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我想的是人生意义,但到了赛道上,漫漫长路、耳里重复的歌曲,想的只有完赛。既然山就在那里,为何还要付费参赛?香港的比赛与内地赛事有哪些不同?
回忆此次HK100越野赛,用来概括的关键词是干净、克制、友好。

干净:赛道的干净与环保办赛
漫漫麦理浩径上,看不到垃圾包装袋,西湾沙滩露营地上也未见垃圾。令人羞愧的是,偶尔见到了几个吃剩的简体中文零食袋。如此干净的路况,成熟的步道上却没有多少垃圾桶,靠的是驴友自觉带走垃圾。沿途有很多公益提示:“自己垃圾、自己带走”。
干净的另一面体现,是赛事严格执行的环保办赛理念,补给站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佩服志愿者的智慧,有CP点志愿者用切出来的橙子皮装水果罐头;有CP点有面,热心村民提供了碗筷,吃完要清洗后归还;有CP点是用纸巾来盛米饭。其实也有例外,没有带餐具又想进食的选手,志愿者用剪开的可乐瓶充当饭碗。总体而言,补给点没有一次性纸杯碗筷,也没有瓶装饮料带出站。
克制: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路标的朴素,虽说赛前看过参赛手册,第二个CP点前没有意识到路上悬挂的粉色丝带是路标,以为是驴友路线的引导标。但整场比赛,一路上的选手相随,配合成熟的步道,路口的方向提示,让我除了某个CP点出站后跑错后立马返回外,没有其他跑错。
补给点没有豪华的补给,基本是相同的配置:饭团、薯片、杏干、柠檬糖、可乐、水、电解质饮料,夜晚有咖啡、热茶、热可可、味增汤。赛道上我在想,下一个补给点有咖喱鱼蛋该多好呀。国内赛事在补给上越来越卷,生猛海鲜、烤全羊、米其林美食,实际上长距离越野,差的肠胃只能吃下简单的食品,美食无福消受。
友好:驴友与志愿者的热情
港百给我最大的触动,是沿路的驴友主动停下来,侧身让行,鼓掌用粤语喊加油。重装驴友也会让行。而路上遇到的某些休闲装游客,隔的远远的喊着“借道”,对方虽然嘴里用普通话回应着“好的”,身体还是不紧不慢走自己的,甚至跟同伴并排着走,占据了道路的全部空间。虽说山是公共资源,比赛的选手没有特权可言,但当地驴友的这种友善让我感动不已。
赛事除了CP上山时的大堵车,跑开后,语言不通的选手们相互让行,没有推搡和阻挡。
每次补给站进站前,都是隆重的鼓掌欢迎仪式,自己仿佛是精英运动员。实际上当我到达时,不知疲倦的志愿者,这样的欢呼已经喊过一百多次了。
某补给点,排成一排的志愿者分别拿着水和可乐,用英语、普通话、粤语交替喊着。
有素养的市民,路口由志愿者指引交通,没有交警封路。汽车安安静静等候选手通过,不会嘀嘀催促。
训练有素的志愿者清晰准确地汇报距离下个点的剩余距离。
某补给点,夜里外国志愿者小朋友抓了一把糖果,被同样是志愿者的外国妈妈制止了。虽然补给站写着补给仅供选手和义工享用,但是妈妈大致在说,把补给尽可能地留给参赛选手。
夜晚,水库边成群的猴子跟动物园里人看动物一样,静静地看着零零星星通过的选手。路上还有牛群和小豪猪,不会袭击选手。
夜里十点,来到大帽山顶,志愿者摇着牛铃或打着充气棒,喊着加油。我回应着谢谢,抬头一看,月亮在前清晰可见,又有云朵相伴,脱口而出月色真美。志愿者回应说是啊。人生本就没有什么意义,但此刻真切的美景,让我觉得活着真好。
舟山是我第一次参加百公里的地点,训练不足以退赛结束,郁郁寡欢沉沦了很久。港百是参加的第十一场百公里,能力达到后,小金人水到渠成,并无多大惊喜。五年时光,当百公里没了最初的新鲜与挑战,疲惫感应声而至。赛道上在想,这或许是最后一场百公里了,尽可能享受比赛,不去硬顶,跑跑停停。百公里太累了,累到回到宾馆倒头就睡,累到可以宣告百公里越野赛告一段落了。如果硬要给定一个时间,那十年,又或是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