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痛苦。挫成瘾:世界第八高峰 马纳斯鲁 登顶全记录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 登顶世界上全部8000米级的山峰不值得我骄傲;我所有的 成功 都不值得我骄傲;值得我骄傲的只有一件事,我生存下来了。” —— 登山皇帝 梅斯 纳尔 世界第一个登顶全部14座8000米山峰的人。
从前些年的电影《绝命海拔》开始,大众开始知道从90年代国际上的高海拔商业登山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国内的高海拔商业登山大概从近3年才开始有点声音,基本还限于较小圈子内传播,这里高海拔特指8000米级。5000米级的登山活动已经相对普及,到了6000米就是一个大门槛,过了6000米基本就会往7000米开始走,过了7000米的几乎都抵挡不住8000的诱惑了。而随着海拔的上升,每高1000米商业队伍的价格则会增加2-3倍。当然,对于真正有心去渴望这样一段不平常经历的人来说,这些钱的付出是绝对值得的,抛开仁者见仁的“舒适”,最重要的是意味着安全和保障。每次登山队友都会相互感叹,不知道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来受罪是为了什么,但每次回到人间,睡回床上才感到这一切是多么的可贵是值得。登山是一件极度“奢侈”的事情,需要你有不算少的闲钱,大量的时间,可靠的体能,耐受的意志和足够的专注,仅前两者同时拥有已属不易。我希望能自己在未来的10年,20年,甚至30年还能有这样的体验。
马纳斯鲁,世界第八高峰,仅仅是开始。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平时健身任性而散漫,从不参加任何日常户外活动的菜鸟来说,和一群真正的户外分子组成一个8000米级的登山队伍,让我时常都能有各种理由在反省自己,无论是体能,技巧、装备或是胆识。业余这个标签已经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差距。相比2年前的6K来说,比感受更多的是持续不断的技能演练和时刻警惕的心理建设。上次6K几乎是在大脑一片模糊的情况下完成的,而这次每一分每一秒都异常清醒,从登顶到下撤的每一刻, 即使在初期剧烈的高反让我痛不欲生,时刻想放弃的时刻。
记得回来之后的那个月,很多朋友都问我回来后有什么新的感觉和变化,我想说,我变的傻而木了,说的文艺优美点,就是整个人简单了。这不算是个完美的旅程,毕竟我脸部和肋骨都受了伤,切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痊愈,脸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疤;但这是一个完整的旅程,因为感受和经历的我都没有错过,甚至得到比其他队友更多的“故事”。登山为了什么? 美好的风景,独特的体验,偶然的故事,相惜的队友,终生的朋友——足矣了呗。
原本我想和过去一样写一篇相对紧凑一点的文字,或许更像个攻略,或许更节约大家的时间,但在读了l两遍自己漫长的日记后,我觉得这才是完整的过程,登山的过程,生理和心理的过程,时间流失的过程,经历起伏的过程。以下文字95%都是在发生的2天内记录完成的,在海拔7500米之前都是用手机完成。 在睡袋狭窄的空间中撑起双手(好在-40度睡袋里,把手机贴在脸上打字,大家可以脑补一下那是什么感受),在7300米的C4,狭窄的睡袋里,还要出了打字的手和手机,还要挤下氧气面罩,一口口洗着优先氧气 ….. 我相信在这样的海拔和精神状态下,已经尽力精简,结果最后还保留了那么多,说明我真是个思想啰嗦,且喜欢在啰嗦中自娱自乐而自不知的人。回来后断断续续做了少许补充,因为很多想法和认识在通观全局后,多少会有所改变。
