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自由行:木里~格萨拉彝族乡~么些人古村落~盐边渔门镇 - 江苏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苏

根据之前的计划,游览完玛娜茶金和香格里拉湖之后,我们将从另一条路返回攀枝花还车(木里境内还有几个地方如康坞大寺、俄亚大村、雅砻江峡谷、理塘河峡谷、水洛河峡谷等没去,有点小小的遗憾),今天从木里县城出发,往盐边方向。

早上继续沿国道227往盐边方向出发,山路崎岖,大雾弥散,山顶大雾能见度不足五米,于是再次感慨昨日的好运,由于租车四天,明日中午之前到达攀枝花还车便可,所以我们今天并不需要直接赶到攀枝花,还可以继续边走边玩。刘胜查询了一下地图,建议我们今天到达盐边县的渔门镇入住,据说渔门镇是个风景优美的渔村,旅游资源丰富,处于攀枝花“百里生态走廊”环线上。

途经格萨拉景区,此时的天空一扫之前的雾气,越发的清爽明朗起来。听说这个景区景观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观、高山草甸和彝家风情等组成,门票50元。但门口罗雀的冷清还是让我们打消了到此一游的念头。后来又路过了格萨拉彝族乡,比想象中更为萧条,甚至有些破败,街上连一家像样的小饭馆都没有,这或许也是格萨拉景区冷冷清清的缘故之一:没有配套吃饭住宿的地方,游客不可能为了一个景区舟车劳顿而来。

格萨拉景区大门还是挺气派的,但是在格萨拉彝族乡,我愣是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拍。

省道216边上的“么些人古村落”,初见古村落的大门牌,我误以为“么些人”是一个独立于中华民族56个民族以外的群体(就像贵州的穿青人,不在56个民族以内),后来问了当地人,说这个“么些人”其实就是纳西族人。

走进么些人古村落,沿村里唯一的主干道从村头走到村尾,也没看到任何的一个纳西族人,村里有一条颇负盛名的同善桥,这才知盐边县古称大笮,何为大笮,古人以笮为索,以渡江河。后来演变为“同善桥”形状的铁索桥。这块“同善桥复建记”详细讲解了何为笮,以及笮桥的演变历史。
铁索固定在坚如磐石的两侧桥头上,走在桥上,桥身稳如泰山。

村口有个烟叶集散地,一路走来看到很多的彝族女子,在公共场合都旁若无人的抽烟,后来才知道,大凉山彝族女子几乎都会抽烟,比起男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点颠覆我的认知)。而且据说凉山州啤酒的销量也很高,我曾经在美姑大桥附近的一个村子里,看到很多个啤酒摞到天花板的仓库,颇让我吃惊。
过了么些人古村落,听说沿途还有个“箐河瀑布”,只不过通往瀑布的山路崎岖陡峭,颇有些挑战。
有小胡在,再险峻的道路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但不得不说,这条藏于深山里的小路,单向车道,狭窄崎岖,路面凹凸不平,对于车技一般的建议不要自驾前往,否则碰到会车,你一定会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
这是我在途中拍摄的部分路况,可以感受一下这种崎岖狭窄的山路的颠簸。
到达瀑布时正是正午时分,阳光刺眼,光线强烈,拍出来的瀑布就像是被蒙上了一层白纱,而且可能是过了丰水期的缘故,眼前的瀑布就如悬挂在山间的一条小小的溪流,平淡无奇,让人大失所望。
沿着山路继续往前,便到了马掌溯溪营地,一个深藏在大山里的溯溪营地。
想必是已经过了溯溪的最佳时期,如今的营地几乎没有游客,只留了很少的工作人员在此值守,虽然不能溯溪,但是在此远离城市和喧嚣的地方,喝上一杯美式咖啡,倒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短暂的休息与放空,让我们元气满满,原路返回箐河村,继续沿S216往渔门镇方向。一路上看到S216路边有很多的芒果树,硕大的芒果被纸袋套着,沉甸甸的挂在枝头,路旁也有卖芒果的果农,一个足有2斤以上的芒果让我垂涎三尺,在我的认知里,我一直以为只有海南、广西、广东等南方才会种植芒果,想不到在这深山之中,竟然也盛产品质极好的芒果。只是这些青芒买回去后,要放置几天才能食用,于是很遗憾的没能尝尝这些芒果。
渔门镇是一个三面临水的小镇,水陆交通便捷,是中北部片区乡镇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陆路省道“216”线纵贯全镇南北,乘车南上可直抵钢城攀枝花和盐边新县城,西进可直达具有东方女儿国之称的泸沽湖风景区,水路乘船仅需2小时便可以到达亚洲第一高坝——二滩大坝。镇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具有“冬春多风,夏夜多雨,冬无大寒,夏无酷暑,白昼温高,夜间温低,隆冬霜雪较少,盛夏夜雨偏多”的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特点。
渔门镇虽说只是个小镇,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攀枝花“格萨拉”阳光生态旅游圈内的一个重要驿站,小镇拥有风车坊美式乡村庄园、渔门小聚等民宿客栈,其规模和装修风格,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我们入住的风车坊美式乡村庄园,背靠大山,一面临水,徜徉其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今天虽然没有看到令人惊艳的风景,但一路走来,让我看到了很多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也体会到了很多的风土人情,更是感受到了大凉山很多乡村的偏僻和落后(格萨拉彝族乡便是一个例子),在且行且停且看当中,我终于触摸到了那个存在于地图上的大凉山的冰山一角。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