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聂 之 虐 鄱湖牧童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12-2 20:35 编辑

                          格虐  鄱湖牧童

心中有丘壑,眼底存山河

虽不易,终向前,未曾犹疑

                             ——记2020年国庆徒步格聂C线



  引子成都向西700公里处,有一座山峰,它是藏传佛教24座神山中的第13座“女神”峰,也是胜乐金刚妙语圣地之一在藏地只有喜马拉雅和格聂神山是妙语圣地,便是康南第一高峰,四川第三高峰的格聂神山。格聂神山主峰海拔6204米,两旁是肖扎神山克麦隆神山。从空中俯视格聂神山,它像一朵绽放的莲花,耸立于万山之上的理塘高原。山下的冷古寺建于1690年是藏传佛教的黄教发源站在冷古寺的任何位置,抬头可以看见伟岸的格聂主峰,极度澄明的空气使雪峰变得触手可及千百年来震撼朝圣的心灵主峰周边有四峰拱卫,两旁群峰梯次排列如众星捧月当黎明来临前,东边的天际被朝霞涂抹时,冰雪覆盖的山顶颜色呈现由浅清变成橘红!由橘红变成金黄,主峰在阳光的整体照耀下,金光闪闪蔚为壮观似平缓的格聂实际山势陡峭,攀登的难度很大今为止格聂是一座处女峰,人类无人登顶。我对格聂的向往,来源于网络一张格聂之眼图片格聂之眼其实是在一片草原上有一个圆形的子中的水草一圈一圈在水中,从空中俯视像极了人的孔,因此叫格聂之眼,通过格聂之眼,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格的风光和历史

  近年来,从格聂神山到毛垭草原的徒步路线走通后,因线路围绕格聂呈C字形而得名格聂C线,穿越这条徒步路线的驴友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一条高原徒步路线我作为一名徒步爱好者,读仓央嘉措,转格聂神山,不为来世相守,只为今生与你相遇!





出发

  2020年10月1日下午,我们一行8人包了两辆面包车,从理塘县城驱车三小时到达新冷古寺前的虎皮坝营地2020年国庆节的虎皮坝营地,已是人山人海,今年走格聂线的人特别多,营地有好几百顶商业队的帐篷我们一行8人,作为重装背包倒显得有些扎眼。这次格聂之行,我和大帅来自南昌,西西和自在来自南京,愚且努和尔克来自成都,AK和风语来自攀枝花除了我和大帅西西自在4个人一起走贡嘎外,我与其他人都是第1次合伙走长线。
  冷达营地错落在新冷古寺3.5公里处,是一个平坦的草坡上,当地人立了块牌子,所有的徒步队伍只能在此扎营几个本地游民成立所谓的格聂服务公司在此收帐篷费多则50少则30收得理直气壮,我们迫于无奈每顶帐篷交了30元,遇见这么不合理的事,严重影响了大伙好的心情,也败坏了我对理塘美好的感觉!
















  我是当天下午从稻城机场过来,从成都的低海拔直接进入了4千米的高海拔刚进入高原本想好好休息明天赶路储备“能量”然而,10月1日的晚上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月亮高挂照的四周亮敞敞周边营地商业队员又唱又跳的,仿佛进入狂欢盛会,使人无法安心休息。




   今年的中秋之夜在高原之上泡着愚且努给我的立顿红茶天空薄暮轻垂!远山凝重,月亮低垂触手可及的头顶轻均如娟的浮云穿梭在天空之中把四周映成一轮彩色的光圈,有深有浅,若有若无,这种意境平添一份静谧之美。望着如此美丽的月亮,好不惬意!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12-2 20:54 编辑
  二迷路D1
10月2日:冷达营地→新冷古寺→笑基隆帐谷营地 14公里  营地海拔4100米



站在格聂主峰的正前方,主峰的宝顶清晰可见,山顶白云缭绕,在强烈的光照下,很普通的一个山。但这谁也不会想到,这座康南第一高峰至今无人登顶。




  早上7点,天没有亮,太阳要比南昌晚约一个小时升起,光线逐渐打在格聂主峰山顶,主峰由红变成黄色,山峰的营地下一排电线杆一直延至远方,拍的图片严重影响美感,便不愿再拍。早上随便吃了饼干,喝了几口奶茶,便收拾好行装和大伙出行。







  上午8:30分,我们8人拍了个集体照,便开始出发。这次出行,我的行装减了又,去年走贡嘎背包又又大,背的不舒服,这次走格聂又特意买了一个多特45升包,但最后在机场称重时不含水的情况下,背包仍有18公斤。本想将一个剥好的柚子扔了,实在舍不得,又塞进包内,这样背包接近40斤。


  第一天负重行走,考虑到是在高原,背的东西多且重,原计划是走11公里,轻松自由一些。但从虎皮坝营地去往新冷古寺的路有3.5公里,我一直以为虎皮坝营地离新冷古寺很近,大约几百米吧。原计划上午参观新老二个冷古寺,下午再去笑基隆帐谷营地。但通过试走这几公里后,觉得行走速度每小时不超过3公里,有些慢!




