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泰安发生强烈地震,东岳庙配天门、三灵侯殿、大殿等墙垣坍塌。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明延平郡王郑经在东宁省城(今台湾台南)创建东岳庙,奉祀泰山神,自此泰山信仰传入台湾。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重修泰安东岳庙竣工。此前东岳庙建筑多因康熙七年地震而毁,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委张所存督工营缮,全部工程历时十年。殿宇门墙皆予重修,并于正阳门前创建岱庙石坊一座。同期,在岱庙施工期间,泰安民间画工刘志学等人应召在峻极殿(即今岱庙大殿)绘制《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泰安官府于岱庙建御墨亭,以庋圣祖登岱手书。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高宗东巡至泰安,谒岱庙登岱祀碧霞祠。高宗前后十次巡幸泰安岱庙,共题泰山诗百七十余首。

1949年7月,开始修复岱庙。
1953年,整修岱庙天贶殿、东御座等主要建筑8处。
1957年,翻修岱庙后寝宫、东灵侯殿、太尉殿、配天门等;汉柏院新建假山,并将石碑镶嵌在该院东墙。
1984年5月1日 泰山岱庙天贶殿东岳大帝神像重塑完工,塑像高4.4米。原塑像毁于文革。同年,复建岱庙厚载门、正阳门。厚载门建筑面积165平方米。厚载门两侧恢复城墙96.5米,并新建仿古建筑100平方米。翻修御碑亭,续建廊房15间。
1986年2月1日,泰安市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岱庙。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清单。
2004年,修复岱庙北、东城墙部分,至此岱庙城墙完善工程,基本完成。
2006年,完成历代石雕、汉画像石、历代碑刻、岱庙神轴及配天门临展厅等五个展室的改造。在钟楼和西神门之间,复建廊房11间,面积339平方米。西花园进行改造工程。
2007年,建立了岱庙网站,涵盖了岱庙景区建设和博物馆管理的公共和研究信息。进行厚载门生态停车场改造。完成雨花道院建设工程、三灵侯、太尉殿两个殿的彩画和塑像。
2008年,完成了委重点项目汉柏亭和东御座过廊的维修,通过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复核。
2009年,泰山东岳庙会在岱庙隆重举行。举办“天贶殿、碧霞祠千年庆典”大型活动。进行东花园凉棚抢救性翻修、东御座垂花门及两座仪门翻修工程。

岱庙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围环绕1500余米 ,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总体布局上按照唐宋以来祠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修建,采用了以三条纵轴线为主,两条横轴线为辅,均衡对称,向纵横双方扩展的组群布局形式。岱庙南起旧泰城南门,北至南天门中轴线上。

岱庙以其内部建筑排列布局来展示儒家礼制观念,整个建筑群以一条南北向的纵轴线为中心,均衡的横向扩展。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遥参亭大殿、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中寝宫、厚载门。仁安门与天贶殿之间有东西环廊联系,构成岱庙的中心封闭院落。其主体建筑——天贶殿位于高大的双层品级台上,东环廊的中间为鼓楼,西环廊的中间为钟楼。天贶殿建在中轴线偏后点,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等级最高;后寝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低一个等级;配天门、仁安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为门的形式,又低一个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