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之醉,德累斯顿之憾,布拉格之恋,维也纳之美——国庆欧洲四城札记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出发 | 序以一段剪辑的图片视频,来作为本游记的开始。

欧洲

慕尼黑,德累斯顿,布拉格,维也纳

感觉你们看完我开场的图片“视频”,基本也就看完了我的这段旅途,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但背后有一个拿着鞭子的监工,那我还是勉为其难写写这一路的小故事,交交差吧。期待从我游记中找到详尽旅行攻略的人,可以点击窗口关闭了;无聊进来看看图的,不妨继续。

so,let's get started.

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开端。而我们这段旅行故事的开始,跟酒有关。

2019年某个普通的周末晚上,我们聚在一家小酒馆喝酒,几杯酒下肚,借着酒意,酒鬼们继续讨论一个被中断了好几次的艰难话题——今年国庆,大家一起去哪玩?

这个话题数次在酒席上提出来,却也数次顺着酒精消弥在肠胃里,到最后连个屁也没放出来。

但这次,大家决定不要再婆妈和犹豫,也不要永无止境讨论目的地,而是拿出手机,直接查国庆前后那个时间段飞哪儿的机票便宜……

竟然弹出一个地方,机票还真的蛮便宜!——那就是 维也纳 。

不管三七二十一,趁着醉意醺醺,先订票!然后各自回公司请年假去……

不这么逼着自己出发,就永远困囿于来来回回的犹豫之中。多得那一口酒意啊,在这一刻成为压倒一切的放肆力量。

于是,9月底,三人行,完成了 欧洲 四城之旅—— 慕尼黑 、 德累斯顿 、 布拉格 、 维也纳 。(理论上人都聚齐了至少5-6人,但这就是现实,哪里有那么轻易)

本来打算专注在 奥地利 玩透这里就好啦,但去 慕尼黑 啤酒节喝一杯,是个不死的愿望,甚至忽略若干次朋友提醒的——那杯“酒”,并不容易喝。而且 慕尼黑 距离 奥地利 真的算是很近,怎容错过?很多人也会选择把附近的 布拉格 带上,很正常,不过我有心心念念的 德累斯顿 这个“大私货”要分享,所以顺便把它加了进来。于是, 慕尼黑 - 德累斯顿 - 布拉格 - 维也纳 ,就这么在地图上画了一个三角△形状。
如果你不介意,我再来一组导览图吧~~~尽管视频里它们都出现过……

慕尼黑

慕尼黑

慕尼黑

慕尼黑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


看完上面的视频和图,我知道你们想问啥……
回答是:真的不是去拍婚纱照!

只是觉得每年旅行不留点纪念,略可惜,缺点仪式感。所以这次一咬牙,就说要不拍一点“严肃”的旅行情侣照吧……

打定了主意后,提前叫十三姨备了两套裙子和一些衣服,以及小饰物。我某宝买了套偏英式复古的西装和一双布 洛克 风格的皮鞋,噢,还加了一个有趣的领结和领带,那就是所有的服饰道具了。

至于摄影道具,单反镜头之类的自然是我自己的装备,一台机身,3个镜头。因为有闺密段干木跟着,不能浪费这个人肉三脚架,这个“电灯泡”抱了我们多次大腿出游,我都没有好好利用她当一个人肉脚架,这一次,不能轻饶。她角色很简单,只需要在我取景构图调好相机后,让她依葫芦画瓢按下快门即可——这真是最明智的决定!请原谅中年大叔的体力实在不堪多背一个脚架逛街……到最后给她嘚瑟得啊,要死。

没有期待,随遇而安,依旧产出了几组不错的照片,这恐怕是这次旅行的一大收获了。至于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深刻的感受和详尽的攻略,啊哈哈哈,sorry,可能做不到啊,因为我们并没有定点打卡的想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荒梁大叔其他的推荐游记:
法罗群岛 自驾+徒步:探秘北大西洋最后的遗世秘境
http://www.mafengwo.cn/i/10308266.html

