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南到东北那疙瘩 五千公里乐在骑中(全文完)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云南骑乐无穷
2022-12-1 12:14
倒序浏览
43766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云南
骑乐无穷 于 2022-12-21 10:57 编辑
我们自去年骑游中原、西部、西北部分地区后,今年又成功地
骑行
了黔北、
重庆
、长江三峡、东南、江南各省、市,从苏北沿黄海海岸穿越
山东
半岛,跨过渤海海峡,在辽东半岛踏上大东北土地,溜达了一下东北三省。接着回程
锦州
直奔渤海湾,由山海关回到关内,在老龙头万里长城的起点处把一切归零。然后辗转骑到最后一站——
天津
,结束5380公里的骑旅,坐上火车回
昆明
。
此行经过16个省市,历时84天,有的地方骑行时间长些,有些地方仅仅只是路过,行色匆匆走马观花,就这样,也让我们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无论南方北方、乡村城市、山区平原、大江大海,无一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路上虽然南方的阴雨、东北的骄阳、一些地方的水土不服,让我们感到行程的艰难,但每一天的骑行,我们都在快乐中度过。
这趟远行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从开始骑行的那天起,每一天都在回答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千奇百怪,有些重复率特别高。比如:你们哪里人?从哪里来?奔哪儿去?走了几天?多大年纪?两公婆?等等。这只是一般的问题,遇到更好奇的问:就你俩?带不带
帐篷
?晚上住哪儿?你们的车多少钱一辆?车坏了怎么办?遇到一些喜爱骑行的,问题就专业一些:你们一天骑多少公里?多长时间?去过哪些地方?最烦的是遇到那些特别爱刨根问底的,专问你们一天花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这使我们很为难,不回答吗显得不礼貌,回答吗又涉及隐私,说实在这个问题我们更愿意在车友之间交流,毕竟可以给车友们做个参考。现在骑行结束,我可以直言不讳的告诉大家,此行我们两人一共花了12000余元(含天津到昆明的回程费用),其中:车船费、
自行车
托运费3500余元;食宿费7600元;其它类1000余元。
此趟骑行共分为8个阶段:
1,昆明——重庆(第1页)
2,重庆——
宜昌
(第2页)
3,宜昌——瑞金(第3页)
4,瑞金——
龙岩
(第4页)
5,龙岩——
上海
(第4页)
6,上海——
烟台
(
第4页
)
7,烟台——
大连
——
哈尔滨
(第5页)
8,哈尔滨——天津(第6页)
还是那句老话,
游记有点长,
不必全部看完,捡自己喜欢的看,我们乐在骑中,希望你也乐在其中。
做了一个路线图,不好意思,老夫色弱,把蓝线标为紫线,抱歉啦!
回复
云南骑乐无穷
12月1日
行前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做功课,观看了全国各地自行车论坛车友们的游记,参考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了许多信息,但今年谷歌不是太给力,经常掉线,致使部分路线里程出现误差,幸好带有GPS及时纠正了差错,所以总体来讲基本按照计划走完全程。
第一阶段:昆明——贵阳——重庆
看点:贵阳市风貌、息烽集中营旧址、乌江渡、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七十二拐、百里花海、东溪古镇、重庆风貌。
3月23日坐上1258次列车到贵阳,车票83元/人,自行车托运费38元/辆。不是旅游旺季旅客不多。
列车在红果站换了车头,我们由正坐改为反坐。红果出去一路钻洞,贵州的山既不像云南山那样大片,也不像广西山那样小巧,而是底座很大的一个个独立的山头,其间散布着峡谷、山沟、田地。城镇房屋插针式的盖在山脚沟旁,应了那句“地无三里平”的老话。
沿路常有小站的值班站长站在盛开的桃花树下接送列车,向旅客行注目礼,这一幕很感人,可惜车速快拍不下来。
晚点很多,六点半到贵阳天已黑了,扛着我们的行囊去中铁快运部取车。这趟出行经过南北两地,所以比以往多准备了些行装,添置了一些装备,致使这身行头太像农民工了,不管啦,农民工就农民工吧,反正大家都晓得我。
