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为成渝古道要冲。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五代和宋。全县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多为中国佛教与道教混合的石刻造像,有10万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两尊。其中,国保单位有10处。
保存较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45处。主要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玄妙观等处。多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除少数敦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也有一些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特征。
佛教题材主要有释迦说法图、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文殊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维摩诘菩萨、西方三圣、华严三圣、涅盘图、观经图等等。
道教题材主要有元始天尊、老君、三清、四御、二天尊、救苦天尊乘九龙等。内容极为丰富,地方化和世俗化也很显著,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综观安岳石刻艺术的特点,造型以写实为主,兼有适度的夸张变形。雕刻手法多样,既有圆雕、半圆雕、也有浅浮雕、透雕、线刻等。龛窟造像的构成,既讲求对称、均衡、和谐,又注意在整齐中见出大小、高低、起伏、疏密等变化。
总之,在四川石刻造像艺术中,安岳石刻上承广元、巴中石刻,下启大足石刻,不愧为四川石刻造像艺术的代表,即使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也堪称晚期石窟的佼佼者。
2024年12月18~19两日,约了朋友一家,自驾两日,由南线而至北线,参观了10个国保单位的其中8个,数千尊大大小小 形态各异的石刻佛像 惊叹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创造了如此美丽的艺术珍品 历经千年 岁月流逝 却依然动人心弦!

计划的行程是三天 10个国保一网打尽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两天8个国保 路线为: 成都–孔雀明王洞–华严洞–茗山寺–毗卢洞–县城住宿–圆觉洞–千佛寺–木门寺–卧佛院–成都

【安岳石刻·国保之一】孔雀洞(孔雀明王)孔雀洞位于安岳县双龙街乡孔雀村,距安岳县城60公里。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洞依岩而凿,窟高7.4米,宽4.3米,进深2.7米。计有文物编号8个,造像75尊,碑刻题记6处,集中刻于孔雀洞、三佛洞、阿弥陀佛洞、观音经变龛和地狱变相龛内。此处造像主要开凿于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是【孔雀明王经变造像龛】。孔雀山山顶上,还有一宋代经目石塔,高15米,8方3层,每层有亮柱8根,共刻佛名经目144部。该塔古朴秀丽,保护完好,是全国罕见的砌石经目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