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大湖名城合肥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三国遗址公园(不是逍遥津)

三国遗址公园

三国遗址公园,位于 合肥 市庐阳区三十岗 ,公园是一处三国时期的军事城堡遗址。公园有 新城 遗址保护区、旅游服务区、三国文化区和行政生活区,主要景点有金汤虎台、 新城 文物陈列馆、东城门、夯土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饮马池、时光隧道、舟师坞、雕塑广场、石刻广场等。 新城 遗址保护区恢复了古城墙及城门原貌,并对考古发掘出的窑址和兵营等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建设,想要一览原汁原味的三国 新城 风貌,该景点绝对不能错过。(逍遥津是另一个景点,这里位于 合肥 西北 郊,逍遥津位于 合肥 老城区)

公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介绍下东汉末和三国时期为何吴国和魏国都必争 合肥 。东吴要想争夺中原必须首先占领江淮,而当时从建业( 南京 )通过江淮进入中原的路线有三条, 江苏 境内通过今天 扬州 淮安 等地的邗沟,从裕 溪口 经 巢湖 、南淝河、东淝河进入淮河的路线和 大别山 旱路。当时今 南京 以下的长江河面远比现在宽, 镇江 、 扬州 之间的江面宽达40里,当时的造船技术落后,在这里渡江必须要大船。邗沟年久失修,水浅,曹丕讨伐东吴时,这条水道根本不能通行,运输船只无法通过。吴国的优势兵种是水军,从 大别山 进军,旱路利于曹魏不利东吴,而且运粮困难。于是第二条道路成为必经之处,而 合肥 正是这条路线两段水道的中点,所以魏国在此设重兵固守,从而发生了多次战役。 再说 合肥 新城 是如何建立的。 合肥 新城 是相比于春秋时代形成的 合肥 城而言的。当时的 合肥 旧城周围是水网地形,东吴凭借水军优势可以轻易到达 合肥 城下,不利于曹魏的步兵骑兵作战。公元233年满宠奏请在旧城 西北 三十里南淝河不能通行船只,远离水网的地方另外修一座城,把大军驻扎到 新城 里,获得批准,同年 新城 建成,当时居民区和商业中心仍然在 合肥 旧城,那里只有少量士兵驻守,而 新城 是一座军事要塞。 孙吴 曾经于233、234、253年三次攻打 新城 ,但直到280年三分归晋都未攻克此城。

三国遗址公园

据《三国志》记载:魏国征东将军满宠两次上疏魏明帝曹睿,建议在合 肥西 三十里建立 新城 屯兵以抗 孙吴 。 新城 建成后, 孙吴 水军由 巢湖 到达 合肥 城下,还要再陆行三十里,才能抵达 合肥 新城 。这样, 孙吴 的水军优势不能发挥,军需补充更加困难,使曹魏方面获得了很多战机。而曹魏可以沿瓦埠水系直通寿春,水上运输方便,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合肥 新城 于青龙元年(233)建成, 孙吴 曾于公元233年、234年、253年等多次围攻,均兵败而归。

三国遗址公园

对三国 新城 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在2005年即已完成,考古出土的大量铁兵器、用于守城防御的礌石、城内练兵指挥台、专门铸造兵器的作坊和魏军将士的住宅,都使我们清晰地感受这座三国时代的军事城堡。(本篇游记附有景点地址,可上网搜索景点名称、图片和位置再怀疑它们是否真实)

三国遗址公园

兵器冶炼作坊遗址

三国遗址公园

屯兵营遗址

三国遗址公园

校场遗址
历经1770余年的风雨剥蚀、沧桑巨变,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这座三国时期军事城堡的风貌。三国 新城 遗址公园建设前,可谓秦砖汉瓦俯首可拾,是 安徽 省乃至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三国遗址之一。 合肥 三国 新城 遗址公园通过保护 性恢复古城墙及东城门原貌,对 新城 内考古发掘出的兵器铸造窑址、练兵指挥台、饮马池、车马道等遗址进行保护性建设和展示,原汁原味地反映了三国 合肥 新城 风貌。