德国 | 从 慕尼黑 到 柏林 ,读懂德意志的过去与现在
http://www.mafengwo.cn/i/11017802.html

【澳洲游记】新州太平洋公路的春天,是场五颜六色的感官奇遇
http://www.mafengwo.cn/i/11484026.html
一场因梦而生的建筑朝圣: 日本 关西 探访“清水混凝土大师”安藤忠雄的名作
http://www.mafengwo.cn/i/8268706.html

慕尼黑 | 当年的皇家婚礼,后人一醉方休尽管到 慕尼黑 啤酒节喝酒是此行一大目的,但谁能想到我们竟然到了 维也纳 基本上马不停蹄就转机 慕尼黑 了。

哎呀,别把我们想得那么馋酒,只是为了是跟 瑞士 过来的朋友赶在周末小聚一番。当然,在喝酒这件事上……咳咳。

看地图时一直以为 慕尼黑 在 维也纳 北边,但其实它的纬度是48.1度,击败了 维也纳 48.2。从中世纪开始,这两个地方就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慕尼黑 也曾在十七十八世纪被哈布斯堡王朝控制过,而后来 大名 鼎鼎的 奥地利 茜茜公主,就是在 巴伐利亚 王国时代的 慕尼黑 出生。后话,按下不表。

一路飞往 慕尼黑 的路上,举目所至,大地都是色彩斑斓、整齐有致的庄稼 和田 野,美丽之极。要知道早在千年前日耳曼部落可不擅长种植,于是四处游牧劫掠寻找生存的资源,这才慢慢渗透进古 罗马 帝国的境内,最终灭了西 罗马 。定居下来的日尔曼人也得开始种地养活自己啊,最早开始农耕的地区就是 德国 南部,也就是 慕尼黑 这一带。如今飞机之下的这片大地,孕育着勃勃的生机。但话说,它们是啥植物和作物呢?

慕尼黑

慕尼黑

慕尼黑

这美好的心情没有维持到底,皆因 慕尼黑 送给我们的“欢迎仪式”,有点太出乎意料……

一到 慕尼黑 机场就遭遇了意外:航站楼走到出口提取行李百般周折,然后穿越重重航站楼后到达S Bahn机场站,不知何故,开往市区的火车竟然停运!

机场疏散游客的方式简单粗暴,无数人混乱地围在某处大巴上客点,从这坐车去下一个火车站点。没有任何清晰的指示牌,工作人员的德语呼喊夹杂世界各地来的旅客们迷茫的问询,也没有排队可言,大家混乱地意图挤上不知道去哪里的车……

这幅场景,让我深深怀疑这是做事以严谨闻名的 德国 人?

对我们这种不懂德语、拿着手机试图找人用英文问询出路的游客,现场所有引导人员和机场内部的服务台,都无人给出确切答案。我觉得可能他们真的只是不想搭理我们而已……

白白等待好一阵,意识到要通过这里前往市区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从谷歌地图上另外查找到去市区的Lufthansa Bus,重新折回航站楼另一侧,才找到上车点。这个机场出来的小插曲,让人无论如何也没法将这座城市跟“2019年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九的它联系在一起。

慕尼黑

一到 慕尼黑 市区,一秒入戏,路人的装束打扮让你立马意识到,这是一个全城狂欢的嘉年华盛会。机场那份郁闷顿时抛到脑后…… 慕尼黑 啤酒节的开幕仪式和游行是非常盛大的,遗憾我们没赶上。

而要想彻底融入 慕尼黑 啤酒节,嘿嘿,你可能需要一套正儿八经的传统服装。
男士会穿真皮缝制背带裤,名叫Lederhose,再配上方格衬衫和白袜子,讲究点的还会套个 皮马 甲。腰间的背带扣打开后可以用来悬挂啤酒杯,走到哪里就喝到哪里。据说裤子的侧面还有一个小袋子是专门放匕首的,古时可以用来防身,后来用来切肉吃,因为 慕尼黑 啤酒节的传统食物就是香喷喷、肥腻腻的大烧鸡。如今当然废弃了这功能。

