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第六站:漫游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30 23:27 编辑

          西双版纳,我游历了中国最大的南传佛教寺庙勐泐大佛寺。          勐泐 (měng lè)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南莲山,始建于明代,原名“景飘佛寺”,毁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48年),2005年在原址上依山重建,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节日傣王就亲临寺院,举行大型法会,以纪念爱妃同时弘扬佛法。
         勐泐大佛寺占地面积400亩,佛寺依山而建,落差达122.8米,呈坐佛形,整个景区规划轮廓与原自然地貌巧合,为国内外所独有,佛寺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及佛寺活动为主线,巧妙融入到景观及建筑群体中,充分展示南传佛教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色彩。寺庙的建筑风格以东南亚国家寺庙建筑和佛像为主,寺内的建筑和装饰艺术体现了傣族的传统文化和佛教的深厚影响。勐泐大佛寺主要景点有:庄凯大金塔、藏经阁、放生池、神石、浴佛广场、弘法广场、大地女神、戒堂、星期殿、长寿殿、长老寮、景飘大殿、圣菩提树、缅甸殿、老挝殿、斯里兰卡殿、泰国殿、钟楼、吉祥大佛、鼓楼、太子广场(九龙浴佛)等。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31 18:45 编辑

          早饭后,我们从住宿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源国际酒店出发。“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古代)。西双版纳全州辖3个县市(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国土面积有19096平方公里,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29公里。州内最高点是勐海县勐宋乡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最低点是澜沧江与南腊河的会合处,海拔477米。            上午参观游览了西双版纳的玉石店和乳胶制品厂。            下午,我们17:00,我们来到景洪市郊曼弄枫的勐泐大佛寺。          数百年前,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在西双版纳,佛寺遍布村寨,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世人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而勐泐大佛寺就是西双版纳最大的佛寺,地位也是是至高无上的,是傣家人心目中的圣地。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8 20:05 编辑

         走进景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假山瀑布之前第一代傣族领袖帕雅真的雕像。第一代傣王的名字叫召真悍,民间都把他尊称为帕雅真。帕雅真在傣语中是“英勇过人”的意思。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一带是傣族聚居区,地域宽阔,人口繁盛,傣语泛称为“勐泐”。帕雅真于傣历五四二年(公元1180年)建立了以景洪为中心的勐泐国。成为这一地区的最高统治者。结束了200 多年之久的各部落诸侯混战。勐泐国臣服天 朝(南宋)皇帝的册封,历经中原宋、元、明、清等政权更迭,其统治权就一代一代地承袭下来,接近800年,直至西双版纳解放。帕雅真雕像高3米,全铜塑造,象征西双版纳的山河大地壁画石刻,展现了帕雅真统一西双版纳的过程和统一后西双版纳的和平繁盛。          上山穿行的“龙道”,很有仪式感。龙道两旁的七头护法金龙。在龙道有几段台阶,每段台阶的左右都立有不同龙头数的龙,分别是七头代表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头代表:福、禄、寿、喜、财;三头代表:佛、法、 僧;一头代表:九九归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走龙道,要坐景交车直接上山顶。            坐上景交电瓶车,沿盘山环道驶向南莲山山顶。          车到山顶大金塔广场,金碧辉煌的庄凯大金塔就展现在眼前。金光闪闪的金塔高耸入云,塔座上雕有各种各样的神兽神鸟,造型非常精美。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30 23:38 编辑

         据介绍,金碧辉煌的庄凯大金塔,塔高80米,直经60米,由一座主塔、8座副塔、16座小塔组成。四面设门,每一座门前都有一对镇塔吉祥物守护。庄凯大金塔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寺金塔,也是西双版纳景洪市地标建筑。让人惊艳到无以复加!           环视广场四周,树木葱茏,鲜花盛开,游人往来如织,还有两座小金塔与大金塔遥相呼应。          广场的中央有一长方形的莲花池,池中五颜六色的莲花鲜艳夺目,韵致各异。在佛教中,莲花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包括清净、圣洁、吉祥、慈悲、智慧、坚韧以及不执著等更有四头白象的雕塑屹立在池中。象,谐音“祥”,象征着大象自身的祥瑞寓意,同时,大象在佛教文化中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是佛教中的灵兽,因此也被赋予更多祥和与美好的寓意。大象还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它们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庄凯大金塔塔身和前面的池水形成完美倒影,再配上池水里的莲花,好似来到仙境。          这里的氛围真的是超级有感觉!可以在这里沉思冥想,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如此美妙的境界,让我怎能不在此打个卡!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31 10:31 编辑

