鹿园

淮安 :周恩来故居、河下古镇、吴承恩故居、 淮安 府衙、 中国 漕运博物馆、清宴园

宿迁 :项羽故里

连云港 :花果山、渔湾景区、云 台山 、连岛、孔望山摩崖石刻

徐州 :龟山汉墓、 狮子 山汉墓、汉画像石博物馆、 徐州 博物馆、戏马台、 淮安 战役博物馆、户部山古建筑群、窑湾古镇。其次有 云龙 山、 云龙 湖、 沛县 汉高祖原庙、泗水亭、歌风台等

江苏很强在很长时期的历史上不是吹牛
江苏 目前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苏 南和 其次的苏中是我国最 富裕 地区,即使是 江苏 经济最差的 宿迁 市,其人均GDP在 安徽 也能排名第6位,可以在中西部一些省份中排名靠前,甚至比某些边远省会还高。

在先秦时代, 江苏 省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起初是 江苏 淮河以北地区,江淮之间其次,苏南的生产技术、文化发展水平在当时最为落后。 江苏 境内先秦土著淮夷族群和吴越族群的华夏化过程始于商代 江苏 北端,到西周时华夏文明推进到江淮之间,到了春秋晚期苏南完成华夏化。从西汉时期开始, 徐州 一带得到汉朝的扶持,就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吴县( 苏州 )历经吴越两国建都,到汉代成为全国18个商业都市之一。但是在东晋以前, 江苏 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战国到两汉时代, 江苏 省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淮河以北地区。江淮之间其次,苏南最为落后。人口分布也呈现从北往南递减的格局。三国时代 孙吴 定都 南京 ,江淮之间为战地, 江苏 省内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现 淮北 和苏南较高,江淮之间人口稀少,相对落后的特点。苏南地区作为 江苏 省内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历史始于东晋时代,东晋南北朝时代 江苏 境内的经济文化发展水 平和 人口分布也呈现着 江南 和 淮北 相对发达,人口较多,江淮之间人口稀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特点。隋唐时期随着隋唐大运河开通, 扬州 是唐代南方最大都市, 苏州 在唐中后期也是全国排名靠前的 大城 市, 淮安 和 镇江 的工商业也十分发达, 江苏 境内的人口分布在唐代相对平均,唐代 江苏 经济文化发展水 平南 北较为平均。今天的 江苏 在唐代发展为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到了唐代后期从考取进士人数和赋税看,苏南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了中原,关中和齐鲁。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 江苏 省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现出 淮北 相对落后,淮河以南比较发达的特点。五代十国后期和南宋时期(南宋初年和南宋后期)淮东的战乱多于淮西,遭受的破坏也比淮西地区要大,南宋以后苏北还受到淮河和黄河水灾频发的困扰,而金朝对 淮北 地区一直缺乏有效的投入和经营,淮河以北地区一直未能从南宋初年的战乱和频发的天灾中恢复, 江苏 省的经济从此呈现着和今天一样的南强北弱,苏南最发达(宋代以来 江苏 人民最富、文化最发达的一直是 苏州 ),江淮之间居中,淮河以北相对贫困落后的特点。从隋唐时期开始,今天的 江苏 地区成为了全国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并且从隋唐到明清, 江苏 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一直是上升的。南宋时期太湖平原已经发展为 中国 最大的粮仓和手工业最发达地区, 苏州 和 江宁 都是当时的大都市,元明清时期, 南京 、 苏州 、 扬州 都是全国性的重要城市、明清时代苏南一个府的进士人数往往超过除了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山东 以外的一个省。明清时期苏南的 苏州 府、 常州 府、 太仓 州和当时属于南直隶和 江苏 的 松江 府的赋税征收额往往超过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广西 等省一个省。(明代属于 山东 管的辽东也就是 辽宁 和清代新并入中华版图的地区在明朝和清末以前上缴的赋税更少), 苏州 府、 松江 府、 常州 府、 太仓 州这几个府州的农业税税率被朱元璋定为全国最高,明清基本延续了对吴语区大部分府州的重税策略,而 苏州 府的农业税因为税率被定得特别高,甚至超过大多数省的税收。但苏锡常沪的吴语区单位面积土地创造的产值在当时也是全国最高的,虽然赋税高但在当时仍然是国内人民生活最 富裕 的地区。而清代 江苏 省内经济最落后的 徐州 和海州两府其文化发展水平也处于清朝中期关内中等偏上地区,经济上则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宋、明、清 苏州 府的进士人数和状元人数居全国各府州第一位,明朝和清朝近代以前的 苏州 人口密度、城镇密度和规模居全国第一,明朝和清朝近代以前 苏州 府赋税税额和人均赋税和亩均赋税也是全国各府州第一。清代 江苏 省缴纳的赋税总额和进士人数、状元人数都是全国各省的第一位,清朝修四库全书,从全国收集古籍善本, 江苏 省贡献的书籍部数也是全国第一。随着1842年 上海 开埠,苏 南和 南通 等地又在清末率先成为最早接触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思想和制度的地方,在技术近代化、工商业近代化、交通近代化上在清末民国时期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当时的 无锡 、 南京 、 南通 等城市在各方面更加拉开了和关内内陆城市的差距。新 中国 成立以后苏 南和 苏北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呈现着从比例上计算比明清民国时期大为缩小的特点,苏南在全国的领先程度被缩小,而改革开放以后苏中苏北在全国的经济排名上升明显, 江苏 省内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级市,其教育水 平和 文化水平也至少在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苏州 、 南通 和 常州 是 江苏 目前基础教育最发达地区)目前 江苏 不仅人均GDP居 中国 大陆27个省区之首,2022年人均GDP144468元。院士人数也居 中国 各省级行政区之首,2023年初 江苏 籍有院士500人。

