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环岛自驾游,海口到文昌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广东

早上从海口出发,去往文昌,开始海南环岛自驾。

桂林洋海滨,海水比较清澈,沙子也比较细腻,这里没有商业开发,路边很方便停车。沙滩旁边是北洋港妈祖庙,也可以按这个位置导航过来。

大概是来得早,空荡荡的沙滩,偶尔有人在游泳。多云天气,早上还不晒,听着海浪声,沿着沙滩走了一会,继续开车去铺前镇。

经过海文大桥,可以看出,多云天气,还有点蒙蒙感。在海南自驾游的这十几天,大部分时候早上都是这样蒙蒙的,潮气很大,中午就晴天,下午就暴晒。

过了海文大桥,右转就到铺前镇了。

在网上搜过,铺前镇的糟粕醋很有名,所以来到老街的一家品尝一下,当早餐了。

糟粕醋,可以放螺、菜、牛杂、海鲜等,反正都放一点,有一点酸,不习惯,但很开胃。

早上,老街还不热闹。

沿着老街走就到了铺前港码头,看到的大桥就是刚经过的海文大桥。

这个像水母状的建筑,是水文观测站。

旁边的铺当,已经把各类干货摆上来了,鱼干都还切得这么好看。

这个是什么干货,还是镂空的。

街道上,人逐步多起来了,这种三轮车,是拉客的,可以带你到处逛,后续在海南其他地方也有很多,不想走路,就可以坐上这种三轮,节省体力。

在铺前镇逛了一会,也吃了早餐了,继续沿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去往木兰湾。看到路边的景点指示标牌,斗柄塔与木兰湾并排写在一起,临时停车,搜了一下斗柄塔,看了一下图片和位置,正好经过,也就十几分钟路程,所以就直接先导航斗柄塔。

水泥路尽头,是这样的土路了,看导航指示还有2公里,虽然路有点烂,还可以一直开车到塔的附近。

斗柄塔始建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重修。因塔修建在七星岭主峰上,犹如七星生柄,故名斗柄塔。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通高21米,为一座空筒楼阁式密檐砖塔。塔基周长44.8米,塔身自首层往上逐渐收缩递减,以青灰色砖与棱角牙子砖,叠涩出檐。首层西面设一拱券形门洞,门额上镶嵌一块刻"斗柄塔"三字的长方形石匾,上款署"明天啓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署"清同治十三年孟冬重修"。塔身设拱形小墙洞用于通风采光,其中二层至五层各设二个,第六层设一个,第七层却未建小墙洞。塔内南侧设有楼梯口,可盘旋而上,直至塔顶。斗柄塔造型优美稳重,气势雄伟壮观,历经几百年历史岁月,依然巍峨屹立于七星岭主峰之上,为探讨研究海南古塔的历史发展和建筑艺术及海南风水塔文化提供了较为重要的文物资料。

从塔内向上看,就是这样的螺旋状,越向上越小。

塔内中空设计,塔壁内有石阶可登至塔顶,塔顶为开放式露台。每一层的外边缘都可以走上去,但比较窄,围着走一圈或者到最上层看看塔顶,塔顶是个圆球状,有涂抹的痕迹,好像最近新修了。

好像有个影片猎冰,藏匿的塔楼就是这个海南文昌斗柄塔。我找了一张网上的图片,没有看到上面的圆球,但可以很好展示斗柄塔修缮前的全貌。

周边视野就很开阔了,可以看到大海。

在斗柄塔登顶过程中,遇到一本地人,带了2个人来参观。所以交流了一下,这里是七星岭,刚进来的土路旁边,有叶氏祖坟,山下还有寺庙。

七星岭脚下有一庙,名叫七星圣娘神庙,当地人供奉的是分管健康长寿才智财源家事婚姻缘分等事务的七位娘娘。

庙旁的七星神井,据传是七星圣娘所留,现在还在使用。

附近还有一座侯王府,供奉的是伏波将军马援。伏波将军在海南,广西,广东很多地方都有供奉。

这里写的是伏波将军马援简介及建庙缘故。东汉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造反,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越南中部广平,广治一带),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为防止交趾原住民拆毁铜柱,马援命人在铜柱上刻下了“铜柱折,交趾灭”六个字。历代文人的诗赋中常提到这一历史古迹。

汉武帝开疆后,海南正式纳入中国本部,伏波将军马援消灭了最大的叛乱,从此二千年一统,海南岛上中华文明流传,纪念伟大的伏波将军。

在这里看到了铺前旅游导图,图示上面标注了七星岭,斗柄塔,还有木兰塔。铺前镇的这几个景点分布,位置就很清楚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