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哈天下撤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一、关于路线


云南哈天线,即是从哈巴雪山穿越到天宝雪山徒步路线,全程80多公里,沿路雪山、山脊、森林、河流、草甸以及众多海子。海拔基本在4000米到4500米之间,要翻越多个垭口。秋季是观赏该路线景色的最佳时期,可看英子的那篇游记,天气相对稳定,秋天的清晰视野和缤纷色彩使得徒步体验最为丰富,同时,秋季也是拍摄美景的好时机。夏天雨季,网上lishaocchun有一系列视频,天空都是阴层层,景色大打折扣,天气变化无常,容易遇到连绵阴雨,这不仅会影响景色的观赏,而且会增加徒步的难度和危险性,泥泞的路面和潮湿的环境可能导致行进缓慢和不适,当然这也看运气,碰上好天气才有好景。冬季徒步则主要是观赏雪景,但同时也要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大量积雪会增加行进的难度,甚至可能因为积雪过厚而迫使撤退,同时冬季的低温和大风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次我们遇到的雪更厚,也是下撤的主要原因,冬天穿越需得慎重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正穿难度大于反穿,从爬升就可以看得出来。


可能路线海拔都在4000米到4500米之间,那天我们进山的人基本没什么高反症状,冬天高原线能这样,实属不易,当然也可能得益于良好的个人准备和体能。路线南北走向,东西两侧的山沟都可作为潜在的下撤路线,即使没有相应的轨迹,但只要会看地图,辨别地形,也容易找到好的下撤路线。这也是我冬天选这条路线的一个原因,下撤容易,这次成功下撤也正是在没有轨迹指引下,仅靠队友探路辨认路迹结合地图来下撤。看地形,需穿越多个山脊,翻越多个垭口,这条路线上的风势也很大,在攀越阿布吉措垭口时,我120多斤加上40斤背包,但猛烈的瞬时强风仍然让我难以站稳,不得不停下来,借助登山杖来稳定身体,说是7级风并不为过。

关于路线攻略,由于本人没有走完全程,所以做的攻略准备只是在理论层面,仅供参考,攻略在活动贴~~
夏、秋季节的哈天线推荐作为初级高原徒步路线,可选为初次体验高原线,累积经验,至于春、冬季节,就要谨慎了。海拔不算高,对高反会好,并且可以在丽江或香格里拉先适应一下,特别香格里拉,海拔已经在3300米了。路线本身强度不大,天气适宜,则难度一般,路况较好,牧场牧道也多,沿路都可找到牧屋。路线偏长,夏、秋季节虽然可以走6天,但考虑到各大假期时间,未必够时间走全程,可以走其中一部分,比如反穿可以在白水台下,或者哈巴村下,也能领略哈天线的精华段。再然后是这条线交通较好,起终点近丽江、香格里拉,我们香格里拉包车到反穿起点洗脸盆垭口,差不多一小时车程,300元/车,人均50元,终点的白水台,海巴洛,哈巴村都是旅游点,打车,顺风车都可能有人接单,包车更简单了。

二、关于高原徒步食物准备的方案


这次比较想写一下高原徒步中的食物方案,供大家参考,这些方案来自和其他山友的交流,或是看到的,我试过的,设想的。

准备食物首要原则是,自己能否吃得下,不反胃,适合自己口味、饮食习惯。因为在高海拔,高原反应下,头疼,恶心,食欲下降,甚至呕吐,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补充,高反只会越来越严重,体能下降,进而走不动,下撤,严重的更会危机生命安全。所以准备的食物,一定是要在低海拔徒步中,自己测试过的,自己能接受的。

再然后是轻量化,食物的轻量化即是脱水处理,水分含量越低,食物越轻,营养成分的重量是恒定的,而水分则可以在途中补充。基础装备重量是固定的,必须全程背负,剩下就只能在水和食物上落手减轻背包重量了。建议对食物进行脱水处理,这样即便是食物重量相同,低水分含量也意味着你携带的营养更加集中。

其它的注意点,易于消化的食物,因为高原上身体可能不易消化过于油腻或复杂的食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均衡配给,建议大家可以看下张诺亚的一些视频,觉得说得有道理,行进中吃碳水化合物这些易于吸收的食物,晚上多吃蛋白质、脂肪这种消化慢一点的大分子食物,避免晚上饿醒,并利于补充这些物质。还要烹饪简便,毕竟有时到营地都累成shi了,太复杂的烹饪只会让你不想动。。。还有分餐打包,防水包装,垃圾处理等,特别说一下垃圾处理,一些食物的外包装可以先撕掉,预处理食材,还减轻了重量。