江苏历史上经济文化第一大城的变迁
(春秋到汉代 苏州 商业和 徐州 的农业和汉代zz地位-六朝 南京 和 苏州 农业-隋初 江苏 省的一片萧条,隋唐杨吴 扬州 , 苏州 农业超过 扬州 ,-南唐 南京 -宋元 苏州 经济文化, 南京 zz军事地位高-明代 南京 城, 苏州 文化、农业、城镇和16世纪以后的工商业超过明 南京 -清代 苏州 城市规模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领先, 南京 zz和军事地位高于 苏州 、清末民国 无锡 工业和近代商业、国府 南京 -建国初期 南京 在经济上不同现在的超过 苏州 -现代 苏州 经济、自然风光、古建筑、乡村城镇和 南京 城建 和政 治、明皇家、民国建筑,军事高等院校、医疗、交通)

西周时期 江苏 省内最大的城市是徐国都城徐( 宿迁 泗洪境内)和吴国的都城朱方( 镇江 境内),春秋早期吴国的都城梅里( 无锡 梅村)是 江苏 境内最大的城市,前514年吴王阖闾在 苏州 建立姑苏城后, 苏州 作为吴国和之后的越国的国都成为 江苏 省内最大的城市。从春秋末年到东汉末年, 苏州 是 江苏 省内最大的城市。《史记》里记载“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 海盐 之饶,章山之铜, 三江 、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楚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定都 徐州 ,西汉时期 徐州 地区因为靠近刘邦故里 沛县 、 丰县 得到汉朝政策优待,刘邦还在西汉时期免除了 沛县 的徭役赋税。从出土文物和古墓来看, 徐州 彭城作为汉代楚国国都和彭城郡治所,技术发达,有淮河以南很难见到的砖室、石室贵族墓和丰富的随葬品,有 江苏 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数量极多的汉画像石遗存。 徐州 地区人口密度也最大。并且根据记载,当时 江苏 的三个部分,淮河以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最为发达,和黄河流域一样,耕作方式也最先进(牛耕普及,不像 江南 火耕水耨)淮河以北地区的牲畜和家禽养殖业也最为发达,而西汉时期的江淮地区和两汉的 江南 地区因为野兽出没,影响到当地人养殖牲畜和家禽,养殖数量也不多。当时 江苏 淮北 地区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最高(当时无论南北方都是一年只种植一季农作物,且土地轮流休耕,淮河以北地区有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江南 地广人稀,耕作方式原始,生产方式落后),因此当时 徐州 的农业和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在 江苏 最高, 苏州 是 江苏 商业最发达的城市。 江苏 境内前212年孙权在修建建业城并定都这里,开启 南京 建都史,之后的东晋、宋、齐、梁、陈都在 南京 定都, 南京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 南方最大的城市,三国时期 南京 已经发展为仅次于 洛阳 和邺城的 中国 第三 大城 市,东晋和南北朝前期,建康城和 洛阳 城并列为 中国 最大的两座城市,南朝梁时期建康是 中国 人口最多的城市,南陈时期的建康城人口仅次于邺城和长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京 的城市规模远大于 江苏 其他城市。东吴到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躲避战乱南迁,苏南浙北的平原地区是接纳北方移民最多的地区,在 江南 最早得到充分的开发,北方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吴郡、吴兴郡、会稽郡是东晋南朝时期的粮仓,号称富饶。而三国时期到南北朝, 苏州 的农业在 江苏 最为发达,农作物单产也最高。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京 是 江苏 第一 大城 ,而 苏州 农业最为发达。东汉末年和东晋南北朝时期, 镇江 在军事zz上也有突出的地位。南北朝末期和隋朝初年, 江苏 受到战火很大的破坏,隋文帝杨坚在589年灭城后,下令平毁建康城,将建康城市居民全部迁往临近的润州( 镇江 )、 扬州 、宣州(除了古 徽州 管辖范围以外的 皖南 地区)安置,导致 南京 在隋唐时期基本上是润州管辖的普通县城。 