慕尼黑

慕尼黑

而女士会穿上鲜艳的名为“Dirndl”的传统裙装,这可是对身材实力的严格考验。身材好的人会特喜欢这裙子,否则撑不起来,有点尬。 德国 南部方言中,Dirndl是南德方言中Dirne的另一种写法,意思是“年轻女孩”。传统的Dirndl是七分甚至是到脚面的长裙,但如今的改得更短。裙子下半部分一般还会多加一个围裙,或者有一个打结,打结的方式大有玄机,结打在左边意味着单身,右边已婚,中间则是TBD不明状态,如果结打在背后,只有两种可能——服务员或者寡妇。

慕尼黑

用图来示范,看上图:裙子中间的结在右边,嗯,合理。我猜想旁边的男士应该是她丈夫……

慕尼黑

上图:裙子中间的结在左边,嗯,也合理。旁边的男士正凑在耳边私语,这是一场美好的约会。

慕尼黑

尽管接近傍晚天气忽然乌云密布,但依旧挡不住无数行人往啤酒节的官方举办地前进,如果城市上空有一个眼睛盯着看,一定会发现整座城市有一种蜜蜂蜂涌回巢般的即视感。而那个“蜂巢”,就是啤酒节的举行地——特蕾西娅草坪(Theresienwiese)/也有翻译为特蕾莎。

慕尼黑

没去 慕尼黑 啤酒节前,我们总以为它叫“Beer Festival”,到了这里问别人Beer Festival在哪举办?

结果当地人啼笑皆非,告诉我们,它叫“ Oktoberfest”——十月节。

没文化,真可怕,哈哈哈。

之所以叫“十月节”,是来自 慕尼黑 啤酒节的起源典故——一场皇家婚礼。1810年10月12日, 巴伐利亚 的王储路德 维希 与萨克森王国的特蕾西娅· 夏洛特 ·露易丝公主举行盛大婚礼,路德 维希 的老爸国王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庆祝活动,邀请平民们免费吃喝,还在 慕尼黑 西南的一个大草坪上举行赛马活动和射击比赛。

对大家来说,这样的活动简直应该天天都有。于是后来大家用新娘特蕾西娅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大草坪,还建议国王第二年继续再搞一次全民性嘉年华……入了坑的 慕尼黑 人,就慢慢把它变成了如今享誉世界的“ 慕尼黑 啤酒节”(十月节)。

至于当时结婚的路德 维希 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的婚礼庆典在200年后成为全世界狂欢的啤酒盛会。关于这位日后 巴伐利亚 的国王,除了 慕尼黑 啤酒节跟他有关,事实上他对 慕尼黑 的贡献还是有不少,尤其在艺术文化层面。他倡议兴建了 慕尼黑 古代雕塑展览馆用于展览收藏的古 希腊 、古 罗马 雕塑,而日后登基王位后,他修建了路德 维希 大街、 慕尼黑 王宫、新美术馆,还把 巴伐利亚 国立大学从兰茨胡特迁到了 慕尼黑 ,现今 慕尼黑 的许多建筑都是路德 维希 一世时代的产物。他在宁芬堡宫中收藏的美女画廊,更是成为他生性风流最佳的见证(后面大家可以看到)。他的孙子路德 维希 二世则建了著名的新天鹅堡,同时还因为和 奥地利 茜茜公主亲密的友情而被后人不断提起……

哎呀,扯远了。

啤酒节场地特蕾西娅草坪的入口和出口是分流的,右进左出,入场不需要门票,但不能携带大件行李入场,据说是因为2016年时发生的一些流血事件,我的相机背包就被拦下了,需要存包,女士们小挎包是没啥问题。

