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看:宜宾~中国李庄 - 江苏 - 8264户外手机版
在盐津县城闲逛的时候,机缘巧合的看到了贴在墙上的“盐津开往宜宾”的顺风车电话号码,所以我们无需舟车劳顿的倒车,就很顺利的从盐津县到达了有着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中国竹都之美誉的城市:宜宾。

在宜宾老城区合江门处,能清晰的看到从青藏高原奔涌而来的金沙江、从成都平原飘然而至的岷江在此交汇,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由此拉开序幕,于是便有了“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誉的宜宾。


合江门观景处的长江缩略图,能够一览无余的看到万里长江沿途所经过的城市。

合江门三江汇流处,左侧为略显混浊的岷江,右侧为清澈的金沙江(由于上游建有水库的原因),汇流之后,从此金沙江改名为长江,长江第一城之名由此而来。

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身后这座横跨在金沙江之上的大桥叫做戎州大桥,桥的左侧为新城区,右侧为老城区。在寻找旅馆的时候得知,老城区住宿类型主要为酒店、旅馆,新城区住宿类型主要为民宿和客栈,我们后来选择住在老城区的酒店,一则是因为此地靠近合江门和冠英古街,便于闲逛;二则是因为老城区有很多的地道美食,适合觅食。

这种类似燕窝的馒头,由一根根细丝盘绕而成,吃起来满嘴的猪油味,据说也是宜宾当地的特色之一,此外还有猪儿粑、水塔糕之类的美食,光是美食这一项,宜宾就让我念念不忘。

第二天一早,我们坐车到距离宜宾市区20公里左右的李庄古镇,去感受抗战时期,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的中国李庄的魅力。

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使李庄成为抗战文化中心而闻名遐迩。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很多高等学府为了躲避战火,纷纷南迁(如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南迁至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李庄以一份“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盛邀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1940年,同济大学迁至李庄(据说当时的李庄是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所以就能避免日军的轰炸),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迁回上海。后来听说同济大学每年招生的时候,都会预留几个名额给李庄的学子,以回报李庄人民当年的深情厚谊。
李庄东岳庙古建筑,曾经是同济大学工学院、法学院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