苏州 在589年隋灭陈之战中被长期围攻, 镇江 也在隋灭陈之战中的重要战场, 扬州 和 徐州 也在578-580年北周和南陈的战争中受到很大破坏,导致隋朝初年 江苏 的经济一片萧条,像汉代一样不如 安徽 。隋炀帝时期开通了隋唐大运河,并且营建 江都 并迁都这里,促进了 扬州 作为一个全国性大都市的崛起,也促进了 杭州 的崛起和 开封 、 商丘 、 苏州 等的复兴, 淮安 和 镇江 、唐代泗州治所 盱眙 等的地位也在 江苏 省内上升。 扬州 和楚州( 淮安 )因运河航运分别超过了汉代时期江淮地区的前两 大城 市寿州寿春( 淮南 寿县 )和庐州 合肥 ),唐朝时期的 扬州 城面积20.25平方公里,排名仅次于长安和 洛阳 ,位列唐朝第三 大城 市。《旧唐书》称“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新唐书》则称“ 扬州 雄富冠天下”;《资治通鉴》也记载,“ 扬州 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成都 )”。 扬州 之富庶、繁华可见一斑。唐代 扬州 作为 淮南 道治所行政地位在 江苏 最高。 苏州 则是中晚唐东南地区仅次于 扬州 的第二 大城 市,而当时的 镇江 也是一个手工业发达,具有一定zz地位的城市。隋唐时期 南京 受到刻意打压,300多年时间里 南京 基本上是县治所的等级。五代十国前期杨吴在 扬州 定都,10世纪20年代徐知诰大力营建 江宁 城, 南京 城开始复兴,随着937年南唐定都 江宁 , 南京 成为五代十国后期 江苏 境内最大的城市。而当时的 苏州 受到吴和吴越两国战争破坏,仅仅是吴越国境内仅次于 杭州 和 绍兴 的第三 大城 市。从西汉到南宋灭亡以前江淮地区的四大都市一直是 寿县 、 合肥 、 扬州 、 淮安 ,956-958年的后周 世宗 攻打南唐 淮南 地区之战中,除了庐州 合肥 以外的其他三座城市都受到战争惨烈的破坏,寿春城被迁移, 扬州 和 淮安 城被焚毁,人口迁移一空。虽然北宋时期楚州 淮安 一度很繁荣,商税数字仅次于 开封 、 杭州 居全国第三(按照征收钱数北宋 成都 是第四,但川峡四路当时用铁钱计算,铁钱一贯比铜钱一贯价值低)居 江苏 境内各城第一,因为楚州是大运河枢纽,商税中过境税多,因此楚州商业是当时 江苏 最繁荣的之一,却不一定最为繁荣,但楚州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不如 苏州 、 江宁 等城市。南宋时期还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苏州 的农业单产也是 江苏 最高的。 苏州 在南宋时期赋税居 江苏 省内第一,同时 苏州 的进士人数也是全国最多的。因此宋代 江苏 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是 苏州 ,北宋时期 淮安 的商业在 江苏 最为繁荣。不过 江宁 府的军事 和政 zhi地位高于 苏州 而庐州在杨吴时期得到大力经营,杨吴还大规模营建庐州城,这导致了宋代庐州的城市人口在江淮之间最多,商税、酒税、茶税排名全国前列,总人口也多于 扬州 、寿州(请查阅宋元时代编纂的《宋史》、《元丰九域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文献通考》)宋代庐州的商税、酒税、茶税征收额数字均高于升州 江宁 府和 扬州 。元朝末年集庆路 南京 和平 江路 苏州 两座城市的城市人口都在10万左右,是当时 江苏 经济最发达的路,但 平江 路的总人口和农业税大大高于集庆路,因此元代 苏州 是 江苏 境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明朝初年朱元璋在 南京 定都,明朝洪武末年 南京 城的人口大约为70万人, 南京 是明朝初年世界上第一 大城 市,和明朝永乐以后世界上仅次于 北京 的第二 大城 市,明代 江苏 排在第2-4名的依次是 苏州 、 扬州 、 淮安 。明清 南京 zz军事地位也是南方最高的。 南京 江南 贡院还是明清时代苏皖沪三省区秀才参加乡试的场所。但是明代 苏州 府的农作物单产、手工业发展水平(15世纪中期以后)、进士和状元人数是全国最高, 苏州 府市镇数量最多和市镇规模最大,因此当时的 苏州 是经济在全国最繁荣的城市,超过 南京 (税收不好比较,因为明朝在农业税税率上对吴语区和江淮官话区刻意区别对待,明代每个府州都有不一样的农业税税率,吴语区府州税收基本上是全国最重,而江淮官话地区的税率虽然也有内部差别,但大多数府州比 陕西 、 河南 还低。而明朝 凤阳 府户籍人口是不用缴纳农业税的,明朝还一直对 凤阳 府投入很大的国库资金去兴 修水 利,维护道路),清代太平天国以前, 苏州 在国内不仅农业产值最高,手工业最发达,文化事业最发达。