         跟随着人流,我们又来到广场的小金塔旁,周边围满了人群,一个导游正在给游客讲解。          原来这是两座金盆洗手塔,游客在到达山顶后,会进行金盆洗手仪式。金盆洗手仪式在佛教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主要是洗去108种污秽、烦恼和磨难‌。这一仪式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洗手,而是象征着通过洗涤去除生活中的不幸和磨难,寓意着越洗越好。‌         用瑞兽或龙头喷出来的水进行洗涤,象征着接受美好的祝福,时来运转,洗去晦气。         广场正中有个金色盆状的东西,旁边雕着龙头、鱼身、带四肢且四只爪搭在盆边的神鱼,佛教称之为摩羯鱼。摩羯鱼的龙头与“洗手”塔出水龙头造型相同,都有一个长长的鼻子,可能取像于大象的鼻子。我想,这里可能是最尊贵的或位阶最高的拜佛者洗手的地方吧。          洗完手后,游客还会触摸一旁的吉祥瑞兽,如貔貅,口中念叨吉祥的话语,以求得更多的好运和福气但切记貔貅不能摸牙齿和嘴巴,这是对瑞兽的不尊敬          貔貅被视为财富的象征,据传说貔貅有能力吞食金银,却不排泄,因此被认为可以将财富囤积而不流失,招来财源滚滚。貔貅作为神兽,有着威武勇猛的形象,据说能够守护天庭驱散邪祟。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31 16:34 编辑

         下明镜台,左边正中一尊蛇形盘着珠子的雕塑——纳迦龙盘珠雕。龙头面北,对着圣菩提树,东、西两侧一男一女两尊人身龙(蛇)尾纳迦龙侍卫雕,三条龙共同护卫着圣菩提树。            纳(娜)迦(Naga),印度八部之一,梵文的“龙”的读音。古印度梵文“龙”和“蛇”不分,古印度人神话中的龙不是我们中国人想像中的鹿角、蛇身、马脸、狗腿、虎掌、鹰爪的神兽,而是指海中的巨蛇。纳迦龙就是印度龙,半龙半蛇;在印度教里,倾向于蛇;在佛教里,倾向于龙。印度没有龙的概念,当年佛教为方便在中国传教,强行将其说成了龙。         我们下来的石阶龙道两侧,上有四条纳迦龙两两相对。两侧的纳迦龙口吐人身,手持杵棒,面向大佛,守卫大佛。          圣菩提树,是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坐禅顿悟的那棵菩提树的“直系亲属”。圣菩提树,信众认为“圣”菩提树是吉祥、智慧之树,可以在这里寄愿。“圣菩提树”本树在印度的战乱中被烧毁,此前,印度阿育王的女儿僧伽蜜多到斯里兰卡弘扬佛教时曾移植一枝到斯里兰卡,“圣菩提树”因此得以留存血脉。2005年由斯里兰卡赠送幼苗,2008年安奉在此。树的四周挂满了用塑料袋封装的写满了“祈福”、“心愿”文字的卡片。到这里的人,双手合十,绕圣菩提树逆时针走三周,菩提树下祈福、菩提树下结善缘。          圣菩提树旁是结善缘、祈福、体验店,介绍圣菩提树的知识和售卖祝福牌、祈愿牌和菩提叶菩提叶象征着佛的信物,寓意着智慧、美德、平安,也代表了佛的佑护和祝福。心愿实现,不用还愿。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31 00:55 编辑

          再往前看是真身高45米,底座边长35米,高9米的黄铜锻造的金色吉祥大佛(又名勐泐大佛)巍然屹立的背面。是南传佛教最大的佛像,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像之一。整个佛像面向景洪城区,俯视芸芸众生,显得无限慈善、安详、和平、友爱......          仰视吉祥大佛,吉祥大佛是尊露天站佛,高49米,寓意佛祖在出家苦行6年于35岁,在菩提树下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参悟、静思、证得正觉成就佛陀。          释迦牟尼佛,面带慈祥俯瞰大地,教诲人们要慈悲为怀多行善事;左手掌心向外自然下垂,告诫人们要杜绝一切贪、嗔、痴、念;右手吉祥莲指平胸伸出,教化人们要心里祥和平静,摆脱一切痛苦的束缚。           勐泐大佛寺整体以红、黄两色为主调,远看金碧辉煌,灿烂夺目。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31 16:53 编辑

