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区大营镇大营村您应该不陌生,但鹅鸦池屯呢? 大营村探访④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呵呵呵,走起,古老而又神奇的鹅鸦池屯探访持续中……。古村走的多了,彼此便成了知音。您信吗?
大营村南乾山北黄河山清水秀,东崤陵西函谷人杰地灵。三千年前大禹治水劈三门导流去,使这里的汪洋湖泊缩为荷花飘香的一池清水。六百年前明军在此驻防屯垦饮马池畔,使这里成为军户民户毗邻而居的大营村寨。据明隆庆三年(1569)陕州弘农卫鹅鸭池屯创修玄帝行祠碑载:该地原名鹅鸭池屯。金水河流经此地,积水成池,鹅鸭成群得名。属明初宏农卫右千户所辖军屯之一,公家鹅鸭繁育之所。传朱元璋遣陈友谅旧属到此实行军屯,立为大营,故名。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家族信息,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大营村。大营村村居结构复杂,军民同居,人口众多,姓氏密集。除少数本地人外,大多数为将领受封者和外地迁移而来。现约有150多个。刘、李、秦、吕、蔡、孟、赵、陈、王、张、郑、习、杜、许、阮、史、胡17姓为老户,其余为清末之后陆续迁入。其中刘姓为第一大姓,约有近3000口人。为
三门峡市姓氏文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习基地。

五一当天走访大营从郑柏林老师家出来已是11点多,找寻郑氏家族的私塾学院&郑氏大院的过程着实费了一些功夫。按照当天遇见大院前后顺序分别为杜家大院、郑家大院、刘氏一号大院、刘氏二号大院、刘氏三号大院。
第一座杜家大院。偶遇于寻找郑家大院途中。为了不打扰到大院主人,在两位与杜家大院相邻女主人的指引下,绕过大院后方的浅沟在墙外赏拍到杜家大院的情境。别小看了这些个渐行渐远的老屋,正是黛瓦青砖间泛着的古老苍颜,方才堆砌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不信您试着用手轻轻触摸,指尖下的粉墨滴落成的一定都是带着唐诗宋词的雅韵。