民富也最富。 苏州 还是清代全国数一数二的工商业大都市,城市人口和 北京 相当,高于 江宁 。 苏州 的乡村集市和市镇数量最多,规模也最大,商品交换最为活跃。在太平天国运动中, 苏州 遭受的破坏也比 南京 要轻得多,因此在清代, 苏州 一直是今天 江苏 境内最大的城市(因为 上海 当时也属于 江苏 ,清末 上海 是当时 江苏 各方面都领先的最大都市),虽然清末 苏州 的地位已经被 上海 取代,城市也走向衰落。清末民初 无锡 和 南通 的士绅开风气之先,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管理,和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无锡 的工业产值在民国时期是今天 江苏 省境内城市的第一位。1927年 南京 的城市人口是36万多人, 苏州 的城市人口也是30多万,随着国府定都 南京 , 南京 的城市人口在1930年代中期超过了100万,大大超过 苏州 和 无锡 。 南京 的城建和近代化程度也随着国府定都恢复到江浙沪第二(当时 南京 还是直辖市)。 无锡 则在近代工商业上超过 江苏 其他城市,城建也在江浙沪仅次于 上海 、 南京 和 杭州 ,是国府 江苏 省行政区划内最大最现代化的城市(不过当时 上海 和 南京 在教育和司法上还是隶属于 江苏 管理的)。民国 南京 在科教文卫、行 政和 交通地位上都领先。建国初期,国家在 江苏 建设上投入最大的是 南京 ,其次是 徐州 ,改革开放以前,因为计划经济, 江苏 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是 南京 、 无锡 、 徐州 ,进入80年代, 苏州 和 无锡 因为地理位置好,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优,民间经济意识强,人民思维活跃,得到 上海 的辐射影响和发展经济的zz和文化氛围好,经济上超过了 南京 , 苏州 在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数据上都超过 南京 一大截。现代 苏州 是 江苏 经济最发达城市,也是旅游资源最丰富城市。 苏州 乡镇面貌和宋元古建筑、园林、古镇,古村上、山水自然景观强于 南京 。 南京 的强项是皇家建筑和民国建筑。 南京 的政zhi地位位居现代华东第二,军事地位位居华东第一,高等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也在华东和 上海 并列或仅次于 上海 。同时 南京 的交通条件也是 江苏 最便利的,而且 南京 在影视作品、电视节目和民国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印象分、话语权也高于 苏州 。( 南京 在这些领域和网络上一直被高估, 合肥 一直被打压被阻止认知就是证明。 南京 印象分高体现在 南京 一些不如 合肥 三流景点的景区能上央视, 合肥 的旅游资源,包括比 南京 二流景点好得多景点央视不拍摄不报道。 合肥 比 南京 的优点及时即使引用证据、说明事实很多人不愿意承认, 南京 人吹牛说他本来不如 合肥 的方面比 合肥 好,低智商群体都倾向相信。如果是一组有褒义也有贬义的形容词,北方特征和南方特征的两组词分别是描述 南京 和 合肥 实际上的优缺点的,让不懂的人去联系两座城市,不懂的人都倾向把原属于 合肥 的一些褒义词印象和南方特征给 南京 ,把原先属于 南京 的一些负面印象词和北方特征联系到 合肥 头上。而事实上在任何自然和人文的方面, 合肥 都比 南京 南方化, 南京 都比 合肥 北方化,仅仅因为长江流向和 合肥 在江北, 南京 在 江南 ,就让大多数 中国 人误判。再 比如 唐山 和 南京 同样是在饭店里打人, 唐山 打人事件热度高, 南京 打人事件关注度不高。当然我也认为世居 南京 的老派 南京 人具有淳朴、豁达、比较厚道的特点,而且 南京 人比北方和楚地要文明得多。 苏州 的话语权也远高于 合肥 , 比如 端午期间的央视新闻播 常熟 沙家浜赛龙舟,沙家浜没有古街巷,沙家浜龙舟比赛也形式简单,巢湖的柘皋古镇当天在老街中举办了夏至节长桌宴品早茶活动,夏至节文艺演出、柘皋的柘皋河里赛龙舟,每艘龙舟上都有身穿古装的巢湖民歌表演者,央视新闻就采用沙家浜的新闻报道) 南京 的旅游资源不像 苏州 园林和宋元古迹那样需要一定文化水平才能弄懂,无论层次高低,都适合到 南京 旅游,和 苏州 相比具有对低层次游客更强的吸引力,旅游业也比 苏州 和 江苏 其他城市热度高。仅仅看市区的话, 南京 在城建上也是 江苏 第一,因此现代 南京 的综合实力是 江苏 第一。

