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峰中山峰连登,算是降维打击么?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本帖最后由 海军2019 于 2024-12-31 08:34 编辑

慕士塔格结束,7月23日回到成都修整,27日日进入磨西镇,准备开始今年的第二座山山峰的攀登。中山峰和慕峰一样,两座山都是开始接触登山时很想登的山,慕士塔格是曾经定义为去尝试的最高海拔山峰,中山峰则是想做为检验自己高海拔能力的试金石。22年那会和阿超已计划好行程,最终却未能成行。

     中山峰,海拔6886米,四川第二高峰。2020年10月31日高立成功登顶,为国人首次登顶中山峰。此次中山峰之行是携家门口的厦大登山队一同登顶,阿超也是一起同行,这应该算是一种山缘吧 。

D0:成都-磨西镇(1600m)乘车4小时左右

成都前往磨西镇,车程很近,午饭后出发,傍晚抵达。和同学们汇合,一起做饭,聚餐,互相认识,探讨一些相关事宜,轻松愉快休闲的一日。

D1:磨西镇修整行前准备

厦大登山队的同学们先于我们几日抵达磨西镇,先行运输物资到大本营,适应海拔,减轻后续负重。他们进山时还一路顺利,出山时连日降雨导致燕子沟矿泉水厂大桥被泥石流冲毁。不得不沿河向下多走8-9公里,从燕子村铁索桥返回,实是辛苦。今日同学们继续修整一天,准备行前物资,做好行前准备。

D2:磨西镇-燕子村(1900)-牛棚(3680)

在慕峰干燥了20多天后回到川西迎接雨水的洗礼,今年的川西雨水实在太多了。4点起床,五点出发,起床时外面的雨水就是哗哗啦啦,定好的计划不易改变,雨中出发。

徒步那会,就很向往中山峰冰塔林,一直碍于对蚂蟥的恐惧之心也还没成行。雨战丛林,蚂蟥这个事只能坦然面对了,虽然大家出发前都做了应对蚂蟥的准备,但结果仍是一无幸免。

就是这样的森林

矿泉水厂铁索桥坍塌,此行的徒步出发起点为燕子村,从海拔2000的村里先下到1900的铁索桥过河,沿河进入森林开始穿越到牛棚营地。雨水、雾气、与蚂蟥奋战的一天可是遭老罪了。穿越至矿泉水厂岸边,如今的矿泉水厂桥已经踪迹不见,泥石流的冲击让桥的残骸都没有留下。继续上行,冲出丛林,上了大石堆,蚂蟥区就算基本过完了。在这里午饭修整,清理蚂蟥,被咬的最惨的应该是开路的阿亮了,十几只不止,布满了细细的小腿,还有一个哥们掀起上衣,腰上还缠着两只吃的胖乎乎的,一言难尽。。。。

蚂蝗的照片就不多发了

接下来的路迹明显,也相对好走,就是雨水一刻也未停歇,17时许大家陆续抵达牛棚营地。生火,煮饭,烤衣服,我们几个的冲锋出发不久袖子就开始湿润了,两小时后就放弃抢救了,而人家的鸟、象似乎只是有点潮……..

翻过碎石就算告别蚂蝗路段了 继续向上抵达牛棚,恼人的雨水牛棚照片都没拍

D3:牛棚(3680)——BC大本营(5050)

终于晴天了,走的舒服又安逸的一天,沿河谷而上,然后就是干大坡。抵达营地最后一个大坡到顶时,逐渐显露出来的冰塔林让这两天都值了

沿着河谷上大本营 碎石坡 到了坡顶看到的冰塔林 看到这样的冰塔林已经值了
       中山峰大本营位于凹地处,宽阔平坦又避风,有个小海子,水源无忧,环境优美,抬头即可见好几座六千米级的山峰。更重要的是走到小坡上面可以俯瞰冰塔林又是天然网吧(移动有信号)。如果不怕夜里的大风吹,帐篷也可搭建于此。 大本营环境还不错

D4/5:大本营修整适应

为更好的海拔适应和休息调整,根据天气预报决定在美好的大本营修整两日。冰川行走、技术培训、吃吃喝喝,赏风看景,高山网吧,两日的修整过得并不算漫长,反倒转眼就要进入了下一阶段。

