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随想曲 | 从赤塔到贝加尔湖,俄罗斯小众城市巡游记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赤塔
海拉尔 机场,的士停在了国内出发航站楼,机场安保说:“国际出发?要沿这条马路往前走,还很远呢!”
拖着行李在空旷的小马路上向西走,万里无云的早晨, 呼伦贝尔 的风凌冽地刮着,几棵金黄色的 大树 在天空中舒展着身姿。
若干年前,到 北京 的第一个秋天,也曾走在这样的晴空下。那时,这北方的一切对我而言是全新的震撼,以至于一直觉得, 北京 是一个与 杭州 完全不同的世界。
每周只有两班的航线,机舱只坐了不到三分之一乘客。邻座的女孩是达斡尔人,跟着学校老师去 赤塔 参加乒乓球交流赛。她的故乡在 大兴安岭 的 加格达奇 。
“索伦战士,当年可是相当勇武啊!”我不禁说道,女孩身上似乎也有些索伦人的影子,微胖的体型,婴儿肥的圆脸,细小的五官,像一个可爱的白瓷娃娃,她总是用手捋着长发,仿佛要在那里编出一些像她祖先那样的细辫。
地面从戈壁变成了森林,视野中出现了一座城市,我甚至能看见白色教堂上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就是 赤塔 了。

在旅行媒体上, 赤塔 是一座没有什么名气的城市,通常人们乘坐从 满洲里 出境的国际列车,也只是路过这座后贝 加尔 的首府,很少停留。
此前我只知道,后贝 加尔 是俄国著名的流放地,似乎这里唯一的景点,就是十二月党人流放在此地时的教堂。
很快我就发现这是一个十分局限的认知。
当车子穿过城市时,我们就惊讶于这里竟有那么多古朴而优美的建筑,以至于整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景点,如同一座活着的建筑博物馆。
在司机叶甫根尼帮助下,换好现金,买好手机卡,安顿好住宿,我们就开始在这座城市行走起来。
傍晚的阳光下,路边是一栋栋精美的古典风格大楼,让你不由感叹, 俄罗斯 就是 俄罗斯 ,即使与 欧洲 相隔万里,那种优雅的味道还是分毫不差。





这些建筑给我的感觉,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有机”的。
所谓有机的建筑,就像一种自然生成的,源自古老基因的有机体,各部分都精妙和谐,带着某种活力和生命。
这必须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任何简单的外形模仿,都是粗陋和没有生命的。
晚饭在一家自助餐厅吃,类似于当年 莫斯科 的Mymy。好处是无需看菜单,然而依然会踩雷, 比如 我拿的“排骨”,居然是牛舌。
俄罗斯 的食品味道还是一如既往地好,时隔五年,又喝到了红菜汤。

路边的小店。

在夜色中走回公寓,从一片漂亮的街心公园穿过,公园中展览着军人的事迹,许多人已经捐躯了。战争虽然远在万里之外,还是以各种方式体现在了国家的每个角落,让人感到一些沉重与悲哀。
我似乎感到,此时的 俄罗斯 ,有点像疫情中的世界,仿佛被某种无形的愁绪笼罩着,相比从前,少了一些欢乐的笑颜,每个人好像都带着一份深藏的压抑和阴霾,虽然不易被察觉,但依然能隐约感觉到。
此前我们的司机叶甫根尼说,他有几个认识的人战死了,说到这时,他眼中满是悲伤,“新闻的数字都是假的”。
我们聊到国际形势,“你怎么看待 美国 人呢?”我问。
“ 美国 老百姓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他们大多都是很好的人。我还有几个 美国 朋友。但是 美国 政府很糟糕……”
我觉得这也许是大多数 俄罗斯 人的看法。
如今的 俄罗斯 ,各种国际通用软件与支付方式都不能使用,甚至包括银联,多亏了叶甫根尼还有一位 中国 留学生——P同学的热心帮助,不然的话,这第一天的经历也许会坎坷许多。
我们的公寓是一座现代化楼房,建成不多久,夜色中的它很安静,只是偶尔有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进大门。房间里是一张沙发床和一张单人床,此外还有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和阳台。窗外,路灯下的大街延伸向远方,空旷的大地上,远远近近的几座大楼亮着稀疏的灯光,我恍惚间有种感觉,我们也是两个住在这里的留学生,人生中依然充满未知, 世界也如窗外的景色般宽广。