安徽各地主要旅游资源
合肥 : 三河 古镇、中庙姥山岛景区、紫微洞景区、三国遗址公园、长临河景区(长临河古镇、六家畈、红石咀公园、黑石咀、四顶山等)、半汤景区(温泉、老街、三瓜公社、郁金香高地)、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庐江 汤池景区(汤池镇境内的所有景点,如汤池温泉、三冲巢湖源、白马岭)、 安徽 省博物馆新馆、银 屏山 、包公镇(包公故里文化园、几座古祠堂)、石塘镇景点(浮槎山和古几座祠堂)、黄麓镇景点(洪家疃、 芦溪 湿地等)、烔炀镇景点(烔炀古镇、李克农故居等)、矾山镇景点(矾山老街、洪氏宗祠、姚氏围楼、古矾矿遗址等)、阳家墩景区, 肥西 刘铭传故居、刘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其次是看点不高但比较有名的天鹅湖、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逍遥津、明珠广场,还有源泉徽文化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 安徽 创新馆、 肥东 博物馆、巢湖博物馆( 合肥 景点主要在远郊区和乡镇,四区五县范围内有普通公园等级以上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500多处(一座山和一个古镇、古村算一处),每个乡镇游景点少则2、3处。多则10多处, 比如 三河 古镇景区算一处景点,但内部的可以深入参观景点有十几处。