高山网吧所在地

D6::BC大本营(5050)——C1营地(5600)

今日开始进入中山峰攀登的第二阶段,出了大本营,一小段碎石路找了个豁口就进入了冰塔林。冰塔林穿行风光无限,整个冰塔林都位于云端之上,恍若仙境。 行走冰塔林之中 云层之上的冰塔林
冰塔林末端连接着中山峰的巨大冰原,站在这片冰原上感觉到的是浩瀚之美。 壮阔又宁静的冰原

整个队伍再此分成两组,一组冰川直上,结组行进,绕行众多冰裂缝。一组按照原有路线,坡度略缓,裂缝也相对较少,分别抵达C1营地。C1营地面积不大,靠近裂缝区,营地也需要平整。帐篷还未搭好已是天色大变,风雪飘扬,烧水做饭。今日整体爬升和强度都不大,风景很美,谈笑赏景也就到了营地,欢乐愉悦的一天。

冰川直上小分队 绕行冰裂缝抵达C1,营地又没拍,哈哈

D7:C1营地(5600)——C2营地(6200)

C1出发就是一个大坡,也是今日行程中最大的坡。队伍还是分成两组,一组前方探路,二组跟进。翻过大坡就是平摊的缓坡,整日行进于迷雾之中,后面这段路有时候甚至分不清是上坡还是下坡。 C1出发的大雪坡

路段上几乎没什么风险,主要是冰裂缝的试探。结组行进,有时一脚踩到裂缝也没有深陷,最多就是卡到背包的位置。顺利抵达C2营地,天气仍未好转,搭建营地。远远的看见前日冲顶的队伍还在下撤,看来他们今天是无法回到大本营了,应该要夜宿C2了。19时许,我们晚饭毕后,最后一个登顶下撤的队员也路过我们的营地,我们也开始为明日的冲顶做准备了。

D8:C2营地(6200)——顶峰(6886)——C2营地(6200)——C1营地(5600)——BC(4300)

两点起床,三点半出发冲顶,今日依然是雾气弥漫,天气没有转好。营地出发首先还是要攻个大坡上垭口。黑灯下火也看不出坡度有多大,闷头走就是了。修路组先行修路,其余跟上,翻山垭口就是漫长的缓坡。

凌晨出发冲冲顶
       垭口之后结组行进,天光乍亮,偶尔散开的雾气让贡嘎得以现身,环绕于贡嘎身侧的众多山峰再中山峰上看都变得那么小了。 云海之上露出的爱德嘉峰 贡嘎也变得没那么巨了
      中山峰的峰顶也是出奇的平,走着走着,开路的阿亮大喊、登顶啦,大家一阵欢呼,但似乎看到前面还有一点小坡度,庆祝早了,哈哈。继续前进,这回似乎真到顶了,但这次没人欢呼了。阿亮似乎还不死心,还在疯狂向前试探,好像开始下坡了,再下去不会是悬崖了吧!!!9:30分中山峰成功登顶。 探路的脚印就到那了 9:30分成功登顶
合影拍照,虽然天气不好,只有雾但没有风,还是决定飞下无人机,上次慕峰没有机会起飞,这次背上来了怎么都要飞一下。起飞拍了没几下,飞机就再迷雾之中直接坠落了,好在掉落线路之上还捡的回来,也没受损。 炸鸡后拍下的

开始下撤时,云雾再度散开,依然不死心,电池不榨干就不能停手,再度起飞,拍了一些画面后下撤。一路下撤,途径C2撤营,继续C1,晚上19时许撤回大本营。今日行程也是难度不大,但还是有点累的,回到营地小伙伴们似乎已经没了那么大的食欲。我和阿超、坤坤则把剩下的物资肉、菜、米蒸了一锅香喷喷的烩饭,饱餐一顿睡去。

在这里再看一下贡嘎

D9: BC(4300)——牛棚(3680)——燕子村(2000)——磨西镇(1600m)