  对来自平原的普通人,在高原海拔超过4000的地方行走,肺活量明显不足。这看似平缓的山路走起来倒蛮吃力,我在出发前一个月便加强体能训练,体能状态还行!但今天走路胸口像堵了棉花令人窒息,几次调整背负系统还是不太适应,不一会儿便落在整个队伍的最后。




  远远看到山下的新冷古寺金碧辉煌,主殿3至4层结构,气势宏伟,二边是一排排红黄相间僧侣住得平房,殿宇后面是一片茂密的杉树林,远处看着显得树木有些矮小,实则这些树木是少则百年多则千年的参天大树。一条无名河绕寺而过,河上架起了一座简易的桥梁,进入寺庙。庙宇外建筑被涂成金黄和纯白及朱红三种颜色,从细处看建筑特色不明显,做工稍显粗糙。自格聂徒步盛行以来,庙宇为了创收,也开始搞起了客房和小卖铺,接待游客和旅行者








  我们稍作休息,本想去看新冷古寺三宝,听闻10元看一宝,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随便用手机拍了几组寺庙的画面。上午10:30分,沿着寺庙后方的树林,一路开始爬升,爬升约300-400米的高度,走了约有两个多小时。




AK在林间捡到了一个硕大的牛肝菌,像刚刚烤熟的大面包。大帅做出啃食的样子。



上午12:25终于走出了树林,眼前呈现一片浅黄色的草原,站在松软的草原之上,右边的几个残破的建筑,据说是几百年以前冷古寺遗迹,而我们却不知这里有一条岔路,是通往格聂C海子线的分岔路口




大家盲目跟着前方的队伍边拍边前行,我们的队伍中有两位队友,很快就走没影了!














  我和大帅西西AK等六人,在感受这片俊美草原风光的同时,沉醉在由蓝天、白云、河谷、山峰、森林和雪山组成的美景之中,忘却了劳累!也忘记了打开手机看地图轨迹,直至走到了一棵树下。自在说我们好像走错了路!轨迹显示路在雪山的半山腰,而我们人在山的下方,大家又折向走向山坡,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我们8人的小队,走成了五个队,也进入了无穷无尽的山沟沟中,翻过一道又一道的山梁,远远的能相互看见,但就是走不到一起,走的人崩溃,结果导致两位队友直接下撤。




   在高原行走,下坡路好走平路也行,就怕上坡路,何况是没有路的上坡,走几步路人喘得厉害。我看了看轨迹觉得偏得不多,便和大帅想抄近路,横切进入山脊。看似不远的路,谁知翻过一个山沟又一个山沟,始终距轨迹路线越来越远,远远看得见自在和西西他们,只是他们的影子越来越小,双方硬是走不到一起。








从下午1:30开始,一直走到下午5:30分,走了4个小时,走得我口干舌燥心烦意乱,依然找不到两队的会合点。我一度也差点与大帅走失,幸好大帅上了坡后,发现与在他们会合的可能性不大,又下撤与我会合。


下午6点,我和大帅在路上又遇见愚且努,三人一同结伴前行,见天色已晚便不敢再分开。当翻过最后一道山梁,看轨迹与海子C线线路重叠,证明我们终于走向了正轨。而轨迹红点的尽头,横在我们面前是一条河流,水流喘急且深,我们三个不敢过,河对面有一个藏民和几个小孩在打水,愚且努用尽了方法与其沟通,对方不太会汉语,而我们又不会藏话,沟通了半个多小时,但对方知道我们想过河,且愿意背我们过去,我们看了看河水深度和他的身板,拒绝了他的好意。过了一会儿,又一个藏民过来打水,他会汉语。我们让他去取马,用马驮我们过河,他听懂了!立即回去牵马,直到把我们三个驮过河去。



过河时我坐在马背上紧张得要命,生怕掉到河里,牵马的小哥穿着鞋趟入水里,使劲拽住马绳,使马不能乱动,我们才平稳的过了河。

直到我们三个完全过了河,自在和西西他们都没有出现。我们有些失望,准备撤出。大帅不甘心,然后对着河对岸树林里喊自在和AK的名字,果真不出几分钟,自在和西西终于他们出现了!藏民央真嘎娃又把我他们两个驮过河来。





