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婺源和景德镇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十一旅行去哪里呢?我最开始有好几个想法:想去了很久的泉州,今年五一曾想去但是没买到票,贵州被“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向了响水滩”和饼叔的视频种草,但是不能开车自驾而劝退,也因路途遥远,行程不便,而不敢一个人去。

当珍珍提议去景德镇时,我觉得“很可以”,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对江西印象最深刻的是,滕王阁,吃辣,江西米粉,鄱阳湖,除此之外,就是景德镇了,虽然当我真的到了景德镇,整个人都很失望。

不期又如期的行程

定下来去景德镇之后,我俩守着放票的时间点抢票。因为北京没有直达景德镇的车,只能先从北京到婺源,婺源转车去景德镇。但是没能买到婺源到景德镇的车票(高铁、大巴),于是我俩决定只去婺源,实际的行程也只安排两天,就当散心了。但是到到了婺源之后,我们发现能报一日游的团去景德镇,于是我提议旅行的第二天打车去景德镇,她有些犹豫。天助我也,在篁岭旅行时,我们和同团的一位小姐姐聊了起来,她刚去了景德镇,说当地很出片,并给我们看了她拍的照片。说到这里,珍珍就精神,“去,必须去,现在就抱团”。

所以,优哉游哉的两日游,一不小心成了特种兵。

婺源和油菜花

第一次知道婺源,是在本科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上,我选了人文学院老师开设的唐诗欣赏,她有一次课上说“下周的课,暂停一次,我要带着艺术系的学生去婺源写生”。当时百度了一下,春季的婺源有漫山的油菜花,有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有层层叠叠的梯田,一派秀美的江南田园景象。

当同事知道我这个季节去婺源,都遗憾“你看不到油菜花了”,我可不遗憾,农村长大,我看过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而且油菜花开的时候,腻虫盛行,要是穿着偏黄色的衣服,粘的全是虫子,一不小心,虫子还会飞到眼里,可讨厌了。

丢失的保温杯

珍珍送了我一个保温杯,比较轻,350ml,适合带出门。没想到,第一次带出门就落在车上了,悲伤。灵机一动,想起来之前看到有人在火车上落了东西,列车员会帮忙找到。于是去12306上找,看看有没有物品遗失的服务,我找到了相应的板块,填写了信息,当天晚上列车员打电话给我,告知我列车上有捡到保温杯已经交到了厦门北车站,需要我次日自行联系厦门北车站,并确认是否为我遗失的保温杯。列车员将厦门北站的联系方式用短信的方式发给了我。

第二天上午,我给厦门北打了七八个电话,都提示“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我有些怀疑电话号码是错误的,发短信给列车员再次确认了电话无误,并且在下午终于拨通了电话,我描述了杯子的特征,厦门北站的工作人员核对后确认是我的,表示可以送回北京南站,而且送回之后会有人打电话联系我。

虽然现在我的杯子还没到,但是感谢列车员和厦门北站的工作人员。


坎坷的篁岭旅行

篁岭是婺源旅行的必去之地,从婺源高铁站出来,很多司机拉客,嘴里说着“篁岭,篁岭,去篁岭啦”。名字听着可能很陌生,但是下面这张照片,大家会很熟悉。

篁岭距离婺源县城30多公里,我们决定报一日游的团去。早上6点就起床,吃了早饭,7点25在楼下等车,车接齐了客人,向篁岭出发,一路上有些小堵,本来还在庆幸,距离篁岭还有七八公里的时候,车坏了…它就坏了…导游小姐姐说半个小时,公司重新派的车就能到,让我们在原地等候。实际上,等了一个小时车才到,从9点等到了10点…

车抛锚的地方,很巧合,是“江湾”,很多地方都会有名为“江湾”的村落,但是婺源的江湾是长者的祖上生活过的地方。

(摄影:陈珍珍)

听到这个,我的第一反应是,“咦,他不是扬州人吗?”导游介绍是其祖上从江湾迁去了扬州,想起来一句话“所谓故乡,不就是祖先漂泊的最后一站吗?”这也难怪,我在婺源县城看到了这幅宣传画,当时心想“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怎么宣传画还不变呀”。

因为堵车,等到了篁岭脚下已经快11点了,两条上山的索道都在排大队,时间紧迫不能安排团餐了,只能等着去山上游览的时候找东西吃。也就是在百无聊赖排队等缆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来自河北的漂亮小姐姐。

(这只是室内排队,在室外还有几十米的队伍)

坐缆车上山之后,我们先是经过了垒心桥,建在山谷的索拉桥,大气宏伟,又一座基建狂魔的杰作。

摄影:陈珍珍

为了增添旅行的趣味性,桥段中有一节巧妙是玻璃。这时,你就能看到熊孩子和父亲在玻璃上蹦来蹦去,一边嘴里还念叨着“害怕吗?不怕啊”。啊啊啊,你有没有想过旁边有多少人瑟瑟发抖,蹦来蹦去徒增的摇晃感,这么开心吗?

在篁岭村庄一看油菜花,错过了季节看不到。

二看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依地势而建的层层叠叠徽派建筑,拍照很漂亮。在婺源县城里面能够发现,整个城市景观都在往徽派建筑靠近,啥都是灰瓦白墙,尖尖的翘起来的檐顶,我称之为“钩心斗角”;虽然假归假,但是氛围感拉满,随着时间的侵蚀,在雨天雾天,小县城的氛围感会拉满。

三看梯田,因为水稻已经收割,所以能看到的就是一块块的田地。希望他们种植的作物更丰富些(在不影响正常的庄稼种植的情况下),四季景观更丰富。

四看晒秋,就是农村晾晒庄稼。北方的平原上,晒庄稼就是在晒场上面铺开,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平地少,当地人民就地取材,用竹子编织了很多大圆盘,从房顶上撑出去一些竹竿或者棍子,把玉米、辣椒等放在竹编的圆盘里面,盘子放到棍子上,进行晾晒。但是因为篁岭村已经全部搬迁走,景区所谓的“晒秋”就是纯粹的景观,二来,还有晾晒南方的,我也是很不明白。怕它坏的不够快吗?