没想到住在了贵阳小吃一条街旁,琳琅满目的各式小吃诱得我们辘辘的饥肠更辘辘了。
捡没有吃过的“烙锅”尝尝。原来烙锅是把点好的菜炒好,再倒入烙锅里“烙”着慢慢吃,类似火锅,但没有汤,起个保温作用。
昆明连续3个月没下雨,贵阳却阴雨绵绵,今天意外是个好天气。我们今天要开始第一天的骑行,好天气兆头不错。
先在贵阳市里浏览市容,一个干净、清爽、新崭崭的城市,不像目前的昆明灰飞烟灭到处在搞拆迁。贵阳市最有特点的是高楼和小山包的尖峰比肩而立,不知山高还是楼高?或者“一兄更比一兄高”。
还是楼高,半截插在天里头。
建于明代的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它坐落在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上,小楼上下三层,朱梁碧瓦,白石为栏,层层收进。南明河从楼前流过,四周水光山色美不胜收,所以取名“甲秀”。
如此美景怎不留下靓影,何况是骑行第一天。
历代文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口。
有兴趣的车友不妨细细读来,说是比咱们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
贵阳市容好是好,就是交通标示较欠缺且不够规范,让人绕得晕;另外没有非机动车道,各种车辆挤做一堆,路人告知去息烽要去到一个叫“三桥”的地方,才能找到210国道。“三桥”之难找超出想象,我们出贵阳城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年出北京城都没有这么费力。
更好笑的是,当我们骑到扎佐镇休息时,一辆“贵A”开过来,问我“回贵阳怎么走?” 我晕……
贵州的公路最有特点的是在急弯陡坡地段,地面都刷成红绿两色,加上中间的黄线,两边白色的路肩,还有黑色的柏油,形成五彩缤纷的路段,老伴取名叫五彩路,这种五彩路在全国绝无仅有。
路是彩色的,行者也是彩色的,这样的骑行充满色彩,非常惬意。
贵阳至息烽路上风景一般,夕阳下的群山和飞驰的列车浑然一体。
傍晚时分,远远的就看见对面山上好几座碉楼,开初还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息烽集中营,只当做一般的风景,过去后看见高高的铁丝网围墙,才知道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息烽集中营。
集中营大门
门岗
牢房
办公室
礼堂
不要以为息烽集中营就是这样花园式的场所,其实很恐怖的地方我没拍到,因为即将下班了,很多地方进不去拍,我只是拍了个外围。
贵阳到遵义的路上,邻人费解的是,唯一只见到一个指向息烽的指路牌,不会是个迷吧?息烽息烽,熄灭的烽火,也许这是在历史上的缘故,细想起来,所以路牌就少了。
在息烽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往遵义赶。
原来息烽县城坐落在山坳里,所以今天一出发就爬坡,而且是“馒头坡”、“花卷坡”,为此我和老伴还争论了一番。原先老伴取名为马鞍坡,我说要是像马鞍就舒服了,你看这坡的形状完全和馒头状一样,叫馒头坡更贴切些。
这贵州的坡不像云南的的坡那样长而绵延,一上一下几十公里,上坡扳命下坡痛快。贵州这样的坡大都上下十来米或百十米,坡度陡得厉害,下坡正痛快着马上又要上坡了,而且是比昆明宝珠寺的坡要多出两个级别的那种,就像馒头花卷的那个起伏度,所以得不断的来回重复变速,几个回合下来很煞力,人就很疲惫了。
路旁一户人家办事,看那烫猪毛的大木桶,一地一种风俗啊。
路窄、大货车多、灰大,我们是弱者。靠边靠边,“让美国佬先走”。
无止境的上上下下,起先还很勤的调节变速,后来简直懒得变了,要是这样来回不断接着变,还未到遵义,我的变速线就磨断 了,由着坡和车子的性子去吧。
中午时分进入遵义界。
下了一段坡后直达乌江。高速路就是好,逢山钻洞遇水过桥,没有“馒头坡”的困扰。
回复
云南骑乐无穷
12月1日
红军长征血战湘江后,被国民党重兵堵截,***力主放弃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而后中央zz局猴场会议决定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1934年12月下旬,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1935年1月3日红军强度乌江成功,并于1月4日占领遵义。
