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暴风雪
这场暴风雪不断加剧。来自南方的高压系统与北方潮湿的低压系统激烈碰撞,形成了这座山峰有记录以来最猛烈的暴风雪。这场持续七天的极端天气,直到7月25日才逐渐平息。
在接近顶峰区域,风速达到每小时160-240公里,静止空气温度低至零下26摄氏度。
顶峰下面,麦金利峰上部区域的人员全部被困。其他已经登顶下撤的人员,则在较低营地挺过了7天的暴风雪天气,他们紧紧相依以取暖。

1967年麦金利峰。图源:Howard Schlichter
困守麦金利峰上部区域的登山者已无生还可能——杰瑞·克拉克(31岁)、史蒂夫·泰勒(22岁)、丹尼斯·卢克特汉德(24岁)、马克·麦克劳林(23岁)、汉克·简斯(25岁)、约翰·拉塞尔(23岁)和沃尔特·泰勒(24岁)全部遇难。而提前下撤至低海拔营地的五名队员则在风暴结束后安全返回。
风暴平息数日后,搜救队在顶峰下方的执事塔发现两具遗体。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海拔更高的营地找到第三具紧握帐篷杆的遗体,但遗体腐败已无法辨认身份。其余四名登山者至今下落不明。1968年组织的专项搜索行动亦无功而返。
事故分析显示:
1. 威尔考克斯团队严重缺乏高海拔经验。资深登山者可能会更准确评估风险并建造雪洞避险
2. 7月15日首登成功后团队分裂为两组,造成精锐队员与经验不足者分隔。斯奈德后来批评这种分队策略削弱了团队整体应变能力
3. 国家气象局的预警信息表述模糊,未能强调风暴的极端强度
这场悲剧本质是极端自然灾害与人类决策风险叠加的结果。美国国家气象局事后认定这是百年一遇的超级风暴,即便最精锐的登山团队也难以在如此高海拔区域有效应对。麦金利山的严酷环境对人类判断力提出了极限考验。

麦金利峰卡斯特斯山脊看到的哈珀冰川。图源:Summitpost
与同年2月首支冬季登山队的对比凸显专业素养差异:
·布隆伯格率领的冬季远征队拥有丰富极地经验
·关键决策:在顶峰下方建造冰洞抵御强风。小冰洞抵御强风发挥了重要作用,然后7月份的飓风比2月份更为猛烈。
·冬季队员展现出在零下低温、持续冻伤状态下保持清醒判断的心理素质。只有强大的登山者才能在这种情况下清晰思考,在高山上大部分没有经验的人完全不能果断行动。
运气
运气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暴风雪恰好在七月登山队最无遮蔽的时刻来袭纯属偶然——1967年的气象预报技术无法精确预测风暴形成时间,护林员的警报也没能锁定最关键的时间窗口。7月15日较早登顶的五人实属幸运,他们及时下撤到低海拔营地,避开了最恶劣的天气。
不过,当出现天气变化迹象时,倾听山峰的警告及时撤退至关重要。关键转折日发生在所有12名队员都被困在高海拔营地时,7月15日的登顶者无法下撤,其他队员也无法上行。
后续影响
1967年的悲剧促使德纳里峰国家公园修改登山规程,新增要求包括:登山队需提前报备、提交攀登资质证明、携带双向无线电设备,以及攀登结束后必须联系公园管理处。

1967年登山队合影。图片来源:德纳里峰国家公园及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