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肥宅快乐水 于 2023-1-4 13:03 编辑
day0:宿舂粮
用了一晚上的时间规划行程:订车票、订酒店、订机票……
因为此次规划不走回头路,所以装备是要全程背负在身上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出行前考虑最重要的问题:手机续航。手持iphone mini电池容量小,再加上健康度不佳,在天冷环境下容易自动关机。这次带了暖宝宝贴给手机服务。
电子设备:手机、手表、充电宝、充电头。手表提前充满电,少带一根充电线。
因为粗心没检查,手机充电线是C口而充电头是A口,只能给充电宝充满电后,再给手机充电。还好奈特科尔的充电宝给力,能给手机充满电三次左右。
服装的准备:从左到右、从上往下依次是
水袋包(始祖鸟norvan 14)、冲锋衣(始祖鸟alpha sl)、抓绒(rab polartec alpha)、速干衣(xbionic聚能)、羽绒服(挪克1000蓬)、防水长裤(UD)、压缩裤(skins A400)、两双羊毛袜(绿色萨洛蒙,红色smartwool)、登山杖(leki 至尊碳素Z杖)、羊毛小便帽(outopia)、手套(cs全指手套和萨洛蒙 slab五指手套)、鸭舌帽(始祖鸟休闲帽)、魔术头巾(compressport)、头灯(silva,出发前换为milestone)、kindle、盐丸、补给、充电宝(奈特科尔10000ma)、凡士林、防晒霜、急救药品、湿纸巾、太阳镜(欧克利)、保温毯、熊铃(蒙特贝尔)、冰爪(黑钻)
鞋子是越野鞋始祖鸟norvan LD2防水版,已使用400km,属于越野赛的退役兵,徒步的新兵蛋子。
能量补给以轻便快捷的能量棒为主,再加上出发前购买的一些零食。按照8km一根的量准备了1+6份。实际不够,路上沈家大院吃了一碗泡面;在明月山景区太饿,下楼梯腿软,又买了旺旺雪饼。
水的补给使用2L的水袋,气温低出汗少,对水的需求也随之减少。考虑到武功山沿途补给点丰富,为减轻背负,出发前只装了1L水,以及一瓶红牛。在发云界购买了一瓶脉动。加上出发前喝下的半瓶水,总共消耗2L左右。
虽然购买了厚款防水手套,但出发前没有收到,只能戴两副来应付一下。实际一副薄款手套够用了,CS手套没用到。
额外的装备:安全起见,带了一些可能用不上装备。如冰爪、羽绒服、应急药品、肌效贴、保温毯等等。还有让旅途有音乐伴随的熊铃(误)。
原计划白天登山,头灯本是应急用。现在改为夜间登山,头灯变为了主力装备,于是选择了性能更好的mileston。
说下穿着安排,多层穿衣法自然是热了脱冷了穿。
抓绒根据冷热随时穿脱。羽绒服、防水裤是运动前结束后穿,运动时放包里备用。但polartec alpha 运动过程的保暖性太好,到沈子村登山入口处就已经穿不住了,上半身全程一件xb聚能+始祖鸟alpha sl。
日出前戴羊毛小便帽,日出后戴鸭舌帽。
夸一夸挪克这件1000蓬羽绒服,打包后体积小,重量也只有150g左右。个人猜测是仿造的蒙特贝尔的一款1000蓬羽绒服。这两件我都有,相比于蒙特贝尔打完折还要1500+的高昂售价,挪克这件三分之一的价格实现了80%的性能。
翻出了吃灰已久的KINDLE,为了打发旅途中的无聊时光,也为了减少手机的使用留存更多的电量,作为为数不多的消遣设备全程背负。
去掉水,去掉穿在身上的装备,不考虑额外购买的零食,打包重量大约为2.8公斤。加上1L水、功能饮料以及零食,重量到了4kg以上。对于习惯了轻装上阵甚至一个腰包参加比赛的我来说,这个背负奔跑起来已经很吃力了。
临行前又携带了一个腰包,用于分担背负以及方便拿取手机、手套等杂物。
因为两丘田比沈子村上山更有挑战性,想在两丘田出发,但没有找到合适的交通方式,只得作罢。
行进过程中停下来拍照很占用时间,在越野赛中不会有。尽管越野赛中手机是强装,但基本全程放在包里不会拿出来。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拍照则交给了沿途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