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行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cl740930@
2023-4-10 14:38
倒序浏览
8223人浏览
今年夏天连续高温,为了避暑没有外出游玩。暑去秋来,金风送爽,初秋时节虽然日光下温度还是比较高,但是已经没有了仲夏时节桑拿天的闷热难耐,秋风拂过肌肤,带来干爽舒适的感觉。
利用休息日去野外放松一下心情。想起去年春天到荥阳贾峪镇的塔山春游,山顶的古砖塔围上了防护网,文物保护部门正在进行保护性修缮施工。时隔一年应该完工了,这次就去看下修旧如旧的效果如何。
9月5日早7点半出门,在早高峰电动车滚滚车流里沿着农业路非机动车道一路西行到西四环,向南穿过郑上路,到中原西路上,一路向西到荥阳市。
看到路上有“高铁
郑州
西站”的指示牌,就顺路去打下卡。
中原西路过了荥泽大道不远有个向南的路口,进入直行500米就来到“郑州西站”的站前广场。
这里距离位于郑州市区的老“郑州火车站”有25公里,距离郑东新区的“高铁郑州东站”有35公里。
郑州火车站到这里的二等座票价10.5元,郑州东站到这里的二等座票价19.5元。
本站除了现在的用途外,还是规划中地铁10号线和21号线的换乘站。
下图:高铁郑州西站
离开站前广场继续西行到京城路转向南,前方横跨的就是由“郑州西站”引出的铁路高架桥。
听到一阵巨大的轰鸣声,马上就有高铁在桥上通过,赶紧掏出手机抓拍一张。
下图:高铁通过高架桥,转瞬即逝。
继续南行,来到陇
海西
路,举头西望远方的山峦就是丁店水库西边的“万山”。
今天的空气透明度还不错,肉眼能够看到半山腰绿色植物背景衬托下有一条曲折通向山顶的黄线,那是土石混杂的上山路,山顶的小庙也依稀可见。但是用手机拍的照片就看不出了。
附近的“万山”、“三山”、“五云山”我都骑车来过,推车到顶。所以在视线良好的天气条件下,看到山形,我都能认出来。
自行车
新换的浅黄色轮胎在阳光下很是醒目,这个是在“闲鱼”看到有卖家处理库存12元一条(只有黄色的),淘宝上这个规格的外胎要30元左右。我就买了6条屯着,我有3辆26寸轮径的车子都能用上。
车胎是26*1.15的规格,也是26轮径能用的最窄的车胎。窄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滚动阻力小,扎胎漏气的概率也低一些。而且窄轮胎和纤细的钢管车架搭配显得更加协调。
下图:远方是“万山”,近处是淘宝上买零件自己组装的“钢架
旅行
车”。
回复
cl740930@
4月10日
下图:途中遇到的小庙,口气倒是不小。
下图:这段路面平整,机动车不多,骑的轻松自在。
回复
cl740930@
4月10日
下图:沿途的城乡公交车站,雨淋日晒都不怕,还有凳子坐。我也下车在候车亭的庇护下喝口水。
没有打算进镇,从镇区西边通往崔庙镇的公路上经过,路边一长溜规模很大的黄色建筑物引起了我的注意,去年这里还是一片当地居民的自建房,现在大变样,我都感觉是不是自己走错了路。
看到铁轨明白了,这是郑州地铁6号线的附属停车场。6号线的起点就是位于郑州西南部的贾峪镇,终点是东北部郑东新区龙湖以北的清华附中。
目前6号线在空载运行调试中,估计年底或者明年初可以坐着火车来贾峪。
下图:路边的这个位置可以看到今天的目的地——塔山,肉眼看山顶的塔只是一个黑点,是山石的突起?还是高大的树冠?无法辨认。因为曾经爬山来到塔下,所以知道那个黑点就是古塔。
回复
cl740930@
4月10日
从车包内拿出观景工具——望远镜,通过这个光学仪器放大拉近的成像,可以清晰的辨别出这肉眼感觉的黑点,是一个塔型的人工建筑物。
望远镜在游玩中也挺有用,观景的用途自不必说,有时候远处路牌文字小看不清,用镜子一望便知,不用再走的近前去察看。野外遇到少见的鸟类,在保持距离不惊动它们的情况下也可欣赏一下。
我这个望远镜的规格是8倍*32mm口径,重量500g左右。放进车后货架的驼包里还算方便。
以前追求体积小好携带,有个10倍*25mm口径的小镜子,观测舒适度大打折扣,口径小进光量少,成像昏暗。10倍的放大倍率,持镜观测时把呼吸引起的轻微抖动放大到眼睛可以觉察到地步,感觉成像上下抖动稳定不下来,无法清晰观测。
