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与你邂逅在最美的时光里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前言旅行的一大美妙之处是相遇。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人,但只会和少部分人成为朋友。
有一些人,可能和你待了足够长的时间,你们的关系却因分别而逐渐终止,像两条淡漠的线条,此生可能都不会再次相交。
有一些人,只是匆匆遇见,就匆匆别离,此后却一直保有联系,放佛这第一 次只是媒妁之言时娇羞少女隔着门帘对俊朗少年的惊魂一瞥,之后还会携手共赴 人生。
缘分如此随机,早一分晚一分,可能遇到的就是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 缘分又如此确定,即使错过了一站又一站再一站,有些人,还会在下一站相遇。

感谢 伊朗 ,感谢这次远行,我与 中东 从此相遇。

旅行线路我在 伊朗 的旅行线路:
德黑兰 → 卡尚 → 伊斯法罕 → 亚兹德 → 色拉子 → 德黑兰 → 马什哈德 → 克尔曼 → 德黑兰 → 大不里士

德黑兰首都 德黑兰 城市景观:

德黑兰

自由塔像一条大裤衩:
自由塔是 德黑兰 的地标性建筑,位于 德黑兰 西边,紧挨梅赫拉巴 德国 际机场。塔高45米,广场占地5万平米,底层包括一个博物馆和一个电影院,旁边还有一个大型喷水池,还可以坐电梯到顶层俯瞰 德黑兰 全景。此外,建筑材料选用了2500块产自 伊斯法罕 的 大理 石,象征波斯帝国建国2500年。
自由塔是一个倒Y型的高大建筑物,看起来像一条大裤衩。我们坐电梯来到大裤衩的顶端,发现它像所有高塔一样无趣,仅仅能够眺望一下 德黑兰 那些灰不溜秋的建筑。

站在自由踏上眺望 德黑兰 的城市建筑:

美国 驻 德黑兰 大使馆:
我乘坐地铁到达原 美国 驻 德黑兰 大使馆。然而来的不是时候,并不让进。想来进去也无非是一些老旧的桌子、椅子和绞碎的文件——如果他们保持原貌的话——兴许还有一个烟灰缸,里面有未抽完的烟蒂。那扇铁门和那栋楼让人想起电影里逃离 德黑兰 的场景。围墙上面有很多涂鸦,还写着一些文字, 比如 “DOWN WITH USA”(打到美帝国)——很多年前我们似乎也有过类似的标语。有一幅自由女神骷髅像,让人忍不住为它的创意叫绝,还好围墙不够高,只够画半身像,自由女神高举的火炬都没画出来——如果画出来,真不知那高举的东西会是什么。

卡尚波斯老宅:
卡尚 的布鲁杰迪宅院和 塔巴 塔巴 伊宅院是两处有钱人的私人住宅,让人想到 江南 的那些园林。宅院内庭中央都有长方形水池,水池里还有一汪绿水。水池后是高大的带有穹顶的会客厅,穹顶和墙面上布满了各类精美的雕花装饰,纷繁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穹顶中心是蜂巢状的装饰,看起来极富美感,令人叹为观止。

  艾哈迈德 苏丹 浴室:
艾哈迈德 苏丹 浴室位于 卡尚 (Kashan),是非常漂亮的 土耳其 浴室,历史已有500多年,但内部装修带有鲜明的什叶派伊斯兰风格,穹顶和立柱上是复杂的几何图纹和蓝色花纹瓷砖。
艾哈迈德 苏丹 浴室与其说是一个澡堂子,不如说是一个高级会所。浴室内部看起来无比华丽,无论墙上的绘画、雕刻还是穹顶的设计,都给人无所不在的美感。我不懂建筑,看不出其中的门道,但是能强烈地感受到波斯匠人在建筑设计上对于每一个细节的用心。
整个浴室除了有大堂,还有各种大小不一的包房。每个房间正中央是一个泡澡的水池,环绕水池的外围是依次放着很多张床,据说洗完澡后客人就会躺在床上做按摩或者抽水烟。水烟缭绕中,家长里短也就开始聊上了。我的脑海这时正浮现出一群大老爷们儿围坐在水池边的床上,一边抽水烟,一边聊着谁家的儿子刚娶了一个漂亮媳妇儿、哪里出了一档破事、谁谁谁又发了一笔大财……这个澡堂其实就跟现在的茶馆咖啡厅一样,是那时波斯人重要的社交场所。他们真是蛮懂得享受生活的。
浴室进门的左边有楼梯通到房顶上。房顶的造型非常奇特,到处是土砖砌成的大小不一的凸起,就像一个个指向苍天的乳房。那些凸起四周都装着圆形的采光玻璃,不管太阳的位置如何变化,光线都能从各个角度照进浴室里。这样,浴室一天到晚都被照得很亮堂。真不知要如何脑洞大开才能想出如此绝妙的采光设计。