三国遗址公园

指挥台

三国遗址公园

金汤虎台,内部现在是一座三国历史文化馆

三国遗址公园


本帖最后由 就是爱玩安徽 于 2024-12-2 17:03 编辑

东侧门遗址,景区内主要景点还有三国文物展览馆、介绍三国人物的聚贤庄、纪念满宠的满宠草堂等
三国遗址公园,详情见http://www.mafengwo.cn/i/5443019.html这篇游记。地址:合肥庐阳区三十岗乡公园路。景区级别4A级,票价25元,优惠票13元,持导游证不带团免费。公园所在的三十岗乡还有崔岗艺术村、王大郢音乐小镇、瓜牛公园、桃蹊桃花园、东瞿美食村和东瞿湿地、半岛花博园、南淝河源头等景点,离公园不远的南边还有合肥最大的一处水利工程蜀山湖和蜀山湖中中科院合肥分院的所在地科学岛。从市中心 乘3、8、22、48、108、114、119、128、143、156、157、232、234转300路公交车到三国遗址公园站下均可到达。最佳拍照季节:3-4月桃花、牡丹开放季节和7月芍药开放季节。景区联系电话:0551-65900996,0551- 65710532。(图片是否真实可打电话或实地核实(逍遥津是另一个景点,这里位于 合肥 西北 郊,逍遥津位于 合肥 老城区)(景区的电话最近一段时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有些人向作者反映有些打电话的人对接电话的人说话并没有礼貌,所以打电话的时候请注意礼貌。)
景区官网http://www.sgyzgy.com/
(除了马蜂窝APP外,马蜂窝外网链接被ping 蔽不能直接点,请上马蜂窝APP打开,或搜索景点名称找官网)
张辽威震逍遥津逍遥津公园
逍遥津公园,古逍遥津四字由清末大学士陆润庠题写于1904年。逍遥津得名于汉代以前,名称来源于《庄子 逍遥游》,是淝河上的一处渡口。214年曹魏将领张辽率兵在这里大败东吴军队
****** ( ****** ) 逍遥津之战
东汉末年的时候, 合肥 城还在今天的四里河立交桥和武警医院一带,这里是南淝河及其支流金斗河交汇处的一处草木茂盛的渡口。这里在宋代以前都位于城外,在唐代是近郊民房密集的居民区,1169年南宋淮西大帅郭振扩建庐州城时被圈入城内,元代居民区成为一堆草地,在明代是靠近市井的居民区和菜地。明代万历晚期,万历(1573-1620年),官僚窦子偁将逍遥津占为私有,改名 “窦家池”。清代康熙年间,逍遥津又被一王姓翰林所据,易名“斗鸭池”。光绪年间,易主为龚照瑗、龚心钊的私家花园。龚心钊自号豆隐,因此逍遥津又改名为 “豆叶池”。(龚家是明代到民国时期的 合肥 大家族,很多人出将入相,官做得最大的有清初大学士龚鼎孳和民国总理龚心湛。)古逍遥津的匾就是1904年担任大学士和皇帝老师的陆润庠应龚家的要求题写的。原来的匾按照龚家人的回忆是在挂在龚家的私家园林蘧庄的大门上。龚家庄园建筑最终毁于抗战战火,1949年我外婆的祖父梅子明受zhen府委派到这里把逍遥津建成 合肥 第一家公园。梅子明出生于 安徽 泗县 农家,上过三年私塾,原先是农民,后来家道中落逃荒到 凤阳 。到龙兴寺当过和尚,跟随 凤阳 龙兴寺的和尚学会了种植花木,几年后还俗,以卖花草而致富,有了几间瓦房和草房和一百多亩地。还加入过安清帮的帮会。后来加入共产dang。抗战时梅子明说服了2000多伪军弃暗投明。1949-1950年他领dao大家在这里清理瓦砾,植树种草,将豆叶池改名为逍遥湖。梅子明就是逍遥津公园的第一任园长。以后又多次建设。成为现在的模样。逍遥津公园详情见这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8294422.html 公园的主要景点有飞骑桥、渡津桥、逍遥阁、三国历史文化馆、逍遥湖、张辽衣冠冢等。不过公园名气虽大。看点却排在 合肥 三四十位以后。免费开放,逍遥阁票价10元,三国历史文化馆30元,三国历史文化馆没什么三国文物历史介绍内容错误很多,不值得去。景区级别3A级,地址: 合肥 庐阳区寿春路(正门),庐阳区 宿州 路(西门)。乘坐106路;137路;155路;15路;2路;801路公交到逍遥津站下可到公园南门。乘坐地铁1号线、2号线到大东门站下再向西步行。最佳拍照季节:四季都可以赏花。尤其是春季3-4月春花开时节、9-10月桂花开放时节、1月腊梅开放季节。景点电话:0551-62652163(图片是否真实可打电话或实地核实)
曹操所建教弩台及始建于南梁的明教寺

