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安平桥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安平桥,是中国福建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石板桥,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曾用名有五里桥、西桥、安海桥等。


安平桥全长2255米,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由僧人祖派主持,安海镇富商黄护与僧智渊捐款倡建,两人带头各捐钱一万缗(一缗为一千文铜钱)。明《八闽通志·卷十八》载:“安平桥在石井镇(今安海),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议为石桥,镇人黄护及僧智渊各施万缗为之倡。”但因工程浩大,石桥未就,黄护和祖派两人相继亡故。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南宋皇族、郡守赵令衿(赵匡胤五世孙),出任泉州太守,主持续建,黄护的儿子、兴化县令黄逸积极响应,又经一年,安平桥竣工投入使用。

明清两代、民国时期曾多次重修安平桥。安平桥地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东起兴安路,跨安海湾,西至五里桥大道,与水头街相接。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安平桥是泉州市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安平桥头有许多附属建筑,特色最为显明的是瑞光塔。

瑞光塔,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乡人建造安平桥后,还有余资,便建造此塔。因外形白色,周边居民称之为白塔。塔的平面呈六角形,五层、空心,高22米,用砖砌筑而成,是船舶出入港口的航标,素有“金标涌地,映荫海市万家”之誉。安海,古代有虎年结塔点灯风俗,流传“白塔点灯,金榜题名”的佳话。


2022年5月19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镇(四)》特种邮票《安海左镇》行,首发式在福建晋江安海镇安平桥景区举行。

“安海古镇”邮票图稿主图,就是由白塔和安平桥构成。


五里桥的入口是超然亭,就是一个寺庙,里面祀奉观音,入门楣额上有一块“天下第一桥”牌匾。

大门边,两个护桥石将军把守,头戴盔,身着凯甲,手执宝剑,威武魁梧。


走进去,旁边有一个书院,叫澄淳院,两边门柱上一副楹联:“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

1938年农历9月20日,弘一法师受安海水心亭丰德法师之请,由漳州经同安梵天寺来到安海,居住在桥头水心禅寺的僧房,达一月之久,多次应邀在金厝祠堂,向安海民众讲解佛经,出版了《安海法音录》,弘一法师并以书法广结善缘,书写300多幅作品。澄淳院牌匾以及门联却都是弘一法师手笔。

只是澄淳院大门紧锁,无法进入参观。


走过去,是五里桥在陆地上的部分。六块石板紧密排列,两边没有防护栏。

四周树木茂盛,绿意葱茏,是一个生态文化休闲公园。

生态公园规划以安平桥为核心,因地制宜塑造环境,以“长桥为轴、环路串珠、三区体验、安平八景”为主题,力求将公园打造成“安海文化”特色,集文化体验、生态体验、旅游观光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的城市生态文化公园。


游人和市民走入其中,可以一边观赏五里桥,一边欣赏周围风景,品味五里桥文化。


古色古香的石槽,也是安平桥的一个风景。

往前走,北边的楼宇整齐,富丽堂皇,是水心禅院的后面建筑。


往前走,一块圆形广告牌,“赋能文旅体融合,晋享美好微生活”,揭示了五里桥生态文化公园的特点。


往前走,却是五里桥的望高亭,俗称“隘门”。

拱形石柱门楣上嵌有楷书“金汤永固”四字石匾,上面那层红砖楼则嵌有“望高亭”三字和石匾。因为安平桥经历1604年的八级大地震仍安然无恙,真正称得上“金汤永固”。

登上红色砖楼,远望四周,视野开阔。

望高亭外面,竖立一块“安平桥抗震史话”石碑,其中写着:

天下无桥长此桥。

在世界桥梁史中,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的安平桥,乃我国首制,保持了八百年之久的桥梁长度之冠。

千百年来,安平桥经受了1604年八级大地震冲击,虽有过修葺,使用基本保存原貌,其抗震能力之强,主要是桥基填砌采用“筏形基础”。安平桥的桥墩三百余座,分为长方形、一头尖一头平的半船形,以及两头尖的船形墩三种,分别筑于百水流湍争、最高潮水位之上与高潮水位之下地段。可见,当时就能巧妙运用潮汐涨落规律,区别不同部位,采取形态各异的桥墩结构,以缓和海潮冲击。

