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像于嘉那样,不管不顾地放声大哭 - 跑步|越野跑 - 8264户外手机版

  跑步|越野跑
于嘉以赛事评论员+运动员(全世界可能也是独一份)的双重身份,在巴黎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在与精英运动员同一条赛道上,成功破三。

——对马拉松跑者来说,全马跑进三小时是普通与高手的分野,全国只有1%的跑者可以达成。

他在终点面对镜头时,放声大哭,不断重复地呢喃,“这太难了,这太难了”……我相信每一个有过马拉松执念的跑者,都能听明白,太难,究竟有多难。

赛前,于嘉遇见前奥委会***巴赫。他在感谢奥委会的邀请时,巴赫问他目标时间是多少?当于嘉轻描淡写但笃定地回复:2 hours and 45(两小时45分)的时候,巴赫惊掉了大牙。

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跑者可以预期的目标。或者换个角度,一个普通人,自信地这样定义自己时,背后有着多大的付出。

《人物》最近也刊出了于嘉的专访《跑步十二年之后》,披露了更多训练、比赛的内容,更多的,是作为普通人,跑步和生活冲突的细节。

生活不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更多时候是「痛苦无益」、「尽全力也无获」。跑步教会他最多的是坦然面对现实的能力——「光明正大地赢,哪怕是坦坦荡荡地输」。

在广马的赛场上碰见过于嘉,当时他可能出发比较晚,到10公里左右才从我身后跃身而过。超过180的身高,瘦削而健壮,白色的背心后面印着简单的四个字:“跑者于嘉”,在人群中,低调而显眼。

他应该是在轻松跑的节奏,大概在5分多的配速,步频不高,但步幅很大,稳定地越过一个个的跑者,我6分多的配速自然也是被秒掉。正如他在专访中说的,那是6年前的他。我现在的能力比6年前可强太多了,所有的力量指标都远超我30岁以前。

于嘉在巴黎和基普乔格同场竞技,我也和于嘉在赛场上擦肩而过。

于嘉是媒体人,面对镜头时要怎么表现能获得最炸裂的效果,他比谁都清楚。放声大哭,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表演。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对多年求而不得,终于实现后的一种不管不顾,不管不顾的释放。即使是矫揉造作,他也值得造作这么一回。

我也曾这么不管不顾过一回。

2020年,第15届戈壁挑战赛,3天120公里,那是我跑过的最长距离,穷尽我最丰富的想象力都不敢夸海口的距离。但当它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唯一的选择,就是披挂上阵,提刀赴会。

戈壁第四天,27K,大风,帐篷里都是沙子……出发后1公里我就跟不上大部队了,远远的落在后面,一个人的撕裂与自我救赎。持续的逆风和缓上坡,遥望东边的太阳迟迟不升起来,能量胶已经提前消耗殆尽,双手冻得发僵,堪堪看到一个路边的志愿者,请求他帮我拉开背包,拿出风衣(我自己都拿不出来了),简单的一句加油,又把我扔回赛道。我依稀觉得,我是不是要冻死在这条赛道上了。

越过终点时,不知道为什么,我放声大哭。

河西走廊,公众号:河西走廊的长廊戈壁归来漫忆

越过终点线前,想象了各种庆祝的姿势和表情,理智上还是认为“没什么的”,安安静静地过去就好了。但当真的越过那条线,眼前的一切告诉你的理智,“终于都结束了,可以放松下来了”。队友们前来迎接时,一秒前还笑脸相迎,“终于见到你们了”,是什么触动了那最敏感的神经,过去72小时发生并淤积在心中的一切,任何通识教育、理性训练、情感压抑都无法阻挡那瞬间喷涌而出的洪水。

不知道哭什么,就是那么不管不顾地放声大哭,可能自打有记忆以来,都没有那么放肆过。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视频中于嘉还能边哭边呢喃,可能就是一种职业的镜头感。

破三,对于一个业余跑步爱好者来说,意味着什么?破四、提高PB(个人最好成绩),对于我们这种渣渣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跑戈壁,是不是饭吃饱了没事干找罪受?可能在旁人眼里,都是疯子干的事,都是在做徒劳的无用功。

“跑得再快,能破世界纪录?追得上基普乔格?”

“跑得再快,有快得过汽车?”

不能呀,绝无可能,但像于嘉说的,就是想要对自己有一个交代。

直到39岁这年,他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像运动员一样生活。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