明教寺

教弩台是曹操所建的一个军事堡垒,它高4.3米,面积近4000平方米,台基壁峭,俨如城堡,既可捍卫 合肥 城的安全,又可用以训练强弩手以拒东吴。三国时, 合肥 为曹操管辖之地,他曾四次来 合肥 部署对吴国孙权的战事。教弩台就是曹操所建的一个军事堡垒,它既可捍卫 合肥 城的安全(离位于今天四里河一带 亳州 路街道的春秋至南北朝 合肥 城仅4公里),又可用以训练强弩手。南距淝水仅5米(当时南淝河是走的已经被填埋的金斗河河道,南宋扩建 合肥 城,在城北扩建护城河,南淝河水才流经古城北面,而城内的故道改称金斗河,1950年代金斗河被),东距津水(已经被填埋的逍遥津河)约百米,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明教寺前的金斗河上有一座桥叫九狮桥,又名岁丰桥。
明教寺北距逍遥津百余米,均在强弩射程之内。教弩台台边种有许多松树,清风袭来,松涛阵阵,于是教弩松荫明清时代为庐州八景之一,听松阁也由此得名。
明教寺初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初名「铁佛寺」,在兴建一百多年后,毁於隋末兵变。唐代宗大历年间(765-779年),在废墟中挖得铁佛一尊,高丈八,庐州刺史裴绢奏告朝廷,代宗皇帝李豫诏令重建,定名「明教院」。后历代屡加修葺,又毁于兵乱,明朝以后改称「明教寺」,沿用至今。明清时期,负责管理庐州府佛教和僧人的僧纲司就设在明教寺中,清 咸丰 四年(1854年)太平军占领庐州,太平军视 中国 传统信仰为妖,将明教寺毁掉。太平天国将领袁宏谟于天国失败后,慨叹「英雄气短,佛海春长」,便遁入空门,隐於 肥西 紫蓬 山西 庐寺,取法号通圆。通圆驻锡明教寺后,寺宇破残不堪,立愿重修旧观。他浪迹天涯,经过十多年的苦行募化,於光绪十一年(1885年)夙愿终偿。现存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所建。现存的大殿和后殿,仍保留原建筑风貌。1937-1938年寺庙曾经被 日本 军机炸毁一部分建筑,期间又遭受破坏,寺庙在1980年代和2015-2016年两次重建大修。
在出土的石碑上载有教弩台和明教寺的史况,唐人吴资诗曰∶「曹公教弩台,今为比丘寺。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这是对教弩台历史演变的写照。教弩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诸名胜。听松阁在台的东南隅,昔时这里松木成荫,松涛有声,寺僧建阁,取名「听松」,於是有「教弩松荫」之誉,被称为「庐阳八景」之一。阁上撰有楹联∶「教弩耸 高台 不为炎刘消劫难,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教弩台和明教寺详情见这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6372659.html 景点的三大看点是东汉末年的古台,台上刻有西晋隶书铭文的屋上井和明代佛像。门票票价10元,导游证不带团免费。地址: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与东蝴蝶巷、西蝴蝶巷交叉口。乘坐地铁2号线四牌楼站下,A口出,可到附近。景区级别2A级。最佳游览时间:3-6月,9-10月。景点电话:0551-62656284/62648982(图片是否真实可打电话或实地核实)