          大佛下面是万佛殿。            万佛殿里面供奉着999尊佛,加上吉祥大佛,一共是一万尊佛,象征“万佛朝宗,九九归一”。          在吉祥大佛下面是罗汉坡。上下山阶梯两旁的“八十罗汉托钵”塑像群。80个托钵罗汉凝神注目,神态各异。如果游客能在这八十尊罗汉中找到五官和自己相似的,那就是有缘人。八十罗汉托钵的含义是:释迦牟尼佛住世,弘法四十九年,始终托钵化缘说法。其内以资养化身,外以说法普度众生。八十罗汉托钵化缘,并非专门为了果腹,更重要的是为了继承佛祖遗志,弘扬佛法。据传,佛祖涅槃前交代下话,为了不让佛法失传,每日必托钵化缘讲说佛法。因此,罗汉们代表佛、法、僧三宝,托钵化缘,代佛说法,为众生种福报。           石台西侧林中有一座面东的建筑——缅甸殿。佛教传入缅甸,是在印度阿育王时代,对缅甸社会有着很大影响,佛教教理是缅甸广大人民社会行为和生活习俗的准则,僧侣受到广大人民的尊崇。佛教寺院拥有土地,僧侣享有司法权和免税权,垄断着缅甸的教育。缅甸的佛寺遍布全国,勐泐大佛寺的这座缅甸殿是根据缅甸大众派佛寺的特点建造的。           再往下走,可以仰视吉祥大佛和石台之下正中的大地女神的水幕浮雕像。          大地女神是记载释迦牟尼所做的善事之证明人。魔王为了阻止释迦牟尼悟道。召集所属全部魔将魔兵毒虫怪兽,带上毒雷毒箭,如蜂如蚁杀向释迦牟尼。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释迦牟尼身前纷纷散落。释迦牟尼告诉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萨道是因为从三僧袛无央数劫以来,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了六度万行。你来攻我,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破灭吗?”魔王说道:“你集了无量功德,有何证据?”这时大地女神出现,把存在自己发梢上释迦牟尼积德行善后所积滴的水一挤,流出来的水犹如洪水泛滥把魔兵魔将全部冲走。          左边是长寿殿,人字房檐下兔子侧影浮雕,门前石阶梯两侧也有一对鱼形雕塑。长寿殿傣语为“迪咔如嘎哈腊”(长寿殿),供奉十八罗汉。十八罗汉是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嘱咐十六大阿罗汉弘扬佛法,为众生培福德,得长寿。          右边是星期殿。人字房檐下孔雀侧影浮雕,门前石阶梯两侧也有一对鱼形雕塑,与长寿殿的相同。星期殿,傣语为“呵帕把瞻腕”(每日佛),是佛每日手势法相殿,主要展示佛祖一个周期的说法相,“把瞻腕”是每日或逐日的意思,殿内所塑的就是从星期日到星期六的逐日法相。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31 17:38 编辑

         站在石台上,俯瞰北方向的景飘大殿。景飘大殿坐南朝北,此时所见是大殿的后面。景飘大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大雄宝殿,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景飘大殿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傣族佛教建筑的特点,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展现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大殿正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佛主金身坐像。            四周的墙壁上有释迦牟尼佛祖出家、修行、成佛故事的精美壁画。          景飘大殿的一旁,有一块神石。据贝叶经记载,在很久以前,这座山上有一个寨子,名叫景飘寨,山下是一片汪洋。一天夜里,人们正沉浸在睡梦里的时候,突然天空雷电交加,大地剧烈地震动。人们从梦中惊醒,感到用背托着大地的巨鱼在猛烈地翻身,就像要把大地翻过来。当清早人们起来,发现寨子旁边,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好象是凭空而降。这块巨石出现不久,佛祖就来到了这里,就坐在这块巨石上面休息,人们带着鲜花、米花、水果、饭水食物,前来供奉,听佛祖讲经说法。佛祖坐在石头上,面对着眼前的汪洋,留下预言:“这里将会成为传播我答塔葛达佛法的圣地,也将成为繁华的城市。”佛祖走后,人们就将这块石头作为“神石”供奉起来,一直到今天。后人在其石上建塔一座,内存南传佛教首座大佛爷六颗舍利。这是西双版纳迄今为止体积最小、舍利最多的塔。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31 18:46 编辑

          出了景飘大殿正门,可以见到两侧有各种金刚及守护神的雕像,它们或人面或兽首,是南传佛教中的护法神,象征着力量和保护。它们与中国内地汉传佛教寺庙的金刚、守护神的外在形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同样是威风凛凛,尽显神威。两侧各有一尊神雕像,上半身人相、人身;下半身鱼身、鱼尾。按相关记载,这种形象,也是纳迦龙变化的一种。           紧靠纳迦龙神雕像的一旁,各有一尊持杵神雕像,面北而坐。东侧神雕像,横杵双膝、倚杵半眠(上图)。西侧神雕像,双手抱杵、目视东方。          景飘大殿正面。景飘大殿是在原“哇景飘”(景飘佛寺)的遗址上重建的,它以释迦牟尼佛祖出家、修行、成佛的日子为依据,建成宽29米,高35米,长49米的宏伟建筑,寓意佛祖29岁出家6年苦行,于35岁在菩提树下,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参悟、静思、证得正觉成就佛陀。景飘大殿浓缩了西双版纳建筑的精髓,是同类大殿建筑之最。           景飘大殿的正门两侧石阶梯,各有一条三首一尾、首北尾南的纳迦龙雕。           景飘大殿正门石阶梯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罗汉亭——聚财罗汉亭与消灾罗汉亭。           景飘大殿前方,位于两石阶梯之间,一块“佛”字草坪。草坪前(北)广场,一座瓷佛亭。亭内瓷雕佛像面北全跏趺坐,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           来到弘法广场,祈福树遮天蔽日,挂满祈福带。祈福廊悬挂着无数的祈福坠、祈福牌。          在太子广场、讲述了乔达摩·悉达多王子出生的典故,九龙浴佛浮雕则展示了乔达摩·奚达多太子出生的典故和场景‌。九龙浴佛–九龙自空而来,口喷清泉为太子沐浴。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