海拔的上升会导致水的沸点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随之下降。在较低的大气压力下,水分子需要更少的能量(即温度)就能从液态逃逸成为气态。因此,水在较高海拔的沸点会比海平面的沸点低。简单来说,水的沸点是指水开始沸腾并转化为蒸汽的温度。在海平面上,标准大气压下的水沸点为100摄氏度。但随着海拔升高,大气压力下降,水分子更容易进入气态,因此水的沸点随之降低。所以在较高海拔地区,食物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煮熟,或者煮不熟,也没法实现高温杀菌。在高海拔徒步中携带高压锅成为了一种常见做法,它能帮助缩短烹饪时间并节省燃料。不过,考虑到高压锅本身的重量通常超过900克,这更适合团队共同使用,而非个人携带。尽管淘宝上有售轻量化的个人高压锅,但要烹饪好一顿饭,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操作经验,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有些难度。

--数据来自网络
团队伙食通常会选择携带高压锅烹饪腊肠饭或腊肉饭,这些食物烹饪简便且营养丰富。如果想要追求更多样的口味,可以额外准备一些轻便的汤品,如用紫菜和虾米等干货制成的汤,或者是方便快捷的苏伯汤。对于追求更加豪华餐食的,可以考虑带上新鲜的蔬菜、牦牛肉和猪肉丸等食材,在高海拔地区,即便是夏天,低温也有助于这些食材的保存。最为奢侈的选择可能是现场炒菜,只要负重能力允许,高海拔的餐食也可以和低海拔一样丰盛。由于在集体伙食没有什么经验,就不怎么写了,哈天这次还是一个失败经验,以后我应该是不会再弄集体伙食了。

绿豆汤

这里主要讨论单兵伙食的选择,一般早餐和晚餐选择开炉,吃上热食,午餐则干粮,我这里写的也是早餐和晚餐的选择。

一、方便面+奶粉+坚果类,这个方案最简单易得,方便快捷,甚至方便面可以直接啃,也有多种口味选择,厨具只要炉头+一个煮水锅兼面碗就可以,奶粉补充蛋白质,避免减肌。但是方便面体积偏大,我觉得不顶肚子,容易饿。传说石头走大横断,背了200包方便面。。。

二、麦片+坚果,一般适合做早餐,只要煮热水冲泡就行。

三、冲泡米+虾米干或冻干脱水蔬菜等,只要煮热水冲泡10来分钟即可吃上米饭,但一定要先试吃,测试能否接受这种重制米,有些人接受不了那种塑料口感,有些山友介绍一些品牌的口感会好点,可以买多几家来测试。而且这种米价格不贵,一般几块钱一包(100g左右),如果能接受,应该是高原徒步中比较理想的主食。

四、山之厨,口味多,轻便,只要煮热水泡10来分钟即可,比冲泡米更简单,一般喜欢轻量化的首选,但一样要先试吃测试能否接受,另外一个缺点就是贵~~

五、易煮熟的面条、粉丝,要买那种比较细的面,更容易煮熟,厨具也只要炉头、面锅就可以。目前知道的信息,海拔5000多是可以的,但是上到6000多就不确定了,希望试过的山友补充信息,不过目前大部分高原线的营地海拔在6000米以下,问题应该不大。这个选择相比前面的食物,消耗的燃料更多,毕竟水煮开了还要继续煮一段时间面条才熟,而且随着海拔升高,需要煮更长时间,燃料消耗更多。冬天推荐煮汤面,吃口热的,其它季节,也可选择拌面,带上各种牛肉酱、辣椒酱、花生酱等,口味也可以多种选择,就是酱料的含水量比较多,重。酱料倒到塑料瓶,不用原装玻璃瓶,甚至,还可以把酱汁烘干,山上用水还原~~

六、单人轻量高压锅煮腊肠饭、腊饭等,这高压锅重量也有近300g,再加上饭碗等食具,厨具装备还是会重一点。同时对个人高压锅煮饭技术有要求,要事先多次使用,熟练掌握,把握水:米的比例,很容易会煮焦,如果配SOD 310炉头,难控火更加容易煮焦,煮不好甚至还会夹生,不过现在想想拿来煮粥貌似可以简单点。这个方案适合对食物有追求,喜欢折腾研究的人,我在家里煮得好好的,上到高海拔使用又会有不同。。。

七、带面粉制作各种食物,这适合队伍里有大厨的人,只是在群里听说过有这样操作的。

八、酥肉、卤肉及其它你的厨艺能弄出来的减少了水分的食物,保存需注意,夏天最好真空包装。酥肉看过队友带过,自己制作,可以煮酥肉汤,也可以直接吃,经过外理,水分含量也降低了。卤肉的水分含量也低,并且西部很多菜市场都有卖。