慕尼黑

任何时候,尤其是入夜后,只要你站在入口的“ Oktoberfest”大门牌下拍照,就一定不会缺少人肉背景。不知道哪里就涌出来一群人,跟你一起合影,酒精和现场气氛的作用之下,所有人都情绪高昂,尽管现场已经跟任何一个皇室婚礼无关,但200多年前那份全民狂欢的情绪,似乎依旧在此刻笼罩大草坪,从未离开一般。

慕尼黑

(上图:现场存包的价格,只收现金,备好钱噢)

入场后发现脚下并没有任何一块草地,what?特蕾西娅草~~坪~~~呢???
dei,这里早就成为混凝土或沥青铺就的巨大广场,广场上遍布各式大大小小的啤酒屋,街头零食、纪念品摊档,甚至还有一些游乐设施,一幅正儿八经的嘉年华模样,来自全世界、全 德国 的人,穿梭其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到处猎奇。


在啤酒节里,你永远不缺“被合影”的机会。


这是卖姜饼的店铺,姜饼是 欧洲 流传已久的古老零食,关于它的味道不要寄予厚望,它最常出没的季节是圣诞节。而最著名的传说是未婚女子吃下姜饼,即能遇见理想的伴侣。但眼前的这些巨大姜饼,无疑买回家装饰的作用可能更大于用来吃的功能,又或者可以保佑单身女子们桃花运连连?


慕尼黑

慕尼黑

慕尼黑

上图:甜得发齁的小零食,我不知道它叫什么

慕尼黑

上图: 慕尼黑 啤酒上最著名的烧鸡,吃烧鸡喝啤酒,恐怕是最著名的啤酒节搭配。烧鸡以半个和整个来卖,价格十来欧。至于味道,我忘了……所以我猜想并不是那么可口吧,哈哈哈。不管如何,每年的啤酒节要消耗50万只鸡。这简直就是一个让鸡恐慌的节日。

慕尼黑

嗨了半天,悲剧来了……怎么没啤酒可以喝!?

我忽然脑子里闪过 德国 的朋友阿亮事前跟我提的醒:他在 德国 那么多年,来了两次都没 成功 在 慕尼黑 啤酒节里喝上过啤酒……

什么鬼!!!

不是没啤酒可喝,而是所有啤酒,只能在啤酒屋里销售和饮用。
不管街头有多少小吃摊档,它们都不卖啤酒,顶多有软饮。这算是啤酒节的一种规定。因此如果你想喝酒,嘿嘿,必须挤进下面类型的啤酒“帐篷”屋当中……

慕尼黑

从很久以前开始, 慕尼黑 的八大啤酒厂会在广场上搭起巨大的啤酒大篷,德语里称“Bierzelten”,每一个啤酒棚一般都只提供自己酿的啤酒,外观气派,帐篷里一般可容纳三四千人,最大的有七千个座位。别以为听起来啤酒屋很大,事实上傍晚之后再入场的人基本是不可能排得进任何一家啤酒屋里,每个啤酒屋外头排着密密麻麻的队伍,都是意图能在一两小时内排得上位置的游客。而屋里喝酒的人,基本也是属于入场后除非喝挂、否则坚决不出来的勇者。

这场漫长的僵持战,是不会轻易让你贸贸然前来就钻得了空子的。

下面这家啤酒屋,曾经爱因斯坦17岁时还在此打零工赚零花钱,给棚内安装灯泡。当年可能真的只是个大棚,现在已经是修建得很结实的大屋子。

慕尼黑

慕尼黑

慕尼黑

慕尼黑

啤酒在古时并不是 德国 人先发明的,也是通过战争和贸易,经由外部逐渐传入日尔曼部落生活的区域。到了中世纪八、九世纪时,比较成规模的酿酒地点是修道院。

为何修道院会开始酿造啤酒呢?因为按照天主教传统,在复活节前四十天必须斋戒,称为“四旬期”,以纪念耶稣在沙漠中禁食40天,抵御魔鬼诱惑的故事。在这段时间里,修士们一天只吃一餐,为了补充体力,他们慢慢发现啤酒的作用还不错,于是开始大量酿造。他们还运送去进贡给教皇喝,教皇也非常喜欢,认为这简直就是“罪恶的洗涤剂”,这样更相当于给啤酒的酿造做了最高的盖棺定论。在 巴伐利亚 最古老的啤酒酿造商的名录上,你能发现好几家都是修道院——安德斯修道院、维恩雪弗修道院、威尔腾堡修道院等,成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一批啤酒酿酒厂。

