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是个大宝藏 之 川西版马丘比丘—九子屯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这里是前言
这波疫情完毕,无事,出去活动活动筋骨。
一般甘孜跑得多,翻了翻地图,其实阿坝也是个大宝藏,相当值得探寻。
单说阿坝理县,可玩的很多,上次去过了浮云牧场,这次打算去距离浮云牧场不远的九子屯(计划后面再去趟霸王山,想要去的又不知道虚实的朋友可以等我游记哦),去看看传说中的川西版“马丘比丘”。
出发出发,路在脚下!
九子屯在阿坝理县东南部,海拔2600米,高半山,属于嘉绒地区。
路程倒是不远,3小时,半天就到了。

中间纯行驶性路程就不多费口舌了,反正顺着高速走就对了,这是开上山道后俯瞰汶马高速。

山势渐高

看路,也看景

山路蜿蜒狭隘,经常有非常急的回头弯,有点考技术哦。

终于看到屯门的影子了

屯门上应该是写着“九子”两个大字,但很明显“九”字掉了,只剩下了一个“子”字。
旁边立着“屯兵九子”的牌子,介绍九子屯的由来。
九子屯本是一处屯兵要塞,改土归流后,九子屯与杂谷屯、甘堡屯、上孟屯、下孟屯并称嘉绒“五屯”。
乾隆年间当时清政府在平定金川后,实行了屯土兵制,所以嘉绒地区习惯上称四土五屯——
四土:梭磨土司、卓克基土司、松岗土司、党坝土司
五屯:上孟屯、下孟屯、杂谷脑屯、九子屯、甘堡屯。
参见 走天涯 第113文嘉绒故土 东女古韵 苯教圣地,遇见神奇金川 4 —— 乾隆碑 碉王
乾隆十七年(1752),杂谷宣慰使苍旺不法,被诛,其地改流,北部置里,南部设五土屯,九子屯为其一。设土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各1,后又增设土守备1名,以原各寨头人充任。
屯守备杨姓,藏族(哈哈,金川情人海那个藏族大哥,也姓杨,参见 走天涯 第111文 嘉绒故土 东女古韵 苯教圣地,遇见神奇金川 2 —— 情人海)。
时有屯民500户,每户以1人为屯兵,皆羌族。
守备实为世袭,与土司无异。
1936年理番县政府,将九子屯改设保甲,但土守备之职权一直保留至解放前夕。

这里隔着几个山头就是网红民宿浮云牧场,俯瞰下去,景色相似。
哈哈,这是褒义。
雪山为背景,悬崖为衬托,前看后看,左看右看,都是极美的风景。

过了老寨子,没有水泥路了,是更窄更小的土路。

海拔高,春天来的比平原地区晚一些,成都油菜花都铺天盖地了,这里的田地还很荒芜。不过等春夏之际,举目望去,肯定青葱层叠,光是田园风光都够得欣赏了。

白雪皑皑的笔架山,在夕阳下很耀眼,也给大山增加了几分庄重。
这里可以看到典型的高山峡谷的风光,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在雾气中显得婀娜多姿。

天空仿佛触手可及,与远处重叠的山峰,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已近黄昏,山下的村庄不时散发出淼淼炊烟,飘荡到山谷里。

这条路,越走越偏,越走越窄。
到最后,没路了,全是杂草。

于是下车来,往山坡上走了一段,探查探查。
山坡上全是带刺的荆棘类植物,走几步就扎得我吱哇乱叫。
有点懵逼,迷路了?
路肯定不对,没有找准方向。
趁着还有点信号,把什么小红书、抖音、网页都翻出来,对着查山查位置查地形。

嘿,从这个角度看出去,简直天车合一,拍照留念!
走错路都能有这么好的景色,我庆幸迷路。
幸亏天色尚早,还能瞧得见远处的山。
上来的时候有个分叉路,我转了急弯走了右边,看来左边那个方向才是对的。
眺望过去,远处山野间的确有条灰白的小路奔向更远方。
于是调头回去。
走过分叉路口,渐行渐佳,终于看到了攻略说的有大片的草坪可以露营的平地。

同时,也看到了这次的探索目的,已经全是废墟的九子屯的残垣断壁。

远方,是笔架山

匆匆打望了几眼废墟,天就要黑了,得赶紧把营地支起来,景色,明天再说吧。

煮火锅吃,暖和又热闹

一锅满满的各种肉丸子,好吃好吃,吃到撑!

吃完火锅,烧水泡点能睡着的茶喝,美滋滋。
然后,端着茶,听旁边不远马儿的鸣叫,抬头看看星星和月牙,黑乎乎的山影。
时间,已经不重要了。
川西版的马丘比丘

醒来时,太阳已经微微露出晨光。

雾气比较重,这下好了,是不是不用擦防晒霜了。
埋锅做饭,吃饱喝足,太阳也冲破云雾,洒下它的光辉。
可以四处溜达了。

九子屯,原始、古朴,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有。
再不来看看,这些残垣断壁,终会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5000年前羌人如何跋山涉水,从北到南,无人知晓,可那些故事这一处处的残垣都知道。

九子屯遗迹后背是九座连绵起伏的巍峨山峰。
就是因为这九座山峰,才得名九子。
这九座山峰,每座都给人一种充满原始的力道和韧性的厚重感。

烧过的痕迹,战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