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24 七次秦岭太白鳌山之行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19 21:09 编辑

白山 (Mountain Taibai)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太白县 和西安周至县三县境内。

太白山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特别是秦岭主梁上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

太白山气候迥然不同,气温随着海拔高度递减,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分布。


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 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

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 太白山繁衍生息。因此,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与朝山香客络绎不绝。

截止2025.3 共上过七次秦岭太白山(包括鳌山),线路如下:

200104 第一次太白山 单日旅游

2004.7.24-7.28  太白南北穿越五日  

2005.6.29-7.5  反穿鳌太线风雨七日  

2006.1.1-1.3  冬季太白南北穿越三日

2007.10.2-10.5  国庆太白南北穿越四日

2009.5.1-5.3  太白轻装南北穿越三日

2024.3.16  小鳌太一日速穿  


200104 第一次太白山

第一次上太白山是在大学时期,当时是班级活动来太白山森林公园春游,山下天气阴天,从汤峪景区坐环保车到下板寺,结果碰上了下雪,还没有来得及到上板寺就下撤了
爬了一半就下起了雪
三国古栈道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18 17:25 编辑

2004.7.24-7.28  太白南北穿越   60km
第二次太白是参加工作后,一次偶然逛街碰见了一家叫针叶林的户外俱乐部,当时中国刚加入WTO,国内户外登山还是初级萌芽阶段,大众根本没有什么户外活动的概念,都是自助游之类的,这种以户外探险活动为主题的户外俱乐部也非常小众,整个西安市也没有几家,当时进店了解到太白山还可以以户外徒步这种方式攀登的时候,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彻底打开了户外潘多拉魔盒,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深,愈发不可收拾。

作为一个户外纯小白,当时也没有什么途径能了解户外活动,只能跑到图书馆找到的也都是野外求生的书籍。于是利用周末天天跑户外店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登山包帐篷冲锋衣睡袋等等户外装备后,就开始在各个户外店采购登山装备,由于才参加工作一年也没有什么积蓄,当时工资好像也就不到一千块,这次采购基本花光了积蓄,我记得最贵的装备是在雪鸟店里派格背包打八折都花了八百多,冲锋衣裤帐篷睡袋头灯其他乱七八糟的加起了花了三千吧,加上五天的太白登山之旅五百块钱,基本上是掏光了家底呵呵。

我们这次太白南北穿是从都督门上山经跑马梁到大爷海,然后经过平安寺从营头出山,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就选了条虐线,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全靠年轻气盛哈哈。

放一张从两步路找的轨迹,大体上跟当年的路线差不多
7.24  D1: 西安 —— 周至 ——厚畛子——老县城——都督门  176公里   

早上九点钟在户外俱乐部门口集合,先包车走108国道到周至县城,换乘到厚畛子的班车,然后再包面包车到老县城,这是一个位于秦岭黑河森林公园里面非常偏僻的小村落,原来古时的佛坪县城由于交通不便,现在已经废弃成荒山野岭的村落了,再徒步一个小时到都督门村住宿
老县城残留的城门
7.25  D2:都督门(1618m)——太白庙(2016m)——灵官台(2900m)——老庙子(3028m)   10.5km  爬升1400m  用时9h

昨晚睡得帐篷,感觉还不错,早上起来收拾好吃完农家早饭九点半开始爬山,过了河就开始一路拔高,经过太白庙灵官台海拔从1600米上升到3000多米,终于在下午六点左右到达宿营地老庙子。

今天第一天重装就给我上了一课,第一次背包也不太会调整,徒步节奏也没有把握,反正就是各种不舒服,中间累到想呕吐,背着三四十斤的背包让我体验了生不如死的感觉,好几次休息都想把包从山上扔下去呵呵

破败的太白庙

天气太热了,大家都是汗流浃背的

路过第四季冰川遗迹的石海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29 18:08 编辑

7.26  D3:老庙子(3050m)——将军石(3300m)——跑马梁(3600m)——拔 仙台 (3767m)——大爷海 (3650m) 14km  爬升700米,耗时10h

今天上午天气不好,天色比较阴沉,出发后不久就开始下小雨,也没有带雨衣,山寨冲锋衣也不防水,不一会就湿透了,风一吹,体温迅速下降,冻得直哆嗦,第一次体会到了失温的感觉

来自针叶林的领队老崔已经上过太白好多次了,人很好,看我走不动还帮忙背了帐篷
跑马梁上的玛尼堆
浑身湿透,不过心情还是挺高兴的
到了下午雨终于停了,天晴了些,远处那个尖尖就是拔仙台
路过不知名的水潭
马上到八仙台了
拔仙台就是一个简陋的石头小屋子,平时有道士住在上面
在这里等大家都到齐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29 18:09 编辑

在八仙台打卡拍照,这是我第一次上八仙台,也是唯一的一次,后面几次登太白都没有上来

八仙台下面就是今天的宿营地大爷海,一个高山湖泊
大爷海有当地人搭的帐篷大通铺,相比自己搭帐篷要暖和些,晚上外面温度只有几度,还下着雨这里海拔3600米左右,睡觉有点头疼,应该是有轻微高反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18 17:27 编辑

