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游上海,这是一趟外地人眼中上海必打卡的周末旅行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前言|长这么大,居然是第二次来
上海
本来没打算写这篇游记,但毕竟长这么大,居然才是第二次来 上海 ,也不知道下次再来 上海 还会过多少年。而且身为“强迫症轻度患者”的我每次出行回来都会不由自主的写点儿什么,要不然总觉得不完整,所以后来想想还是记录一下吧。
不过我发誓,以后再也不夏天来 江南 了!一天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出了数不清的汗,作为一个北方人,又闷又热的南方真心有些受不了。
好在这次来 上海 是闪现,时间不长但收获满满。3天时间里去了一直种草到不行的武康路,打卡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上海 宋城,在外滩彻彻底底的转了一大圈,也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好几年的蟹黄面。用朋友话说,我去的地方妥妥的都是外地人眼中来 上海 的必打卡的地方。
虽然出行前列的一堆To do List里还有很多没实现,但总要有些遗憾留成为下次再来这里的理由嘛~
美图预告

解锁梧桐树下沧桑又优雅的老洋房

在上百年老宅里吃一顿下午茶原来这么美好

来多少次 上海 就回来多少次的外滩

累死累活在外滩挤半天,回酒店发现居然有独享机位

上海 宋城的夏日超嗨颜色狂欢夜太嗨啦

一座城一场情,我又新解锁了一场百去不厌的千古情

在外滩附近的网红街道拍照确实怪好看的~

念叨了4年的蟹黄面终于吃上了!
解锁梧桐树下沧桑又优雅的老洋房
不知道是否因为年纪越来越大的缘故,小时候总喜欢新奇时尚前沿潮流的地方,但近几年对于那些历史留下的“老”东西格外感兴趣,尤其城市中的那些老街区老房子,总觉得那里才是一座城市最具魅力的地方。

而 上海 这个历经众多时代变革的城市,各种不同历史韵味的超美街道比比皆,但是我个人最喜欢、也是一直被种草的就是 大名 鼎鼎的武康路。所以刚放下行李的我第一个来到的地方就是这里啦!
从最最网红的武康大楼开始,一直到色戒拍摄地的刘靖基故居,整个街道不长,但作为一条浓缩了 上海 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街,那一栋栋花园洋房、那一棵棵茂密成绿荫隧道的梧桐树,不仅是书本上简介里所写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也是见证 上海 百年变迁与发展的“历史证人”,现如今更是众多游客们的旅游打卡地。


最先来到的就是武康大楼。有着百年历史的武康大楼,现如今早已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网红打卡地。

这个红色的、将一条街劈成“两半”的外廊式公寓大楼,有着浓浓的 法国 文艺复兴时期韵味,是 上海 最具代表性的老建筑之一,也是武康路的代名词之一。


既然来都来了,那就不能免俗地打个卡吧。
在众多拍照机位中,马路对面正对武康路大楼的红绿灯下,绝对是最热门的一个。来这里打卡的小姐姐也真不少,为了拍一张满意的没有路人的照片,我真是等了不知道多少个红绿灯……不过好在出片还是很满意哒~



除了这个网红红绿灯外,与 余庆 路交汇口的红绿灯下也是不错的机位之一,喜欢拍照的小姐姐们不要错过啦~

其实在网络上众多总结武康路值得拍照的超美建筑汇总贴比比皆是,本来打算按着攻略一一打卡,但无奈连续去了几家不是不开放就是需要提前预约,干脆决定走到哪儿算哪儿吧~毕竟来之前并没有什么执意想打卡的咖啡美食店。
利用短暂的下午时间,慢慢散步在这条流露出着1920 上海 特有典雅气质的历史街道上,领略独属于它的沧桑与优雅,也是极好的。当然幸好当天的天气也是给力,没有暴晒也没有小雨,偶有小风吹的时候甚是舒服。



一路上走走停停,路过了不少有名的美丽建筑, 比如 街道转角处那个蓝色门框的密丹公寓、被世人称之为“罗密欧阳台”的武康路210号 西班牙 风格老宅。



而那些隐秘在众多古建中的咖啡厅、时尚店铺、画廊等等也都是非常出片的。



其实这里的很多古建筑里都还有人居住着,从窗户中伸出的衣服架就可以看出,与之前其他冷冰冰历史建筑不同的是,这里让人有种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的感觉。



如果时间充裕,武康路周边的街道也都很值得打卡拍照。
就 比如 这条与武康大楼交汇的 余庆 路来说,没有了众多前来打卡的游客,闲得格外宁静。走在茂密梧桐树下的步行道上,时而碰见遛狗散步的当地人,满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与武康路一个街区之隔的复兴西路和 永福 路也藏着众多文人墨客、商政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建筑,没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两栋奇特又富有历史特色的别墅小楼,外观看上去有的还要比武康路上的建筑更加漂亮, 比如 柯灵故居就在这条街上。但可能因为网上宣传的不多,所以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并不多。



PS.特别喜欢妈妈给我抓拍的这两张照片,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正好有个外卖小哥驶过,感觉还挺有生活气息的。虽然对焦上有些虚了,但还是不忍心把它们当成废片。


在上百年老宅里吃一顿下午茶原来这么美好
这条不到一公里的街道上,走走停停的拍照居然也走了一下午。妈妈正想着要去哪儿坐着歇会儿吃点儿什么,正好也来到了我提前预约的下午茶餐厅—武康路公馆的门口,真是时间距离上 都安 排的恰到好处~
武康路公馆建于1918年,是一栋欧陆风格的花园住宅。20世纪初这里曾经是美商德士古石油公司的高级职员公寓,随着历史变迁,后来成为了王元化先生和彭柏山部长的居住地。
有着百年历史的武康路公馆与刚刚在路上看到过的其他建筑一样,优雅唯美中略显低调,从临街的大门上完全看不出里面是这样一处别有洞天的花园洋房。要不是因为门铁门边的牌子,我可能就径直走过了。
走进其中,砖木结构的二层对称小楼伫立在当院,在两侧的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树木着当下,有种隐秘丛林的宁静感。


其实武康路公馆不仅是一个下午茶餐厅,实际上是一处老洋房酒店!我们的下午茶就被安排在了酒店的阳台。
走进室内,昏暗的暖灯照在壁炉上、沙发上、复古长桌上,居然有种闯入电影画面中的感觉,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少了个身穿旗袍身材婀娜的女主人,而露台外郁郁葱葱的绿枫让屋内多了几分夏季的宁静与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