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沙市便河桥 - 湖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湖北

七绝·沙市便河桥

作者:李本柏

卞和环水越千年,柳蘸云绡绣楚烟。

九孔衔虹浮碧落,银潢倒泻酹敖贤。

      浅析:以卞和献玉典故开篇,将便河桥的历史厚重感与楚地烟云融为一体。"柳蘸云绡"勾勒自然意趣,"九孔衔虹"以动态视觉强化桥身倒影之美。末句"银潢倒泻"借银河倾泻的壮阔景象,既暗合桥名传说,又以祭酒敖贤的敬意升华全篇。诗作通过典故化用、动静结合与情景交融,将历史遗迹与自然诗意凝练为时空对话,意境深远而意象鲜活。

      便河桥原名“龙门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由萧大宾等人募捐建造。在历史上曾多次修缮,包括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添加栏杆,以及民国时期的大修和铺石板。此外,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工匠卞和,曾两次在荆山发现璞玉献给楚王,但均被误认为欺君之罪而砍去双脚。后来楚文王继位,卞和再次献宝,文王识宝后,为纪念卞和忠君爱国的行为,在卞和两次失足的地方建造了两座石桥,取名为“卞和桥”,后逐渐演变为“便河桥”。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他主持修浚了连接沙市与沙洋的运河,即“古扬水运河”,又称“便河”,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沟通了长江与汉水。这条运河的修建对楚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便河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