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
一大早就去游勐梭龙潭。龙潭的大门就在城内,离酒店很近,三分钟就走到。
到西盟的主要目的就是探游勐梭龙潭和佤族圣地龙摩爷的。
美丽的勐梭龙潭是一个天然的热带雨林淡水湖泊,与漂亮的的西盟佤城相依相伴。勐梭龙潭与境外35公里之遥的缅甸龙潭水脉相通,同清同浑,齐涨齐落的奇观被佤族兄弟赋予“姐妹龙潭”、“夫妻龙潭”的美称。
沿湖上的栈道向前走去,看湖面上薄雾缥缈,残荷倒映在水中,四周青山环抱,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斜射过来,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环潭而行,一边是汪汪青潭,一边是葱郁密林。原始森林中满眼皆是孪根倒挂的千年古树、痴缠难断的悠长藤葛和湿滑碧翠的苔藓。
湖对岸的森林中,沿梯坎而上就走到了“龙摩爷”。“龙摩爷”是佤语,意为圣地。相传是众神灵的聚集地。阿佤用吉祥物——牛头祭祀龙摩爷,久而久之龙摩爷便成了阿佤心目中不可侵犯的圣地,人们只要在龙摩爷的牛头桩上挂上麻线,便与神灵有了自然的联系,一年中就会得到神灵的保佑,遇到凶险时,会逢凶化吉,平安无事。挂线时若是诚心的许下心愿,神灵会帮助实现。若是做了坏事,就会受到神灵的惩罚。

龙摩爷圣地
如果环湖绕一圈需要两个小时,耗时太久,因此在龙摩爷处回头。沿公园侧门的坡道进入一家超级豪华的酒店院落里,原来这里才是勐梭龙潭的最佳观景点,视线高了,景色更漂亮。由此一路观勐梭龙潭的美景而出。


下一站,孟连。
听说这两天到孟连的高速路已经试通车,那肯定要去体验一下啦。可是导航还不能显示高速路入口在哪里,只好在大街上打听路况。一位威猛的司机正在路边办事,被我们打听之后,干脆直接带着我们绕过几条街找到高速的入口才离去。我们再一次被思茅人民的热情感动了!
可惜在入口处我们被堵了,今天高速路又不准走了。我们被迎面泼了一盆冷水,不得不返回去走老路。到孟连的这段老路也很烂,但比昨天那段超级烂路好一些,60公里走了一个半小时。
中午到达孟连县城。直接前往娜允古镇参观。
娜允古镇是我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古镇以孟连宣扶司署最为著名。孟连宣抚司署是全国重点文物,是一座融傣、汉两族建筑特色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群,也是云南边境民族地区18个土司衙门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座。从明、清、民国直至解放前五百多年间,共有28代傣族土司在这座衙署内行使统治权。另外娜允古镇还集中了孟连总佛寺、上城佛寺、下城佛寺及各种古迹。










把所有古迹参观一番之后,绕城一圈,到新城区电影院旁的小摊上吃烤鱼、烤鸡,补充粮草。然后前往景迈山。
景迈山是中国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面积堪称茶山之最。很多年前就想来了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三个月前“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彻底促成了我们的此次出行。
原想从孟连县走老路S309直接爬上景迈山的。可是已经走出去了一段才发现不对头,这是一条弹石路,而且路面凹凸不平。前途不明,不知道进入大山里面之后路况会不会更烂,不敢继续往前走了。
又返回来走光明大道。老老实实沿国道前往澜沧县方向,虽然这条路看起来要绕一个三角形。从景迈机场附近经过,直达澜沧县,然后沿G214到达惠民镇。
惠民镇的路边有一个很明显的景迈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下去买票,才知道景区是免费的。向服务人员详细地打听了山上的吃住情况之后,信心满满地往山里而去。此时是五点钟,到山上最远处的芒洪村有三十公里,应该六点钟左右能到,到时看夕阳也正合适。心想着今天快点进去,明天一路慢慢游出来,这样就可以不放过任何一个景点。哪晓得,美景误人啊。
上山之后,全程弹石路,车速是不能快的。沿路各种自驾车来来往往,看车牌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一路美景,路边到处都是停车观景拍照的游客。我们也不例外,到处都想看看,所以走走停停。而且沿途看到了很多的客栈,心想不用心急今晚的住宿了。等到了芒洪村,眼看太阳刚好落到了缅甸那边的山背后,眼看着错过了观看夕阳的最佳时机!

芒洪村倒是个绝佳之地。这里地处一片窄窄的高山梁子上,一边向东,一边向西。也就是在这同一个地点可以早上赏日出傍晚赏夕阳。
停车找住处,又是一盆冷水浇头。没想到全村大大小小的客栈民宿都已经全部住满,甚至已经预订到了三个月之后。
怎么办,只有继续寻找,碰碰运气。村里的道路还行,开车沿石板路慢慢进入村里,挨家挨户地询问,梦想能有“漏网之鱼”。穿过整个村子之后,大失所望,无奈地在村尾巴处下车休息。
这时又遇到了大好人。旁边一个老板,他家开着客栈和餐饮的,也已经全部被外省来的游客住满,眼看我们实在是没有着落了,就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并倒茶安抚。最后他打了几个电话之后让我们放心,今晚的住处已经安排好了。哎呀,我们简直喜出望外,连声道谢。然后在他家定下晚饭,我们去村里上下走一圈回来再吃。

只见整个村子规划的都很好。所有的房屋建筑都保持了布朗族的原汁原味,所有的道路都足够汽车通行,路上干干净净不见丢弃的垃圾,后来听说是整个景迈山上都有人定时来收垃圾的。沿路村民都很热情,邀请我们到家中喝茶。聊天之后得知,这里家家户户世代以茶为生,人与森林、茶树关系紧密,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为了保护景迈山世界遗产原有的一切,所有建筑材料都是不许上山的,村民要搞任何建设都必须要经过专门机构审批。怪不得山上住宿如此紧张但是见不到大兴土木的状况。其实这是好事情。

回到吃饭的地方,饭菜已经做好,包烧烤鱼、牛干巴和菜汤,一看就是美味。闷头大快朵颐。
老板在旁边跟几个亲戚喝酒闲聊。其中一个老者背着相机,看起来像城里来的,热情地邀请我坐拢他们一起喝酒。可惜我身体原因不能喝白酒,只得再三推辞。老者虽然不高兴,但还是隔空跟我聊天,吹的投缘,言语间透着自豪。原来他是老板的长辈亲戚,原来是澜沧县文旅局的局长,曾经参加过景迈山申遗的前期工作,这里是他的家乡,他经常回来摄影采风并欣赏自己的杰作。真是难得的缘分。
眼看时间差不多,老板带我们去住处休息。开车在村子里绕了几个弯就到,原来是他的亲戚家。原汁原味木结构的房子,围绕着一大个院落,真正的布朗族民居,看起来还算殷实,家里陈设都与茶有关。还可以洗澡,水冲式的厕所。房主大娘把我们领到二楼,不好意思的说怕我们睡不惯。
房子隔音确实不行,稍微有点动静就听见楼板响。后窗外是另一家的院落,只听见那边一大家亲戚朋友喝酒聊天到很晚。虽然不习惯,但这是真正的生活体验。难得有这样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