用巨型花岗岩构筑而成的安平桥,桥长2255米,桥面每节平铺长石板六至八块,每条石板长约6米,宽与厚各为0.6米左右,重达数吨,联成一休,如长龙卧波,气势磅礴。

泉州市人民政府地震局等

1991年11月立


走过望高亭,就是安海湾。五里桥跨海而过,直达南安市水头镇。桥与水,桥与云紧密相连。

回转身来,望高亭上面又有四字“寰海镜清”石匾。


往前走,长长的安平桥伸向水头,就像进入大海。


脚下,一块石板长达6米,重4至5吨,最大则重达25吨。

五里桥的桥墩均使用粗壮的石块砌筑,抗震能力极强。桥墩分三种形式——水较浅、水流缓慢的水域中采用长方形石墩;较深处则改用单边尖半船型石墩;水最深、水流湍急处采用双头尖形墩。


走出望高亭不到一公里,就被铁栏杆阻挡去路,只能返回,从望高亭离开。


望高亭旁边,一块穿窗木牌,上面写着“寻迹古镇 品味安海”字样,专供游人拍照安平桥风景。

沿着安海公园,绕海边慢慢行走,安平桥伸入大海。


安平桥周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安海湾和水头弯已成为一个湖泊,有河流,有沙洲。


远方,碧波荡漾,水天相接,令人产生无尽遐想。

主持建安平桥的赵令衿,建造完成天下长桥后,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原来的海滩已变成公园,周边建造许多高楼,荒芜的海滩成为繁华地带,不禁让人生出沧海桑田的感受。

相传,安海与水头两个地方,常年遭洪水和海潮的双重侵袭,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祈神拜佛,却无法改变这种苦难。有人说这是东海和南海的两条孽龙在作祟。一位在灵源山修炼的道人知道了,就想为民除害。有一天,他见到这两条孽龙在海滩上嬉戏,等到它们玩累了在睡觉时,道人就用仙术镇住孽龙,并将它们挑去,填常年水患的安海港。于是道人变化出两个大畚箕和一把大铁铲,把这两条孽龙将到畚箕上。顿时,海滩上留下两个大窟窿,后来水流积聚就变成了现今的“龙湖”和“虺湖”。“龙湖”是黑龙住过的地方,这个湖的泥土是黑色的。“虺湖”是赤龙睡过的地方,这个湖的淤泥是赤色。当道人挑着两筐孽物,走到一处叫大山后的地方,由于跨越溪涧时,步子迈得过大,一下子将扁担压断了,两条孽龙从梦中醒来,趁着道长不及下手,变作两堆土,真身飞上天去了。这两堆土就成了现的“黑麒麟山”和“赤麒麟山”,有人说这两座山推去填“龙湖”和“虺湖”正好丝毫不差。道长没收拾好两条孽龙,只能闷闷不乐地返回灵源山继续修炼。若干年后,安海与水头地界大雨下个不停,九溪十八涧的大水翻过了石壁峡,直冲安海港而来。灵源山道长大山顶望见两条孽龙又在作怪,便运功吐出一条七彩锁链,从安海镇跨过海湾,直到南安的水头镇。孽龙见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潜入水底,逃到大海去了,大水消退了。百姓见到长虹惊退孽龙,害怕它们卷土重来,就提议用长条大石,一段一段地铺砌起来,建造一条天长地久的锁蛟玉带,一来镇锁孽龙作怪,二来便于两县百姓往来。这条意见马上得到人们的支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长达五里的跨海大石桥建造起来后,孽龙再也不敢来此兴风作浪。各地商旅船只,相邀而来,周边商业日益发达,庄稼年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人丁兴旺。这座桥被称作“安平桥”,因为桥长五里,俗称为“五里桥”。


这块“澳门林”石头,不知其意思是什么。另外还有“菲律宾林”等,可能是作为一个树林片区名称。


这些黑色雕塑,是泉州市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一——嗦啰涟,是泉州地区在端午节时表演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踩街舞蹈,因反复吟唱“嗦啰嗹”,故俗称“嗦啰嗹”,也被称为采莲,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出现于晋江安海民间。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