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之后,再次近观四桥,远眺栖霞,物是人非,怅然若失!龙袍这个地名的由来大致有两个说法,其一:南宋末年,朝廷外忧内患,风雨飘摇,皇帝一路难逃,丢盔弃甲,逃至玉带,遗失玉带一条,故有了玉带之名,逃至龙袍,遗失龙袍一件,故龙袍地名由此而来。其二:乾隆皇帝沿运河南下江南,矗立船头,忽起大风,将乾隆披在身上的龙袍刮走,飘落到龙袍这个地方,因此而得名。因龙袍之地紧靠六朝古都南京,不管传说是真是假,龙袍这个地方也算是与皇家沾染了半点气息,并因此而异于寻常的乡镇。龙袍因处于水草比较丰美的长江水域,故龙袍的江蟹有着无可比拟的鲜美,龙袍的蟹黄汤包因此而名闻天下,去龙袍吃汤包,早已成为单车人每年必修的功课,后来长江四桥在龙袍之地拔地而起,龙袍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镇更加的璀璨夺目,成为饕餮食客向往之地。?2012年,我曾经跟着车友骑行前去龙袍一品汤包之美,此后虽龙袍与仪征近在咫尺,却似相隔天涯,每每错失。此次骑行龙袍,也是与宝如哥在一次骑行过程中偶然交流而一拍即合,水杉大道、蟹黄包子、知青广场、格桑花海……这几个关键词构成了我对龙袍最原始的向往。冬日的清晨,阴冷萧瑟,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骑行热情,宝如、秋风领骑,高扬断后,17人的队伍一路向西,经滁河风光带 ,直奔龙袍。抵达滁河大桥,一条萧瑟的河流缓缓穿桥而过,愈发显示出冬日的清冷,河的两岸,是疾风劲吹的芦苇,沿着颠簸的土路沿河骑行,靓丽的身影给这萧杀的滁河增添了一道灿烂的风景线,风从河边吹来,吹乱了长发,却挡不住我们前行的脚步。
时光在雀跃的身影当中,在开怀的大笑当中,在静静的聆听当中悄然流逝,风在摇它的叶子,树在接它的种子,而我们,只需将这一刻尽情渲染!
反穿哈天线的野性之美
重装河北小五台两日四台
两日重装顺穿大五台
顺朝五台山修行慰心虐腿
大别山180公里顶级虐线攻略
托乎拉苏-赛里木湖山脊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