今日主题继续撤、撤、撤。早饭后,整理好物资9:30分钟出发下撤,大本营到牛棚有一段泥石流路段,上来的时候还没觉得有多险,下山的时侯是真的险。很容易滑,又没有太合适的保护方法,只能小心翼翼。如果不慎滑跌,就直接落到河谷下面了,心惊胆战的过了这一段就可以抵达牛棚了。牛棚营地取了存放的物资继续下撤,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丛林蚂蟥区,好在今日天气晴朗,被蚂蟥攻击的概率会降低不少,但还是难于幸免,下山路上被攻击最惨的是阿超。总结下了蚂蟥攻击的小技巧,后文分享。20时许,终于到了铁索桥,过桥回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中山峰安全完攀。乘车回到磨西镇,洗漱晚饭已经23时了,虽然今天是走麻了,但功还是要庆的。最后祝厦大的同学们继续勇攀高峰,祝我们此行所有人员越来越好。

一个月的时间,慕士塔格和中山峰的连登,也想说说两座山的对比。

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大本营徒步起点海拔4300。

BC(4300)-C1(5600)-C2(6200)-C3(6850)-顶峰(7546)总高差3246m,历时16天。

中山峰,海拔6886,由于矿泉水厂泥石流原有的桥塌方,要多走8km,燕子村出发起点海拔2000,先下降至河谷1900,经牛棚住宿一晚,耗时两天抵达冰塔林大本营5050。

燕子村河谷(1900)-牛棚(3680)-BC(5050)-C1(5600)-C2(6200)-顶峰(6886),高差4986m,总历时10天。

感觉慕峰主要在于周期、心理和7200以上的超高海拔适应。反复的拉练,长时间高海拔驻扎带来的心理变化。

中山峰则在于超长的进山线路和重装背负,也许前期慕峰已经很好的完成了海拔适应,BC一路到顶并无太大感觉。反倒进山、出山成了此行相对比较疲惫的点。

建议行程:

D0,成都集合

D1,成都—磨西镇(1600m),开车4小时左右。

D2,磨西镇—矿泉水厂—牛棚营地(3600m),徒步7小时左右

D3, 牛棚营地,适应海拔。*建议牛棚修整可以更好的逐步适应海拔,直接拔高到5050,如果海拔适应不好的人在5050适应两天也不那么容易恢复.

D4,牛棚营地—中山峰大本营(5050m),徒步7小时左右

D5,中山峰大本营休整/技术培训(5050m)

D6,中山峰大本营—冰塔林—C1营地(5600m)

D7,C1营地(5600m)—C2营地(6200m)

D8,C2营地(6200m)—冲顶(6886)—C2(6200m)—C1(5600m)—大本营(5050m)*今日行程还需根据冲顶时间下撤速度来决定,能撤到大本营是最理想的,海拔越低就越安全。实属无奈才会选择留宿C2,不能回到大本营最好也可以回到C1营地,或者到C1营地下方冰原和冰塔林接合处更为理想。

D9, 大本营(5050m)—磨西镇(16000)

D10, 磨西—成都

预留机动一天

关于中山峰的攀登:

1、中山峰个人感觉强度最大的部分再于进山,爬升大,线路长,这段路又比较容易是潮湿或者阴雨连绵的天气。

2、中山峰的风险主要来源于高反和冰裂缝、冰裂缝总体情况尚可,掉入风险不是很大,高反则还是不那么可控,还需好好适应,如果能到抵达C2没有特别强烈的高反,基本登顶就没问题了。

3、关于蚂蟥说点鸡贼的话,个人感受不要走在第一、二个,也不要走在最后一个,往返两趟来看,咬的最惨的就是这几个位置。其余的盐水、保鲜膜等等各种方法大家自行试探吧。

4、原本以为看完慕峰的冰塔林再回来看中山峰的,不会那么有感觉了。答案是:并不是,不同风格的冰塔林,不同的美,依然很震撼,不虚此行。

拍摄设备:

1、大疆御3pro无人机

2、大疆AC4运动相机

3、小米11U

备注:偷懒没带相机是此行的最大遗憾,中山峰的美景被我低估了。

作者介绍:

摄影记者

户外爱好者

什么都爱玩什么都不精的选手

登山、攀岩、徒步、骑行、摩旅、自驾

川登协持证高山协作

兼职带队随队摄影5-6千米雪山攀登

如有线路或装备问题都可以加我交流

小红书:嘿军哥或HJG2222

抖音:嘿军哥或HJG_2222

微信:HJG_22222



我感觉中山峰更大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