乌江自古号称天险,水深流急两岸陡峭,是遵义、桐梓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当时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团团长的杨得志,在乌江龙溪渡口率部扎竹排,第一次强渡失败,牺牲了8名勇士,第二次强渡终于成功。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电影《突破乌江》至今记忆犹新。
今天的乌江和中国大多数的河流一样,萎缩、污染,看看乌江河面上那些不详的蓝光吧。
现在的乌江镇。
我们在桥头一家小餐馆中饭,老板娘居然说去年见过我们,共有8个人。看来乌江此地经常是有骑客来光顾的。
过了乌江又开始爬山,因乌江大桥正在封闭修整, 经多方打听,我们绕过施工路段,找到当地人说的“老高速路”,真是喜出望外,一条宽阔平整的,没有车来人往的康庄大道。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乡村野景
80多公里的路耗时一整天,快6点才到遵义,进遵义的20 多公里柏油路被压成沙石路,灰尘滚滚极度脏乱。遵义市区到底有多长,始终找不到在红花岗区的“会址路”。
最后终于在“子尹街”上找到遵义会议会址,下班了进不去,今日占个位先,明天再来。
回答完路人的问题后,向毛***保证:我们一定要骑到东北哈尔滨。
又是住在了遵义的小吃街旁,各种遵义特色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我们去大饱口福吧。
在这家吃完了才知道吃的是“怪噜饭”,我路书上有的。
霍二嬢茶汤
遵义会议会址不收门票,早8:30开馆,这就是那座里程碑式的转折小楼。
必须得意思一下,有转折才会有我们的今天。
大家都知道遵义会议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多说了,这儿一副标语就全概括了。
我现在看到的只是雕塑,当年的会议上斗争可是十分激烈。
出遵义城遇到这位遵义车友小陈,他非常热情的带路把我们一直送到210国道上。年轻人就是新潮,姿势酷酷的,青春活力啊。
这个路牌的里程有点问题,到桐梓实际有70公里, 它让我们误解只有51公里,还打算到的早时休整半天,实在是被“馒头坡”整累了。
冲出黔北要越过三大屏障:娄山关、七十二道拐、九店垭。
这是第一道屏障——娄山关,真正的挑战来啦。
有车友跟帖说我强悍,其实我不怎么样。较陡的坡不能强行蹬上去,避免造成膝盖、腿肌拉伤,另外还得合理分配体力,路程还远着哪,悠着点。该骑的就骑,该推还得推,没啥丢人的。
朴实的贵州乡村和朴实的贵州乡民。
板桥镇,一个秀丽的乡场。在这儿大娄山初次进入眼帘。
大娄山又称娄山,位于贵州北部,是云贵高原上的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海拔1500米——2000米之间,是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界山。
进山的路非常陡峭,公路盘桓于大山之间,你只能看见眼面前的这一小段,后不见来路,前不见去路,拐过一个弯,又是一个弯……
翻过一道岭,又是一座山。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位于大娄山中段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海拔1440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素来以天险著称,“北距巴蜀、南扼黔桂”,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黔北第一关
要过关,得勇攀。
人要牛,得昂头。
1935年2月红军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后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从此后娄山关也名噪中国。
上山难下山更难,看看下娄山关的路。我们自骑行以来,在公路上没有下过这么危险的坡。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我低估了遵义至桐梓的这段路的难度,没能按计划赶到大河镇,就连桐梓也是摸到6点多才到。
回首暮色苍茫的娄山,它在我们的骑行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回复
云南骑乐无穷
12月1日
不敢当,不敢当,只不过是爱好而已。
回复
云南骑乐无穷
12月1日
若哪天有机会时,展现一下你的技能。
回复
云南骑乐无穷
12月1日
若哪天有机会时,展现一下你的技能。