九、烘干脱水食物,简单来说就是在家里煮好食材,然后用烘干机烘干脱水,脱水后的食物轻,易于保存,干燥存放大半个月是可以的,在高原用热水还原后口感也还好,缺点是你要买烘干机,也有用空气炸锅、烤箱来制作的,烘干机最好买8层以上的,一次可以烘干更多食材,事前准备繁琐,要花时间制作,要懂一定的烹饪知识,但是会弄的话,可以在高原享受不错的美食,并且背得轻,还节省燃料,只要炉头+煮水锅。米饭煮好后,先放冰箱冻一天(先冻着是为了烘干后不那么结块),再捏开放入烘干机脱水,烘干后的米饭重量和米一样重,用热水泡着就可以还原,当然不可能还原成饭那样,但是米的口感至少保留8成,更多的时候是和其它烘干菜、肉煮成大杂烩,也可加入调味料。蔬菜也可以烘干,但要注意温度、时间,别烘焦了。红萝卜、青瓜、土豆、洋葱、秋葵等蔬果类比较好烘,并且还原后适合加入米粥里,我一般先蒸熟,再烘干。土豆要切薄片,不然烘干后很难还原,洋葱、青瓜这种含水量很多的蔬果,烘干后超轻,一条半斤重的青瓜烘干后只有十几克,加热水后能比较快还原,还原后竟然还有一定的口感。带叶子类蔬菜不怎么适合烘干,厚度不均匀,比较难把握烘干时间。当然,淘宝上也有那种冻干脱水蔬菜,但是价格比较贵,量也少,本来这次买了几包去测试的,但放在先下撤的队友那,没有测试到。还可以做肉干,自己把握水分含量程度,适合自己的口味,我一般选鸡胸肉来腌制后烘干,不至于太干。另外水果干只要有时间,都可以随便烘干,带去吃,香蕉烘干后,觉得比那种冻干零食更香。
十、有其它方案的山友欢迎评论区讨论~

之前每天的食物我按500g~550g来准备,走了一次后,发现带多了,后来按450g。这个量需要自已实践后确定,那次也可能是因为准备的是烘干食物,午餐也多是能量棒这种高能量、低含水量的干粮,实际营养物质是多的。不过高原徒步,一般也倾向带多点食物,以应对意外发生,但也不是无限制的带,所以需设一个范围,按每天的食物量×(天数+1),在这个范围上不要超太多。除了主食,一般还会带上自己喜欢的零食,这部分重量我不算在每天的食物重量,只是在自己的负重能力内带,一般也不会带多少,看个人喜不喜欢吃零食,还有在高反之下,食欲减少,其实吃零食的欲望也会降低。
葡萄糖粉和维C是必带的,喝上一口热葡萄糖水可以缓解一下高反,此外咖啡,奶茶粉,豆浆粉,豆腐花粉都是提高徒步体验的饮品,可少量带上。

  三、徒步前那些事

由于冬季少人考虑走高原线,这次提前一个半月就发活动贴,做攻略更是前大半个月就断断续续地做了。然后莫名其妙的很快就满人了,还都是熟人,都一起走过线。

放一个本帖子队员的合照,一共6人,还有一个是前面的摄影师。从左到右 98、披萨、阿录(本人)、华华、暮色,拍照的Nero英文名(黑衣黑裤黑包),大家看这张照片是不是很有过年气氛,四个利是封和一个金元宝

for Nero

6号晚到了香格里拉青旅集合才发现他们4人都穿了红色冲锋衣,活像4个利是封

春节较多时间空余,最后确定7号进山,这次是高铁出行,4号一大早出发,转车,5号早上到香格里拉。现在昆明开通了到香格里拉的高铁,去更方便了。去到青旅老板不在,就放包在那,先去逛一下,采购公共物资。而98、英文名、华华则先去了大理,走苍山九峰,但是海拔3700米的地方,就雪很厚了,英文名在此路线又双下撤还是到不了顶,继续下次吧。

for Nero 苍山大雪

for Nero

for Nero

for Nero 记住这句话

for Nero 好可爱

  6号早上起床,看向窗户外,竟然下起雪来了,不管对明天的徒步是不是有影响,2023年底看到雪总是兴奋的,毕竟啊,对南方来的孩子,这可是稀罕啊。出去吃饭,发现今天的雪不算大,大街上行人走的地方都没雪,掉到地上就化了,但是青旅的小院子里,挺好看的。青旅叫在云端,便宜划算,但是按青旅的模式,不提供个人洗漱用品,比较适合山友去住,老板也好人。冬天是旅游淡季,除了在独克宗古城看到多一点游人,出了到市区那边,街道很少人,也很少车。

去到菜市场吃早餐,当地的一种炒糕,还有炸土豆,主打一个接地气。这里的人逛街买菜买年货,都喜欢背着一个篮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延续牧民在山上的习惯,男的背,女的也背,觉得这样挺环保的,不用塑料袋,又循环利用。而且,还看到竟然可以背小孩接着采购物资,我们找到一个向阳路农贸市场采购,牦牛肉,卤肉,腊肉,菜都有。

市场小吃早餐

炸土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