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物院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南
本帖最后由 hnxylyxa040411 于 2024-10-6 09:44 编辑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早在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河南省zf***的冯玉祥将军在治豫政纲中就提出了"教育为立国根本要政"的主张,并身体力行,极力扶持文化教育事业。
同年7月,在冯玉祥将军的亲切关怀下,由省zf委派郭须静、徐金泉、何日章三人为河南博物馆筹备委员,隶属省教育厅,指定开封法院西街前法政学校校舍为馆址(即今开封市三圣庙街),是为河南博物院发韧之始。



这件1975年在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的跽坐人铜灯,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文物。此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分铸铆接而成,部件之间可进行拆装且对接紧密。跽坐人偏髻、束冠、身着右衽深衣,腰系以带钩扣合的宽带,双手合擎“丫”形灯架。跽坐人漆绘铜灯的发现,反映了在当时的青铜器的铸造中,分铸法、榫卯连接法、镶嵌法、髹漆保护法等先进工艺的应用,显示了我国战国时代青铜铸造的水平。
“倗”铜浴缶(出土于淅川下寺1号墓)铜浴缶是楚人新创造的器物。全身布满以红铜镶嵌的龙纹、涡纹,其肩部两耳作象首状,盖内及器口沿内侧均铸有相同铭文10字:“楚叔之孙薳子倗之盥缶”。 垂鳞纹铜升鼎(出土于淅川下寺1号墓)升鼎是楚文化礼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特征是侈口,立耳外撇,颈内收,束腰,平底。有的还在器身满饰文饰,腹壁等距离装饰4或者6只爬兽。 龙耳虎足铜方壶    1979年于河南淅川下寺遗址的春秋一号大墓出土,高79厘米,口微侈,颈修长,腹扁鼓,有圈足,形体秀丽俊俏,与西周时期铜方壶相仿,而其附设配件和花纹,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龙耳虎足方壶,通高79.2厘米,口径18.6~22.7厘米。腹径35~36.2厘米,盖冠高9.3厘米。盖冠顶外径26.4~33.1厘米,重26.5公斤。壶上有冠,中空,四壁镂出蟠虺纹。壶冠下沿四边各有兽首边4个,使壶冠不易脱落,侈口,弧颈,颈侧有双龙环耳,垂腹,长方形圈足,圈足下有双虎承托。











镇院之宝:云纹铜禁 重达90余公斤云纹铜禁出自淅川下寺2号墓。禁,盛放酒器之用,起源于西周初年,消失于战国时代,类似于后世的茶几和矮桌。周王吸取商朝嗜酒亡国的教训,发布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禁酒令《酒诰》,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时至今日,我国共出土禁类器物不足十件。铜禁四面是透空的祥云纹,由5层粗细不一的铜梗组合而成。最内一层铜梗最粗,作为梁架,每根梁架两侧,伸出数条支梗,类似建筑构件斗拱。支梗纵横交错,相互卷曲盘绕,却又互不相连,都单独以最内层、也是最粗的铜梗梁架作为支撑。四周的十二条龙形附兽昂首鼓腹翘尾,头顶的冠饰与两旁的角饰均为浮雕透孔云纹,如在云端。兽首面向案台张嘴吐舌,舌头翻卷至台面之上,似乎在盯着案台上的美酒,垂涎欲滴。铜禁下方,有序蹲伏着12只虎形异兽,张口吐舌,似不堪重负,也似气喘吁吁,承托着禁身。云纹铜禁的铸造工艺巧夺天工,霸气自然外露,彰显着神秘而鲜明的楚风神韵,有着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的称号,也是首批64件永久不准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灯光下的云纹铜禁造型瑰丽,很少有人知道,出土时千年的水浸和腐蚀让四周的云纹和怪兽变成了一堆堆难以分辨的铜梗和铜渣。1981年10月26日,河南博物院王长青先生带着徒弟对云纹铜禁进行整形补缺工作。修复中使用了师爷清宫造办处“歪嘴于”自制并使用多年的工具“玛瑙轧子”,师傅王德山制作并使用多年的錾花小锤、錾花卡尺、刻花錾子,还有自己设计制作的小锤、刻刀、刮刀及刻花錾子。整整两年11个月,最终将这件精巧绝伦、工艺复杂的云纹铜禁还原并呈现给世人,创造了中国文物修复史上的奇迹。


驾婉龙以周游八极:青铜神兽。徐家岭墓葬群中9号墓等级最高,墓中出土了一对造型奇特青铜器,可以说它充满了神秘色彩,又寄托了楚人无限而丰富的想象,更是楚人向往“驾婉龙以周游八极”的浪漫自由情怀的体现:龙首、蛇颈、虎身、豹尾、龟足,造型奇特构思古怪,只能根据其外表为其取名为神兽。神兽头部上方攀附有六条两两相对、弯曲盘绕向上蔓延的龙形小兽,巧妙的构成了神兽的触角。张口吐长舌,口内獠牙交错,两颌各饰一朵柿蒂形花。身体作虎形,弯腰翘臀,兽腿健壮。脊背上立有一只龙首、双角、长颈、卷尾的奔兽,口中衔一条曲体吐舌的小龙的尾部,后爪后蹬于神兽颈上部,似乎正在跳跃。神兽臀部有弯曲盘绕的龙形插座,腹下有一半环状纽,似为悬绳系鼓之用,有些学者推测为某种乐器的器座。通体以大量绿松石镶嵌出龙形、凤鸟形和云纹、涡纹等图案。碧绿华贵,弥漫着浓厚的神秘色彩,附着在神兽上的小怪兽,并非与神兽连成一体,而是利用分铸活套方法,可进行自由拆装,且对接紧密。



