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佛问禅记 栖贤三学寺 金佛 八万四千塔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总第204文

巫宝走天涯  第167文

巫宝讲故事

巫宝在学习

巫宝和伙伴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我爱天空中那颗闪耀的恒星
它的名字,叫做黑夜
我和黑夜有个契约
当黑夜褪去幽暗
炽热白昼会将心脏点燃
于是我循着深邃的光
妄图寻遍天下灵药让封印消亡
我脚步烈烈,从不停歇但绝之又绝,望穿荒芜旷野跨越亿万宇宙奔赴而来的星光啊璀璨的火焰是绽放还是覆灭我听不见,谁在悲伤,谁在喜悦你看,我和世界


  前 言  


和伙伴6 基于华西强大医研系统下小婷同学自我成长之路的演化研究,好些朋友说这篇太长啦,看完一次得努力好多次,你就不能拆一下吗。

  楔  子  


大家都知道道教有几个神仙,分别叫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他们被叫做八仙。


但实际上八仙有好几种不同组合。


最早这个所谓八仙是怎么来的呢?可以追溯到北宋,有几个人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就从这里开始有了“八仙”之说。


后来慢慢的有了汉八仙、唐八仙、宋元八仙等不同说法,甚至还有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这样的划分。


文前列的八位,来自明代吴元泰《东游记》中人物,叫明八仙。


还有一个八仙,叫蜀八仙。


这个蜀八仙啊,来自晋代谯秀著的《蜀纪》,指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庄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等八个人都在蜀得道成仙,合称为“蜀之八仙”。


这里面有个叫李八百的,此人姓李,名脱,蜀郡人,是传说中的道教仙人。晋朝葛洪的《神仙传·李八百》:“李八百者,蜀人也,莫知其姓名,历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


关于李八百的传说很多,因为足足有八代人都见过他,所以推算这个人应该在世上活了八百岁,所以叫他李八百,他真正的名字渐渐被人忘了。


三国时有蜀人李阿、李宽因崇拜神仙“李八百”,从而创立了“李家道”,并尊李八百为祖师,在民间影响深远,延续了二百多年香火,信徒遍及多州。史载,李家道,至东晋时,“弟子转向教授,布满江表,动有千许”。


这个李八百呢,他有个自己学道悟道的地方,由于在同一座山上他前后学了三次,所以这座山叫三学山。


这样看来,这座山最早应该属于道教,后来佛教进入中国,佛道相争的战斗中这座山归了佛教。


因此隋唐时期,这山上便有了三座佛教寺庙,分别叫延祥寺、广济寺、鸿教寺,后来改名叫法海寺、普济寺、广济寺,分别对应称为(法海寺)、中(普济寺)、下(广济寺)三寺。


其实山上一共有四座寺庙,除了上中下三寺,在进山的时候,有个前庵,叫做开照寺。


四座寺院的建筑集群合在一起,都在三学山上,于是它们统一叫做三学寺。


开照寺


开照寺,是三学寺的前庵, 始建于齐、梁年间,复建于清代,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开照寺是四座寺庙里地势最低的,若要登临山上各寺,肯定要从寺院门前过。

别说开照寺了,整座山上的寺庙,相对成都的文殊院、大慈寺、宝光寺等这些大寺,三学寺非常冷门和小众。


而开照寺,它虽然是一座非常冷门小众的寺院,但内部却别有洞天。

整座寺院的建筑规模比较大,而且全部都按照传统宗教寺院的布局修建。

整个建筑群以:牌坊、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殿、地藏殿、七佛殿、千佛殿、藏经楼、大悲阁、念佛堂、法堂等建筑为代表。

观音殿,是开照寺的第二座大殿。

虽然取名为观音殿,但在大殿中悬挂的514尊罗汉雕塑像却是最吸引人目光的地方。

514尊罗汉雕塑千形百态,每座雕塑像都栩栩如生。

五百罗汉在寺庙算是常见,但是塑造在观音殿内,很少见。

而且,它跟那些坐在罗汉堂的罗汉还不一样,它们全部挂在墙上。叫做五百巴壁漂海罗汉。

这些罗汉的造型原型来自弘一法师百罗汉图。

罗汉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布满墙壁,造像工艺栩栩如生,色彩也很合理,乍一看是有点天龙八部众生浮屠的味道。