手持望远镜的最佳倍率是6倍、7倍、8倍,倍率再高就要上三角架了,否则严重影响观测舒适度。
下图:随车观景装备——望远镜
回复
cl740930@
4月10日
路边的田野里出现了一座渡槽,看外形像是高架桥,渡槽其实就是高架形式的水渠,给水流走的高架桥,主要用在地形高低错落的地方。
下图:田野里用于农田水利输送的渡槽。
到达“朱顶村”的丁字路口,向右转入一个长下坡,前方有封路施工的告示牌,推车走过这一段。
下图:原先可以骑车滑过的大下坡,由于大雨塌方路毁,现在只好推车走过。
回复
cl740930@
4月10日
下图:利用急转弯路段的广角观察镜自拍一张
下图:不知不觉的爬高了,已经居高临下。
下图:山路弯弯,走到视线的尽头才能知道前边是左转还是右转。
回复
cl740930@
4月10日
经过塔山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道路缩窄到只能通过一辆小汽车,继续往前有个左转下坡,右转上坡的岔路口,有个简陋的指示牌指示左转下坡是去塔山。
前行50米路边有座二层小楼的农家院落,院子门口两侧有搭建了铁皮房,墙上写着“柴鸡蛋”。
这里算是上山路的起点,到山顶约2.5公里,徒步上山一般要40分钟。
下图:坚持在这里居住的村民,我第三次来爬塔山了,每次路过他家门口,都是开门营业。
回复
cl740930@
4月10日
上山的水泥小路很陡,只能推车上山,舒缓的路段还能迈着大步走,到特别陡的路段,身体前倾45度,胳膊伸直撑着车把,前脚掌蹬地小步往前移。
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气喘如牛,怎么感觉喘不上气呢?原来还戴着口罩。
山谷里很安静,不知躲在何处的鸟不时发出阵阵鸟鸣;有风吹过的时候,带动植物枝叶发出一阵哗哗的声响;放在前车筐里的瓶装水,由于喝了半瓶,剩下的半瓶,随着车子的颠簸,在瓶子里咣当着,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
下图:四周的景致好像都没变,只有脚下的小水泥路变旧了,部分路段支离破碎。
回复
cl740930@
4月10日
路过半山腰的“圣寿寺”石碑,我没有停下推车的脚步,寺内建筑物拆下的碎砖破瓦已经清理,看来也不会再重新修庙了。前两次来该看的都看了,现在也没有那么好奇了。
山路围着山顶转了一个圈,趋于平缓,到山顶了。
下图:塔山顶上的“千尺塔”
去年春天来时看到的文物古建修复工地的脚手架、围挡等设施都已经拆除清理干净,塔所处的高台裸露泥土的地方都用石块砌筑。
千尺塔的由来和传说,在两年前我首次拜访塔山的游记里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下图:台阶中间生长的大树依然繁茂。
回复
cl740930@
4月10日
我拾阶而上,走上高台,到塔下细看修缮后的情况。
这时高台之下传来说话的声音,回头一看,一男两女前后鱼贯着走上台阶,大概都是30多岁的样子。男的抱着一个小孩子,两个女的手里拎着几个大塑料袋子,袋子里是用金色和银色锡箔纸折叠好的纸元宝,是来烧香做法事的善男信女。
其中一个女的应该是看到我停在高台下的自行车了,对我说了句“还能骑车上来?”我笑了笑没有吱声。
我是来看风景的观光客,他们是有事在身的信众,各干各的,互不打扰。
男的抱着小孩子坐在旁边的树荫里,两个女的把手中装着纸元宝的塑料袋子放在一边。点上三支香插在塔下小门前的小香炉里,又趴在地上朝着小门磕了几个头,然后也到树荫里躲避正午时分炙热的阳光。要等这柱香烧完了,再做下一个环节。
我就围着塔前前后后,参观一番。
下图:修缮后千尺塔的正面全貌
回复
精选推荐
环若尔寨忘忧谷之行
红河谷蝴蝶谷采风赏蝶之旅
来到家乡的张家界100
麦理浩径一二段破边州
安徽九华山
攀登哈巴雪山失败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查看全部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