过了河已是下午6:30分,山谷中刮起了寒风,温度下降很快,我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营地,见河谷的上方有几顶帐篷,原准备和他们住在一起,但又有人说是格聂公司的,又要收营地费的事,害得我们几个不敢和他们扎在一起,另找了一处稍平的草坡。因天色太晚温度又低,帐篷扎得不是太好,该松的地方太紧,该紧的地方太松,风把我的帐杆都吹弯了。晚上没有胃口吃不下食物,多喝了几杯姜茶寒意,人躺卧在帐篷内,缺氧使脑子里疼得要命,一直处于失眠状态。上半夜山谷中风大,帐篷吹得沙沙响,外面好像有小动物在翻找吃的东西,可能是土拨鼠或者是野兔子,也可能是牦牛或者是马帮的驭马,我不敢出来驱赶,呆在帐内不敢乱动。好在下半夜无风无雨,否则帐篷非进水不可,我帐篷位置选得不平,防潮垫一直往下溜,不能完整垫在身躯下,背部在羽绒被子底下透过陈陈寒意。水喝多了尿也多,出来撒了几次尿,每一次撒尿都是痛苦不堪,帐篷外大约五度左右,温度到不是太冷,但是随着大量尿液的流失,身体上的热量也快速散去,被风一吹寒意立马充满全身,站在外面多待几秒钟,冷得全身打颤身体站都站不稳。




涉水
D2
10月3日:笑基隆帐谷营地→岛岛河谷→热梯河谷营地 18公里 营地  海拔4350米早上8:40分出发,今天要从笑基隆帐走到热梯河谷营地,路书记录约14公里。昨天据说也才11公里,走了9个多小时,我看走了不少于15公里,当然主要是走错了路,多走了好几公里。





从笑基隆帐走到热梯河谷的里程有点远,有18公里路之多,除了反复上上下下过山谷外,有几次过河和过沼泽地,这些是难点。轻装商业队队员将大包放在马背上托运了,他们走路要轻松多了!而我们重装行进的人则将背包背在身上,步伐自然要慢很多,不一会儿,落在全部队伍中的最后。



今年国庆和中秋是同一天,藏区的孩子们被他们的父母从寄宿学校接到了牧场,沿路的孩子们显得特别多,有些孩子邀请我们去他们帐篷里喝奶茶,而我们不好意思去,便将背包内的巧克力和棒棒糖给孩子们,孩子们很开心,和我们用汉语普通话有问有答的,比他们的父母汉语掌握要好得多。




下了一道陡峭的山谷,我们稍作休息,补充了一些食物,似乎已感觉不到累,身体逐渐接受了这种苦痛。中午12点,经过一座简易的铁皮房子,这座房子竟然是央真嘎娃的夏季牧场,想到这个朴实的汉子,昨天下河牵马护送我们过河。我和自在掏出吃的零食分给他的孩子,央真嘎娃则邀请我们进去喝杯奶茶,看着他的屋内有些简陋,女人孩子一大堆,也不好意思进去。




自在要加央真嘎娃的微信,加了半天也没加上,山上没信号。我就奇怪,一个不懂汉语一个不懂藏语的两个人,加微信有意思吗?何况山上没有信号,自在发个信息央真嘎娃能回吗?还不如照个合影来得实在




央真嘎娃还要牵马继续与我们同行,接下来我们翻过无数道山梁,走过无数条小溪,一直跟着央真嘎娃的马队走。我们几个为了手机省电,似乎忘记昨日的教训,没有一个人打开轨迹查看是否路有走偏。


下午14:14分,终于远远看到了热梯河谷,热梯河谷内坐落于两山之间,南北长约十几公里,东西约五六公里。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由北流向南,河道周边沼泽满布,跟着有经验的马队缓行,倒不用担心进入泥泞沼泽地。古语云,看山跑死马。从14:15分开始进入河套后,我们一直停地向前、向前、再向前,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似乎永远也到不了河流的边缘。满山谷的牦牛带着敌意眼神,死盯着我们这些穿着红色衣服的外来者,天空中飞翔的不知是鹰还是乌鸦,它们盘旋在空中,似乎在寻找它们眼里的猎物。




下午4点,终于到了热梯河谷的河边。据网上路书介绍,这是一条必经之河,要么自己涉水渡河,或者请牧民马驮或者人背,要么弯到下游6公里处过桥。实际上,现在又多了一种选择,当地牧民为了做生意,竟然把拖拉机和越野汽车开过来了,有偿运载需要过河的人。河水并不深,当地的小朋友似乎为了嘲笑我们这些外来者不敢下水,他们来来回回在水中走来走去。牧区的水我是不敢下的,除非万不得已。小时候听说牧民,一生只到河边洗三次澡,出生一次,结婚时一次,死后一次,平时是不洗澡不涉水。