藏经楼里,供奉有法因法师、本焕法师、文聪法师等著名法师的舍利子,收藏有《乾隆大藏经》《中华大藏经》各一部。

还有本焕法师刺血为墨所书的佛经碑刻。

还有一尊由民间艺人雕刻的苏东坡所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碑刻。

都是弥足珍贵的藏品。

玉石雕的卧佛

一座寺庙竟然有状元殿,这也很少见哦。

传说,有三位学士赶考途中,在开照寺借宿,他们向老僧问前程,后来分别中状元、榜眼、探花。

于是这三人凑资还愿,修了上、中、下三寺,还剩了部分钱,就修了开照寺(预兆之意)。

于是有人将开照寺也叫状元寺。

殿内都是各位来朝拜的学子供奉的佛灯。

不断有学生样的年轻人来朝拜,估计这里是除了孔子的文庙以外,来此祈福学业的学子最多的寺庙了吧。

踏出状元殿,是一尊金碧辉煌的露天金佛。

此乃迦叶如来,过去七佛之一,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一尊佛。

这尊如来,露天而坐,足有20米高,俯瞰群生,通体散发着金色的辉光,殊胜庄严。

这是整个成都市境内目前最大的一座露天金佛雕塑像,它不仅是寺院的地标雕塑之一,同时也是非常少见的一尊巨型露天金佛雕塑像。

我在佛前祈愿,问佛千千万万遍,可否许我如愿。

佛问:不怕?

我答:怕,但再问千千万万遍,依然是我所愿。

既是我所愿,必心念坚定,笑对风雨。

愿再无黑夜,全是星光堆满白昼。

网图

大佛一侧,有座千佛殿。里面供奉的是铜制佛像和石雕佛像,都长得一样。

千佛殿的殿门口是放生池,乌龟层层叠叠的摞到一起晒太阳。

放生池的一侧是通往下中上寺的山门,山门上有提匾:境随心转。

我也想转,转不动。

可能,我也不想转。

走出上门,便可朝下中上寺走去。

寺庙山门上一副对联写的好:“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明代永乐陀罗尼经幢

从开照寺大门口阶梯走下去,是一座明代永乐年间的经幢。台阶很高,走下去要小心一点。

开照寺全景


90年代重建后的开照寺总面积21384平方米,庙宇沿山势而建,有十重殿宇之多,气势算得上恢弘了。



下寺 广济寺

三学寺的下寺是广济寺。

目前广济寺正在重建恢复中,能看到的只有已经修建好的一座大雄宝殿。其它就什么都没有了,连庙门都没有。

一座殿宇,就这么孤零零的矗立在山道的一侧。要不是我专门跑过去看,都不知道这就是广济寺。

广济寺的大雄宝殿

广济寺早在明末就毁于兵燹。

据现存“中寺碑记”、县志记载以及寺僧回忆,广济寺系第32代住持僧性智大师在康熙年间募化重修,修建了三重殿宇,左右僧寮、客堂。

经历了国内动荡后,只残留下了山门和观音殿。

现在大致还能识别门前两节直径55厘米的园形残柱。

旁边的山地要是仔细找,还能找到一棵千年的铁甲古松,据说逢年开花,葱郁茁壮。

下寺存有南宋建炎四年( 1130年)的一通记游碑,记述山上有“延祥观”“铁老君”“李八百”等道教观宇和造像。碑中记有“观圣灯现”,说明至少在宋代该山就有“圣灯”这一景观。

2010年3月,广济寺修建大雄宝殿,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大雄宝殿”额匾。

广济寺大雄宝殿明间檐柱

去往下寺的山路上可以见到一处唐代摩崖造像。

不过不太好识别就是了,一片摩崖石,但是风化很厉害,要很仔细的寻找才能看到仅存的一龛,其余都只剩下空龛。

佛龛宽1.2米,高1.5米,深0.5米,内有造像八躯。正中间是释迦,后两侧是阿难和迦叶,其余的风化得太厉害了,只能辨识出有一尊是观音,观音的一带飘逸,纹饰华丽,非常典型的唐代风格。

造像旁边是一片倾斜而下的七里香瀑布,又香又美。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