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桥的尽头是现代成昆线使用的隧道,叫做乌丝(斯)河隧道。

大渡河两岸,一边是汉族聚居的乌斯河镇,一边是彝族聚居的甘洛,村落风格不太一样。
在铁路桥上溜达了一会儿,走下桥来,继续寻找奶奶包隧道,因为,导航上没有。
下了桥,便是凉山州的地盘。
凉山州这边的路有点不好找,我来来回回错过好了几次口子。

在村子里绕啊绕,路特别小,幸亏没遇到错车。
找了三个人问路,终于找到了利子依达铁路大桥废弃的桥头,看到了残存的桥墩和废弃的隧道。
我站在桥头,此时此刻,算得上风和日丽,微风拂面,一片岁月静好。
谁曾想,四十多年前,这里有过怎样惨烈的悲剧啊。
1981年7月9日凌晨1时30分,大渡河支流利子依达沟爆发泥石流,把17米高、百多米长的利子依达大桥冲毁。
1时41分,由格里坪开往成都的442次直快旅客列车从尼日站开出,也就是前图铁路线中的甘洛开往成都。
但就在442次列车开出尼日车站一分钟后,尼日站的前向下一个站点“乌斯河站”本该为442次列车报点,却发现电话线路不通,无法联络,
这就意味着中间的这段铁路出问题了,但又无法判断是什么样惊天动地的大问题。
而这个时候的442次列车浑然不知,正以疾快的速度向前奔驶。
1时45分,列车以40公里的时速驶进隧道。
本来,若是正常情况,列车出隧道后司机应该看的到一座大桥和一条平坦的铁路,可是火车在转过隧道弯道后,列车司机发现看不到前方大桥铁轨的反光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前方没铁路了,
为什么没有铁路了?
因为没大桥了。
等待着442次列车的是一个巨大的空隙,空隙下是汹涌奔腾的大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