安徽博物院新馆馆藏国宝级文物安徽 博物院新馆。 安徽 博物院新馆。 安徽 博物院有两个馆址,建于1956年,位于三孝口 安庆 路上的老馆,建在南宋 淮南 西道制置使府和明清庐州府衙原址上。毛主席、邓小平、周恩来、陈毅、江泽民等人参观视察过,是毛主席参观过的唯一一个博物馆。目前封闭维修,只举办临时展览和简单的图片。 安徽 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和所有精品文物从2009年起都移到到位于政务区的新馆。所以到 安徽 博物院去一定要去新馆,老馆只适合周边居民闲逛,几乎没什么好看的,来旅游的千万别去。
安徽 博物院原有九大镇馆之宝,如今国内最大也极美丽的元代金银容器, 合肥 出土的菱花形凤纹银果盒,和 合肥 北宋马绍庭墓出土的九华朱觐墨都已划归 合肥 市文物管理处所有,前者还在 安徽 博物院展示,将鄂君启节舟节和车节拆为两件镇馆之宝。目前在博物院能看到的八件镇馆之宝是 寿县 楚幽王墓出土的铸客大鼎、鄂君启节、吴王光鉴, 舒城 县出土的春秋龙虎纹建鼓座, 宿松 县出土的北宋 景德镇 窑影青釉注子温碗, 来安 县出土的宋代 金边 玛瑙碗, 合肥 出土的菱花形凤纹银果盒,1950年代 徽州 人捐赠的传世文物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安徽 博物院最大的看点是馆藏夏商周青铜器、江淮拮珍馆馆藏精美文物,富有地方特色的 安徽 文房四宝和 徽州 古建。馆藏文物及详细介绍见这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8424906.html 。景区级别4A级,地址: 合肥 政务新区笔架山路与万佛湖路路口向北。参观时间: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停止取票、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老馆:09:00—17:00。新馆:09:00—17:00。凭身份证免费领票参观。乘20、32、128、162路公交可到附近,乘13路到祁怀路口下,向南直行500米到 安徽 博物院。乘129路到 安徽 合肥 体育中心下,向北直行600米到 安徽 博物院。乘166路、20路、128路到 平塘 站(翡翠路)下,向东行500米到 安徽 博物院。或者乘坐地铁3号线到省博物院站下车,1口出,向北步行,第一个路口转向东到 安徽 博物院西门。最好打车或自驾前往。景点电话:0551-62656284/62648982(图片是否真实可打电话或实地核实)

新馆服务:1)专职讲解员导览免费讲解时间段(每周末,节假日另行通知)收费讲解服务(中文讲解100元/小时,英文讲解200元/小时)2)志愿讲解员导览3)语音导览笔(租金30元/台 ,押金200元/台)4)手机智慧导览(需安装智慧导览app)。

?参观预约、咨询投诉电话:

新馆0551-63736658

老馆0551-62820945

?讲解预约电话:0551-63736658

安徽博物院

照片中的这栋建筑才是适合外地游客参观的 安徽 博物院新馆。而不是三孝口 安庆 路上的只有空壳上面有红字的苏联式建筑,不懂的人千万不要因为走错地方而瞧不起 安徽 省了。

安徽博物院

铸客大鼎,俗称楚大鼎。战国,通高113厘米 口径87厘米,1933年 安徽 省 寿县 朱家集楚幽王墓出土,圆口,方唇,鼓腹,圜底,蹄足。附耳外侈。腹饰一箍,箍上饰模印花纹。双耳和颈部模印菱形几何图案,足根部饰浮雕漩涡纹。口沿刻铭文12字,研究者释读不一。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语。

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是统治阶级用来“明尊卑,别上下”的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铸客大鼎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耳,耳的上部外侈,三蹄足。腹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外壁模印变体鸟首几何纹,足的根部高浮雕兽首纹。鼎口平沿处阴刻铭文十二字“铸客为……”,前足膝部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该鼎在众多楚器当中最为雄伟,为楚王重器。 铸客大鼎体量巨大,造型设计上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无不呈现出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

楚大鼎上的铭文。楚大鼎是 中国 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圆形青铜器。体积仅次于 安阳 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是我国第二大青铜器。1958年,毛润公在参观这座鼎时感叹道:好大一口鼎,能煮一头牛呵!它是 安徽 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之首。。

安徽博物院

龙虎纹四环 铜鼓 座,春秋,残高29厘米 直径80厘米,1980年 安徽 省 舒城 县孔集出土
口沿作虎首 和龙 盘绕一周。虎竖耳,怒目圆睁,张口作吼啸状。龙独角上翘。器身满饰蟠虺纹。外壁饰四个衔环铺首,并铸有铭文两周,上周约98字,下周约52字。因锈蚀严重,难以辨认通读。承载当时的军鼓,建鼓的座架。鼓是用于战争、祭祀乐舞等活动的乐器。《国语·吴语》中有:载常建鼓,挟经秉枹,万人以为方阵。从水陆攻战图像上看,建鼓作为军乐器,常与丁宁共同使用。古代文献记载龙为水族之长,虎是山兽之君,龙虎集于一身,显示出此鼓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击鼓发声,似乎是龙吟虎啸。鼓座形体巨大,同类器罕见。器身满饰蟠虺纹,线条流畅。外壁铸有铭文两周,因锈蚀严重,难以辨认,从出土地点看应是舒国或舒鸠国之器,也应是舒的高级贵族所使用的物品。它也是 安徽 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安徽博物院

