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为什么去漠河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有人问为什么要去漠河,除了所谓中国最北端的名号,最吸引我的是大兴安岭深处的原生态,是密林与农场,是林中的大河和真正的黑土地。
至于我的开心,更多是第一次在国内行走在人迹罕至地方的兴奋,是探索没有红绿灯只有一条街道小镇的快感;是距离北京1500公里外,但当地现状要倒回5年时差的地方。
去漠河,绝对不止于漠河,它只是旅途的起点或者终点,从这里出发,延伸到大兴安岭的各个地方。
金河、莫尔道嘎、室韦、根河,这里有着你可能从没听说过名字的城市,这里有数条穿梭在大兴安岭的河流和小路。

秋季河道变窄,水流放缓,但你依然可以在这里完成两个小时的漂流,可以舒缓地感受水流与森林交错的声音和味道;
在这里车行在丛林中的某处,你会有一种跳下来徒步穿越的冲动,偌大的林场,唯一的土路旁,高低错落的林木与灌木,时而笔直时而蜿蜒的土路,若干小时遇不到任何人烟。
徒步从下午斜阳的柔光,很快就进入到傍晚,天色很快就黑下,只可以看到远处星点的灯火,如果没有自己的头灯身边漆黑的可怕。

在森林的深处,按理说没有太多杂音,但即使在空寂的夜色各种你说不出是风划过林木,还是动物擦过杂草,还是很远地方村子中生活的音节,细小微弱声响从没有停过。
10月初在大兴安岭,靠近城市段,每一寸平整的土地都已经变成了耕地,并已收割,留了一片浅黄干枯的秸秆,阳光照射下也会变成金黄色。
无人看管的黑白色的我认为的奶牛就在上面啃食,好像秸秆中有着美味;在远处一些地块被翻耕,展示出外地人心中最正宗的黑土地,交错。

黑土的远端则是东北平原中非连续出现的各种小山包,上面主要耸立着和大兴安岭名字不符的碗口大小的白桦树。
20年前的那场大兴安岭的火灾葬送了在这里积攒了数百年老林。当地人说,此时的木都不是那时的林。
这就是大兴安岭深处的画面,延伸到靠近边界的远端是林区,退后个把小时车程就有黑土与山包交错的耕地。
你可以走在其中,也可以走在其上,在这里玩的就是行走,穿着棉服沐浴着柔和的夕阳中。

11年前,前往漠河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在漠河到海拉尔的中途,有着并不熟悉的朋友在那边考察买地,我们好奇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的深处到底什么样的土地在吸引着人们,好奇遥远的黑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
虽然那一次有着种种坎坷,甚至也没有见到那个朋友。但走在其中,一切也如想象,没有惊喜,内心舒展,平安喜乐。
11年后,我们再次启程。包车已经变成自驾,登山包变成了行李箱,林区到草场的穿越变成了固定点辐射折返线路,随走随找的乡村旅店变成了本地的高级酒店。

不过当年同行的5人,此行竟然还聚集了4位,未到的同伴竟然还为我们赞助了部分旅费赞助,一切都是惊喜,我们也在期待11年大兴安岭深处的变化,也期待它给我们内心带来的变化。
完成这次旅行会再记录分享。
关于这个“十一”你又去了哪里,我们评论区一起交流下。
更多旅游记录、美食探索、情感故事请关注”生于1983“,也希望可以一起分享、交流。也请帮点一下“点赞”和“在看”。
原始森林人迹少,
野生动物自由跑。
河流湖泊清澈透,
自然风光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