黄山 :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徽商大宅院、 徽州 历史博物馆、 徽州 府衙、斗山街和打箍井街、渔梁坝、许国石坊强烈推荐)、齐云山、呈坎、 唐模 、许村、雄村、 祁门 牯牛降、 黟县 南屏、翡翠谷、阳产土楼、历溪、古城岩、 潜口 民宅、屯溪老街、花山谜窟、西溪南、 徽州 文化博物馆、 屏山 、关麓、卢村、 塔川 、昌溪、碧山( 黄山 是 安徽 优质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也是每个乡镇都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

亳州 :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华祖庵、北关街、曹氏家族墓

阜阳 :八里河、尤家花园、明 清苑 、程文炳故居、颍州西湖

宿州 :皇藏峪

淮北 :临涣古镇、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淮北 汉画像石博物馆

蚌埠 :汤和墓、湖上升明月博览园

淮南 : 寿县 古城(楚文化博物馆和古城墙必须要去)、茅仙洞、八公山、焦岗湖、安丰塘

滁州 :琅琊山、 凤阳 明皇陵、韭仙洞、狼巷迷谷、明中都鼓楼、 凤阳 博物馆、 全椒 吴敬梓故居

六安 :天堂寨、万佛湖、皖西大裂谷、马鬃岭、大别山石窟、东石笋、燕子河大峡谷、毛坦厂古镇、 六安 市区的南北二塔和皋陶墓、李家圩地主庄园、霍山文庙、铜锣寨、梅山水库

安庆 : 天柱 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石牌古镇、孔城老街、三祖寺、迎江寺振风塔、世太史第、 桐城 文庙、龙眠山、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小孤山、鹞落坪、大别山彩虹瀑布、司空山、妙道山、巨石山

芜湖 :方特欢乐世界、 芜湖 古城(很小,景点很少)、鸠兹古镇(完全 新建 )、 芜湖 天主教堂、 芜湖 海关大楼、西河古镇、丫山、马仁奇峰、 无为 泊山洞、 无为 开城古镇、 无为 黄雒古镇

马鞍山 :采石矶、 当涂 两座古塔、李白墓、朱然墓、 和县 (陋室、镇淮楼、两座古塔、 和县 文庙)、 和县 霸王祠、香泉、鸡笼山、 含山 运漕古镇、凌家滩遗址、古昭关、褒禅山华阳洞