登山之路,都是心路。
登顶下撤回大本营的晚上,左半边头剧痛,脸上的血还在不停的往外渗,为了让残留的组织液流干净,所以没有做止血处理。当晚在睡袋中,3次被流到嘴中的冰凉的血弄醒。这个伤疤永久保留了,感谢山神没有留我,只给我留了小小的纪念。
在7500米的C4营地的睡袋里,刚刚写完当天的日记,准备小睡1小时后出发冲顶
在7500米的C4营地的睡袋里,刚刚写完当天的日记,准备小睡1小时后出发冲顶
登顶下撤后,回到7500米C4营地,准备收拾所有东 西和 打包帐篷下撤。(感谢彩霞姐姐的雪镜)
——————————
拍摄器材
SONY WX300 卡片机(可以USB充电)
佳能 6D (轻便,带GPS)
镜头 16-35 2.8 + 70-200 4 IS(一直背到顶峰,因为懒,长焦用的太少)
手机IPHONE 7P (主要用来写日记)
——————————
高C2 —— 海拔约 6400米
C4 —— 海拔约 7500米
26天 行程地图一览 (40米 ~ 8163米)
不想看我啰嗦朋友,特别做了一张图,够简单了吧。只有行程和重要tip。可以点击查看大图。
文字99%的内容完成结束于10月10日晚10点21分,而成文之后的图片整理对我来一向感觉是一种对自己的福利。一直拖到现在,大概因为在这件事儿在心里还是有点重。纯日记大约7万字,我相信应该没有人坚持看完。
大本营到顶峰线路一览 (4850米 ~ 8163米)
这部分等Google earth 更新卫星图片后,再补上(最多等到5月)。
马纳斯鲁峰商业登山 关键词(TIP)
难度
判断高海拔攀登难度的标准,不仅是山体本身的技术和地形难度,更重要的是天气变化规律和救援难度。马纳斯鲁之所以这些年为商业队热衷,并不因为他是8000米级里面最轻松的,而是因为他的救援难度相对容易,飞机可以到达7300的C4救援,而从8100米到C4的路途相对平坦,“拖拽”相对方便。但从体能和难度而言,比不少其他8000米的山峰都要虐人,据登顶珠峰的队友说,从C1-C4比珠峰的体能消耗要大不少,珠峰的难度是最后C4到冲顶(当然,这是最危险的)。没有任何一座8000米是轻松的,都需要坚毅的心理,强大的体能,无比的勇气来支撑整个过程。但这个过程足以让你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足以让你痛苦成瘾。
登顶
成功 登顶并安全下撤回大本营,这整个过程才叫登顶,如果能预测到下到达顶峰后因为各种条件无法顺利下撤的话,就必须听从命令,放弃顶峰之路。商业队收费的责任不仅是带你上去,更重要的是安全带你下来。
心态
参加商业队都代价不菲,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商业队也会以自身丰富的经验来为你准备好一切需要的帮助,为你配上1:1服务的夏尔巴协作,配上队医,配上氧气等等,但是!作为任何一个队员来说,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能力上都必须保持自己独立负责的心态,不要指望任何人,包括你的领队,队长,甚至是你的夏尔巴协作。记住这一切都是你的“协作”,真正登顶和安全下撤全是你自己的事情。
队伍
这个级别的商业队都是专业的,没有好坏优劣,只有风格不同。有的队伍通过加强拉练强度来提高高海拔的适应性,有的队伍则是适当拉练,保存体力来保证最后的正式攀登。商业登山队也会分为几个小队,通常5-8人/队,有队长。
修路
尼泊尔 七峰公司全权负责,不仅是为 中国 队,而是为整个登山季的所有队伍服务。主要由几个人先修通全程(通常在正式登顶前3-4天),如果随时有损坏的地方,随时再派夏尔巴上去补修。