吴王光鉴。通高37.7厘米,口径60厘米,1955年 寿县 蔡侯墓出土
直口,折沿,方唇, 颈腹部对置兽耳衔环,内壁铸铭八列五十二字,说明作器原因,还记载当时吴、蔡两国间的关系。铭文证实吴国为姬姓后裔。鉴出于蔡侯之墓,表明吴、蔡关系密切。两国均为姬姓,互通婚姻,说明当时已打破了同姓不婚的禁律。器表模印蟠虺纹。此鉴是吴王光(也就是阖闾)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侯所作的陪嫁器,自铭“荐鉴”。当时吴王阖闾为了对抗强大的楚国,与饱受楚国欺凌的蔡国和亲,建立同盟关系。这件青铜器对于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国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出土时器内各有一小铜瓠。它也是 安徽 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安徽博物院

鄂君启金节。战国左:车节长29.6厘米 右:舟节长3l厘米,1957年 安徽 省 寿县 邱家花园出土
共发现车节3件(形式和铭文均相同),舟节2件(形式和铭文均同)。自铭“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弟弟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据节文记载,颁发此节的时间是楚国的“大司马 邵阳 败晋师于襄陵之岁”,为公元前322年。鄂君的封地约在今 湖北 鄂城一带。舟节规定鄂君使用船只的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水路的范围涉及今汉水、长江、湘江、资水、沅水、澧水等。车节规定的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陆路的范围涉及今 河南 南部和 安徽 、 湖北 等地。其中就提到了从居巢( 巢湖 市)经过 合肥 ,到寿春( 寿县 )的陆上运输线。节文还规定载运牛、马及有关折算的办法,禁止运输铜和皮革等物资。凭此节通过各处关卡可以免税,否则必须征税。
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
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安徽博物院

鄂君启节。

安徽博物院

金扣玛瑙碗。 北宋,高5.9厘米 口径13.2厘米 底径7.5厘米,1972年 安徽 省 来安 县相官公社出土
口沿镶 金边 ,深腹微鼓,平底。此碗器壁较薄,于半透明中朦胧地显露出自然纹理。口沿饰以 金边 ,显得富丽雅致。宋代的官宦阶层和 富裕 之家,往往在瓷器和玉器的口沿上包镶 金边 ,特别是碗、盘、奁等瓷器上的芒口,镶金施彩,甚为流行。这种锦上添花的包镶技术,更增加了器物的富丽和豪华。这也是 安徽 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安徽博物院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元,高6厘米 直径14.5厘米。它是1950年代一位 徽州 收藏家捐赠的。
此盒底部边缘有针刻“张成造”三字款。据记载,张成和杨茂都是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剔犀”是指在漆胎上髹两种或三种颜色相间的漆层,每色均髹一定的厚度。由于各色漆层相间,雕刻处便露出不同的色层。经过磨光,即为成品。此盒漆层厚约百道,深刻近底,斜面显露红黑线条。刀法圆润,刚劲有力。此盒漆质坚密, 光泽 可鉴,令人赏心悦目。这也是 安徽 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