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
伊玛目广场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水从池子两边的水管里喷射出来,两两对称,组合成一道道连起来的拱形。池水呈现出蓝天的颜色。在第一道拱形水柱中央,出现了一条低矮的彩虹。广场旁边的清真寺倒映在池 水里 ,呈现出晃动着的模糊的影。一群年轻人坐在池子旁闲聊。广场上很大部分被绿茵茵的草地所覆盖,草地上有一些花圃,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草地上,悠闲地享受静默的午后时光。长方形广场的外围均匀地种着一些树。广场最外边是一圈水泥路面,不时有一辆漂亮的马车驶过,带给人一种历史错乱感。
伊玛目广场很大。它曾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 大城 市广场,后来 大连 “越制”修建了一个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三倍的广场,它又无可奈何地坐到了老三的位置上。当然,这只是从体型上来说,如果论年龄,伊玛目广场无疑是三兄弟的老大,它也是其中唯一的世界遗产。广场四周的 阿里卡 普宫、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以及环绕的大巴扎无不在述说着它的江湖地位,甚至花花草草都充满了历史底蕴。

夜晚伊玛目广场的喷泉:

伊斯法罕 最好的酒店:
这家旅店叫Abbasi Hotel,阿齐兹说这是 伊斯法罕 最好的酒店。酒店的院子里绿树成荫,有着五颜六色的喷泉,一排排桌子置于灯光之下,穿着体面的有钱人围在桌边交谈,服务生忙碌地穿行于座席之间。
在酒店的庭院里转了一圈之后,我们坐在大厅等待。酒店大厅金碧辉煌,有着豪华的吊灯和光滑亮堂的地面,不少地方铺着红色地毯,大厅墙上挂着几幅波斯风格的人物画。我们坐在沙发凳上,凳子柔软舒适。大厅里坐着一些和我们一样等待的人,有的拿着手机在玩,有的三三两两在交谈,有的只是安静坐着。

酒店大厅:

酒店庭院:

三十三孔桥:
三十三孔桥位于 伊斯法罕 ,是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晚上的三十三孔桥亮起橘红色的灯火,有一种梦幻之美。桥面挺宽,两侧分别有一排三米左右高的墙,墙面上是一扇一扇的弧形门,有人坐在上面聊天或休息。
三十三孔桥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三十三个半圆形的桥洞,这正是三十三孔桥名字的来历。遗憾的是,我们来的这段时间扎因达鲁德河已经干涸。据说河水流淌的时候,桥孔倒映在水中,倒影和真实的桥洞就会形成一个个浑然闭合的金色的圆,非常漂亮。
走上桥,穿行在人流之中,就像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的阿拉伯世界里。


在桥上休憩的女子:

哈柱桥:
哈柱桥也是位于 伊斯法罕 ,是萨法维王朝阿 巴斯 二世时期的建筑杰作。哈柱桥架在扎因达鲁德河上,既有连通两岸的作用,还有拦水大坝的功能。跟三十三孔桥一样,这里也是市民们的休闲和社交场所。据阿齐兹介绍,这座桥的设计甚至比三十三孔桥更为用心,更能代表古代波斯无与伦比的桥梁建造艺术。
哈柱桥桥底的桥洞很具特色。哈柱桥有二十三个孔,每个桥孔都像一个包间。桥下比桥上更加热闹,人们聊天、打闹、嬉笑或沉思。站在桥孔中央望向对岸,每个桥墩中央的空隙就像一盏盏点燃的烛灯,悠悠地泛着红光。
哈柱桥有五个秘密,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展开叙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联系我交流。

哈柱桥的桥洞:

阿里卡 普宫:
阿里卡 普宫是阿 巴斯 大帝寝宫,建于16世纪末期,位于 伊斯法罕 伊玛目广场的西面。 阿里卡 普宫是萨法维帝国阿 巴斯 大帝的寝宫,不知是不是因为年久失修成了危房, 阿里卡 普宫外面搭着讨厌的脚手架,让人顿时减去了想要参观的兴致。要不是想要上去俯瞰一下整个伊玛目广场,我真的不会买票进去。这差点成了一件抱憾终生的事情。当进入位于顶楼的阿 巴斯 大帝的私人音乐厅,就会立刻觉得值回票价,甚至单是冲着这个音乐厅来到 伊斯法罕 ,都是值得的。音乐厅的天花板以及四周的墙壁,分布着好多个类似清真寺大门上方的蜂窝,只是每个窝巢都镂空雕刻着各种各种的乐器图案,设计精巧,极富艺术美感,令人称绝。整间屋子都是一个巨大的共鸣腔,想来音响效果也应该不错。有个波斯男青年真的就在大厅中央扯开了嗓子,浑厚的声音响彻整间阁楼。如果我的五音能全三个,真想跟他对唱一曲。
我站在音乐厅里面,想象着阿 巴斯 大帝带着妻妾儿女聆听宫廷乐师演奏的场景。一代雄主的他,内心也给了音乐温柔的一隅。
阿里卡 普宫的音乐厅:

阿里卡 普宫里还可以看到一些残留的壁画,其中有两幅宫廷美女图保存最为完好。左边的女子穿着一身红装,披着一件绿色披风;右边的女子长发披肩,并没有戴头巾,手里好像拿着一顶帽子,不知在做什么。两位女子都婀娜多姿,体型富态,应该是当时的标杆型美女。

  四十柱宫:

四十柱宫位于 伊斯法罕 伊玛目广场附近,是萨法维王朝阿拔斯二世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宫殿本身只有只有20根木头柱子,只是因殿前喷水池的倒影,才叫四十柱宫。大殿内有多幅大型壁画,反映的是萨法维皇家狩猎和日常生活等情景。
下图为四十柱宫内景,非常大气宏伟。

  四十柱宫里面的壁画: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