夏尔巴
通常是标配1:1的夏尔巴写作,你也可以要求1:2的夏尔巴写作。夏尔巴协作是你全程的重要保障,不仅是技术安全上,更是生活上的。离开大本营之后所有伙食饮水都由夏尔巴负责,任何问题和要求都可以和夏尔巴提出。由于性格、经验和意识问题,不同夏尔巴的风格可能差异很大,在开始分配夏尔巴后尽量多多了解他的性格和习惯,是否能达到你的要求。 比如 服务意识,他是不是会很主动的洞察你的需要,穿脱装备或是饮水,脱衣,氧气,眼镜起雾等问题,如果你在乎这些的话,请务必了解清楚。如果你觉得他全程服务的不错,下来后可以给他一些小费。他们都很不容易,不会有任何一个夏尔巴主动的不想去服务你,他们都会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毕竟这一次项目就能为他带来近乎于其他人一年的收入。不满意可以随时直接告诉他,但不要投诉他。
饮食
大本营餐食全部为中餐炒菜和肉汤,偶尔会穿插当地美食(MOMO),火锅,蛋糕,披萨。不喜欢什么就别说了,想吃什么可以直接说。路上的营地基本都是快餐面和高山食品为主了,还会有罐头饼干什么的,不管你胃口多差,都要当药吃下去,这是你登顶最基本的前提。个人强烈推荐 德国 品牌 LYO的高山食品,虽然贵一点,但真的好吃! 可以自己带3-4包上去,留待正式登顶路上吃足够了。快餐面真心吃不饱。
路粮
原则是清淡爽口不油腻。那些能量胶能量液能量棒,带个备用就行了,如果不遇到特殊情况,绝对不会是你路上的首选。苹果,可乐,果丹皮,山楂片,小块牛肉干(有水分的,不是风干的那种),巧克力糖(不是巧克力)….. 这些都是吃不腻的东西。苹果随时都是最好的东西,出发的时候拿2-3个就行。
住宿:大本营单人单帐、C1和C2营地双人单帐篷,C3营地双人单帐(也可能要与夏尔吧合住,那就三人单帐),C4 四人单帐篷(不脱衣,仅供登顶前稍作休息)
穿衣
冷不行,热也不行,随时穿脱不要偷懒,特别是冷的时候,哪怕只有100米到营地也不要偷懒,这可不是城市里的100米。
保暖不用多说,软壳+冲锋衣背上就够用。如果出发时天气很好,那最里面一定穿短袖,否则高海拔的温度绝对让你走到绝望。
连体
绝对是恒温神器,正常天气下,里面一层保暖+一层薄抓绒或薄软壳即可。连体衣选购一定要注意,首先看设计,有些连体服屁股上的拉练不是半圆形,而是简单的一条线穿过胯下, 比如 黑冰。你上厕所的时候就知道多痛苦了。个别连体服腋下有拉练设计,极力推荐。
靴子
高山靴是一切装备中最最最最不能凑合的。现在8000米山上90%以上就两个:大黄靴和觅乐。反正买大黄靴肯定没错,记得买大3码!我41的脚,穿44码很舒服。试穿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否磨脚,主要是脚背和脚踝。建议不偷懒的孩子带两双高山靴,5000/6000和8000的,正常天气一直到C3营地,都不需要穿8000的,体能消耗会小不少。
通讯
三种:对讲机,当地电话,卫星电话。对讲机平均两个人一台,通常你的夏尔巴也有对讲机,主要用来随时队员相互之间,以及和大本营的沟通会汇报情况。当地电话一般在大本营会有提供,有信号的时候肯定比卫星电话便宜。卫星电话当然是最直接和无敌的,受天气干扰最小,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自己带一个上去,可以租用,也可以购买,购买的时候一般都会送一些花费时间,不够可以再单独购买花费,对于登山费用来说,这个费用真不算什么。一切安全第一。
厕所
大本营一般都有3-4个厕所,有的分男女,内部结构一样。有的队伍是马桶式,有的是蹲坑式,前者属于豪华型。个人还是喜欢坑!离开大本营后,所有厕所都是在雪地里挖出来的了,都会有雪墙作为遮蔽。上厕所时候记得露出点标记,让别人知道有人在呢!