铜陵 : 枞阳 浮山、大通古镇

池州 :九华山、 石台 牯牛降、大王洞、杏花村、 蓬莱 仙洞、东流古镇、南溪古寨

宣城 :敬亭山、广教寺双塔、 绩溪 龙川 、上庄、太极湖村、鄣山大峡谷、孔灵浧坡庄园、紫园、 绩溪 三雕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 查济 村、黄田、章渡镇、桃花潭、江村、太极洞
合肥最主要特色的介绍
合肥 也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很有特色。 合肥 市中心的景点都不是 合肥 最好的景点, 合肥 主要的风景在 巢湖 岸 边和 广大乡村和远郊区,而不是像 南京 等一些城市好的景点主要在城内,楼主要是下次来 合肥 可以去三国遗址公园、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安徽 博物院、中庙姥山岛(包括中庙寺、姥山岛,文峰塔。淮军昭忠祠、李公祠)、龟山湿地森林公园和紫薇洞(最主要看奇石)游览,然后从 合肥 区到 巢湖 市银 屏山 沿途还有几十个次要的或者小景点。 比如 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长临河古镇、吴家花园、振湖塔、红石咀公园, 芦溪 湿地、张治中故居、李克农故居、烔炀古镇、月亮湾湿地、柘皋古镇、冯玉祥旧居、半汤温泉和郁金香高地、三瓜公社、范增故里鼓山、 巢湖 博物馆、东庵森林公园、银 屏山 (主要是4-5月去看千年白牡丹,还有仙人洞),然后还可以到槐林马尾河湿地、 庐江 巢湖 沿岸的湿地、 中国 稻米博物馆、 三河 古镇 、牛角 大圩 、万达乐园回到 合肥 。 合肥 城内还有包公园,李鸿章故居, 安徽 博物院,明教寺,城隍庙街区,近郊有刘园,源泉徽文化博物馆,瑶岗村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李鸿章享堂,蜀山湖和科学岛,此外还有刘铭传故居, 肥东 古祠堂适合春秋两季游览。然后 合肥 除了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和桂花赤豆糊还有老乡鸡的鸡汤,美食很多。同庆楼之外,梦都,不倒翁,徽宴楼,庐州太太也不错,土菜馆都能做很好吃的菜。蒸小皖,徽乡鸡能做不错的快餐,刘鸿盛的面点 比如 冬菇鸡饺为代表的各种馄饨、小笼包、包子和炒饭很好吃,王仁和米线有很多种米线。早安庐粥有几十种粥和米饺、蒸饺。然后肥叔锅贴的锅贴饺很好吃。禾谷炒饭和炒饭王者能做十几种炒饭, 合肥 历史名人也很多,范增、周瑜、杨行密、包拯、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丁汝昌、段祺瑞、杨振宁历史教科书里都有,还有吴bang guo和李ke qiang。 合肥 也不是编地理教科书的史盲和不懂历史的网络编辑说的小县城发展而来,没历史文化底蕴,他们不懂附郭县制度和历史。 合肥 有3000年历史,是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全国18个 大城 市之一,南宋 淮南 西路首府和宋代排名前列的江淮地区第一 大城 市,自公元200年以来数为州郡府治所,隋至清为庐州和庐州府治所。 合肥 是五代十国到明末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老城面积5.6平方公里,面积大于明清 广州 、 扬州 、 济南 、 重庆 、 福州 、 昆明 、 保定 、 桂林 、 贵阳 、 兰州 、 沈阳 、 淮安 、 洛阳 、 大同 、 安庆 、 芜湖 、 徽州 、 上海 等城市的城墙内空间。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这两篇 合肥 精华游记里有景区官网,景点电话,景点地址和其他网友写的游记链接可以当证据验证真假。这两个大游记里有我写的其他景点小游记的链接。 合肥 还有庐剧和 巢湖 民歌,我写的 合肥 目的地的游记里还有几十首 合肥 有关的乐曲和民歌。