7.27  D4:大爷海(3600m)——大文公庙(3400m)——明星寺(2800m)——平安寺(2756m)——斗母宫(2880m)17km  12h  下降800m   

今天天气还是阴天,不过雨停了,能见度很高
大爷海到大文公庙是乱石坡横切,到大文公庙有两条路,左手边到平安寺出山,右手边到天圆地方,从景区出山,我们走左手这条,开始一路向下
路过简陋的小庙

路上很多这种当地人上山留下的东西
本来计划晚上住在平安寺的,但是想明天早点出山,于是就往前多走了两个小时到斗母宫住宿,走到斗母宫已经晚上七点多了,天马上黑了,这里的道观也已经荒废,石头房子里面晚上还有老鼠跑来跑去的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18 17:27 编辑

7.28  D5:斗母宫(2880m)——大殿(2200m)——骆驼树(2000m)——营头—— 西安  

今天是最后一天了,背包相对轻松了些,但是昨天持续下坡让大家的膝盖都不太好过,所以也走不了太快
出发前合个影
今天天气还可以,没有下雨

到大殿了,这里海拔2200米左右,有道士常年在此居住
快下山了,膝盖已经不行了,基本都是瘸着走到水泥路的,很幸运找到了一辆拖拉机把我们拉到营头镇,这里有到眉县的班车,下午三点多就出来了,在眉县继续乘坐班车回到了西安,结束了我的第一次户外徒步之旅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18 17:30 编辑

2005.6.29-7.5  反穿鳌太线风雨七日

鳌山是秦岭第二高峰,也叫西太白,因为有一巨石酷似鳌头而得名,海拔3476米,明显标志是有一个导航架;

拔仙台是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最高顶,海拔3767米,和鳌山东西对峙,又叫东太白。

鳌太穿越是从鳌山到拔仙台,沿秦岭海拔最高的这段山脊横穿,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之上。

鳌太线在户外火热之前几乎无人知晓,秦岭主梁只有当地人每年夏季采药才会上来,最早的文字记载是2004年由西安的几个户外驴友探出来的路线,一开始也是默默无闻的,随着出了几次严重的事故从而在国内户外圈名声大噪。

其实太白山几乎每年都有死亡失踪的事故发生,但是还是挡不住全国的户外爱好者前仆后继,并不是每个组织俱乐部都有风险管控,商业活动为了利润也会降低参加者门槛,这就造成了太白山事故的多发。

当时最有名的事故是2002年五一,上海驴友华峥嵘独自从铁甲树登太白,在药王庙上面遇到恶劣天气迷路导致最后失温,冻死在石海上,找到他遗体的当地人就是我们第一次登太白的向导,我们晚上一起从他嘴里听到这个悲催的故事

鳌太线最凶险的因素就是天气变幻莫测, 因为秦岭处于南北分水岭,春夏季雷雨大风,秋冬季严寒暴雪,好天气周期非常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

去年的太白之行深深的吸引了我,第二年得知去年穿越过鳌太线的Leo今年打算再走一次的计划,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我们这次出行是AA制的活动,并非俱乐部组织,一共五人,由Leo当领队,他去年使用GPS做了标记,可以在山上作为参考。

由于山体上面没有明显路径,只能靠我们根据GPS不断摸索找路,加上连续几日风雨大雾,简直开启地域模式,几乎天天失温,迷路走错路更是家常便饭,导致我们一共用了八天才走出山,比原计划多了三天,备用粮食都吃完了,最后一天五个人就吃了两包方便面,饿的前胸贴后背,好不容易才下了山,也全靠年轻火力旺盛才抗了下来,这是我户外这么多年最惨痛的记忆之一。

网上找的轨迹,路程差不多,我们是反穿,从汤峪太白山森林公园上大爷海,然后沿主梁走鳌山塘口下山
6.29  D1: 西安 ——汤峪——小文公庙(3200m)——大爷海(3600m)  13km  6h

早上坐大巴到达太白森林公园门口,然后坐环保车到下板寺整理装备,为了节约时间直接坐缆车到上板寺,
大包小包引起了很多游客的围观,以为我们是进山找矿的地质科考人员呵呵
还有好几个游客要求合影留念的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18 21:24 编辑

针叶林的老崔,也是我第一次太白山穿越的领队,这次跟我们一起鳌太穿越,体能强悍
过了天圆地方就进入太白山保护区了,这里有个检查站,登记一下就可以继续前行,远望小文公庙(3200m)
又走了一个半小时到大文公庙(3400m),这里也是去营头的分叉口
路途上休息,碰到几个登太白的驴友
第一天晚上走到大爷海天都快黑了,在旁边的草坪上搭的帐篷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18 21:26 编辑

6.30  D2   大爷海(3600)--跑马梁(3550)--雷公庙(3510)--万仙阵(3528)--东源(3156)

第一天的营地,早上起来大雾弥漫
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
跑马梁上面,到了中午雾气散了些
宽阔的秦岭主梁草甸


雷公庙休息,这里就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左起:上校,我(K2),Leo,老崔(雷鸟),skyline


本帖最后由 kerrigan 于 2025-3-18 21:28 编辑

过了万仙阵就是缓下坡,这里出现了许多针叶林,证明海拔一直在下降,也看见了很多羚牛

到东源了,这里有水源,准备在这附近扎营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