本帖最后由 hnxylyxa040411 于 2024-9-10 18:16 编辑

然而,这座解放前河南省仅有的博物馆,从其诞生之日起,便随着时局的动荡,走上了一条坎坷之路。1928年5月,原河南省zf为表现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宣传民族共和和世界大同的理想,遂将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民族博物院",并改由省zf直接领导,同时划拨刘师古堂充公遗产的一部分为专款,限期开放。民族博物院以"启发民众知识文明、激增命思想、促进社会文明"为办院宗旨,广泛征集历史、自然科学、农业、艺术、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实物料。同年10月10日,在藏品缺乏的情况下,大量运用模型等手段,成功举办了第一次陈列展览。








本帖最后由 hnxylyxa040411 于 2024-9-10 18:19 编辑

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zf将"民族博物院"恢复为"河南博物馆",并确定为社会教育机关,直属省教育厅领导。12月23日教育厅委任关百益为馆长,并收回民众师范房舍为古物陈列室。1931年1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又颁布了《河南博物馆组织条例》,其中明确博物馆的宗旨为:"一、发扬固有文化;二、提倡学术研究;三、增长民众知识;四、促进社会文明"。同时设立了保管部、搜集研究部两个大部,成立了由民政厅厅长、教育厅厅长、河南大学校长、博物馆馆长等组成的7人理事会,将原民族博物院的19个陈列室调整为7个,撤去了大量民族服饰和模型,充实了历史文物。1930年至1937年的8年间,是河南博物馆空前发展的时期,藏品中的历史文物最为丰富、精致,具有河南地方特点,而且涌现出以关百益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从此,河南博物馆名声鹊起,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鬼子大肆侵入。为避免文物被毁,馆藏主要文物68箱被迫移运重庆,工作处于停滞状态。1940年日伪期间,河南博物馆被更名为"河南省立博物馆",下设事务部、保馆部、研究部等。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河南省zf派谢孟刚为接收委员,接收了日伪当局控制下的河南省博物馆,但终因解放战争的爆发,国民党zf忙于内战,经济严重匮乏,经费拮据,博物馆步履维艰。







本帖最后由 hnxylyxa040411 于 2024-9-10 18:21 编辑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一举解放了古都开封。党和zf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和文博事业,立即成立了以赵干亭为主的三人管理小组,进驻博物馆,整饬馆务。1949年11月,河南省zf任命省教育厅厅长曲乃生兼任馆长,开始组织人员,整理文物、展室,修缮房舍、设施,进行业务活动,博物馆再次出现生机,蓬勃发展。





本帖最后由 hnxylyxa040411 于 2024-9-10 18:23 编辑

1953年,根据中央文化部颁发的《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河南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地志性博物馆。1961年,河南省博物馆由开封迁至省会郑州,有了较好的陈列展览场地。





本帖最后由 hnxylyxa040411 于 2024-9-10 18:27 编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南省博物馆渐入佳境,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进入80年代,博物馆力量不断壮大,机构设置趋于合理,设立了陈列部、保管部、社会教育 部、图书室、研究部、《中原文物》编辑部、办公室、行管科、保卫科等科室,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博物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本帖最后由 hnxylyxa040411 于 2024-9-10 18:28 编辑

日月交替,沧桑更迭。历史的车轮驶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间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带动了全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由于河南省博物馆建筑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突击在郑州兴建的,它无论在建筑形式、建筑规模、还是在内部设施上,都很难适应博物馆日益发展的需要。为此,河南省委、省zf领导高瞻远瞩,决定"八五计划"期间在省会郑州建设一座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博物馆。1991年秋,根据李瑞环同志的有关指示,经原省委SJ侯宗宾、原省长李长春等领导同志的积极争取,国务院决定由国家和河南省共同投资筹建新馆舍。




本帖最后由 hnxylyxa040411 于 2024-9-10 18:29 编辑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这就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河南博物院创建之初,就十分重视文物的征集工作,但由于当时缺泛经验,博物馆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征集藏品往往是单纯的"网罗珍奇",藏品颇为复杂,而且良莠不齐。
1930年至1936年间,是旧河南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繁荣时期,无论是在藏品的征集、整理或在对藏品的研究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在关百益先生的带领下,先后接收了古物保存委员会所存的所有文物,其中包括1923年新郑出土的春秋铜器,1925年11月鄢陵城关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洛阳等地的历代石刻等。1934年、1935年又先后征集了大量的古代名人书画及现代艺术品,从而大大丰富和提高了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主动进行了几次田野发掘,获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这个时期拥有的藏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精,弥足珍贵。如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大型列鼎、王子婴次炉、编钟等;登封县的九柄玉如意;石刻中的北魏石棺,刘根造像碑、魏志8种、隋代四面造像、舍利塔铭、唐代泉男生墓志、宋代二体石经、金代进士题名碑等。正因为拥有大量的文物精品,所以在全国博物馆界的地位大大提高,在国外也深受赞扬。当时曾有这样的评论:"统中国博物馆所藏物品,除故宫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馆堪居第二之位置。"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