我这些年多次进藏区,知道藏区水的厉害,哪怕是夏季,水的温度也是很低的,不是当地的牧民,轻易涉水容易感冒生病。一旦感冒生病,就容易发烧到肺水肿、脑水肿,人整个就废了!我们几个重装队的队员,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准备的,出发前就准备了涉水装备。包括我,也配了两个长约一米的厚塑料袋子,只要套在登山鞋上用绳子捆紧,便可以涉水过河。自在和愚且努天不怕地不怕,见水不是太深,便很想一试涉水的感觉,率先下水过河。大帅开始很犹豫和纠结,见他们顺利过河后,心中也是痒痒的,也要穿着他的人字拖鞋试一试。除我心中有很强的执念外,不下水是我的最低红线,害怕受凉生病,坚持要等马托我过去。央真嘎娃把商业队所有的人员驮过河后,才把我驮过去。骑在瘦弱的马背上,我的自重加背包接近180斤,央真嘎娃骑在他的马背上,牵着我的马绳,潇洒过河的样子帅极了!而我,则双手紧扣着马棕,内心紧张得要命,心都似乎都要掉出来了,马摇摇晃晃地走在水里,我又惊又怕,生怕马惊失足把我摔下河去。将近两分钟的过河时间里,时间似乎停滞不前,总觉得十分危险。到了河边平地,我的心也如过山车般的从山顶落到实处,央真嘎娃把我放在地上,自己站在马背上潇洒离去,而我好半天才缓过气来,幸好队友们没有拍到尴尬窘迫的样子!



下午18:30分赶到营地,见大营地人多,考虑到容易吵闹,我们几个选择稍偏一点的地方住下。晚上7点,又有自称是格聂公司的人来收营地费,山是国家的山,倒成了他家的山了。想钱想疯了,这些败类为藏族同胞们抺黑,我想想都来气!把来的几个人驳得无话可说,这些收营地会的人知道理亏,便也不加争执,不讲狠话,问清楚了昨日也没交营地费后便作罢,告辞而去。第三日的宿营地,难得是个五星好营地,营地草厚地平,前靠近水源后背大山,当天山谷无风,温度10度,是适合户外宜居的条件。总结昨晚将帐篷搭建得不好,致使帐篷布结露较多,搞得睡袋弄得湿。今天认真将帐篷扎好拉平,通风口对着气流方向展开,这样才能睡个好。晚上,煮了一碗胡辣汤配速食米饭,邀请大帅一同进食。大帅膝盖有老伤走不快,在高原又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主食,每天靠几包奶粉和巧克力充饥,一直靠意念支撑走到了现在,意志和体力没有崩溃值得敬佩。我把实物一分为二,网上买的河南胡辣汤确实不错,有祛寒开胃功效。大帅不太吃辣的,但对这种辣却赞不绝口,我俩一顿饱餐之后,又喝了一肚子茶水,才钻进帐篷内休息。第三晚从晚上八点开始,一直睡到第四天早上六点,连夜都没有起过,这是我入山以来,进入深度睡眠休息最好的一晚,要知道这是海拔4350米的高原地带晚上能休息好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12-3 09:18 编辑

垭口D3  
   10月4日:热梯河谷营地→耶勒沟→4980拉普垭口→拉普沟→格木村营地  22公里  格木村海拔4100米




   10日4日,早上8:30出发。今天要穿过耶勒沟,到达拉普垭口,垭口最高点海拔4970米,要先沿着山谷中的树林,直接拉升200-300米。




    同行的轻装队伍出发了,他们的装备多由汽车通过公路转运至格木村营地,随行的马匹只是保障体能差的人,作为上坡时的省力交通工具。我们几个一如既往地选择重包前行,从未想过将包交给马匹或者其他方式运输省力,在重包的压实下,我们行走缓慢,很快又沦落到队伍中的最后。

   耶勒沟已进入初秋的季节,遍地铺满金黄色地草,偶尔夹杂几丛已长成红色的低矮灌木,蓝色的天空之上飘着雪白的棉花云,几座蓝顶白色的牧民帐篷点缀在灰褐色的山谷之中,这些景象使高原的颜色变得愈加丰富和多彩。四周的群山顶部没有残雪,但奇怪的是半山腰的融化水却水量充足,日夜不停息地流向下游。









   上午11:42分进入真正的禁区,当地牧民在此用铁丝网和石块人为隔阻成一道栅栏。不知是阻止人通行,还是防止牦牛走向山顶。此时,已临近中午,我们几个找了块干净石头坐下,吃了几口干粮,干粮难以下咽,嘴巴内又苦又涩,甜的不敢多吃,咸的又没有胃口。只是喝了几口壶中的冷水,看着轻装部队的队员坐在马匹上越走越远,我的内心显得有些落寞,望着高不可攀的垭口,心里实在不愿意起身,但知道今天的路程很长,有20多公里,约三个半小时才走了7公里,实在有点少,站起身子眼前一片昏眩,前方的山顶上的人,像彩色的蚂蚁点缀在色彩斑驳的山体之中。我看了一下登山表,还有300多米的高度要上,只好一步一挪拄着登山杖慢慢跟上。大帅紧跟着我,我俩体能差不多,我走他也走,我歇他也歇,基本上同步,倒不用担心谁掉队或者谁走得没影。



