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路向西,自驾去大理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八旬老人正在织布机前工作,动作轻快,手法娴熟。

蓝续古法扎染的步骤全在这里了↓↓↓
小tips:
1、因为要完成一件扎染作品,最简单的都需要大概1小时,复杂的则需要3-4小时,所以请宝宝们预留好时间。
2、平时来蓝续是需要预约的,可以在网上提前预订,现在因为疫情的关系,所以游客不多,我也是没有预约,临时去捡的便宜。


桌子上摆放着制作染布的天然染料,扎染以蓝白色最为知名,其中的蓝色提取自板蓝根。
而除了板蓝,染料延展到30多种植物,例如核桃外面的那层青皮可以染出稳重的咖啡色,栀子果可以染出活泼的明黄色,藏红花可以染出艳丽的深红色,苏木可以染出粉红色,姜黄可以染出鹅黄色,紫茎泽兰可以染出黄褐色。

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其实要制作一件完整的扎染作品真的特别不容易。
需要的步骤远不止扎和染,而是要经过设计、制版、扎花、浸泡、脱浆、沉染、氧化、拆线、漂洗、晾晒,才能最终成型。

浸泡脱浆后,经过4次染色和氧化。


经过反复皂洗拍打,自然f风干就好了。
看到自己亲手扎的“一抹蓝天白云”在风中清荡,心情也跟着明亮了起来~

村内随处可见的,都是一幢幢飞檐翘角的白族民居,同样是精雕细刻的土木建筑。
不长的街道上遗留下历史的厚重,连那斑驳的墙体好像都有各自的故事一样。

村民们悠闲的聊天、打瞌睡。
这就是生活常态吧~

周城是最大的白族聚集村落,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前有流水”是周城的特色。
村内有两棵大青树,枝蘩叶茂犹如巨伞擎天。

树下小广场有古戏台,周围店铺成排,据说这个有着一百二十多年的悠久历史。

重返海地|繁花似锦在这悠扬的时光里,你会不会想要做一株安静的植物.....
待阳光洒下,静候所谓的风花雪月。
三寸 日光 !

睡到日晒三竿的清晨,不愿意太赶路的奔波,在民宿一宅就是一上午。

脱了鞋,爬上屋顶。
没有雨的早晨,只剩下呼呼的风声。
发发呆、和老母亲磨叽几句,任由轻风吹拂过。
看云雾缭绕的天,看晨光下老房子上的斜影。

离开 海西 ,准备出发去 海东 看海。
尽管今天的洱海没有那么美~从 海西 出发,40公里不到的路程就可以到达 双廊 古镇。
路上和母上大人换着做司机,一点也不会感到疲惫。听着音乐,哼着小曲儿.....
从 海西 到 海东 ,不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儿~记忆里的海地:
一桌,一椅,
面朝洱海,春暖花开。
5年了,
时光一晃而过,与色儿在海地的故事,回忆起来全是甜的。
重返海地,对 双廊 的初印象依然还是这里。


虽没有标配的蓝天白云,但今天洱海依旧很美。
只要花上10块钱,便能坐在玻璃球里拍一组 大理 标配的照片。

没有人挤人的嘈杂,只听得见呼呼的风声和清脆的鸟叫声,午后的安静让这里变得格外美好。
幽静的小巷曲曲折折向深处延伸出去,洱海边都是一栋栋的老建筑。
不敢大声说话,怕扰了午睡的人们。


那一年,
走过窄窄的小巷,常常迷路,深陷在古老的旧村落里。
看着那白墙绿瓦,看着那阳光下斑驳的门窗,雕刻玲珑的屋檐,和镂空精致的回廊。
此刻,
缘分竟把我带到了5年前走过的巷道,我便不用任凭思绪去想象,因为美好的记忆瞬间就涌上了心头。



年月虽过,人事变迁,只有这一砖一瓦依旧停驻在此。
虽然墙壁和瓦片都有缺损,但却有着时光的味道,赋予了我无限的遐想,与繁华的都市相比,这里更像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地方,没有街道的灯红酒绿,有的好像只是走不完的石子小路。

旅途中,不用太苛求一个地方的商业化和人满为患,大多时候,避开人群,走进偏僻曲折的小巷,才能看见最好的风景。
有阳光花朵相伴,有微风白云相随。
再拾一份淡然的心情,这或许就是岁月静好吧~
大里木夕,便是我无意间拾得的惊喜。



一树繁花。


坐下来就不想走了,如果能在这里待上一天,傻傻地放空,看海听风。
似乎这里的任何一个模样都是迷人的,又好像自己和万物都已消失,只剩下云淡风轻的天空是最真实的。


双廊|如果你也在这儿双廊 北有萝莳曲,南有莲花曲,前有金梭、玉几二岛环抱于双曲间,因此而得名。
镇域三面环山,一面 临海 。
西眺苍山十九峰,门临洱海万倾碧波,东靠“佛教胜地”鸡足山,南接“ 蓬莱 仙岛”小普陀,故有“苍洱风光第一镇”的美誉。


据说,历史上的 双廊 只是洱海湖边的一个小渔村,靠着洱海边为生。
许多屋舍都建在洱海湖边,推开窗就是洱海,人们的生活日常都与洱海息息相关。
但随着不断的发展,和游客的渐长,慢慢成了现在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