而且 德国 的啤酒好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于1434年和1516年, 图林根 和 巴伐利亚 都分别颁布《啤酒纯酿法》,规定生产啤酒的成分,只能包含:水、大麦和啤酒花(仅在大麦汁沸腾时才添加)。这些啤酒相关的法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质量法规之一,但也从骨子里保障了 德国 啤酒的纯粹性。在当时,自来水和饮用水的清洁和卫生程度并不乐观,反倒是啤酒的清洁度比饮用水更好,以至于对 德国 人来说,喝啤酒就相当于喝水一般,人均啤酒消耗量每天半升。在 德国 ,总共有超过1500家啤酒厂,年产量近90亿公升。

而且如果你要认真研究,还会发现各地区也有各自的特色啤酒, 比如 有乳酸味的 柏林 小麦啤酒、金黄顺口的 科隆 女性啤酒、使用古法酿造的的爱尔特老啤酒等等,这恐怕可以成为去 德国 的另一种旅游主题——啤酒鉴赏之旅?下次可以试试。

不过,后来啤酒行会的很多酿造商妒忌修道院啤酒水准太高,各种损招来阻拦它们,甚至当地国王不得不宣布,修道院可以酿酒,但不能对外销售,这也渐渐使修道院啤酒式微,失去了自己的市场,如今已经非常少见了。

来,看看现场的人是如何喝酒的:

慕尼黑

夕阳还没下,啤酒屋里就早已这般景象了。

慕尼黑

人太多,长板桌里想出来上个厕所,基本都得从人缝里挤出来。


这位兄弟你没发现这个热狗的香肠长得有点过分吗?


在现场游荡的我们,本来对入场喝酒这件事已经不抱希望,忽然迎来狗屎运气——有一家很小的啤酒屋开辟了一个室外坐席区,你如果愿意,可以在里头站着喝。

心想站就站吧,总比一杯酒都没喝上就离开有意义,山长水远来一趟,不能浪费。

结果站着站着,忽然有一张桌子空了出来,于是我们竟然神奇般地可以顺利坐下,混在周围一群 丹麦 人和 波兰 人当中,畅饮起来。啤酒节每年有超过600万人入场,但多数都是外国人,这也是 慕尼黑 期间为何住宿全爆满的原因。


后悔我没穿自己的格子衬衫来 德国 ……


在 德国 ,甚至在 瑞士 的德语区,都流行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与亲朋好友一同饮酒时,应当要眼睛看着对方碰杯,碰杯时要说“Prost!”,意思是德语中的“干杯”。不看对方眼睛,会倒霉,甚至说未来一段时间会X生活不和谐……哈哈哈哈。

还需要提醒你的一点是,现场买酒的方式非常豪放。

表面上有酒单,但现场拥挤的人潮让酒馆和服务员根本无法一一点单,基本上到最后就只能按照“一杯、两杯”这样的点酒法,服务员给你上什么,你就喝什么吧。买单用现金,而且价格并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一杯酒服务员都会收取小费,这小费的数额,是会变化的,并不固定! 比如 我第一杯是7欧,但是收了我1.5欧的小费,第二杯却收了我1欧小费……
太随性了~ ~~但估计这就是啤酒节另一个不成文的特点,严谨著称的 德国 人,此刻已经完全 意大利 化了。哎,我忍不住又想起机场那随性的安排了……