    今天的自在和西西,一开始上坡就拉在后面,自在和西西是从事健身运动的职业专业人士,年轻又有活力,可能背得太重了,也可能是高反使人脆弱,似乎有点不在状态。愚且努早就走得没影了,这个快脚驴,走那么快干嘛!上了垭口连个帮助摄影的人都没有。







   下午
14:20分,终于登上了4970米的垭口,我们几个是当天最后翻过垭口的队伍。好不容易上了极顶想拍个合影,碍于没有别的队伍中的人帮助,自在将手机固定在垭口的木桩上,给我们4个拍个合影,手机没有加固稳,被风刮落摔在地面石头上,刚买不久的华为5G手机,外屏幕就直接碎了。这时的他心情严重低落,手机拍不了照也看不到地图轨迹,更诡异的是事后还拍出了半张我的脸图片。









   站在约5千米的垭口,仿佛置身于外星球,视野一片荒凉,周围寸草不生,天空乌云压顶,心中的落寞在刹那间仿佛释放一空,登顶的成就与喜悦带来的是无比亢奋,似乎忘记了上山时的痛苦与不堪。站在群山之巅,一个个山头似士兵排列在我面前供我检阅,这种感受无法用语言来描绘。我知道这是内心深处能找到最愉悦的快感,它是精神层面的强心剂,无法用物质和其它东西代替。






   下午2:30开始下山,我们4人依依不舍离开山顶垭口,下山时自在和西西走得很快,看得出自在手机摔坏后心情很糟糕,作为同行的女友,西西一直也轻声安慰这个还算阳光的汉子。我有时很羡慕自在,他除了有一个能陪他上刀山下火海的英雄伴侣,关键是这个伴侣在他情绪最低落的时候,给予他更多的是关爱和鼓励,无论风雨一直陪伴携手前行从未离开!


   一会儿自在离我们几百米远。我曾小腿受过伤,下山时不敢直接用力,只能侧着身子一步一挪步移下山,回望来时的垭口,天空云层中露出一个人形飞鸟,似乎告诉我们要过这个垭口,只有飞过来才有可能通过。但事实是我们用脚量过这个我人生最高的地方。下山方向左手远处,是另一条通往拉普拉多垭口的过山道,它的高度超过5千米以上,现在很少有人走了,多数人只是走我们这个垭口。





   身后穿灰白冲锋衣的小姑娘来自深圳,这次报名参加轻装商业队走格聂,这两天她一直在我们队伍的前后,虽走得慢走得也痛苦,却没有靠任何外来力量减少徒步距离,毅力之坚强令我等佩服!下山的路很险也很陡,碎石和沙尘组合下的路面又滑又不稳,如果有恐高的心理难以前行,从垭口走下来约一个多小时的路辰,实际下降海拔400余米的高度。进入峡谷之中,坡度逐渐平缓,山谷之中几座蓝顶白墙的简易铁皮房子,是牧民夏季采虫草而临时搭建的住处,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住了。



   通往山下格木村的小路两边,灌木丛中的树叶开始黄了,格聂的秋还没有进入深秋,树叶只是淡黄,不能勾起乡愁和回忆,但这条路却是通往我的幸福之路,山下有温暖的住处和美味的食物。


   牧民为冬天储备的柴火有些奢侈,都是把一棵大树伐倒,锯成一段段然后变成冬天取暖的柴火。跨过一条不知名的小桥,山顶融化的雪水汹涌而下,水流急速流向下游,哗哗地川流不息。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12-3 10:16 编辑

  我们已经又走了三个半小时了,距目的地格木村营地还有6公里。离村口几公里处有一块当地店家的指示牌,告知下山后如何联系店家,如何叫车来接的联系电话,像很现代企业的样子。




  前方山下是格木村,沿山间小路蜿蜒前行,秋风微醺沁人心脾,远处是高耸入云的雪山,一座座藏式木楼坐落在山坡处,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之地,生机盎然的小村,在牧民的精心装扮下,泛着丝丝美意!金黄色地草铺满整个山谷,一条青色的溪流环绕着各式藏式民居令人美迷醉!


