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峡之巅,徒龙脊高路,赏一江秋水并万山红叶--2024三峡红叶季之旅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爱人,许你一片秋叶

故事的缘起与数字时代的大数据有关。
进入 三峡 红叶季,微信、抖音、小红书都在推送与此相关的视频。朋友向妻分享了一段介绍 三峡 之巅的视频,一下就在她心里种下草。
“我们去 三峡 看红叶吧。”
“好,安排!!!”
如此这般,就有了2024 三峡 红叶季之旅。

简单做做攻略,选个天气好的周未。虽然叶子的颜色可能会欠点火候,但权衡利弊后毅然选择了天气。
渝昆高铁通车后 泸州 的出行又方便许多,虽然仍然要到 重庆 转车,但三四十分钟的高铁速度仍然比气车便宜很多。午饭后出发,车上泡壶茶,不到晚饭点儿就顺利到达 奉节 。

老邓在网上为大家预订的 奉节 柏美酒店。每年红叶季都是 奉节 、巫山的旅游旺季,虽然房价有小幅上调,但两百多点的标间仍然很具性价比。特别是他家早餐,种类繁多任君自取,省去大清早满街觅食的烦恼。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家酒店。

老友相见自然其乐融融,虽然才半年不见却象已隔三秋。
老赵、老邓俩老哥与蔡蔡妹子是今年7月走南天山北线的队友,户外的患难与共很容易让彼此相惜,南天山北线不到10天的相处,在我们之间已结下深厚友情。这不,听说我组织 三峡 红叶,他仨不远千里从 日照 、 珠海 、 深圳 飞来,为红叶,更为相聚。

老友相聚自然少不了美酒。我特地从家里带来一瓶收藏10多年的红花郎,在 珠海 统领 山西 汾酒的老邓更是热情有加,带来两瓶1.5L的夺命53。
我说,五天行程,7斤酒,三个男人怎么喝的完。老邓却说,感情深一口闷,怕是不够哦。
果然.....

蔡蔡将此行3男7女的小团队冠名“ 三峡 红叶丝巾团”。
围桌右起:蔡蔡、老邓(运动者)、老赵(鲁东游侠)、乞丐、唯懿、玉兔、勤快的懒猫、放牛姥姥、燕燕,以及画外的阿汤兰兰。

酒过三巡,从巫山赶来的 乐山 幽兰妹子一行5人加入战队。她们前天到达巫山,今天游神女天路后高铁来 奉节 ,打算明后天与我们一道去 三峡 之巅,然后再坐船下 宜昌 。
都是户外儿女,虽然大多都是初次见面却一点也不觉生疏,三两句寒喧之后就一见如故,围绕各自的户外经历侃侃而谈。夜短情长,谈笑间,3个男人不知不觉已经干掉3斤白酒。
“别喝了,不能再喝啦。”在妻坚决阻止下好歹才意犹未尽地结束。好久没喝这样多了,昏昏沉沉回到酒店,但愿明天能醒来, 三峡 之巅还等着呢。

三峡之巅看秋水共长天一色

清晨,闹铃声声将我从床上揪起,头重脚轻,匆匆洗漱后退房用餐,催促小伙伴们赶紧出门,生怕错过8点的小红船。

酒店离小红船码头仅有公里许,谈笑间已经见到江面上静静等候的小红船。
这是从 奉节 开往巫山的班船,在两地公路不方便的年代,沿途山民全靠船往来交通。如今虽说公路高铁已经相当发达,但班船仍然未被取消,只是比以往少了很多。