速度
每个营地之间的距离以最长6小时为限来设计的,即你能在6小时走完就行,走不完也没关系,只是在下午1点之后天气都会发生变化,温度和能见度可能有所降低。总之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是原则,不要管其他人的速度。
能见度
正常情况下,从清晨到下午1点,能见度都会很好,这个时间段尽量抓紧赶路。下午1点之后就会有间歇性的云雾迷漫,海拔超过5500之后就很明显,大约下午3点钟左右,能见度和温度经常会急剧下降,到傍晚5点又会恢复一些。
雨雪
雨只会出现在大约海拔5300米以下,最好的防雨行走工具就是雨伞,哪怕是一把便携小伞都要比冲锋衣好用。大约5300米以上就都是雪了,天冷天热都会可能会有雪。正常情况下好一点的冲锋衣就可以应付。
电力
大本营有发电机,白天抓紧时机充电,晚上发电机会关闭。正式登顶前的前两天发电机会通宵开着,保证大家充电。山上需要用电力的设施不会太多,主要是音乐设备、可充电数码相机、手机、充电宝、登山手表,对讲机,卫星电话等。充电宝带一个就足够了,设备使用都次数都不会太多。
保暖
睡袋标准要求配备是两个,一个-20度供大本营用,一个-40度供路上用。你直接配一个-40度也可以,可以厚不可以薄。可以再带一个内胆抓绒睡袋,作为备用——可以放在睡袋里面保暖,也可以盖在睡袋外面档防湿,因为内外温差问题,一夜过来,睡袋表层甚至都能淌水。所以睡袋不能图便宜,至少也是正规知名牌子的。
羽绒衣裤
羽绒服至少两件,一件超厚能多厚就多厚吧,用于大本营穿,帐篷里虽然温度不算低,但你坐着不动一整天试试,就知道多冷了。如果遇到天气不好,你可能需要在大本营住很多天,要做好准备,别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薄的羽绒服塞在身上,如果变天可以加在冲锋衣里面保暖。羽绒裤建议随身带一条,大本营和路上都能穿,比抓绒和冲锋裤舒服太多。
营地鞋
营地羽绒鞋,必备!大本营也路上随时都能用上,一天下来只有换上羽绒鞋是最舒爽的时候。
相机
单反,单电/微单,卡片机都可以,卡片机一定一定要有取景器,否则液晶屏在高海拔的超级光线下是绝对看不见的(是根本看不见,不是看不清)。如果你希望大量拍摄照片,还是单反,电池续航时间长。微单多带几个电池,毕竟电子取景器费电;拍摄视频那绝对是微单或卡片。
防潮垫
用最简单最除暴的泡沫防潮垫,厚厚的银搓就行,还可以再带一个可以折叠的反光野餐垫,就几十块钱包邮的就行,垫在银搓的底下。不要因为体积问题带什么各种高档充气的,不解释。
防晒
肌肉贴,防晒霜。肌肉贴远没有防晒霜透气清爽,海拔7000以下可以用肌肉贴,7000以上肌肉贴似乎会发生变化,这次在7000米以上很多人的肌肉贴都把皮一起撕下来了,惨痛不已。有个办法就是讲肌肉贴反复使用,之前再低海拔用过的,已经没有粘性的肌肉贴把皮肤覆盖上,然后用新的肌肉贴把两头贴上就行,把贴的面积降到最低。另外就是防晒霜,防晒爽不用啥牛逼牌子,50,100的都可以,核心是要涂满,涂的满脸大白就对了,别和城市里似的抹那么均匀细腻,那屁用没有。看看夏尔巴,都把脸涂成白的了,那就是物理加化学双重防晒了。
窗口期
每个8000米的山峰都有自己的小气候,能够适合登顶的那段时间就是窗口期,长则几天,短则几小时。营地指挥部都靠购买昂贵的局部天气预报来推测,实际上也只能是“推测”。每年的春秋都是登山季,整个山峰的大气候都会有一长段时间的好天气,这时候适合拉链和适应,大本营要算好最终窗口时间来指导队伍应该什么时候出发,按照进度登顶的那一刻刚好是好天气的窗口,有时候窗口只有几小时,这就意味着你出发登顶的时候可能还是很恶劣的天气,一片云过去就好了。2017的马纳斯鲁据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窗口期,长达4天! 真的是天气好到想家。
堵车
几乎每座有商业对参与的山都会堵车,堵车主要原因是队员能力参差不齐,在遇到比较险要或者比较耗费体能的路段,如果队伍中间有一些体能比较差的,速度慢下来,马上就会堵车。后面出发的队伍很快就会赶上来,就越堵越长。所以很多队伍和队员都会选择很早出发,走在最前面减少堵车几率。 还有一种堵车就是上下错车,因为通常只有一条路绳,上下的人都把主锁挂上,不仅脚下的路要互相让位,主锁也要互相错位,速度必然减慢,不过正常情况下错车耽误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氧气