安徽博物院

菱花形凤纹银果盒。元代,通高16.8厘米 口径34.4厘米 足径26.5厘米,1955年在 合肥 市原 合肥 县孔庙旧基出土。
菱边圆形,由盖、底和格层组成。盖顶平,顶面线刻精细,以两首相对的凤凰为主体飞舞在百花丛中,周围10个互相连接的莲瓣。盖边缘和腹部精刻千姿百态的四季花卉,足部线刻带形卷草纹,格层精刻一株枝叶繁茂的牡丹花。器身扣合部分做成了母口。此器制作规整,镌刻刚健匀细,图案新颖,构图紧密和谐。根据同时出土器物上所刻“庐州丁铺”,“章仲英造”,“至顺癸酉”等铭文看,这件银果盒也是至顺二年(1333年),庐州丁铺,章仲英制造的。体现了当时 中国 金银器制造的最高水平。宋元时代的庐州(治所 合肥 县)能工巧匠喜欢将自己和店铺的名字刻在作品上,当做商标和广告。
除了外形精致外,此物还是古人夏日消暑的用品。古代夏日没有空调电扇,但用这样一件精致的果盒呈上一盘酒食果品,也能令人感到清新解渴。银质材料易于导热,因此将果盒放在冷水中,可将果品的温度降低,达到消暑的效果。1955年在 合肥 南薰门内发现得这个元代金银器窖藏,是目前 中国 发现的最大的元代金银器窖藏。这件凤纹银果盒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纹饰最精美的银果盒。1958年邓公视察 安徽 省博物馆时,曾双手捧着银果盒仔细端详。江公视察 安徽 省博物馆时,曾戴着手套,手拿放大镜,打开果盒,仔细端详。这也是 安徽 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本帖最后由 就是爱玩安徽 于 2024-12-2 17:04 编辑

安徽博物院
景德镇 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温碗。 北宋, 注子通高20.2厘米 碗高13.9厘米, 1963年 安徽 省 宿松 县北宋墓出土。
注子注碗是宋代盛酒和温酒的用具。注子为小口,直颈,颈下肩上饰一周覆莲瓣纹,套盖,盖顶蹲一狮,昂首翘尾,富于装饰趣味。斜宽肩,六棱形腹,前置上扬的细流,后置带式曲柄,圈足。注子表面所施影青釉,釉色光润明亮,有细碎片纹。注子坐于一个较注体略大的莲花形注碗之中。注碗全形为一朵仰开的莲花,宽服的莲瓣自下向上合成深服大碗,在莲瓣接合处饰如意纹。碗下承以高圈足,圈足外装饰尖叶形花蒂。注碗内底尚留有五个支钉痕,正好与注子底部的支烧痕吻合,说明注子与碗是成套烧制的。注子坐于注碗中以后,肩以下均没于碗体之中,肩以上露出碗外,可以看到前翘的注嘴与后仰的高把手和直口及盖,以及突出盖上的蹲狮。器型稳重,构图富于变化,整体呈现出和谐完美的艺术造型。胎体洁白细腻,所施影青釉晶莹润泽。影青釉又称“青白釉”,乍一看似乎是白色的,细看来却在白色中泛出淡淡的青色,显得素雅异常,有一种恬静的美感。它的产地是著名的 江西 景德镇 湖田窑,其原料选择、制作工艺以及装饰纹样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度,代表了宋代影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此器出土于北宋纪年墓中,故历史价值很高,同时又因典雅的造型和晶莹的釉色,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也是 安徽 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

馆藏文物及详细介绍见这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8424906.html 。景区级别4A级,地址: 合肥 政务新区笔架山路与万佛湖路路口向北。参观时间:每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16:00停止取票、入馆)每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老馆:09:00—17:00。新馆:09:00—17:00。凭身份证免费领票参观。乘20、32、128、162路公交可到附近,乘13路到祁怀路口下,向南直行500米到 安徽 博物院。乘129路到 安徽 合肥 体育中心下,向北直行600米到 安徽 博物院。乘166路、20路、128路到 平塘 站(翡翠路)下,向东行500米到 安徽 博物院。或者乘坐地铁3号线到省博物院站下车,1口出,向北步行,第一个路口转向东到 安徽 博物院西门。最好打车或自驾前往。景点电话:0551-62656284/62648982(图片是否真实可打电话或实地核实)

新馆服务:1)专职讲解员导览免费讲解时间段(每周末,节假日另行通知)收费讲解服务(中文讲解100元/小时,英文讲解200元/小时)2)志愿讲解员导览3)语音导览笔(租金30元/台 ,押金200元/台)4)手机智慧导览(需安装智慧导览app)。

?参观预约、咨询投诉电话:

新馆0551-63736658

老馆0551-62820945

?讲解预约电话:0551-63736658。最佳游览时间:3-6月,9-10月

凭身份证免费取票
景区官网 https://www.ahm.cn/(除了马蜂窝APP外,马蜂窝外网链接被ping 蔽不能直接点,请上马蜂窝APP打开,或搜索景点名称找官网)

到 安徽 博物院去一定要去新馆,老馆只适合周边居民闲逛,几乎没什么好看的,来旅游的千万别去。请认准游记里的那栋现代建筑。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