  我和大帅坐落在村口,不想走了!这里有手机信号,可以打电话叫游客中心的车子来接。




     早到的自在和西西及愚且努,为我们安排了牧民家的住处,也定好了饭菜,这是典型的藏式饭菜,粘粑和烤锅盔以及水煮牛肉可以接受,但生牛肉和血肠吃起来总感觉怪怪的。我是一个在吃的方面不太挑剔的人,虽然生牛肉新鲜又嫩,有鲜甜之口感,打蛮吃了几口后却不敢多吃了,怕肠胃受不了。







    晚上住在藏民塔椰木屋里,塔椰父子俩不太会讲汉语,但人很热情,给我们煮了好多奶茶。塔椰喜欢听自在讲故事,但是能听懂多少我们不得而知,迷迷糊糊之中好像自在与一个汉语不太会的藏民交成了安答,并且西西赠送了一双登山鞋给塔椰。而我又困又累早就想睡了,他们却不懂,很热情地给我一杯又一杯的续奶茶。


海子

D4   10月5日
格木村营地→定曲河谷→哈嘎拉错下方营地→4700营地牧民房子 海拔4700米 包车25公里 徒步15公里


  早晨与塔耶他们父子合影后,收拾好行装告别。来到村里的服务区,昨日大帅网上的三个朋友,原计划和我们一同穿越海子线,因临时有人感冒生病便放弃和我们同行。









   自在让村里的服务中心藏族大姐,煮了5碗牛肉面,麻辣鲜香的牛肉面15元一碗,在藏区有这个味道,并且价格还不贵,确实物有所值。大帅听说牛肉面加牛肉15元一碗,不加加牛肉13元一碗,说早知道另加两份牛肉才17元,那样吃才带劲。




   饭后,我们花了4
00元包了一辆皮卡货车,从格木村去哈嘎啦措登山口,据8264网站别人的游记攻略介绍,前几年从格木村去哈嘎啦措登山口要走25公里,现在新修的一条水泥公路,虽然包车价格有点小贵,但我们没必要花一天时间去走这样的上坡公路。



   经过昨晚在藏民木屋里好好休息,大家满血复活。而我脸部有些浮肿,不知是随着年龄增大产生的基础病,还是因昨晚奶茶喝多的原因产生水肿。
   上午9:30分,司机把我们放在哈格拉错登山口。站在公路边面对群山,向右是格聂C线正常出山方向,向左横切是格聂C海子线,这是一个重要的分岔路口。去格聂C海子线要过三个5千米的垭口,这是整个行程中最大的难关。好多驴友能否顺利穿越成功,除了自身综合素质要过得硬外,更重要的是保证有良好的天气,山顶的风与雪是穿行最大的障碍。




   昨晚在牧民家里又清理了一次背包,只留下了一天的食物,清出来的2斤多的食物,放在牧民家的柜子上,希望他们能用上。现在背包重量加上水不超过33斤,比刚上山时少了7-8斤。登山点实时海拔4500米左右。





   大家离开了公路,直接爬升50-100米,便进入了哈格拉措沟,继续前行1公里,远远看见一条白色细细长长的海子,海子是藏区牧民的叫法,实际上海子是高山峡谷中的堰塞湖。沿着海子线的边缘行走,经过无数个小沼泽湿地,沼泽湿地基本上没有成形的路,大家按照地图轨迹摸索前行,五个人有五个人的走法。





   上午12:30分,在第一个5千米以上的垭口前补充食物,这是愚且努几天来第一次和我们在一起,这个快脚的老驴体能超强,我的镜头始终没有追上过他,今天难得坐在一起休息。






   上垭口根本是没有路,愚且努在前开路,我和大帅体力差断后。我每25步一停杵着登山杖,等气息平稳了继续走25步,如此反复。风吹入口中迅速带走口腔内的湿度,保温杯内的温水也喝完了,嘴巴内口干得要命,却又不敢喝冷水,怕胃受不了!昨天喝了几口凉水,肚子疼得要命,在高海拔区域行走一切都是那么难。左背部一条大经脉隐隐作痛,痛得直不起腰来,最后200-300米的上升坡度,硬是走了两个多小时。






  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大帅穿上雨衣,我也加了一件冲锋裤,最害怕的天气状况出现了,对接下来的行程让我产生了焦灼心理。途中硬逼着自己咽下一个火腿肠,每一口下去的食物,在胃的反噬作用下又顶到口腔内,使人作呕吐状!实在咽不下任何食物。




   我突然想起我的背包内还有几支医用葡萄糖浓缩液,便找出来喝下一支,又休息了几分钟,状态才有所好转!翻过哈嘎拉错第一个5040的米的垭口,这是我一生中重装30斤以上到达过的最高点,山顶没有庄严的经幡和玛尼堆,也没有任何人为标记,在这个偏僻的地方,不光牧民不愿意上来,连动物都不愿意上来的地方,这完全是一个偏僻荒芜的高山垭口。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2-12-3 10:37 编辑

   经过一个房子一样的大石头,终于有人愿意坐下来休息,等我走到了,刚想坐下来歇会儿,大家又走了!我有些气馁,但也理解!