每个8000米山所提供的标准氧气配置是不同的,必须马纳斯鲁标配3瓶,珠峰标配6瓶,标配的数量是按照体能一般的人来计算的,通常都够用。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加氧气,一般可以加到1~2瓶就足够。氧气一般在7000米的营地左右开始使用,如果你状态不佳一定要求提前准备,让夏尔巴背着。氧气一共分为10档,最小0.5,最大5,一般睡觉开为0.5,大角度爬升和下降开到2-3,平缓开到1-1.5。在高海拔氧气就是你的命,如果你想舒服一点,就多买一瓶,一路都可以比别人开大多一档,那简直就是天堂。另外,登顶前一定要注意你的夏尔巴是否帮你携带了备用氧气。
爬升
远处看着再大的坡度,近处走起来也不会觉得很离谱,毕竟需要“攀冰”的地方并不多,况且有路绳。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频率走,不管多慢都没关系。能用上升器的地方就用,能四肢耗力的就不要两肢耗力。每段休息处一定好好补充能量,水和食物都不能少,不觉得饿也得吃(不是不饿,是你累傻了,脑子不知道饿了)。陡破都比较短,虽然累但是相对时间少,最痛苦的就是长长的缓坡,有的甚至蔓延几公里,那才是最绝望的,做好心理建设是最重要的。
下降
老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无比正确。几乎90%的山难都是发生在下撤过程中。爬升觉得无比艰辛,下降觉得无比惊恐。平时技术练习下降是用的ATC下降器,实际集体下撤时几乎是用不上的,因为效率太低,基本下降方式就是正面陡坡走下去,实在超过70度,甚至90度的破,就背对坡度,在胳膊上绕一圈绳子来减速荡下去。上升需要技术和体能,下降还要加上勇气、耐心和专心。勇气在于你面对陡坡时的不畏惧(上升的40度坡和下降的40度可不是一个心理级别,况且有很多大于50度的坡);耐心在于下降时你眼前的环境和路线是一览无余的,或许你努力的走了2小时感觉还在原地,因为最大的参考物“云”的相对位置是变化很小的;专心在于你下降的每一步都带有冲力,必须想好且踩到你要的位置,否则可能会发生滑坠,而且很有可能还是牵扯到其他队员。 另外在使用氧气的时候你会发现下降的耗氧量可能比上升还多——虽然不至于蹦跳,但身体震动明显大和频繁,速度也快很多。
网络
一般有商业队的地方,大本营就会有租用网络“机构”,但是通常都不稳定,和天气和位置都有关系。这次马纳斯鲁是网络是分为两档,贵的据说的确是快很多,可能是用的单独信道? 便宜的一般就是半夜会快,如果你白天发布出去朋友圈,报不了平安,那就定个凌晨的闹钟起来试试。一般发个文字出去的速度还是可以的。
梯子
即使到现场这些梯子看起来都是很温柔的,但是当你的冰抓触碰到铝梯,发出嘎吱的声音,看着下面或许并不太深冰裂,又没有扶手的时候,或许你立刻就会感到畏惧了。两种走法,用冰爪的纵向中间没有齿的部分踩梯子的两边纵列,或者用冰爪横向中间没有齿的部分踩梯子中间的横列,但无论怎样多少都有摇晃。最好的方式是两边各有一人能让绳索基本稳定,如果没这条件就可能尽量减少中间踩的步子,或者四肢爬过去,再或者对面有夏尔巴或队员接应。所有梯子都是铝梯,这次马拉斯鲁用到的都是单个短梯,没有珠峰那么夸张。
风景
开始喜欢上登山是为了拍到不一样的风景,高处的风景一定很美。但然并卵,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并不尽然,登山而言最美的是3000~6000之间,各种海拔变化,离天那么近那么蓝,离云那么近变化万千。但是,到了6000以上,云就会渐渐消失,只剩下单调的冰山结构和简单的投影,画面可想而已。在这里最大的风景就是你身边无比努力的队友和协作们。
药物
队里都准备有充分的药物,但通常都是不建议你吃药的,因为大部分药物都会抑制呼吸,不利于你自然适应高海拔。但如果你实在痛苦如我,还想坚持下去的话。纯个人推荐白加黑,特别是晚上能保证我睡个好觉。这些年高海拔,我各种高反药都试过了,以前用携氧片很有用(小蓝片),现在基本可以丢了。除了白加黑,其他感冒药也可以帮助你睡个好觉。白天能不吃就不吃了。 白加黑就认准最老的那个牌子,我就买了两个牌子,结果另一个就完全没效果,夜里瞪着眼睛头疼!