回复
云南骑乐无穷
12月1日
若哪天有机会时,展现一下你的技能。
回复
云南骑乐无穷
12月1日
是的。
回复
云南骑乐无穷
12月1日
呵呵,我也是看得多了,这可是力气活。
回复
云南骑乐无穷
12月2日
昨晚在桐梓县城吃住,两样都贵,超过了我们每天100元开销的预算,没办法,这是在黔北山区地方。
今天要翻越著名的七十二拐,我昨晚一夜没睡好,当心老伴的体力能否吃得消。
县城出来12公里的缓平路段到楚米镇后,就是7公里的爬坡,我们以为这就是爬七十二拐了,很激动很兴奋地往上爬,毕竟是有名的神州第一弯啊。
爬到一个叫“凉风垭”的山顶上向下一看,我们乐了,哈哈!原来从桐梓往重庆方向走,七十二拐是下坡,我们占大便宜啦。唉,昨晚的焦心白白的了。都怪谷歌不给力,行前我硬是没查到多少有关七十二拐的资料,这下好了,一切都迎刃而解啦。
七十二拐位于贵州桐梓县北15公里,210国道凉风垭山上,海拔1450米,长约12公里。因180度的回头弯超过72个而得名,以弯多、坡陡闻名全国,号称神州第一湾。初修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曾是滇缅公路通向重庆的必经之处。
因坡陡弯急路窄,七十二拐被过往的大车司机称为魔鬼路段,每次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通过,所以人们说“黔道更比蜀道难”。
随着2005年12月崇遵高速路的开通,七十二拐冷落下来,近年来被当地开发出来搞旅游,我们在这儿遇到好几位车友、摩友,都是来体验七十二拐的 。
坡顶风很大,下着小雨,阴冷,赶忙拍几张照片下山。
差不多和娄山关的下坡一样,这回轮到我们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通过。
究竟有没有七十二道拐,反正我们是跟着路拐,没有去纠结,看着拐拐延伸到远山的山那边。
快到坡脚遇到一个南充车友反向而行,我们告诉他前面是七十二拐,够你爬的,他也告诉我们到赶水镇也有两个大坡,也够你们受的。嘿嘿,咋个哪边都是坡,真是领教了黔北的大山。
下得坡来,离大河镇5公里处,发现了我们进入了一条花沟,真美啊!情不自禁我们就停下来欣赏游玩。
这个季节在云南的好多地方桃花梨花都开败了,这儿却是盛花期,看那沟边地里坎上山头,花儿们美美的尽情绽放,无拘无束痛痛快快,渲染出一片热闹的春意。
和鲜花相映衬的是树木怒茁的嫩芽、清亮的水田、碧绿的野草,还有掩藏在花果林中新旧不一的农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爱花之心,在本论坛除了熊踪(偏爱龙胆花)外,就数我们老两口了。在拍了N多张的全景后还不满足,我仔细找找,捡个最漂亮的拍特写。
诸位看清楚了,只是寻花,没有问柳。
带雨梨花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花谢花会再开,春去春会回来。
老伴也没闲着,小卡片机不停地咔嚓,还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拍出些独特视角的图片。
这一组照片我发得多了一点,告诉大家,此行就这里和长江三峡的景色最美丽,所以爱赏景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哟。不然到了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景色就要变个样了。
天气虽然不好,光与影的效果出不来,但不影响花儿们的情绪,该亮丽的正在亮丽,该白的更纯, 该红的更艳。
只有我为花儿们鸣不平,对着天空呐喊:给点阳光就灿烂!
过往的车辆经过这里都放慢了车速,毕竟能有几回在花海里穿行。
大河镇比较小,没什么印象就过去了。
新站镇比较热闹,公路穿街而过,豆腐是吊起来卖,每块7元。
从新站镇到蒙渡村是沿夜郎溪而行的平缓路,两岸依然梨花桃花盛开,翠柳新发,青瓦白墙的农舍散布坡间。
没想到吧,僻静的村野里也有繁华大都市的那一幕,悠闲的美眉在遛狗。
蒙渡是夜郎溪边的古渡口,“蒙渡”二字为清代贵州遵义著名学者黎庶昌所题。
过了蒙渡村,还有20余公里的花山花海在坡上等着我们。
不着急,悠闲、慢游、赏花、拍照、喝水、WC,都需要下车。
这个地方再走下去,我们就要变成花痴了。
回复
精选推荐
失之南天山 得之博格达
两天一夜贡嘎大环速穿
再见,武功山!
常忆天山路,难忘天堂湖
雁荡归来,山外有山
被低估的扎尕那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查看全部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