  时候不早了,我们必须在下午四点前翻过眼前这个5100米的垭口,翻垭口的路并不好走,其实也没有路,全是乱石丛生的大石头,有点像鳌太线上的九层石海,只有无穷无尽的大石头,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如何跨越这些像房子一样的大石头。自在恐高,在这个地方走得慢一些。我不恐高,小时候天生顽皮,有过高空过独木桥的平衡训练,平衡感很强,走在大石头如履平地,好几次大家找不到出路,等我一出马便找出了路来。很快登上了这个新的5100米高点,山顶风很大又下起了雪籽,气温在0度左右,大家又湿又冷,没有兴趣多做停留,随便给大家照了几张相便迅速下山。远远的山下绿色铁皮房子,是藏民夏季采虫草暂住点,也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看似不远实则有好几公里,下撤的路其实并不好走,我下山越发慢了,有点连累大帅一路等我,实在有些不好意思!要知道在高海拔低温环境下等人,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人只有一直不停地前行,使身体保持一定的热量情况下,不被风寒湿气入侵,才不容易感冒生病。另外,休息时间长了,二次起身肌肉也变得僵硬,会多消耗能量。


   下午6:20下到沟底,沟底海拔4750米。我和大帅找到目的地后,自在和西西、愚且努早已搭建好帐篷。天气越来越冷,我的身体冷得打颤,我们不愿再搭帐篷,只想找一处铁皮房子住。很快,发现有一处铁皮房子柴房门没有锁,进去后,发现地面潮湿垃圾满地,我和大山简单收拾后,垫上牧民屋子内找出的地布,便是一个好的栖息场所。从背包中取出棉衣穿上,迅速去河边打来水,用炉子烧了锅姜糖水,招呼大帅一起喝掉。又坐了好久,身体才感到暖和些,也缓过些力气,又煮了一锅网络上买的胡辣汤,配上速食米饭,这两种食物在高原简直是绝配,开胃又祛寒,和大帅二人分食后,全身充满热量寒意彻底去除。

   五 出山D5  

10月6日  4700营地牧民房子→5100垭口→上海子→下海子灌木→哈日翁青措海子→哈日营地→毛垭大草原→安久村→理塘 徒步18公里 坐摩托车5公里 理塘4100米

    早晨6:30就醒了,在海拔4750米地高度睡觉,一宿好睡,没有感到头痛,但明显感觉眼睛有些睁不开,用手机摄像头自拍一张照片,发现整个脸部肿了,眼睛肿成一条小迷缝眼,这是高原缺氧下身体产生的反应所致,或许是水喝多了的原因。大帅却赖到7:30才起来,他去年在贡嘎4300米高度下,睡眠状况不好。但昨天一觉睡到天亮,他认为是食用呼拉汤的作用下促进睡眠,下次出去也要买一些带上。我简单地补充几块饼干,吃了根火腿肠,大帅就冲泡了两包奶粉,没吃东西。




   上午的徒步计划是先上5100米的垭口,然后再下山至哈日翁青措沟,直至走到毛垭草原到达安久村出山,整个行程才算结束。
    出门时手机卫星定位没有打开,走了几步就走错了方向,为了抄近路切入主轨迹,陷入灌木丛与乱石林之中,走起路来很麻烦,费力而又找不到方向,很快又落在大家后面。




   一路上随处可见的干黄草,便是藏药中有名的塔黄,塔黄是中国一级保护植物,一年只开一次花。这种像白菜的植物,在秋季已经衰败。前方的“铁人”三人组已逐渐渐行渐远,我和大帅按自己的节奏前行。今天只有翻过垭口这个最大的难点,便成功了一半。离上坡还有100米左右时,山顶下起了冰雹和雪籽,风速加大,我们套上冲锋衣裤,全身做好防护。


  

   回望来时路,远处几十个蓝色的小点,是我们昨日住过的铁皮房子,我突然觉得这些人造建筑已经与大山融为一体,不再感到蓝色与周边自然界的色彩不那么和谐了!反而认为正是有了这些铁皮房子,使荒凉的山谷增添了一些人类生活的气息。

   站在5100米两山之垭口,这里人迹罕至,甚至没有一点绿色生机。回头凝望远处荒芜的山,是冰川融化后大自然雕刻得鬼斧神工般的痕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种悲壮、沧桑之美,美得让人心疼。目睹此景,我才真正体会到“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意境了!


   前方半山腰下的山谷中,连续出现两个海子,这两个海子就像二颗镶嵌在石头上的明珠,我的心也逐渐变得美丽和开阔。心中的不适和生理上的劳累仿佛也离我而去,这两个海子代表瑰丽与壮观。想起一路上诸多的艰辛与磨难,完全被眼前海子的美征服了我的内心!心中便不再觉得苦,反而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我坐在石头上,让大帅帮助拍了几张照片,在这种地方拍照,不光需要自身的体能和毅力,还要需要一位合格的同行队友,总不可能自拍!