因此整个篁岭就是拍照打卡地,因为原本的村庄房子离的很近,建筑本身是民宅,整体的接待能力非常有限,游览中就是一群人在一座山的几十幢房子中拥挤。

摄影:陈珍珍

在非节假日,随意走走,拍拍照会非常惬意。

李坑

从篁岭下山之后,我们去了李坑,在当地河流称为“坑”。李坑就是一条河旁边聚集了很多姓“李”的人,整个村子沿河而建,细长型,都是徽派建筑,挂上灯笼、摆上晒秋晾架等,配上小桥,非常有想象中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适合拍照。因为村子里的建筑原本是当地人生活的,所以河边没有围栏,而且河边小路很窄,能看到村里的老人在河边洗衣,因此原本的小路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求肯定没问题,但是游客多了,走在路边都要小心翼翼,担心掉下河。

在李坑的一个石桌旁,我突然想拍张照。于是,立马坐在石凳前,冲着前方的珍珍和小姐姐说“我想拍照”。两个人立马回头,不同的机位,咔咔咔,那一次我享受到了“明星出街”的感觉。

两张照片分别是小姐姐和陈珍珍拍的

珍珍在李坑提议,我们三个人一起自拍一张,我立马站在到一步之外,小姐姐站在了我的身后。珍珍发现后说“你们两个,能不能真诚点”哈哈哈哈。

在李坑遇到了来自武汉的写生高中生,他们同属于一个话社,拉着一样的装备,又让我想起来,第一次知道婺源是因为学校的艺术系去写生。


在李坑的一个洗手间看到了一条很有意思的告示——“不许把颜料倒入卫生间”。

李坑结束之后,我们可怜兮兮在停车场等着大巴车接我们回程,此时是晚上7点。

(强颜欢笑等车中)

当天早上,导游说“昨天晚上是6点半散团,是我带团散团最晚的一天”,没想到吧,这个记录如此快就打破了。


偶遇很自在的小姐姐

小方经常在旅行中遇到各色人,但是我每次出行都遇不到什么人,也没怎么和他人攀谈起来,说自己是E人,都不敢相信。这次旅行,我们遇到了一位漂亮的小姐姐诶。

我们是一个团的,在江湾等车的途中,大家在板凳桥、周边的村子转悠。小姐姐请珍珍帮她拍了照片。在篁岭梯田索道等待的时候,小姐姐正好站在我们身后。于是,我们就又搭话了,

爱拍照的珍珍想知道人家的相机是怎么用,拍夜景怎么样,两个爱拍照的人,聊得不以乐乎。

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我提议下次出去旅行,就这样和帅哥搭讪吧,珍珍果断说不。

没交谈之前,小姐姐看起来很高冷,一说话发现很好相处。

“我经常自己出来”“周边或者其他地方”

我内心OS:很羡慕,有这么自在的状态;

“我男朋友太忙了,他没时间陪我”

我内心OS:她还有男朋友,我要哭的小声点。

因为篁岭一天的旅程算不上顺利,早上车抛锚,等车来,看堵车,索道无尽的排队,晚上又堵车。我问小姐姐“你觉得今天的旅行怎么样,开心吗?”

小姐姐说“开心呀,因为有你们一起呀。”哎呀呀呀,果然长得好看的人说话也好听。

珍珍问“你是旅行拍到了好看的照片,就开心吗?”

小姐姐“也不是啦,就是不拍到出来了也开心”

真好,她能保持在一个自在、稳定又开心的状态。

实际上,小姐姐给我拍的照片都可好看了,珍珍说小姐姐的照片很有故事感。

本来这一段的小标题是“偶遇漂亮的小姐姐”,最后改了,因为漂亮不是她最重要的点,自在的状态才是最令人羡慕的。

祝福小姐姐。

满是人的婺女洲

婺女洲就是人工修建的仿古景区,可以理解为当地的大唐芙蓉园。仿古建筑景区里面有高级度假酒店和各种商业区,夜里亮灯之后,能够拍出来非常漂亮的照片。大概就是我这样的渣渣,也能拍出来下面的图片。

游客去婺女洲,期待的就是各种表演,尤其打铁花和烟花秀。对不同的表演期待差别有多大呢?大概就是要早早占据个好位置,等待看打铁花和烟花秀,对于身后的其他表演,不惜得回头瞅一眼。

看打铁花和烟花秀的人有多多呢?多到我不仅挤不进去,而且只能从前排举起来的连接了自拍杆的手机中看到。

因此,在第一场的表演中,我以为打铁花是在一个坑(洼地)进行表演,所以在人群的外层中我看不到。第二场表演,我抢先站到了一个水池围栏上面,才看清打铁花是在水面进行表演。我的这个位置,不知道多令人羡慕,好多人都想站上来,或者挤上来。可惜站满了,挤不上来了。

站不到花坛上围栏上不要紧,小孩子可以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女朋友可以坐到男朋友的肩膀上,其他人看不到那就看其他人连着自拍杆的手机画面吧。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