以合肥为中心的庐州文化区的共同特色
合肥 古代长期为庐州府治所, 合肥 除了 长丰 县 西北 部以外地区一样,都是属于 安徽 四大文化区 ***?url=bnNsncet258k8HevOp7pwuxqjj_W8VRdpDrpAtY2wWRY8oJu51x9qMDswugrDXxLsfNIW8KAGQx7sXUKZ9rEGRFoJdXGN-8GbD79_8zOCG0OI0-IDaGOvdJhJoiL027Y7DDIRCYw23zy1u5Deax6ma 之一的庐州文化区 *** %E5%AE%89%E5%BE%BD%E7%9C%81/526353?fromtitle=%E5%AE%89%E5%BE%BD&fromid=37014&fr=aladdin。( 安徽 只有 徽州 (古 徽州 辖区)和庐州(古庐州府辖区及其周边,核心是以庐州府治 合肥 为中心的四区五县,外延包括 六安 的市区、 舒城 、霍山, 滁州 的 定远 , 芜湖 的 无为 , 马鞍山 的 含山 、 和县 )两个地区有区别于东西南北的独立文化区)。庐州文化区共有的主要特征是饮食上以米为主食,不喜面食。米做小吃的种类丰富(我算过, 合肥 所有的米做的小吃种类超过100种可以让人每餐都不同的吃1个月。炒饭20种,米线20种,粥40种,锅巴几种,米饺几种还不包括糍粑、咸馅粽子、发糕、传统糕点、粑或者米馅饼。而 合肥 还有很多其他特色小吃)做菜口味咸鲜,咸淡适中。 合肥 菜起源于西周,到清朝形成了现在的风格,擅长蒸菜,炖菜,烹调家禽和水产,用植物油炒菜,口味酱香咸鲜,咸淡适中,以炒、炖、蒸、红烧为主,也有卤菜和腊味。传统建筑上属于庐州建筑,青砖小瓦小合院,清水砖墙,淮西式马头墙,墙边饰以白缝,大多南北向建房屋,东西向为墙壁的小合院,以富有本地特色的庐州木雕装饰,装饰较为简洁,房屋外侧一般没有任何装饰。有共同的方言大片江淮官话洪巢片庐州方言区,有共同的地方戏剧国家非遗庐剧(流行于 安徽 合肥 、 六安 、除了 天长 、 凤阳 以外的 滁州 、 芜湖 、 马鞍山 、 宣城 市境内北部。 南京 、 池州 、 铜陵 、 淮南 、 蚌埠 、 阜阳 的 阜南 县也有庐剧演出。)有共同的民风特征, 合肥 人经世致用,讲求实际,低调内敛,不事张扬,不慕虚荣,勤于生计,不羡慕和嫉妒比自己过得好的人。 合肥 土著一般具有慢动作,慢性子,警觉性高善于躲避危险,善于缓慢增加储蓄财富的特点,老一辈 合肥 人尤其如此( 合肥 老母鸡)精明似 江南 ,淳朴厚道似皖北。 合肥 人的绘画艺术形式以山水画为主,民歌的特点是婉转高亢,民歌的代表是国家非遗 巢湖 民歌。 合肥 人说话和写的文章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在描述事物时重视如实反映,不讲究华丽辞藻,一般无夸大其词和空泛之谈。平民旧时传统最常见的衣着颜色是蓝色。

感谢好友支持,淮安在晋朝以后的南北分裂时期,军事地位特别重要,在隋唐、北宋和明清时代又成为一座交通干线上的商业都会,清末才衰落。
涟水能仁寺

能仁寺

能仁寺


涟水县能仁寺和寺内的妙通塔,能仁寺始建于唐代初年,妙通塔始建于1023年。原寺庙国共内战毁于战火,现在建筑都是后来重建,门票只要2元,说明当地民风淳朴啊。



韩侯祠

韩侯祠

韩侯祠

韩侯祠

韩侯祠


韩信祠,韩信是淮安淮阴区人,祠堂规模很小,一个院子,一个塑像,几幅壁画,几幅对联 韩信一生的功业事迹都几乎找不到,看了没启发。不如看《史记 淮阴侯列传》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里面有个周恩来生平展馆是不让拍照的,照片很多,而历史资料几乎没有,想了解历史不如看周恩来的传记。在纪念馆里按一比一比例复制了周总理居住过的中南海西花厅,可以看出周总理生活是很简朴的。少年立志为国家崛起读书,青年留学境外,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中年为保卫国家,建立新政权而奋斗,老年建设国家,发展外交,暮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纠正错误却无力挽回就是周总理的一生。周恩来对因难产失去生育能力的邓颖超不离不弃也是其品格高洁的明证,他们收养了很多烈士子女,最著名的是李鹏。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


周总理故居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