喀山圣母
喀山 圣母是 俄罗斯 的保护神,据说曾多次显灵,保佑 俄罗斯 人一次次战胜外敌—— 蒙古 、 波兰 、 法国 和 德国 …
在 俄罗斯 的土地上,耸立着无数以她命名的教堂,有名的如 圣彼得堡 、 伊尔库茨克 的 喀山 圣母教堂。在 赤塔 ,市中心的火车站前,那座全城最大的教堂,也以她命名。
繁忙的街道在它一旁经过,每天无数的车辆,仿佛都在对它顶礼膜拜。
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它美丽而又端庄的身形吸引,这是一座纯粹的 俄罗斯 东正教堂,不像其他许多教堂多少带着创新的、或者其他文化的元素。它的纯粹,让我想起 俄罗斯 冬天积满白雪的大地,简洁而又明净。


秋天早晨清朗的空气中,金顶与十字架在阳光中熠熠发光,宛如童话里的宫殿。


教堂大门前的告示,竟然是俄汉双语的。

女性进入东正教堂需要用头巾遮住头发,此前我提醒过小Q,她有些不以为然。现在只能用我的外套凑合一下了
好在后来发现,大多数 俄罗斯 教堂门口,都有可以临时借用的头巾。

神圣的光从高处的窗子投射下来,仿佛来自天国,淡淡的燃香中,人们默默地祷告,只有教堂外的行车声,透过窗子,隐隐地回响在室内,除此之外,整个空间都是肃穆而安静的。
这里犹如一个独立于外部世界的空间,即使不是基督教徒,走进其中,依然会感到一种内心的安宁,暂时忘却了一切外间的烦恼。
在这神圣的氛围中,你只能怔怔地发着呆,在心中默默与他对话。不论你的对话者是造物主,还是你自己,也许在这样的过程中,许多困扰你的烦恼,都会得到某种程度的释然和解答。




十二月党人
沿着大街向西走,路过小店买水,尝了下俄版可乐,味道和原版还是很不一样。

在 赤塔 ,“迪卡 普里 斯特”是个时常出现的词汇,这是俄语十二月党人的意思。
两百年前,一群年轻的俄国贵族军官被 法国 大革命自由平等的思想鼓舞,发起一场推翻沙皇和农奴制的革命——十二月党人革命,失败之后,许多人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的 赤塔 。
这些十二月党人都是上层贵族子弟,他们不顾优越的生活和前程,为了国家和人民,赌上全部身家性命,背叛自己的阶级,犯下谋逆之罪,最后或被处死,或沦为西伯利亚的囚徒。他们成为了爱国者与革命者的象征,鼓舞了后世一代代 俄罗斯 人,从托尔斯泰到列宁,许多文学家、革命家都深受他们影响。
十二月党人生活过的街区,如今是 赤塔 最著名的文化遗产。这里的许多地方,都有中俄英三语的介绍牌。

十二月党人妻子们的故事,甚至比他们的丈夫更加感人。她们事前并不知道丈夫参与的事,在革命失败后,她们才收到沦为囚犯的丈夫们的抱歉,然而,这些同样出身高贵的贵族千金们,并没有一人责怪丈夫,即使在沙皇为了照顾她们的家族,专门修改法律,允许贵族离婚后,她们中的大多数,依然自愿选择和丈夫继续相守。
成为囚犯的妻子,意味着放弃自己所有的一切——爵位、前途、优越生活、父母,甚至还有已出世的儿女。她们只能独自到西伯利亚陪伴丈夫,过着艰苦的生活,直到三十年后新沙皇登基大赦时,许多人早已客死他乡。
这尊“爱与忠诚”雕塑,就是纪念十二月党人妻子的。

十二月党人与他们妻子的故事,超越了时代、民族、阶级和信仰,他们身上闪耀的是人性中那最高尚的光辉。
这座木质教堂是 赤塔 最古老的建筑,建于1776年,那时候 赤塔 的房屋还都是木制的。1826年后流放到 赤塔 的十二月党人,常到这里为所爱的人祷告,寻求精神的慰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