~ 写给自己的7万字日记 ~ (知道你看不完)
文字99%的内容完成结束于10月10日晚10点21分,而成文之后的图片整理对我来一向感觉是一种对自己的福利。一直拖到现在,大概因为在这件事儿在心里还是有点重。纯日记大约7万字,我相信应该没有人坚持看完。
0906 北京-加都 抵达加都(40米~1308米)
每次走之前都是无比忙碌,这次也不例外。稍有不同的是,这次在走前似乎各方面事情都解决的结果都比过去更笃定和完美一些,即使最后一点差点遗忘的重要事情也在去打车去机场前的10分钟从容完成。希望这是预示着这次行程完美与理想的开始。
上次来 香港 是2012年去 尼泊尔 徒步的中转,一晃五年过去,这次依然是去 尼泊尔 中转,天气依然无比的潮湿闷热,让人随时都想发狂与逃离。不同的是,上次是是感受人生第一个5000+,这次是感受人生第一个8000+,时间更久---从来没有连续一个月的单一行程。两个100升的驮包,一个38升的背包,我以为很多了。。。。后来发现自己是多么没经验。
两个100L的驮包,塞的快要漫出来了。。。
虽然队长交待装备来不及装备都可以在加都补充购买齐全,性格遵循安全空间的原则,我还是在走前尽量选择购置,一是熟悉装备,二是规划打包体积,三是即使未能购置,也对功能和价格有所了解。打包后还需要采购的主要装备有:几乎所有技术装备(冰爪,冰镐,上升器,下降器,主锁,扁带),羽绒手套,厚羽绒服,高山雪镜。 为此也在 香港 的半天转机间隔安排了户外店的“观摩”。
凌晨三点飞机准点从 北京 机场起飞,6点半到达 香港 机场,直接去了位于海港城三楼四楼的诚品书店,也算是既 台北 , 苏州 之后去的第三个诚品书店,看看这个各为独立特色的连锁文化品牌在 香港 的特色如何。相比 台北 巨大的综合体, 苏州 喧闹中充满了各色文化用品, 香港 则安静了太多,除了台版港版和外版书籍外,穿插了不算多的科技和文化用品,面对 维多利亚 港湾的窗口安排了读书座位,还是比较惬意的。好书很多,特别是有大量的 日本 引进版繁体图书,分类和题材十分精细,犹如其产品定位一般,书也制作的实在精致,大多都可作为未来编创中不错的范本。
落地 香港 , 香港 的天气还是那么燥热,特别燥热
最爱的港式早餐,我要了三个套餐。没错,我都吃完了
靠近 维多利亚 港的诚品书店
从诚品书店出来后坐公交去了旺角著名的“小店”沙木泥,据说这里价格最公道。实际上品牌太少,主要就是鸟和凯乐石,还有个 英国 品牌,其他都可以忽略了。这里现金付款七折,信用卡八折,算上港币折扣后,实际价格和国内行货差距不大。如果要淘老鸟包的话,这里还是有些存货,价格比国内炒作后的实在。虽然叫做登山户外店,隶属于 香港 攀登协会,但其实技术装备实在不多, 比如 锁具和冰爪都没有见到。
最著名的沙木尼户外店,但真的没有看见高海拔登山用品
离海港城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号称 香港 最大的户外用品店,但可惜是离开这里后才知道,实在是失误,虽然多半买不到东西但总也是小遗憾。
香港 飞往加都的飞机没有晚点,只是忘了算上时差,看完一部2小时的电影后,居然发现还有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虽然困倦无比,也基本没怎么睡着。
准备登上飞往 尼泊尔 的灰机,天气很好
时隔5年再次来降落这里,明显个方面都改善了很多——虽然机场的外观没什么变化。 中国 人在这里可以免费落地签证,只需要在自助机器上办理并打印证明即可,然后在专门的窗口排队入境。你有足够的理由,他们可以给你办理90天的签证, 比如 登山,在入境窗口和他说明来意即可。如果你是在国内签证好的,可以在任意窗口排队入境,工作人员可能看到 中国 人都会告诉你去“专用窗口“排队,你需要给他展示下已经签好的签证,他可能会直接带你去一个窗口插队办理。总的来说, 尼泊尔 对 中国 的友好,在入境的这一刻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了。
尼泊尔 机场到处都是巨大的OPPO广告,甚是厉害~ OPPO不仅占领了345678线城市,也占领了345678线国家。
机场外等待接机的人群
这排是专为 中国 人准备的落地签自助办理机器,非常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