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大熊猫去! 四川四大熊猫园之旅 - 上海 - 8264户外手机版

  上海

每当我被人问起,为什么喜欢大熊猫时?我意识到:我无法用逻辑来回答对方——大脑就是对它毫无抵抗能力,通过持续释放多巴胺,将我的视线牢牢定在一个个黑白团子身上。

这个诚拙的问题,我也问了在 雅安 碧峰峡偶遇的 日本 熊猫迷恭子女士。她为了来 中国 探望出生在 东京 上野动物园,年初从 日本 回到 雅安 的大熊猫香香,积攒了一整年的年假,朝九晚五地窝在香香的展示区前,持续了27天。那天她弯着头,努力想找个答案,最终还是扑哧一笑:“肯定是因为香香有魔力吧!”

人类与大熊猫的羁绊向来深沉又难解。今年年初,我与伙伴沿着 中国 唯一以熊猫命名的国道— 中国 熊猫大道,自驾去梨花烂漫下的中路藏寨与甲居藏寨采风,途径 汶川 时,我的心被路边到处都是的熊猫元素诱惑,它们仿佛在对我招手:“来嘛!这里可是大熊猫栖息地呢!”当下决定抽空再来次钟灵毓秀的 四川 。年底,趁着同为熊猫迷的闺蜜请出了假,我俩以熊猫为旅行主题启程出发,分别在 成都 、 都江堰 、 雅安 、 汶川 停留,连刷四个大熊猫园。

【和花、和叶的家】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距离 成都 市中心十公里左右,靠近斧头山,是旅人最容易抵达的熊猫园区。熊猫基地内居住着闺蜜的心上熊——成和花(小名花花)。想要近距离观赏斧头山女明星可不容易,整个基地只有她与双胞胎弟弟“和叶”活动的外场是需要排队且限时参观。夏季,一些狂热的粉丝甚至从凌晨五点前便守候在基地门口,开园后开启奔跑模式,只为了减少排队时间。
早上八点半,我们顺着人流,沿着竹木成荫的道路往花花的外场走。历经十几分钟的上坡路,周边游客都有些气喘吁吁,但大家的神情却很期待,充满了美梦成真的向往。然而,长达二十分钟的排队后,第一轮的参观并不如愿。和叶半趴半坐在木架子上,抱着一根木桩,用熊掌抵着头呼呼大睡,花花在完成冬季清晨的第一轮采食后,回到圈舍睡懒觉去了。

我们对着铺满竹子的空木床依依不舍地告别,心有不甘地选择逛一圈后再来排队。一旁拿着喇叭维护秩序的保安大哥,虽然对游客的失落早已司空见惯,但善良的他用夹杂 四川 口音的普通话安慰大家:“女明星要睡美容觉,你们待会再来看嘛,往上走,太阳产房和月亮产房有的是白白嫩嫩的熊猫宝宝,保证你们看得开心!”

2022年出生的熊猫宝宝,居住在太阳产房有“北辰”、“家欣”、“艾琳”、“艾斯”、“文静”;居住在月亮产房有“吵吵”、“闹闹”、“科念”、“徵羽”、“北侠”、“娇毅”、“绩然”7只(数据来自官网)。如果遇到凉爽又和煦的天气,饲养员会放小家伙们出来活动。

从和花和叶居住的幼年别墅区,走几步路便是太阳产房,那边的光景十分热闹有趣。

每年夏天,大熊猫妈妈长达几个月的艰难孕期陆续结束,大熊猫幼崽终于来到这个世界了。与马、长颈鹿等动物,一出生便能艰难地站起来,然后尾随母亲走路相比,刚出生的大熊猫幼崽是早产儿,体重很轻,且没有视力和听力。2月龄之前的幼崽几乎没有任何活动能力,全靠母亲或饲养员寸步不离地育幼。两个月后,它们开启暴风成长模式,体重与身高都会飙升。一岁左右的熊猫宝宝正处于幼年期最活泼的阶段。

在太阳产房的左侧,两只熊猫宝宝迅速爬上树,卡在树杈间,互相拱来拱去,时而玩叠叠乐,时而抱在一起。它们的皮毛洁白光滑。另一侧的 大树 上,一只宝宝正在征服一棵 大树 ,爬树是大熊猫在野外生存中重要的技能。特别在幼年时,只要遇到危险便上树。恋爱季的母熊也 会安 坐在 大树 上择偶,看着树下的公熊猫为了她打架。小团子很喜欢坐在树杈间。基地巨树成荫,参观者经常抬头便能看到高处挂着熊猫。

随着气温升高,熹微的 日光 从云端露出,月亮产房的宝宝们,被和煦的光照得金光灿灿,更添了几分温柔与可爱。软糯糯的熊猫宝宝成双结对地玩耍,轻轻啃咬小伙伴的皮毛,软绵绵的白色皮毛下,还泛着些许粉色。许多熊猫幼崽的皮毛都会带一些粉色,那是熊猫妈妈喜爱孩子,通过不停舔舐幼崽,口 水里 的酶遇到氧气氧化变成的。

