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徽饶古道第二天,长溪至石城12公里红枫古驿道穿越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6 00:27 编辑

          婺源长溪第二天,我们早上8点吃过早饭后,我们背起行囊,沿着徽饶古道向石城出发。          8:00,过石宝桥,我们开始登水碓岭。因为从长溪村到石台或岩前村需翻涉一山,从山脚起始需登步一条用青石铺设的山岭,在村头有一水碓,此岭又称“水碓岭”。水碓岭陡迥环绕,拾级抬头而望,不见岭之尽头,只见远处天上白云,犹如天在眼前,谓为“梯云”,实属称妙,此景就是马源(长溪)八景”之一的“白石梯云 ”。          路过进村时的水碓岭观景台,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头,再看一眼晨雾缥缈中号称“红枫之乡”和“千烟之乡”的长溪,告别这个美丽的山村。        到达水碓岭头,又见那五棵有“五虎传说之称的古枫树。路边有指示牌“红枫古驿道”。红枫古驿道为徽饶古道的一部分,由于秋季沿途枫叶尽,故称“红枫古驿道。今天我们要走的是从长溪村到山上的石城村的一段,大约12多公里,拔高300多米,全程重装徒步穿越。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6 13:18 编辑

         按照指示牌的指示,我们进入蜿蜒狭窄的古道前行。          说是红枫古道,实际上只是一条山间小路,两旁森林密布,忽上忽下,曲径弯折。我们踏入红枫古道,仿佛一脚迈入了一个被秋意精心雕琢的童话世界。          我们开始顺着水渠边走,这是山下长溪水电站的引水渠,1990年水电站投入运行,时间也过去了30多年了。          这条隐匿着梦幻诗篇般的红枫古道,它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丝带,一头系着历史的深沉厚重,一头连着秋日的绚丽多姿,静静等待着有缘人前来探寻它的幽韵。          彼时,外界已是万物萧索,冷风瑟瑟,而这里的山岭却似被大自然施了魔法,红枫如火,烈烈燃烧在天地之间,将每一寸山峦都晕染得生机勃勃。          我们不时地拿出相机或手机,记录下古道中这绝美的风景。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5 19:17 编辑

           再往前走,景色更加亮眼。枫林如醉,满目的红叶在云雾中闪闪发光,令人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           秋天的山峦,层林尽染,仿佛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绘出一幅绝美的画卷‌‌。           深秋的山区,红叶满山,云雾缭绕,又仿佛一幅生动的人文自然景观。           驴友们纷纷停下前行的脚步,尽情地欣赏和拍照。            身旁的红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个个舞者,在秋天的舞台上尽情演绎。             还有不知名儿独自芬芳的野花,也在微风微风中轻轻摇曳着,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5 20:11 编辑

         继续前行,古道旁山坡上有一大片绿油油的茶林。           这里的景色更加迷人。秋风萧瑟,层林尽染,深秋的景色如诗如画,特别是有一棵枫香树格外的鲜艳,令人陶醉。            驴友们是不会放过一处好景致的。           我也在这里打卡留个影。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5 22:38 编辑

         我们继续沿着水渠走,这里的树木更加茂盛,遮天蔽日。        走到水道桥(渡槽)这里,我们离开水渠,转而走下谷底。高大的水道渠从两山间垮过,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霜雪雨,依然挺立,可以说那个年代几乎没有豆腐渣工程。
          谷底草木茂盛,有一条小溪涓涓流淌,我们走过用几根树木搭建的木桥。            8:30,我们爬上一段山坡,又是一段水渠,这里有个分水闸。            过水渠桥有个岔路,走左边道路,才是通往石城的古道。            这时雾散云收,透过偶有的金黄的秋叶,再看连绵的山峦,满是一望无际的苍绿与清新‌‌。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6 11:25 编辑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前行,脚下的落叶绵软而厚实,发出簌簌的轻响,宛如在轻声诉说着那些被尘封的往事。          山脚下的小溪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一条翡翠色的玉带。          几根树木和混凝土条横在小溪中,我们战战兢兢地从上面走过。           过了小溪又是一片茂密的茶园。           走在茶园中,茶香袅袅升起, 如飘逸的轻纱拂过心田。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6 00:01 编辑