小红船运营时刻表, 奉节 -巫山对开。之前每天只有上午8点一班,如今坐船的游人多了,小红船俨然快成为“网红船”,船家应市场需求每天下午2点又增开一班。

想坐船的朋友可别指望它能等人,这船比高铁发车还准时。8点准时起锚,顶着江心有点凛冽的秋风,顺流而下,向着今天目的地-白鸽背出发。

老赵与老邓,多好的两位哥哥,7月南天山北线亏得有他俩,我们才能一路欢歌笑语轻松拿捏。此行虽说是轻装,有他俩同行更是一路且酒且歌。

前方建设中的夔门长江大桥,是在建安来高速的跨江大桥,它是 银川 到白色G69国家高速的一段,建成通车后将大大缩短 重庆 奉节 到 湖北 恩施 的行车时间。

小红船停靠第一站--白帝城。
奉节 到巫山的班船沿途有很多码头可以停靠,但并不是逢站必停,只有当船上有人要下,或岸上有人要上时,船家才会靠岸。所以你要在哪里下船,买票时就要和船家说好。

前方就是长江 三峡 第一峡,瞿塘峡的入口--夔门,据说船现在所处位置是拾圆RMB图案的拍摄地,那会 三峡 大坝还没修建,峡谷很高很壮观,大坝建成蓄水后少了很多气势。
今儿天公不太作美,看上去更是少些感觉。左前方小岛是白帝城的所在地白帝山,以前是座三面环水的 临江 小山, 三峡 蓄水后成为孤岛。虽然是人为,但也算得上沧海桑田吧。远处高高隆起的是赤甲山,也是长江 三峡 的至高点-- 三峡 之巅。

? 三峡 水库最高蓄水位175米?。水库建成后,在2010年10月首次达到175米最水位。

有支徒步队伍在这里登岸,走 三峡 之巅对岸的一条线,这条线可以远眺 三峡 之巅。 三峡 两岸的徒步线路很多,但大多都是一二十公里的短线,很少有能连接成几天的重装长线。

第三次离岸后,小红船正式驶入夔门进入瞿塘峡。
瞿塘峡是长江 三峡 第一峡,也是其中最短、最窄、最险的一段峡谷。两岸危壁高耸,山峰欲合,雄奇险峻,形成“夔门天下雄”的壮美景观。峡中汇集了摩崖石刻、夔巫古栈道、悬棺、锁江铁柱、赤甲楼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构成一幅大气磅礴的瑰丽画卷,被世人称为“山水画廊”。
三峡 蓄水后平稳的江面早已没有传说中惊涛骇浪的感觉,但船缓缓驶入夔门时,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仍然扑面而来。抬头仰望如巨斧劈开般对峙的两岸峭壁,只觉自己渺小如尘。随着船身渐渐进到峡谷中间,两侧山岩好象在不断拔高、合拢,一种无以言表的压迫感汹涌袭来,像是要将一切闯入者碾碎,心瞬间被磅礴的气势紧紧攥住。

“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这是孙元良题写,聘请5名工匠,历时4个多月,才将这10个遒劲有力、气势恢宏的大字刻到石壁上。石刻竣工后,他亲自到夔门为石刻剪彩并发表抗日演讲,表明自己抗日到底的决心。
孙元良, 四川 成都 人,抗日名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1932年率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参加淞沪抗战,因战功升任师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升任第七十二军军长;随后参加 南京 保卫战;1943年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率部参加 黔南 战役。抗战胜利后获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任 重庆 警备司令。2007年在 台北 去世,享年103岁。
旁边的“巍哉夔门”四个篆字,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立巴万要塞司令部,孙元良任命参谋长李端浩为司令,李端浩到任后即在夔门刻下这四个篆字。

“踏出夔门,打走倭寇”,这是著名爱国将领,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在1939年5月9日,为纪念“五九”国耻日所题。由55师干部教育主任陈聪谟带回 奉节 ,在此刻下,以励国人抗日。
PS:“五九国耻”,是指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政府经过与 日本 谈判后,被迫接受 日本 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内容。这一丧权辱国事件被称为“五九国耻”。
这些石刻原来都在 三峡 175米蓄水线以下,在水库建成前采用切割方式移到现在位置。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