听身边的游客说,花花已经醒了,正和弟弟打架中。我和闺蜜回到幼儿别墅园。此刻的队伍绵长又曲折,转角处立着“排队时间1小时”的告示牌。闺蜜此行最大的目的便是亲眼见到短胖炸毛,性格温柔,三岁了还能和饲养员亲近的和花。在家中对着视频与照片云看熊已经无法满足她的热爱,于是我们二话不说,加入排队大军。

排到观赏区后,花花与弟弟被茂密的竹林挡住,由于离开观众席很远,我用长焦镜头看,勉强能看到它们时不时露出身体和脑袋。几分钟后观赏时间到了,闺蜜深感不满足,拉了拉我的手问:“要不,我们再排一轮?”

虽然再排一次队伍意味着又是一个多小时的站立等待时间,但作为一个长期出门的旅行者,我深深理解为了心头的那一份向往而说走就走的热诚。如果再排一次队伍能满足闺蜜出行的目标,一个多小时又算什么呢?

回到队伍的起点,告示牌上的等待时间超过了1.5小时。我正无聊地看今天的熊猫照片,有一搭没一搭地和闺蜜聊天,身后有个人拍了我,我回过头后,一位挂着工作人员工牌的女士笑着问我:“我是熊猫基地的游客采访员,我可以采访你吗?”

我将它当做等待途中的聊天契机,便答应一边排队,一边接受采访。除了一些常规问题,对方有几个问题反而引发了我的思考。

比如 :“你认为和花知道自己是女明星吗?她会开心吗?”
虽然关于花花的各种可爱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让它成为最受关注的大熊猫之一,但只有去熊猫基地排过队,看到身边人那种期待又兴奋的表情,才能真正理解花花作为大熊猫中顶流的号召力。归于理智,人类为熊猫痴迷,熊猫本身却不可能会共情或回馈。它们要么在人工保护下,快乐地度过熊生,要么在山野中自由地奔跑,唯独不会成为宠物。

我思索再三回答:“我建议还是不要将熊猫拟人化。花花可能会因为今天的竹子好吃、和弟弟玩耍得劲、得到饲养员的精心照顾而开心,却不会在意自己是所谓的女明星。可爱的熊猫给了我们快乐,我们默默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这个族群就好。 比如 用科学理智的方法宣传它们,力所能及地通过买门票或购买周边为野生保护区域的研发基金出点小力。”

另一个问题也很有意思:“当花花流量不在的时候,你还会爱熊猫吗?”真是犀利又简洁!

我相信对于真正热爱熊猫的群体,来看熊猫从来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我们自小便关注这个珍贵的动物种群。现代的网络传播比我小时候提供了更多认识与了解大熊猫的契机,享受它带来的便捷就好,不要将它当做流量机遇,因为过多的关注往往会引来误解与谣言。

采访结束后,工作人员看着长长的队伍,稍有无奈地说:“花花的爆红是熊猫基地没有预料到的事,我们现在唯有多做些科学引导,让大家的注意力回归保护熊猫种群上来,才能持久。”

在我离开 成都 的第二天,基地宣布,每周一不向外界开放和花与和叶的参观活动,让它们每周有一天能安静地生活。”

随着人群缓慢向前,保安打开隔离带,放了几十名游客去近距离观赏花花。不料花花离开大家比第二轮还遥远,几分钟的时光飞逝而过,闺蜜的表情愈发可见地失落。就快离开时,花花忽然回应了大家的等待,慢悠悠地从郁郁葱葱的树林深处探出了大脑袋。它比在视频中看上去大了不少,屁股上还沾着几片树叶。动作依旧缓慢,一举一动都能引发游客克制的欢呼。此起彼伏“好可爱,好可爱”的声音像立体声一样环绕在周边。那天花花的忽然出现像 成都 难得的阳光,洒进了每个真挚爱着她的人的心里。

心满意足地告别和花与和叶后,我们又去了西区探望两姐弟幼年的玩伴——润玥与艾玖。由于和花与和叶的妈妈生产它们时年纪已经很大,不方便带娃。润玥的妈妈园润是和花的养母,艾玖的妈妈艾莉是和叶养母。四只小熊从一岁多开始在幼年别墅园一起生活。一年前,润玥与艾玖转去亚成年熊猫园继续生活。

润玥从小干饭第一名,喜欢抢其他几只小熊的零食吃,后被饭扫光集团认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干饭公主。那天它与艾玖躲在树林里吃竹子,两只熊体型比和花、和叶大了不少。我看了它们大半个多小时,两只小熊一直在吃。我由衷地佩服这份饭量:到底是吃饭利索的孩子长得胖啊!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