上图:啤酒节现场执勤的警察,站在一堆,背对背,看着络绎不绝的游人。

慕尼黑

上图:喝完酒,让我们继续游荡。

慕尼黑

我们看起来有点醉了……

慕尼黑

酒足饭未饱,但终须有离场的一刻。我们十点多离开时,现场依旧人头涌涌,第二批第三批前来“朝圣”的人们,才刚刚踏入特蕾西娅草坪内。我不知道现场关门的时间,据说好像是12点。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么一点点时间恐怕仅够微醺。回到酒店后,发现大堂吧里依旧坐着不少人,喧闹着举杯,仿佛明天不会到来一般,誓要今晚喝个天昏地暗……

慕尼黑

有这么一次经历,足矣。至少打卡的心愿,顺利完成。我们也没法做到熬夜到处去喝了,这第一天初来乍到,实在做不到,时差都还在捣乱呢。

所以给你们的建议,下次要来 慕尼黑 啤酒节喝酒,第一可以试试穿对衣服(当地不少店铺也可买,廉价版的有,而精装版的就算了,你真不舍得买……),第二,要么就特早去啤酒屋占位置,要么就拼运气了……

Everybody is drinking, everybody can be drunk. 祝你们好远!
【参加啤酒节的住宿tips】
话说回来,如果可以,真的不要在 慕尼黑 啤酒节期间来 慕尼黑 ,来自世界各地拥挤的人潮不说,市区的酒店基本是不可能订得到的,全满!我选的时候在booking网上仅剩两家可选,最高的每晚价格竟然12000人民币!即便是bnb也没有什么可选择的,或者还剩几家距离市中心几十公里之外的大郊区的民宿……不想每晚在市区喝多了还要花费太长时间返回郊外的住宿点,我们咬牙挑了另外一家,也是这次旅行全程最贵的住宿了,好处是就在火车总站旁边,距离啤酒节的场地也不远。

慕尼黑 | 在王宫区尽情“撒野”有多爽?第一天的 慕尼黑 ,是浓郁的啤酒香气,是拥挤的人潮,是醉醺醺的开场。

但历史赋予这座城市的,绝对不是这闹哄哄的啤酒节那么简单。如今这座城市在经济、科技、商业、足球等多个领域,都是 德国 数一数二的,这份繁荣并不是一日建成,而是 巴伐利亚 几百年来发展的积淀。见证这份辉煌积淀最好的方式之一,可能就是去 慕尼黑 王宫看一看。幸亏昨天没有宿醉,否则接下来几天都不知道怎么逛得动。

慕尼黑

王宫并不难找, 慕尼黑 老城偏东,在宽敞的马克斯-约瑟夫广场上,你会看到一座已经有点乌漆麻黑的青铜像,它隔壁的一座三层大楼,就是王宫的一个入口区域。这座青铜像上的人是谁?熟悉 欧洲 雕像风格的人可能会觉得他只是某个当地名人,因为 欧洲 多数君王的雕像都是站着或者骑在马背上,很少会有坐着的国王。但真相“吓人一跳”,他是 巴伐利亚 国王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一世,就是他给儿子路德 维希 一世举办的婚礼成为了 慕尼黑 啤酒节的前身,所以你可以叫他“啤酒节老爷爷”,哈哈哈。他被认为是近代 巴伐利亚 的开创者,那个时候已经奠定了 巴伐利亚 州成为现代政府模式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基础。

慕尼黑

1824年建筑师Leo von Klenze给马克西米利 安国 王提交了为他塑像的方案,人是坐着的,国王不悦,否掉了这个方案。当建筑师带着新方案再来时,国王却在宁芬堡宫辞世了……后来儿子路德 维希 一世继续采用了坐着的方案来完成了对父亲的悼念,国王左手持着代表权利和皇权的权杖,右手高举,代表着对 巴伐利亚 和 慕尼黑 的祝福和祈祷。

慕尼黑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