            9:10,我们遇到一条乡村公路,在这里是个三岔路口。我们一边在桥上小憩,一边等群主前来指路。           稍事休息后,我们越过乡路,转走小溪的左边继续前行。             又走了20分钟,我们来到归属长溪村委会的曹家村自然村。          曹家村被称为土坯房村,驴友们称其为土墙村”。这里的房子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用的是黄泥土、沙石和石灰混合夯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没有水泥和砖块,人们只能就地取材,这种建房方式在近千年的农村历史中非常常见。           曹家村不大,房前屋后种有蔬菜、瓜果,还有蜜蜂养殖。          走在村中,可以看到与长溪村一样,大多数村民都已经搬走了房门紧锁留下来不多的老人家。年轻人也都在城镇里经商、打工,恐怕多少年以后,这是个即将消失的村落          路上,我偶遇两位当地的老年山民,他们挑着担子,面带笑容,步伐矫健。攀谈间,我了解到这条古道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清晨,他们沿着古道上山采药、挖笋、摘果]砍柴;傍晚,又伴着夕阳的余晖,满载而归。        走出曹家村,我们才与石城过来的驴友擦肩而过。回头看蓝天白云下的曹家村,黄墙黑瓦的屋后是大山森林,屋前有溪水长流,还有茶树各色的蔬菜......宁静,古朴,美丽,和谐。村在山中,屋在景中,人在画中,真乃名副其实的“世外桃园”。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6 11:22 编辑

         悠悠古道是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匍匐在青山绿水间,与山间的松林翠竹、青石碧溪和村落茶园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沿途的风光秀丽、景色绝佳。          从这里开始直到石城,我们又开始伴随着静静流淌的溪水走。          沿着古朴的石板路拾级而上,脚下的每一步都似踏在历史的节点上。道路两旁,红枫遮天蔽日,那鲜艳欲滴的色彩,如同一幅流动的油画,随着脚步的移动不断变幻着光影与景致。          前面进入了一块开阔地,我们到达了方家村。         方家村人更少,只有两三户人家,看到一位老人在房前忙活。这里的老人恐怕都没有出过远门,真是一片静土,我想这里真是隐居的好地方。拥有一幢土坯房,稍加装修,和乡民们为邻,远离尘嚣,享受宁静的生活。土鸡土鸭,再加上地道的土菜,真正享受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6 12:36 编辑

         路遇山民在路旁兜售从山上采摘的野果,价格非常的便宜,我们纷纷购买。          品尝着这大自然赋予的珍品,大家兴高采烈,走起路来也非常的带劲。           大山徒步,走过一段又一段,山水之间,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走在红叶洒满的石板古道上,仿佛踏进了历史的深处,每一步都踏着岁月的回响,感受着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美丽。           不足两尺宽的石板阶梯古道,高低不平,已经被无数的脚步磨的光滑,背着重装的我们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6 12:38 编辑

         大山深处,蜿蜒曲折的青石板古道穿越于山林之间,仿佛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历史与现代。它们不仅是通行的道路,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古道旁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还有古道旁涓涓流淌的小溪,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们目睹了无数个悲欢离合,记录了这里山民的命运与转折。          11:10,我们又走到一片茶园。古道旁有一座供来往人员休息的敞厅小房子,是个绝佳的休息地,我们在这里休息和吃自带的午餐。          吃罢继续前行,路边有一颗千年树龄的枫香树,高大挺拔,树冠茂密,生机勃勃枫树包括两类植物:一类指金缕梅科落叶乔木枫香树,另一类是槭树科槭属的多种槭树,如常见的元宝槭、鸡爪槭,也称元宝枫、鸡爪枫。枫香树,树木高大,树叶入秋经霜,红艳夺目,故枫香树又称丹枫;因有树脂,会散发香气,枝弱善摇,随风而拂,名为“枫香”;因树叶随风会发出“摄摄”之声 ,故古时又称之为“摄摄”(shè shè);因其叶子通常为三裂,也称“三角枫”。          再往前走,已经可以远远地看到,石城戴村那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和古道上的长亭。          来到亭子处观察,这其实是戴村的水口的石拱亭桥,名”集秀桥“,是婺源的古名桥之一,建于万历二十七年。集秀桥上的亭子,名“杨令公亭是为纪念道教尊神杨泗将军所建。          走进戴村,古树参天,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一排排、连片片、有秩序地呈现在青山绿水间。            12:30,入住提前预订好的山庄,顺利结束了长溪到石城的12公里徒步穿越,全程用了4个半小时。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