  海子又分为上海子和下海子,高处的上海子是堰塞湖形成的高山湖泊,水多了自然溢出流向下边几十米处的下海子。两个海子的水在细细的沙子映衬下清澈见底,湖泊上方低矮的云层在光的压迫下,使海子湖面上平添了一种神秘而幽暗的色彩,下海子似乎更加幽深。




  我不懂得欣赏海子的美丽,匆匆拍了几张照片,“打卡后”算是了去了心愿。过了下海子,路变得更加不好走了,据网络攻略上介绍,到了这里不要执着直接下山,要走左边山脊梁,沿山脊梁绕过下方的巨石和沼泽地。实际上,大家还是走错了!几个人都是直接沿着沟底下降,到处都是齐胸灌木和乱石,搞得我们上下两难,只有野蛮地开道,开始还能走,越往后越难,只能在石头间跳跃和灌木丛中穿行,太费体力了!我们一行5人走成了4队,折腾了70多分钟,才下到了哈日翁青措。





   在藏区,我想“错”应该要比“海子”要大些吧!哈日翁青措长约3-4公里,宽约1公里,两山之间绿色植被茂密湖水清澈。我和大帅沿湖左行,无数的水流,从山上流下汇入哈日翁青措,这些溪流尽是沼泽地,步行变得困难。更加要命的是,天空开始下起了大雨。伴随头顶一声声焦雷在耳边炸响,令人胆寒。




   我走不快却不敢放慢脚步,看着前方一二公里外的红色小点,是愚且努等人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无比焦虑。直至走到哈日翁青措的沟尾,短短的4公里路,又花了一个半小时。

在路上,遇见两个采药的藏族妇女,她们没带任何雨具,只是简单的披上装药材的口袋,冒雨下山。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对当地的气候完全适应,也不把雨淋当回事,坦然面对倾盆而下的大雨,而我们穿着防水指数较高的冲锋衣,却比他们紧张得要命





   终于走过哈日翁青措这段最难行的路,路变得平缓,我又冷又饿,紧紧跟随大帅的身影一路小跑下山。路遇一条河,平时这条河水流不大,踩着石块应该可以过去,现在上游大雨使河水暴涨,水位较深。大帅跨过去了,我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又不想脱鞋,内心纠结无比,认为这条河是我过不去的坎。

路上来了二位运送药材的藏民摩托车骑手,本想请藏民用摩托车载我们过去,无奈他们的车上药材过多,车的动力不足怕闯不过去的。本以为还得靠自己的力量想办法过河时,这位藏民兄弟骑车过河后,又徒步涉水返回,愿意背我过去,我才顺利过河。




   山下不远处便是毛垭草原了!毛垭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一条弯弯曲曲的无量河,像一条哈达铺在金黄色的被子上,几个蓝色的小房子点缀在草原之上,因天气不好的原因,草原变得灰蒙蒙。

下山的路更加湿滑,鞋子内已进了水,脚底变得冰凉甚至有些麻木。今天计划是要赶到安久村,路还有78公里怕是赶不及,要是万一赶不到目的地,先到牧民小房子内投宿也行。




    当最后要进入草原边缘地带时,我们又被新的一条河流阻隔,河水不深却没有办法通过,这次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老老实实脱鞋涉水通过,水的冰凉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大约一分钟的时间,我咬紧牙关,克服水的凉意和对身体带来的不适,勉强通过。

   一路行来,走过格聂无数河流,都没有光脚下水,想不到最后还是下了,一切都是天意!后悔二天前在格木村,为了减轻一点重量,把背了三天的防水袋子扔了,没想到最后真要用了却扔了!

过河后,迅速穿上鞋子一路小跑,找了一家牧民的房子进去,才发现自在、西西和愚且努及其采药的妇女,还有藏族骑摩托车的帅哥全在。原来这是帮助我的藏族帅哥一个临时居住点,我浑身湿透,和大家打了招呼后放下背包,就围着藏族大姐烧好的牛粪炉子烤火,烤了好久全身才有暖意!

晚上,自在通过藏族帅哥联系的包车,到了安久村,藏族帅哥和几个兄弟骑摩托车送我们去坐车,然后返回理塘。第二天一早,从理塘坐大巴车回成都,至此格聂C海子线徒步五天穿越结束!



  为了让人生变得充实变得有意义!这次格聂海子穿越之旅,五天在海拔4千米以上行走约90公里,翻越一个4970,三个5000米以上垭口,这是我人生一个新的高度。一路行来累并快乐着,我们是路上的行者,因为愿意去丈量高山与大漠,不是为了去见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重新认识自己!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灵魂必须有所归依!

  感谢一路同行的大帅、自在、西西、愚且努等友人!感谢藏族朋友的帮助!扎西得勒!

初稿于南昌

20201019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